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48章 聘义

聘礼的含义:爵为上公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七个介;爵为侯伯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五个介;爵为子男的诸侯,派卿出聘用三个介。这是为了表明贵贱。聘宾将介一溜儿排开,一个挨着一个地站着,然后才传达聘君的命令,这是君子对于他所尊敬的人极其尊敬,不敢有所简慢的表示。聘宾辞让三次以后才传达聘君的问候,谦让了三次以后才随着摈者进入庙门,进门之后,主君又互行了三次揖礼才来到堂阶跟前,升堂之前,彼此又互相谦让了三次,然后才主君率先登阶,聘宾接着登阶。这些都是表示尊敬谦让的。聘宾到达主国国境,主君派士将聘宾迎入境内;聘宾来至近郊,主君又派大夫前去慰劳;聘宾来至主国庙门之外,主君亲自拜迎于庙门之内,然后在庙中接受聘宾转达聘君派其来访之意;聘宾献上带来的礼物,主君面朝北拜谢厚赐,拜谢聘君的派遣使者光临。这些都是表示主君对聘宾、聘君的尊敬谦让的。尊敬谦让,这是君子之间互相交往应有的态度。所以诸侯之间互相尊敬谦让,就不会互相侵略欺凌了。主国接待聘宾,由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主君亲自用醛酒酬宾,聘宾又以个人的名义拜访主国卿大夫,以个人名义晋见主国国君;主君又派人前往宾馆向聘宾馈送妻汽,退还聘宾作为信物奉献的圭璋’;聘宾归国之前,主国的卿通过聘宾向聘君转赠一束纺绸;访问期间,主君要举行一次食礼和两次飨字L来招待聘宾,而举行燕礼的次数则没有一定。上述种种,都是为了表示宾主之间、君臣之间应有的礼数。所以,天子为诸侯订立制度;每年派大夫互相聘问,每三年派卿互相聘问,以礼来互相勉励。如果使者来聘时,礼节上有错误,主国国君就不亲自为使者举行飨礼和食礼,以此来使使者感到羞愧并激发他自我勉励。如果诸侯都能够以礼互相勉励,那就对外不会互相侵犯,对内不会互相欺凌。这就是天子为什么能够驾驭诸侯而不必使用武力,而使诸侯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方法。用圭璋这样珍贵的玉器作为行聘的礼物,可以说是一份重礼了。聘宾归国之前,主国又将圭璋归还给聘宾,这是轻视财物而重视礼仪的意思。如果诸侯都能以轻财重礼的道理互相勉励,那么他们的百姓就会跟着讲究谦让了。主国对客人的招待,在其出入国境时,要馈送粮草之类的物品各三次;客人住进宾馆之后,主君要派人馈送奢汽五牢,置于宾馆门内;另外还有三十车米,三十车禾,六十车词草,六十车薪柴,皆置于宾馆门外。另外每天还要。提供鹅鸭之类的家禽五双,向聘宾的随从馈送要汽;主君要为客人举行一次正式的食礼、两次正式的飨礼,至于燕礼和四时当令新物的馈赠,则没有固定的数目。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对礼的高度重视。古人的使用财物并非事事如此,然而在聘礼这件事上却舍得如此花费,是为了说明对礼的极其重视。如果大家都对礼极其重视,那就会对内君臣不相欺凌,对外国家不相侵略。所以天子特地制定聘礼,而诸侯也都乐意推行。

聘礼和射礼,是最重大的礼。天刚亮时开始举行,差不多到了中午时才能结束,不是强健有力的人便做不到。所以,只有强健有力的人才能行此重大之礼。酒已凉了,人虽然渴了也不敢喝;肉也要晾干了,人虽然饿了也不敢吃;天色已晚,人们都疲倦了,但还神态端庄,班列整齐,不敢有丝毫懈怠,坚持完成各种应有的礼节。以此来使君臣正位,父子相亲,长幼和睦。这是一般人所办不到的,而君子却能办得到,所以称君子为有行。有行就是有义,有义就是勇敢。所以说,勇敢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立义;立义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有行;有行之所以可贵,在于他能够行礼。所以人们之所以看重勇敢,是看重了他敢于实行礼义。所以勇敢坚强有力的人,在天下无事之时,就把他的勇敢坚强有力用到实行礼义方面;在天下有事之时,就把他的勇敢坚强有力用到克敌制胜方面。用到克敌制胜方面就会所向无敌,用到实行礼义方面就会无为而治。对外做到了所向无敌,对内做到了无为而治,这就叫做盛德。所以圣王对勇敢坚强有力的人是如此地看重。一个人如果勇敢坚强有力,但不把它用到实行礼义和克敌制胜方面,而用到私人的争强斗胜上去,那就叫做乱人。国家制定刑罚,就是要处罚这类乱人。这样以来,百姓就会服从管教而国家也得以安宁。

子贡向孔子间道:“请问君子为什么都看重玉而轻视氓呢?是因为玉的数量少而氓的数量多吗?”孔子回答说:“不是因为琅的数量多,因而就轻视它;也不是因为玉的数量少,因而就看重它。从前的君子,都是拿玉来和人的美德相比:玉的温厚而又润泽,就好比仁;填密而又坚实,就好比智;有棱角而不伤人,就好比义;玉佩垂而下坠,就好比礼;轻轻一敲,玉声清脆悠扬,响到最后,又戛然而止,就好比动听的音乐;既不因其优点而掩盖其缺点,也不因其缺点而掩盖其优点,就好比人的忠诚;光彩晶莹,表里如一,就好比人的言而有信;宝玉所在,其上有气如白虹,就好比与天息息相通;产玉之所,山川草木津润丰美,又好比与地息息相通。圭璋作为朝聘时的礼物可以单独使用,不像其他礼物还需要加上别的什么东西才能算数,这是玉的美德在起作用。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玉的美德,这就好像普天之下没有一个人不看重道那样。《诗经》上说:‘多么想念君子啊,他就像玉那样温文尔雅。’所以君子才看重玉。”

猜你喜欢
  求辅第三·桓谭
  ●守廉鉴第八(十五案)·徐谦
  第七章 5·辜鸿铭
  卷三十二·真德秀
  卷十五·江永
  卷十八·乾隆
  难三·韩非
  文公·文公十七年·左丘明
  顯揚聖教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成唯識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云 南 漫 谈·太虚
  宗教构成之原素·太虚
  降胎品第三·佚名
  十二门论品目·龙树
  大吉义神咒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录·钱子正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三华集目录      总集类绿苔轩集六卷种菊庵集四卷锦树集八卷【臣】等谨案三华集十八卷明无锡钱子正及弟子义侄仲益合刻诗也子正绿苔轩集六卷前有王达善序子义种菊庵集四卷前有洪武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十六张子容张子容先天二年擢进士第为乐城尉与孟浩然友善诗一卷春江花月夜二首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交甫怜瑶佩仙妃难重期沈沈緑江晩惆怅碧云姿

  • 小栖霞说稗目录·平步青

    观剧诗 文武解元 双娶 翻衣 大禹治水小说 樊哙排君难戏 斩貂蝉 &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四年冬十月丙子朔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奏蕃伪兵马犯承楚州上谓辅臣曰朕为二圣在远生灵久罹涂炭屈已请和而金复肆侵陵朕当亲总六军往临大江决于一战赵鼎曰累年退避敌情益骄今亲征出于圣断将士可奋决可成功

  • 第八十六回 受逆报吕纂被戕 据偏隅李暠独立·蔡东藩

      却说后凉主吕光,老病已剧,自知不起,乃立太子绍为天王,自称太上皇,命庶长子纂为太尉,纂弟弘为司徒,且力疾嘱绍道:“我之病势日增,恐将不济,三寇窥窬,指南凉北凉西秦。迭伺我隙,我死以后,汝宜使纂统六军,掌朝政。委重二兄,尚可保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一·阿桂

    二月戊子上谕军机大臣曰温福奏五岱种种任意乖谬妄行着派御前大臣公丰升额固伦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前往军营将所降谕防至温福处当面晓谕并讯问五岱此等情事如果属实即革去叅赞大臣作为兵丁自备资斧効力同日福隆安奏言【

  •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韩安国是汉初名将,他不仅在平息吴、楚七国叛乱时有功,而且在后来对匈奴的作战中也是重要的将领。他的发迹是在为梁孝王出使朝廷时,因在汉景帝面前,替梁孝王辩护而受到了窦太后

  • 卷三十 职官二·龙文彬

    ◎忠谏永乐时,储位未定。淇国公邱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问解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发兵讨安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

  • 卷一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六营建志五八旗驻防规制一【京都驻防 各省驻防】京都驻防京师九门外驻防雍正六年设除正阳门外有巡捕营兵看守不设旗兵看守外其崇文门等八门於沿河空闲处修造房屋於各满洲蒙古汉军三

  •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晏子谏第十六·晏婴

    景公为巨冠长衣以听朝,疾视矜立,日晏不罢。晏子进曰:“圣人之服中,侻音托,简易而不驵,可以导众,其动作,侻顺而不逆,可以奉生,是以下皆法其服,而民争学其容。今君之服,驵华不可以导众民,疾视矜立,不可以奉生,日晏矣,君不若脱服就燕。”

  • 序·刘清之

    元虞集序愚尝闻之人受天之命以生亦犹子之禀父命而行也君子畏天命而不敢违犹孝子之从父命而不敢悖事天事亲其致一也人之事天而不求于事亲则不可以为人子之事亲而不足以事天则不可以为子是故父命即天命也同一至仁而无私

  • 卷十七·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七宋 聂崇义 撰掩       幎目鬠笄      冒衾       紟夷衾      小敛绞大敛绞      明衣明衣裳     握手纩极      决饭珠      含贝

  • 唯識抉擇談·欧阳竟无

    第一次(民國十一年九月二日) 【將談《成唯識論》之八段十義,先于本宗要義作十抉擇而談。】(引用標以內系直錄演講原稿之文,以下並同此例。注 )將談十抉擇,先明今時佛法之蔽。其蔽為何?略舉五端︰ 一者、自禪宗入中國後,盲修之徒

  • 卷四十·佚名

    △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二犊子梵志复作是言:瞿昙。我今欲问能见听不。如来默然。第二第三亦复如是,犊子言:瞿昙。我久与汝共为亲友。汝之与我义无有二。我欲谘问何故默然。尔时世尊作是思如是梵志其性儒雅纯善质直。常为知故

  • 中国佛教会整理委员会之诞生·太虚

    ──三十四年底在渝寓作──慨自全面抗日战兴,京沪未几沦陷,中国佛教会即告停顿。东南北各省县区域,多渐次阻隔不通。佛教寺僧信徒,固与一般人民同处敌伪蹂躏之下,沉痛莫伸!而西南北大后方佛教僧徒,亦因失去全国性佛教机构之

  • 乐律全书·朱载堉

    中国明代朱载堉(1536~1611)著。此书是一部乐、舞、律、历的百科专著。它由《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历学新说》、《律吕精义》、《操缦古乐谱》、《族宫合乐谱》、《乡饮诗乐谱》、《六代小舞谱》

  • 延陵先生集新旧服气经·佚名

    道家气功著作。简称《新旧服气经》,延陵先生集,桑榆子评。二人时代不详,生平事迹无考,大约为唐宋间人。《通志·艺文略》道家著录“延陵君刊集《新旧气经》一卷”,当即此书,一卷。本书共收唐宋以前十五种服气方法。认

  •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佚名

    二卷,一名伽耶山顶经论,天亲菩萨造 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 有经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