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十七    元 王天与 撰

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书

殷始咎周周人乗黎祖伊恐奔告于受作西伯戡黎【汉孔氏曰咎恶乗胜也唐孔氏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关所治黎亭是也纣都朝歌黎在朝歌之西○汉孔氏曰祖己后贤臣受纣也音相乱帝乙之子嗣立暴虐无道唐孔氏曰此及泰誓武成皆呼为受自外书传皆呼为纣殷本纪云帝乙崩子辛立是爲帝辛天下谓之纣蔡氏曰奔告自其邑奔走来告也林氏曰黎盖西伯所统伐之乃西伯之职祖伊非谓西伯有反啇之心盖以黎之亡逆知殷之必亡故恐而奔告○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西伯戡黎】

西伯戡黎

【唐孔氏曰此篇亦诰也蔡氏曰今文古文皆有】

西伯旣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

【蔡氏曰下文无及戡黎之事史臣特标此篇首以见祖伊告王之因○汉孔氏曰戡亦胜也○蔡氏曰西伯文王也姓姬氏名昌史记文王脱羑里之囚献洛西之地纣赐弓矢鈇钺使得専征伐爲西伯文王旣受命黎爲不道于是举兵伐而胜之或云西伯武王也史记载武王伐纣纣使胶鬲观兵胶鬲问曰西伯曷爲而来则武王继文王为西伯矣】

曰天子天旣讫我殷命格人元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惟王滛戏用自絶故天弃我不有康食不虞天性不迪率典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今王其如台

【陈氏曰此言天民弃殷以警纣○汉孔氏曰天已毕讫殷之王命蔡氏曰将言天终殷命故特呼天子以感动之讫絶也○汉孔氏曰至人以人事观殷大以神灵考之皆无知吉唐孔氏曰祖伊未必问至人亲灼但假之以爲言耳○汉孔氏曰非先祖不助子孙以王滛过戏怠用自絶于先王吕氏曰自絶云者天无心周亦无心也○汉孔氏曰故天亦弃之宗庙不有安食于天下而王不度知天性命所在而所行不蹈循常法言多罪吕氏曰曰故者天实有所因矣陈氏曰不肯享有其康安之玉食谓自作不靖不虞度天性谓迷乱不省不蹈循其典谓弃越典常凡此者皆天夺其魄而弃之也○汉孔氏曰挚至也民无不欲王之亡言天何不下罪诛之有大命宜王者何以不至王之凶害其如我所言蔡氏曰大命非常之命也上言天弃殷此又言民弃殷祖伊之言可谓痛切明着矣史记作今王其奈何】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祖伊反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陈氏曰纣不责已故祖伊直言其必亡之状○汉孔氏曰言我生有寿命在天民之所言岂能害我遂恶之辞唐李邺侯曰天命他人皆可以言之惟君相不可言盖君相所以造命也若言命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纣曰云云此商之所以亡也吕氏曰天命归之圣人犹曰命靡常天命已讫乃曰有命在天真不知命者也○汉孔氏曰反报纣也言汝罪恶众多参列于上天天诛罚汝汝能责命于天拒天诛乎夏氏曰以反曰爲反告于纣非也此数语激切之甚使纣闻之必婴比干之诛盖反者反身而退与孟子言子贡反曽子反同郑氏曰参布列也责求也吕氏曰责命于天惟与天同德者则可○汉孔氏曰言殷之就亡指汝功事所致汝不得无死戮于殷国必将灭亡立可待苏氏曰功事也陈氏曰善有善之功恶有恶之功此功盖谓其恶之成也与惟府辜功之功同】

【○总说一篇意○苏氏曰子贡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祖伊尽言不讳汉唐中主所不能容者纣虽不改而终不怒祖伊得全则后世人主不如纣多矣○吕氏曰商之覆亡固未易救然而贤人尚多先王之泽尚未泯纣茍能转而之善则前日不敢知吉之格人今将以吉而许前日不相之先王今将隂隲而黙佑前日弃我之天今将昭监而眷顾前日民之欲丧者今将爱戴而怀归周德虽盛以服事殷又何求也○蔡氏曰吾读是篇而知周德之至祖伊以西伯戡黎不利于殷故奔告于受意必及西伯戡黎不利于殷之语而入以告后出以语人未有一毫及周者是知周家初无利天下之心其戡黎也义之所当伐也使纣迁善改过则周将终守臣节矣祖伊殷之贤人知周之兴必不利于啇又知殷之亡初无与于周故因戡黎告纣反覆乎天命民情之可畏而略无及周者文武公天下之心于是可见矣】

尚书纂传卷十七

猜你喜欢
  卷六十三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郑玄
  卷七 述而第七·邢昺
  春秋师説卷上·赵汸
  卷一百四十五·山井鼎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庄子
  卷二·惠士奇
  卷八·叶梦得
  颜渊篇第十二·钱穆
  哀公·哀公二十四年·左丘明
  黄龙南禅师·惠洪
  晓众生根本品第十四·佚名
  空品第十八·佚名
  功德品第四·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一)·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慶芝堂詩集卷十二·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四 ◆五言律詩四◆ 過金魚池 雨後魚溪 對鏡 對鏡步張生光模韻 散步 廷璋兒以武舉効力京營千總秉瑛姪以進士試用戶部主事數年資其薄俸以供饘粥今二子前後歸班候選生路遂絕賦此見志且勵二子固貧

  • 七言巻三十五·洪迈

      七言  呉苑思         陈 陶  今人地藏古人骨古人花为今人发江南何处葬西施谢豹空闻采香月  古意  麻姑井邉一株杏花开不如古时红西邻蔡家十岁女年年二月真东风  朝元引四首  帝烛荧煌下九

  • 深夜底泪·闻一多

    生波停了掀簸, 深夜啊!—— 沉默的寒潭! 澈虚的古镜!行人啊! 回转头来, 照照你的颜容罢! 啊!这般憔悴……轻柔的泪, 温热的泪, 洗得净这仆仆的征尘? 无端地一滴滴流到唇边, 想是要你尝尝他的滋味; 这便是生命底滋味!枕儿啊! 紧紧地贴

  • 第五十七回 责贺琛梁廷草敕 防侯景高氏留言·蔡东藩

      却说梁主信佛,太子纲独信道教,尝在玄圃中讲论老庄。学士吴孜每入圃听讲,尚书令何敬容道:“昔西晋丧乱,祸源在祖尚玄虚,今东宫复蹈此辙,恐江南亦将致寇了。”这语颇为太子所闻,很滋不悦。后来敬容妾弟费慧明,充导仓丞,夜盗

  • 魏纪·方诗铭

    [一]按《纪年》:……(燕)简公立十三年,而三晋命邑为诸侯。《史记·燕世家》索隐案:《存真》、《辑校》列于晋烈公九年,《订补》云:‘当在晋烈公十三年。’案应列于魏文侯四十三年。《太平御览》卷

  • 卷之六百五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凡例·朱轼

    史传三编凡例名儒名臣循吏俱始于汉终于元何也据二十一史以立传也天德与王道大用与小用原无二致三者原不必分但依类以见耳如龚遂岂不是名臣而列在循吏虞诩岂不是循吏而列在名臣司马光岂不是名儒许衡岂不是名臣而姑以分

  • 一个大王·沈从文

    那时节参谋处有个满姓同乡问我:军队开过四川去,要一个文件收发员,你去不去?他且告给我若愿意去,能得九块钱一月.答应去时,他可同参谋长商量作为调用,将来要回湘时就回来,全不费事.听说可以过四川去,我自然十分高兴.我

  • 邝次昆·周诒春

    邝次崑 年三十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女二。初学于澳洲。后入广州培贞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菲立德非亚牙医学校。习牙医。民国二年。得牙科化学师学位。在某公司充化学师。为校中运动队员。民国二年回国。

  • 胡其炳·周诒春

    胡其炳 字燮卿。年四十五岁。生于江西九江。侄仕鸿。留学美国。已婚。子四。女三。初留学德国。习神道学。光緖十九年。得有文凭。回国。任镇江学校教员。又在九江为宣道师。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查理斯市学校

  •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马鸣

    於是车匿,将马去後,寂然灭意。详雄猛步,如师子王,裂坏众网。专心一向,乐居山泽,形体巍危目明普视,入林树间,如日入雲。虽独游行,德如大众,众善内著。外福始友,行且自思惟,不宜著采服。忽见释化作,猎师被袈裟。太子因语曰,此服非汝宜

  • 电贺欧洲佛教大会·太虚

    英国伦敦欧洲佛教大会公鉴:敬祝欧洲佛教前途之光明!汉口佛教正信会代表太虚叩马。(见正信五卷一期)

  •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八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八卷沙门释光述分别定品第八之一分别定品者。专注一缘名之为定。此品广明故名分别。所以次明定品者。贤圣品明果。智品明因。定品明缘。缘望果疎故次明定也又解依定发智故次明定已说诸智至今次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五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使揵度不善品第一之一三结乃至九十八使。尽是佛经。唯除五结九十八使。此非佛经。此章中应除此二论。曾闻尊者瞿沙作如是说。

  • 咸淳临安志·潜说友

    南宋地方志。咸淳四年(1268)知临安府潜说友撰。说友,字君高,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临安,府名,南宋行在,治今浙江杭州市。原书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宋刊本在明成化年间尚多完好,后逐渐散佚。宋本初归浙江海盐胡氏、

  • 罗刹夫人·朱贞木

    《罗刹夫人》,是民国武侠北派五大家之一朱贞木所作的长篇武侠小说,共三十三回,该作为其代表作之一 。本书以僻远的滇西南高山峡谷和瘴气荒烟作背景,讲述了西南边远地区苗族同胞与汉族武侠、官兵携手平定匪乱的故事。小说

  • 记胡也频·沈从文

    长篇传记。沈从文著。1932年5月上海光华书局初版。这部作品最初分34次连载于1931年10月4日~11月29日的上海《时报》,前11次由编者加有小标题,总题为《诗人和小说家》,自12次始取消了小标题,总题亦改为《记胡也频》,前后均署

  • 修禅要诀·佚名

    《修禅要诀》一卷,北天竺佛陀波利随问略说,慧智传译,收入日本《卍新纂续藏经》第六十三册.内容主要是论述修禅的要领及其注意事项,在我国禅宗寺院还颇有影响。《修禪要诀》是佛教的重要典籍,学者常据以研究禅宗坐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