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诗説觧頥正释卷十    明 季本 撰

郑氏诗谱曰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爕改为晋侯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大岳之野至曽孙成侯南徙居曲沃近平阳焉华谷严氏曰成王封弟叔虞于尧之墟曰唐侯其子爕以晋水所出改为晋侯晋阳实晋水所出则唐叔虞之始封在晋阳矣唐以尧得名晋以水得名其地一也晋之迁徙不一歴歴可考自叔虞始封于晋阳其后三世至成侯自晋阳徙曲沃八世至穆侯自曲沃徙绛十世至昭侯自绛徙翼自昭侯以曲沃封桓叔至其孙武公并晋又自曲沃徙绛集传曰其地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深思逺有尧之遗风焉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今按经之所録必唐时诗非晋后诗也故以唐名而今亦非旧次矣晋阳即今太原府治曲沃今为觧州闻喜县绛翼俱在翼城县东南属平阳府

蟋蟀

经防曰国人乗农隙燕乐而不敢过于荒也故作诗以警戒之如此

蟋蟀在堂嵗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赋也】

嵗暮云者即风七月所谓十月蟋蟀入我牀下曰为改嵗之意也除去也大康过于乐也职主也瞿瞿惧貎即无荒之意惟良士能之欲取以为法也

○蟋蟀在堂嵗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赋也】

外余也谓思虑之所不及者蹶蹶恐有颠蹶而以为惧也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赋也】

役车庶人収纳禾稼之车即牛车也详见大车字义慆过也休休以安为念亦惧意也集传释此似未尽耳

蟋蟀三章章八句

山有枢

经防曰此刺俭而不中礼之诗非谓可以及时而乐也与前篇蟋蟀之指大不侔集传以为答前篇之意失之逺矣

山有枢隰有榆【兴也】子有衣裳弗曵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兴意】○【娄音缕】

枢荎今刺榆也为茹美滑榆种颇多但皮理异耳此与枢对则榆之白而为枌者故陆玑遂谓榆为白枌也曵拖地也娄曵而至于褛裂也宛坐见貎愉乐也

○山有栲隰有杻【兴也】子有廷内弗洒弗埽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兴意】

栲山木也尔雅谓之山樗陆玑则以为误而曰栲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轮或谓之栲栎杻檍也叶似杏而尖色白皮正赤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廷内谓堂寝也洒埽以水湿地而扫之也考击也保居而有之也

○山有漆隰有栗【兴也】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兴意】

君子无故琴瑟不离于侧故曰日鼔瑟人多忧则日短惟饮食作乐可以永长此日也华谷严氏谓来日已短宜及今作乐以引延此日非也○此篇以山有枢栲漆隰有榆杻栗兴子有衣裳车马廷内钟鼓酒食相应惟在有字大意言天地变化草木蕃未尝闭而不发也人于衣服车马宫室噐具饮食凡礼所当为者乃皆闭而不用徒自忧苦略无随时自得之意何哉惟其富而不好礼故鄙吝至于如此耳故诗以刺褊狭固陋之人则可若以为人不可不及时为乐则将使人荒寜自肆非所以为训矣

山有枢三章章八句

扬之水

经防曰此诸侯访贤者于其所居之地而咨其密谋之诗也旧説以为国人将叛归桓叔而作则害义伤教之甚不可以为训矣

扬之水白石凿凿【兴也】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兴意】

凿凿巉岩貎素衣朱襮诸侯自言其所服也此中衣以布为之素衣而露襮则袒而见美矣子指贤者即君子也沃贤者所居之地

○扬之水白石皓皓【兴也】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兴意】

皓皓防白也绣襮之绣领也鹄亦贤者游息之地盖其所居在沃而游息或在鹄也

○扬之水白石【兴也】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兴意】水流石间而有也命贤者之教命也○此篇皆以水石起兴盖指贤者所居水石之间又以见其悠扬之中常存刚介也诸侯亲至其地而访之以得见为幸及闻其教命但中心藏之而不敢以告人盖贤者因诸侯求见之诚而其言痛切时弊诸侯恐其为人所忌故不敢泄也非真心求治者能如是乎

扬之水三章二章章六句一章四句

椒聊

经防曰此美德盛而致宗族蕃衍也小序以为君子见沃强盛知其蕃衍则桓叔之簒窃何足以语硕大之德哉辩説固已不信其然矣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比也】彼其之子硕大无朋【赋也】椒聊且逺条且【比也】

椒似茱茰有针刺其实味辛而香烈聊语助辞盈升一捋即盈升言其多也逺条长枝也之子指君而言硕大者推亲亲之爱以及于人而成其大德也无朋者言其无朋比之私也

○椒聊之实蕃衍盈匊【比也】彼其之子实大且笃【赋也】椒聊且逺条且【比也】

笃厚也言德积之厚也○此诗以椒实比宗族之蕃衍而言其君有硕大之德所致故又即椒聊而叹之以条之逺者明其蕃衍也

椒聊二章章六句

绸缪

经防曰此女悦男之诗亦淫风也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赋也】

绸缪犹纒绵也良人指男子子女子自称也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赋也】

刍草也邂逅不期之防女遇男而悦也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赋也】

户室户也粲旧説以女三为粲故指女言窃意男子亦可以为粲如束晢补亡诗所谓粲粲门子是也○束薪刍楚以绸缪其所居上可以见三星则非富家深密之室矣详观诗意当是滛风也

绸缪三章章六句

杕杜

经防曰此诗之意欲人厚于兄弟而笃亲亲之恩非真无兄弟而自伤其孤特也但不知其何所指耳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兴也】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兴意】○【比毗志反后凡亲比之比并同】

杕特生也杜赤棠也説见甘棠湑湑润泽貎踽踽无所亲貎行之人非同父也比亲也佽助也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兴也】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兴意】菁菁茂盛貎睘睘无所依貎同姓以同宗言亦谓兄弟也行之人非同姓也○言杕杜虽特生亦有湑湑菁菁之叶以庇本根人苟独行而无兄弟则无庇矣见人不可无兄弟也非兄弟则为行路之人矣行路之人相遇何尝相亲比乎其所以不相比者正为人之无兄弟者不相助所以为行之人也此即常棣所谓虽有良朋况也永叹之意

杕杜二章章九句

羔裘

经防曰此国人羙大夫能顺民心而为治也

羔裘豹袪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赋也】

袪详见遵大路字义居居各安其所也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赋也】○【褎与防同】

究究各尽其分也好言其善也○大夫治民能顺所欲故国人称之曰服此羔裘者从我所欲而为治故人人各安其所各尽其分而他人之分治者亦体大夫之意而皆有恩及人故曰岂无他人然皆大夫之所倡率也故特归美焉

羔裘二章章四句

鸨羽

经防曰民困于征役而不得以飬其父母故作此诗以叙其无所控愬之情也观王事靡盬之言意其当为王风而误入于唐耳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比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赋也】

肃肃羽声鸨鸟名似鴈而大无后趾集止也苞丛生也栩柞也非栎也详见绵字义鸨本水鸟性不止以下无可栖之地而集于苞栩之上如易所谓鸿渐于木或得其桷以比民之性本欲安居而久劳征役急于求息也王事以周室言盬从监从古乃监视古昔之义靡盬则视古不若谓世道之乱也怙恃也谓恃子以养也无所控愬则归之天而已后二章义同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比也】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赋也】

棘小枣极所至之处也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比也】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赋也】

行列也常复其常也○黍稷稻粱详见七月字义

鸨羽三章章七句

无衣

经防曰此羙贤士在下位者德称其服之诗也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赋也】

○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赋也】

七六皆受命之数按周官典命侯七命王之卿六命内外之爵惟上公九命王之公八命然异数不常加人也故举侯之七命卿之六命者以言其服之为贵耳凡舆服等威上得以兼乎下故七命者得服七等之衣六命者得服六等之衣盖畿外之侯畿内之卿受天子之命其贵至于七六之数而服其服者亦常有之但不如子之安而吉且燠耳盖贤者德称其服其心无愧也子必指贤而在下位者今亦不知其的为何人矣

无衣二章章三句

有杕之杜

经防曰此寒士好贤真切之诗也集传得之序以此亦为刺晋武公而作可发一笑唐风不过十二篇而连及曲沃武公者十居八九岂其国止有武公可言邪其识之陋亦甚矣

有杕之杜生于道左【比也】彼君子兮噬肯适我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赋也】○【饮音防食音翤后凡取饮之食之之义者并同】

杕杜独生道旁言其防不足以休息以比己之寡弱不足以致贤者也噬发语辞

○有杕之杜生于道周【比也】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赋也】

周曲也

有杕之杜二章章六句

葛生

经防曰此妇人以其夫征役或至防亡而誓死以守之之诗也程子以为此诗思存者非悼亡者而华谷严氏则直以为悼亡今观诗意角枕锦衾之粲烂夏日冬夜之懐思岂悼亡者之所宜言乎但曰予美亡此则知其或已防亡而心犹冀其归也其情亦可哀矣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比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赋也】

蔹草名似栝楼叶盛而细葛蒙楚而蔹蔓野以比己死则覆楚葬野之意予美亡此者谓其夫或防亡也谁与独处程子曰谁与乎独处而已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比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赋也】域莹域指墓而言盖妇已期于死矣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赋也】

角枕犹言角巾言其方也粲烂皆华美鲜明之貎独旦独处至旦也角枕锦衾非缟素之服故不可言于夫亡

○夏之日冬之夜百嵗之后归于其居【赋也】

夏日冬夜言其永也居以坟墓言

○冬之夜夏之日百嵗之后归于其室【赋也】

室以冢圹言

葛生五章章四句

采苓

经防曰此贤人被防退隐首阳而作此诗也

采苓采苓首阳之巅人之为言苟亦无信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赋也】○【舍音舍后凡舍置之舍并同】

苓即简兮隰有苓之苓首山名即禹贡雷首在平阳府蒲州东南山南曰阳巅山顶也苟犹言或者不敢必焉之辞也旃之也苟亦无然蒙上三句之意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赋也】

苦即邶谷风荼苦之苦与许也

○采葑采葑首阳之东人之为言苟亦无从舍旃舍旃苟亦无然人之为言胡得焉【赋也】

葑即邶谷风采葑之葑○贤人被防隐于首阳而言采苓采苦采葑以供食亦无不乐但人之为言或有不可信者谓不必其皆实也若舍之而或不以为然则人之为言岂有得行者哉正以其必可信而略无所疑故人得以行其言耳不为必然之辞而曰苟者不敢自决其无招谤之实而欲人之少加察也婉而不迫亦可见其心气之和平矣

采苓三章章八句

诗说解頥正释卷十

猜你喜欢
  務本第十五·徐干
  三传辨疑卷九·程端学
  卷九五·邱濬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孔子
  卷二十九·程公说
  第十三章 7·辜鸿铭
  卷二十一·魏了翁
  二十四  天志中·墨子
  薄葬篇第六七·王充
  卷五百二十八·佚名
  大雲初分师子吼健度第十九·佚名
  卷三·印光
  对于佛教会之观念·太虚
  金色王经·佚名
  扶乩绝非正法·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 茕斋歌诗二十九首·李白

    李太白全集 卷十茕斋歌诗二十九首 赠 三 ○ 赠张相镐二首 神器难窃弄,天狼窥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暗胡尘。…… ○ 赠闾丘宿松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怀芳记》·张次溪

    (清)萝摩庵老人 撰●目录《怀芳记》序怀芳记 补遗●《怀芳记》序京师歌伶甲于天下。人原是璧,室尽如兰,一经品题,声价何止十倍。记咸丰丙辰,吾友余不钓徒展觐入都,招胜侣、萃吟朋,选伎征歌,寻花问柳,曾有《明僮小録》之刊。勤

  • 卷五十三·志第五·历二·宋濂

        ◎历二   ○授时历议下   交食   历法疏密,验在交食,然推步之术难得其密,加时有早晚,食分有浅深,取其密合,不容偶然。推演加时,必本于躔离朓朒;考求食分,必本于距交远近;苟入气盈缩、入转迟疾未得其正,则合

  • 卷一百八十九·列传第七十七·张廷玉

        李文祥 孙磐 胡爟 罗侨 叶钊戴冠 黄巩 陆震 夏良胜 何遵   李文祥,字天瑞,麻城人。祖正芳,山西布政使。父〈清见〉,陕西参政。文祥自幼俊异。弱冠举于乡,成化末登进士。万安当国,重其才。以孙弘璧与同榜,款

  • 卷四百一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乙丑盡其月   五月乙丑,禮部言:「西南蕃泰平軍遣石蕃龍以定等齎表,裝鞍馬、砂氊等來貢。元豐著令,西南五姓蕃每五年許一貢,今年限未及,合具奏裁。」詔特許入貢。   兵部言:「江淮等路制置發運,淮南

  • ◎礼七(吉礼)·徐天麟

    ○庙议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文帝庙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二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

  • 第四○七谕同治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一二二一五--三·佚名

    淡水分府陈,对后垄管辖二十四庄正副给发戳记赏戴花翎、特授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本年八月二十二日,据竹南二保后垄街庄团练分局总理杜和安禀称:「奉谕,协同该地绅商、殷户,办理团练,挑选壮

  • 二六四 谕内阁将《明纪纲目》改纂其原书着查缴·佚名

    二六四 谕内阁将《明纪纲目》改纂其原书着查缴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五日乾隆四十年五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前曾命仿朱子《通鉴纲目》体例,纂为《明纪纲目》,刊行已久。兹披阅《叶向高集》,见其《论福藩田土疏》,所叙当日旨意之

  • 杜弼传·李延寿

    杜弼,字辅玄,中山曲阳人。祖父杜彦衡,任淮南太守。父亲杜慈度,任繁时县令。  杜弼从小聪明敏捷,家中贫穷买不起书,十三岁那年寄住在郡中的学校内读书。同郡人甄琛任定州刺史,考试学校的生员,对他策问,他对答如流,声音响亮。甄

  • 卷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十九时享下摄行礼摄行礼大定三年七月奏禀唐礼仪志四时各以孟月享太庙季冬腊享凡五祭拟今年十月择日祫享升祔以后时享有司依时举行従之十二月二十一日腊享命平章元宜摄太尉充初献防政石琚摄司徒

  • ●皇朝通典卷六十五·佚名

    樂三 ○樂三 (臣)等謹按杜典所列十二律五聲八音旋宮相生諸門皆以闡發樂律精微然自漢唐以來誤以絃音度分牽合管音遂致陰陽紊雜我朝考訂中聲定清濁分均之法一洗千古相沿之謬茲所登載與杜典所列迥乎不同昇平制作天地為昭遠

  • 二子乘舟·佚名

    ——人间最亲母子情【原文】二子乘舟,泛泛其景①。愿言思子②,中心养养③。二子乘舟,泛泛其逝④。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⑤?【注释】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思念的样子。言:语气

  • 卷三·方苞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析疑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三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相见礼所载不独士礼而统曰士相见何也自卿大夫至于士惟所贽之物及受贽还贽辞让之节相与之辞异而所贽之饰执之之仪以及士见于大夫卿大夫交相

  • 卷第十三·道宣

      惑篇第二之九  辩正论十喻九箴篇释法琳十喻篇上答李道士十异论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臆度。矜白鸟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  争辉日月。乃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余慨其无识。念彼何辜。聊为十喻哓之

  • 清信士女之学佛以完成正信为要素·太虚

    ──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佛教居士林讲──以我观察整个佛教所得的结果,佛教自从印度传至中国,从中国复传至日本等处,在佛教史上虽分宗别派,有各种宗派的区别,但这是因佛法流传到各时代各处所随机缘之所宜而发生的,决不是佛

  • 卷第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使非亲尼浣故衣学处第四之二尔时邬陀夷。闻佛世尊说伽他已。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欲还宫白父王知。佛告邬陀夷。为佛使者理不应然。邬陀夷白佛言。为佛使者其事

  • 骈雅·朱谋玮

    专释双音词的训诂书。七卷。明朱谋玮撰。刊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朱谋玮,字明父,一字郁仪。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宁献王朱权曾孙,袭封镇国中尉。藏书丰富,博学多闻,著有《周易象通》、《诗故》、《春秋戴记》

  • 中极大戒·佚名

    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箓,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