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子乘舟

——人间最亲母子情

【原文】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①。

愿言思子②,中心养养③。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④。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⑤?

【注释】

①泛泛:船在水卜行走的样子。景:同“憬”,远行的样子。②愿:思念的样子。言:语气助词,没有实义。③中心:心中。养养:忧愁不定的样子。④逝:往。⑤不暇:该不会。

【译文】

两个孩子乘木舟,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心中不安无限愁。

两个孩子乘木舟,顺江漂流去远游。

时常挂念远游子,该不遇上险与祸?

【读解】

母子之情是人世间天然的、最为牢固的血缘纽带。这一点,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大概是不会改变的。

写人之常情,征夫恨,怨妇愁,弃妇痛,新婚乐,相见欢,母子情,在《诗经》中可以说是既有广度,也有深度。选编者对写人之常情的肯定,把这些诗作为“经典”,也可看出他们对人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持充分肯定的态度。表情达意本属人的天性,也是诗的功能所在,充分肯定之后把它们纳入道德规范的轨道,也是他们的用意所在。

人们常说,母爱是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到孩子张大成人,到孩子闯荡社会漂泊天涯,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既有肉体的,也有精神的。换个说法,母亲是在用她毕生的心血进行创造:创造生命,创造自己的作品。

孩子作为母亲创造的作品,虽是另一个存在,另一个生命,却时刻牵动着创造者心。他的荣辱沉浮,幸福伤痛,生老病死,都不能不使他的创造者关注和动心。实际上,母亲通过自己的创造,早已把自己溶入到了作品中,与作品一起同呼吸共命运。于是,人间才有了永不会消失的母爱的表达。

猜你喜欢
  有献书谮晏子退耕而国不治复召晏子第二十二·晏婴
  人主第五十二·韩非
  思辨録辑要卷六·陆世仪
  卷二十六·余萧客
  卷一百六十四·山井鼎
  第五章 节欲·佚名
  北山·佚名
  万章下·孟子
  第十章身心之间的关系(上)·梁漱溟
  (九)·钱穆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卷九十一·佚名
  佛地经论卷第四·佚名
  劝处家宏法·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十四目録【四十六字】清平乐【下】刘克庄【三首】赵彦端王千秋【二首】陈亮黄机【六首】刘镇李泳戴复古赵汝迕卢祖皋【二首】高观国【二首】韩淲洪瑹卢炳【二首】潘牥吴文英陈允平周密【六

  • 芳蘭轩集补钞·吴之振

    徐照赠徐玑一舸寒江上,梅花共别离。不来相送处,愁有独归时。去梦千峰远,为官三岁期。思君何可见,新集见君诗。送翁诚之去作巴陵县,南州雅有声。未凭湘水绿,能似长官清。笛冷君山月,帆轻夏浦晴。五言多好句,颜杜减诗名。送翁灵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二年九月戊午朔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秦桧落职时言者论陛下愤中国之未振付桧以内修之事而桧不知治体信任非人不以宽大之政辅陛下仁厚之德乃以苛刻为务事图减削过为裁抑人心大摇怨讟在路又引用程瑀

  • 第四十七回 废刘宗嗣主被幽 易汉祚新皇传诏·蔡东藩

      却说枢密使王峻,马步军都指挥使王殷,本是郭威心腹,一闻澶州兵变,料知威必南还,自为天子。当即派马军指挥使郭崇威,率骑兵七百人,驰赴宋州,阳言往卫刘贇,阴实使图刘贇。至崇威出发,便与窦贞固等商议,往迎郭威。窦、苏两相,本

  • ◎礼九(嘉礼)·徐天麟

    ○朝会汉七年,长乐宫成,群臣朝十月,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庭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挟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九百九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佚名

    寜宗嘉定八年【乙亥】春正月辛未估籍赃吏家故淮南转运判官施宿犯赃追夺官爵仍籍其家诏举将材侍从两省台谏各举三人戊子申严金翠禁二月丙午雷孝友罢壬子蠲逋负米平江等五郡凡蠲万三千石有竒贷其系

  • 卷二十五·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五 嘉礼九 天子纳后 总序 天子纳后所以母仪乎天下也三代以上不着其礼至周而六礼之仪始备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徵五曰请期六曰亲迎五礼皆用鴈唯纳

  •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圣徳类论大学明徳新民之道先生旣除焕章待制侍讲冬十月辛丑受诏进讲大学闰月辛酉晩讲先生讲及数次复编写成帙取旨进入上喜令防句以来他日请问上曰宫中尝读其要在求于心先生顿首谢此篇专论人性有气禀物欲之

  • 大学古本质言·刘沅

    学自羲农至夏商,皆明明德而在位者也。学之一字,傅说始言,岂前此圣人无所学哉?古人重实行,有所师法,不求人知,无处非学,亦无念非道。穷达一致,不必以为奇事,亦何必定传为美谈也?后世标理学之名,而道统以立。圣人不能尽人而为,夫子

  • 卷上·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诸漏已荆无复烦恼逮得自在。心善解脱慧善解脱。於去来今照了无碍。是大那伽如佛之所作已办弃大重担。获於己利。已断流转生死有苦。以正智

  • 评近代科学之发展及其与哲学之关系·太虚

    ──三十年六月在缙云山作──任鸿隽先生所译英国丹波尔惠商科学史导言的近代科学之发展及其与哲学之关系,阐明二十世纪的自然科学与十九世纪不同点,及其重与哲学接近之趋向,是为很明晰公允的;其结论处有尤堪注意的两段,兹

  •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金刚界大曼荼罗广大仪轨品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三昧耶智。得一切

  • 卷第四十四(第七诵之三)·佚名

    十诵律卷第四十四(第七诵之三)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共罗什译尼律第三(三十舍堕法之一)佛在舍卫国。尔时诸比丘尼。行乞欲为多人作房舍。诸居士问言。欲作何等。答言。为多人起房舍。诸婆罗门居士有信者。多与财物。

  • 卷第九十六·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六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金陵横山同庵润禅师上堂。以拂子。画○○○○○。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常在五形中

  • 三垣笔记·李清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

  • 佛说顶生王因缘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佛在祇园,因胜军王请问,为说往昔修布施行。从王顶生,乃至统四大洲,诣忉利天,总经一百十四帝释谢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