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七 揣篇 1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①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②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③之知慧④,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一一交一一,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注释】

①量权:度量权衡。

②揣情:揣摩情势。陶弘景注:“天下之情,必见于权也。善修量权,其情可得而知之。知其情而用之者,何适而不可哉。”

③宾客:客人。这里指谋士、幕僚。

④知慧:智慧。

【译文】

古代善于统驭天下的人,必能审察国家的发展态势,揣测各诸侯王的内心想法。如果不能做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能明了各诸侯王的强弱轻重以及实力;如果不能准确揣测各诸侯王的真实情况,就不能明白其隐蔽、藏匿以及应变策略,形势走向。什么叫忖度时势、权衡得失?就是能揣测大小,明察多少。估量国家财货的厚或薄,预测人口数量的多与少,物资丰饶或匮乏,有余或不足的具体情况。辨识国家山川地理的险易,乃至利害情况。衡量国内谋士的优劣长短,君臣关系的亲或疏,贤明还是愚昧。国内宾客的智谋情况,是多是少?观测天时的祸福状况,是吉是凶?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效力,还是不可效力。百姓之心,是背离还是靠拢,何时安全,何时危险,以及是喜一爱一还是憎厌。对以上情况反复辨识并准确把握,知道如何去行动,才算做到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猜你喜欢
  卷四 士昏礼第二·郑玄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戴德
  君子尚义不尚勇·孔子
  第十一章 20·辜鸿铭
  卷一·真德秀
  卷一百四十二·山井鼎
  卷一·陆粲
  卷四·熊节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去强第四·商鞅
  卷第十八·道宣
  第八年海潮音之新希望·太虚
  中国前途的希望·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卑叔文·唐圭璋

      据词中“复恢舆地”云云,叔文盖南宋人。“卑”原作“”。永乐大典卷二千八百零六卑字韵(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三十五册),“卑”即作“”。今从。以大典、诗渊成书年代相近之故。   喜迁莺   寿邵太尉   春回天际,

  • 甲集第四之上·钱谦益

    高太史启《缶鸣集乐府诗八十一首、五言古体三十五首、七言杂体三启字季迪,长洲人。至正丁酉,张氏开藩平江,承制以淮南行省参政饶介为谘议,参军事。季迪年二十余,介览其诗惊异,以为上客。季迪谢去,隐吴淞

  • 卷二百七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白石道人诗姜夔字尧章鄱阳人工声律庆元三年进乐书乞正雅乐诏令太常与议嫉之不果行居苕溪与白石洞天为邻转庵潘柽号之曰白石道人又畀以诗云世间官职似

  • 五仪解第七·王肃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曰:“然则章甫絇履,章甫冠也絇履履头有钩饰也绅带缙笏者,皆贤人也。”绅大带缙捶也笏所以执

  • 卷八·佚名

    祭公解第六十题解:记祭公谋父以有关勤政守位之事训戒穆王及其三公。《礼记·缁衣》引作《祭(叶)公之顾命》,当是本名。顾命,最后之命。可视为祭公临终前的训戒。祭,音6(寨),周公儿子的封国。父,音。谋父为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六十六·焦竑

      南道御史   ◆南道御史   監察御史張先生金陵墓表(倪謙)   南京貴州道監察御史麗水金公忠墓志銘(李東陽)   監察御史蔣公誼傳(陳鎬)   前御史蔣欽(實錄)   南京浙江道監察御史澗松龔公大有墓志銘(王以旂)   

  • 曾静供词五条 二、雍正皇帝是励精图治,爱抚百姓,还·雍正

      【原文】  问曾静:你书内云“抚我则后,虐我则仇”等语。我皇上夙夜孜孜,勤求治理,爱养百姓之心,无时不切于寤寐,无事不备其周详。屡年来大沛恩泽,薄海黎庶,莫不均沾。旧欠钱粮,蠲免几及千万,江浙等处浮粮,每年减免六十余万

  • 第八十七回 杰阁图形名标麟史 锦车出使功让蛾眉·蔡东藩

      却说御史大夫一缺,本是萧望之就任。望之自恃才高,常戏谩丞相丙吉,吉已年老,不愿与较。望之心尚未足,又奏称民穷多盗,咎在三公失职,语意是隐斥丙吉,宣帝始知望之忌刻,特使侍中金安上诘问,望之免冠对答,语多支吾。丞相司直緐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三·佚名

    弘治二年二月己丑朔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余子俊以疾乞致仕 上曰卿有疾宜善加调理不允所辞○给秦王诚泳禄岁万石米钞中半兼支○庚寅清理两淮盐法户部左侍郎李嗣言两淮运司递年掣过引盐无虑百余万而□人所缴截角引目十无二

  • 第三十三卷明嘉靖(二)·缪荃孙

    二十五年正月庚辰,敕刑部郎中朱衡,王时俭往南直隶江南、江北恤刑。二月甲午,裁革扬州朝宗二闸。从总督漕运都御史王奏。三月甲子,升户部左侍郎夏邦谟为南京户部尚书。乙丑,太仓州海寇平。庚辰,户部复:“巡抚应天都御史欧阳必

  • 六朝通鉴博议卷四·李焘

    (宋)李焘 撰桓温复取寿春五年六月桓温闻赵乱出屯安陆遣诸将经营北方赵扬州刺史王浃举寿春降征北大将军禇裒上表请伐赵即日戒严直指泗口七月帅众三万径赴彭城北方士民降者日以千计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复光禄大夫蔡谟独

  • ●皇朝通典卷七十四·佚名

    兵七 ○兵七 恩卹 △恩卹 (臣)等謹御兵之道必在紀律嚴明恩威並濟我朝列聖相承豐功偉業厚澤深仁並著方策皇上御極以來西域蕩平金川底定天戈所指眾志成城葢由軍政素嫻是以臨事無不踴躍赴功克敵致果用集鴻勳猶復湛恩廣被容

  • 第二十一章 隋唐的武功·吕思勉

    隋、唐两代的武功,是互相继续的。隋朝的武功,虽不如唐朝之盛,然而是唐朝开拓的先声。其规模,较汉代尤为广远。这也是世运进步,交通日益发达的缘故。中国历代的大敌是北狄。隋、唐时代,自然也是如此。后汉时,匈奴败亡,鲜卑继续

  • 提要·任启运

    【臣】等谨案宫室考二卷国朝任啓运撰啓运有周易洗心已着録是书于李如圭释宫之外别为类次曰门曰观曰朝曰庙曰寝曰塾曰宁曰等威曰名物曰门大小广狭曰明堂曰方明曰辟雍考据颇为详核惟谓房东为东厢西为西厢北墉东墉西墉南

  • 卷十八·乾隆

    <子部,儒家类,御览经史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八诗经不解于位民之攸塈编修【臣】林枝春【臣】谨按人君之位谓之天位言承天子民非以位为乐也易系辞云圣人之大寳曰位何以守位曰仁言如天好生必常厥德以保厥位

  • 菩萨行与大乘胜解·太虚

      今天开会追悼常惺法师。有几句话,是应该特别提出来说一说的:‘六度齐修,智悲兼大,求之古德仿佛圭峰密’!常惺法师平生的学问,虽所涉甚多,然其得力处,应该是在于华严宗;所以他对于华严宗教理的阐发以及实行,颇与圭峰密相近。

  • 卷第三十一·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一目录 大鉴下第十七世 &middot; 虎丘隆禅师法嗣一人 &middot;天童昙华禅师(见录) 育王裕禅师法嗣九人 &middot;清凉坦禅师 &middot;净慈师一禅师 &middot;道场法全禅师 &middot;延福慧升禅师(已上

  • 宝真斋法书赞·岳珂

    廿八卷。著录。宋代岳珂撰。珂(1183—1234年),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汤阴(今河南)人。鄂国公武王岳飞之孙,岳霖之子。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历官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史。是书以其家藏前人墨迹,自晋唐迄于南宋,各系以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