首页 / 正文

目录

辨上

汉唐之儒崇正学者尊孔孟而已孔孟之道尊则百家之言熄自唐以后异端曲学知儒者之尊孔孟也于是皆托于孔孟以自行其说我曰孔孟彼亦曰孔孟而学者遂莫从而辨其是非程朱出而崇正辟邪然后孔孟之道复明而天下尊之自宋以来异端曲学知儒者之尊程朱也于是又托于程朱以自行其说我曰程朱彼亦曰程朱学者又莫从而辨其是非程朱言天理则亦言天理天理之名同而所指则霄壤矣程朱言至善则亦言至善至善之名同而其所指则冰炭矣程朱言静言敬则亦言静亦言敬静敬之名同至所以为静敬则适越而北辕矣程朱之言有可假借者则曰程朱固若是也有不可假借者则曰此其中年未定之论也黑白淆而雅郑混虽有好古笃志之君子力扶正学亦止知其显叛程朱之非至其阳尊而阴篡之者则固不得而尽绝矣盖其弊在宋元之际即有之而莫甚于明之中叶自阳明王氏倡为良知之说以禅之实而托儒之名且辑朱子晚年定论一书以明己之学与朱子未尝异龙溪心斋近溪海门之徒从而衍之王氏之学徧天下几以为圣人复起而古先圣贤下学上达之遗法灭裂无余学术坏而风俗随之其弊也至于荡轶礼法蔑视伦常天下之人恣睢横肆不复自安于规矩绳墨之内而百病交作于是泾阳景逸起而救之痛言王氏之弊使天下学者复寻程朱之遗规向之邪说诐行为之稍变然至于本源之际所谓阳尊而阴篡之者犹未能尽绝之也治病而不能尽绝其根则其病有时而复作故至于启祯之际风俗愈坏礼义扫地以至于不可收拾其所从来非一日矣故愚以为明之天下不亡于寇盗不亡于朋党而亡于学术学术之坏所以酿成寇盗朋党之祸也今之说者犹曰阳明与程朱同师孔孟同言仁义虽意见稍异然皆圣人之徒也何必力排而深拒之乎夫使其自外于孔孟自外于仁义则天下之人皆知其非也又奚待吾之辨惟其似孔孟而非孔孟似仁义而非仁义所谓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此其所以不容不辨耳或又曰阳明之流弊非阳明之过也学阳明之过耳程朱之学岂独无流弊乎今之学程朱者未必皆如敬轩敬斋月川之丝毫无疚也其流入于偏执固滞以至偾事者亦有矣则亦将归罪程朱乎是又不然夫天下有立教之弊有末学之弊末学之弊如源清而流浊也立教之弊如源浊而流亦浊也学程朱而偏执固滞是末学之弊也若夫阳明之所以为教则其源先已病矣是岂可徒咎末学哉

辨中

阳明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害固不可胜言矣然其所以为禅者如之何曰明乎心性之辨则知禅矣知禅则知阳明矣今夫人之生也气聚而成形而气之精英又聚而为心是心也神明不测变化无方要之亦气也其中所具之理则性也故程子曰性即理也邵子曰心者性之郛郭朱子曰灵处是心不是性是心也者性之所寓而非即性也性也者寓于心而非即心也先儒辨之亦至明矣若夫禅者则以知觉为性而以知觉之发动者为心故彼之所谓性则吾之所谓心也彼之所谓心则吾之所谓意也其所以灭彝伦离仁义张皇诡怪而自放于准绳之外者皆由不知有性而以知觉当之耳何则既以知觉为性则其所欲保养而勿失者惟是而已一切人伦庶物之理皆足以为我之障而惟恐其或累宜其尽举而弃之也阳明言性无善无恶盖亦指知觉为性也其所谓良知所谓天理所谓至善莫非指此而已故其言曰佛氏本来面目即我门所谓良知又曰良知即天理又曰无善无恶乃所谓至善虽其纵横变幻不可究诘而其大旨亦可睹矣充其说则人伦庶物固于我何有而特以束缚于圣人之教未敢肆然决裂也则又为之说曰良知苟存自能酬酢万变非若禅家之遗弃事物也其为说则然然学者苟无格物穷理之功而欲持此心之知觉以自试于万变其所见为是者果是而见为非者果非乎以况其心本以为人伦庶物初无与于我不得已而应之以不得已而应之心而处夫未尝穷究之事其不至于颠倒错谬者几希其倡之者虽不敢自居于禅阴合而阳离其继起者则直以禅自任不复有所忌惮此阳明之学所以为祸于天下也泾阳景逸深惩其弊知夫知觉之非性而无善无恶不可以言性其所以排击阳明者亦可谓得其本矣然其学也专以静坐为主则其所重仍在知觉虽云事物之理乃吾性所固有而亦当穷究然既偏重于静则穷之未必能尽其精微而不免于过不及是故以理为外而欲以心笼罩之者阳明之学也以理为内而欲以心笼罩之者高顾之学也阳明之病在认心为性高顾之病在恶动求静我观高子之谕学也言一贯则以为是入门之学言尽心则以为尽心然后知性言格物则曰知本之谓物格与程朱之论往往龃龉而不合者无他盖欲以静坐为主则凡先儒致知穷理存心养性之法不得不为之变易夫静坐之说虽程朱亦有之不过欲使学者动静交养无顷刻之离耳非如高子困学记中所言必欲澄神默坐使呈露面目然后有以为下手之地也由是观之则高顾之学虽箴砭阳明多切中其病至于本源之地仍不能出其范围岂非阳明之说浸淫于人心虽有大贤不免犹蹈其弊乎吾尝推求其故天下学者所以乐趋于阳明而不可遏者有二一则为其学者可以纵肆自适非若程朱之履绳蹈矩不可假借也一则其学专以知觉为主谓人身有生死而知觉无生死故其视天下一切皆幻而惟此为真故不贤者既乐其纵肆而贤者又思求其无生死者此所以羣趋而不能舍呜呼纵肆之不可易明也至于无生死之说则真禅家之委耳学者取程朱阴阳屈伸往来之论潜心熟玩焉其理亦彰彰矣奈何不此之学而彼之是惑乎

辨下

自阳明之学兴从其学者流荡放佚固有之矣亦往往有大贤君子出于其间其功业足以润泽生民其名节足以维持风俗今曰阳明之学非正学也然则彼皆非与若夫明之末季溃败不振盖气运使然岂尽学术之故也明之衰可以咎阳明则宋之衰亦将咎程朱周之衰亦将咎孔孟乎是又不然周宋之衰孔孟程朱之道不行也明之衰阳明之道行也自嘉隆以来秉国钧作民牧者孰非浸淫于其教者乎始也倡之于下继也遂持之于上始也为议论为声气继也遂为政事为风俗礼法于是而弛名教于是而轻政刑于是而紊僻邪诡异之行于是而生纵肆轻狂之习于是而成虽曰丧乱之故不由于此吾不信也若其间大贤君子学问虽偏而人品卓然者则又有故盖天下有天资之病有学术之病有天资僻而学术正者有学术僻而天资美者恒视其胜负之数以为其人之高下如柴之愚参之鲁师之僻由之喭而卒为圣门高弟此以学胜其天资者也如唐之颜鲁公宋之富郑公赵清献皆溺于神仙浮屠之说而志行端方功业显赫为唐宋名臣此以天资胜其学术者也人见颜富诸公之志行功业则以为神仙浮屠之无损于人如此且以为诸公之得力于神仙浮屠如此是何异见气盛之人冒气寒而不病而谓不病之得力于风寒善饮之人多饮而惺然而谓惺然之得力于多饮岂其然乎今自阳明之教盛行天下靡然从之其天资纯粹不胜其学术之僻流荡忘返者不知凡几矣间有卓越之士虽从其学而修身励行不愧古人是非其学之无弊也盖其天资之美而学术不能尽蔽之亦如颜富诸公学于神仙浮屠而其人其行则非神仙浮屠之可及也是故不得因其学而弃其人亦岂可因其人而遂不敢议其学哉且人但见颜富之品行卓荦而不知向使其不溺于异学则其所成就岂特如此而已但见明季诸儒为王氏之学者亦有大贤君子出其间而不知向使其悉遵程朱遗法不谈良知不言无善无恶不指心为性不偏于静坐不以一贯尽心为入门不以物格为知本则其造诣亦岂仅如是而已耶譬诸日月之蚀然不知其所亏之已多而但指其仅存之光以为蚀之无伤于光岂不误乎呜呼正学不明人才陷溺中人以下既汨没而不出而大贤者亦不能自尽其才可胜叹哉

猜你喜欢
  卷八 伊训第四·孔颖达
  读书丛説卷一·许谦
  第六章 28·辜鸿铭
  九经辨字渎蒙卷十一·沈炳震
  卷十三·沈廷芳
  四十七  旗帜·墨子
  出其东门·佚名
  卷十七·王天与
  卷六·王志长
  卷四十一·佚名
  卷十·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玄奘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一·陈梦雷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三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二·彭定求

        卷82_1 【将军行】刘希夷   将军辟辕门,耿介当风立。诸将欲言事,逡巡不敢入。   剑气射云天,鼓声振原隰。黄尘塞路起,走马追兵急。   弯弓从此去,飞箭如雨集。截围一百里,斩首五千级。   代马流血死,胡人抱

  • 卷七百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六徐铉送孟宾于员外还新淦暂来城阙不从容却佩银鱼隐玉峰双涧水边欹醉石九仙台下听风松题诗翠壁称逋客采药春畦狎老农野鹤乘轩云出岫不知何日再相逢孟君别後相续寄书作此酬之多病怯烦

  • 卷第二百八十二 後晉紀三·司马光

      起屠維大淵獻(己亥),盡重光赤奮若(辛丑),凡三年。   高祖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天福四年(己亥、九三九年)   春,正月,辛亥,以澶州防禦使太原張從恩為樞密副使。   朔方節度使張希崇卒,羌胡寇鈔,無復畏憚。甲寅,以義成節度使

  • 卷二·戴冠

    胡穆仲,婺之永康人也。至元中,与弟汲仲并寓于杭。穆仲尝风雪高卧,午不启户。道士黄松瀑悯其清苦,言于真人杜南谷,南谷馈以酒米薪炭,皆不受。赵文敏尝求汲仲撰罗司徒父墓铭,赠遗甚厚。汲仲曰:“吾不能为宦官父作铭,请辞。&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

  • 乐振葆·佚名

    乐振葆先生小传乐先生名俊宝字振葆浙江鄞县人父丽水公经商于沪创设泰昌洋货木器号先生幼多疾疢九岁始就外傅十六岁即来沪入泰昌学为贾暇辄喜诵唐诗积久渐能吟咏语句清新盖天才也无何丽水公捐馆舍泰昌号即由先生继续经

  • 卷一百四十 论文下(诗)·黎靖德

      或言今人作诗,多要有出处。曰:"'关关雎鸠',出在何处?"〔文蔚〕   因说诗,曰:"曹操作诗必说周公,如云:'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苦寒行云:'悲彼东山诗。'他也是做得个贼起,不惟窃国之柄,和圣人之法也窃了!"〔夔

  • 卷十六·陆九渊

  • 卷二十二·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二宋 真德秀 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程子曰亲当新○朱子曰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 第二十部分·毛公

    鲁颂 駉之什《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穀,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是颂。【笺】季孙行父,季文子也。史克,鲁史也。駉駉駉牡马,在坰之野。【传】駉駉,良马腹干肥张也

  • 楚林上睿禅师住郢州潼泉山法兴禅寺语录卷之三·楚林上睿

    小师▆▆等记录示众至道无难惟凭息见祗此息见二字是断生死根株底刀子何以你若不作生死见何处得有生死来有般底认着未开口已前是主开口后是宾既认着未开口时是主岂不是死见认着开口后是宾岂不是生见未开口已前无问无答

  • 例言·行策

    例言此经六译秦译称最传布既广讹舛滋多故校诸疏本亦各差互今经字句一依北藏原本勘正。此经注释无虑数百家虽有数家正疏然皆互有短长其尽善尽美唯纂要一疏而已故今疏文悉遵原本无敢移易其刊定记文既会归本疏下首末开

  • 日知录集释·黄汝成

    注释书。三十二卷,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清黄汝成撰。他博采众家之说,抉择精义,详加辨证七百多条,又综括群书,发明考证,再作 《刊误》二卷、《续刊误》二卷,为《日知录》最精善本。书中不分门目,编次顺序以类相从,其具体内容前

  • 黄帝阴符经注·张果

    一卷。唐张果撰。张果,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称,不知何许人,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 (临汾)、晋 (太原)间,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武则天遣使召之,诈死未应。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有人在恒州 (今大同市东)山中见到他,朝

  • 山谷词·黄庭坚

    又名《黄鲁直词》、《黄山谷词》、《黄豫章先生词》、《山谷小词》、《山谷琴趣》、《山谷琴趣外篇》。北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作。3卷。山谷诗峭拔奇丽,于词则逊之,其词颇受苏轼影响,然成就鲜能与苏词相匹。有四部丛

  • 月明和尚度柳翠·李寿卿

    杂剧剧本。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金院本有《月明法曲》、《净瓶儿》二本,内容应与此剧

  • 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十二天报恩品。属于密教杂密经十二天法之经轨。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经末题名‘十二天仪轨’。十二天系指总摄一切天、龙、鬼、神、星宿、冥官等护持世间之诸尊。本经内容即依十二天之喜怒

  • 义释·佚名

    巴利名Niddesa 。音译作尼涕娑。属巴利文小部经(Khuddaka-nika^ya)之一。本书系注解同属小部经之经集(巴Sutta-nipa^ta )。内容分为大义释(巴Maha^-niddesa )与小义释(巴Cu^l!a-niddesa )两部分。其中,大义释系注释经集第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