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 揣篇 1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①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揣情②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③之知慧④,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一一交一一,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侧孰辩?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注释】
①量权:度量权衡。
②揣情:揣摩情势。陶弘景注:“天下之情,必见于权也。善修量权,其情可得而知之。知其情而用之者,何适而不可哉。”
③宾客:客人。这里指谋士、幕僚。
④知慧:智慧。
【译文】
古代善于统驭天下的人,必能审察国家的发展态势,揣测各诸侯王的内心想法。如果不能做到审时度势,权衡利害,就不能明了各诸侯王的强弱轻重以及实力;如果不能准确揣测各诸侯王的真实情况,就不能明白其隐蔽、藏匿以及应变策略,形势走向。什么叫忖度时势、权衡得失?就是能揣测大小,明察多少。估量国家财货的厚或薄,预测人口数量的多与少,物资丰饶或匮乏,有余或不足的具体情况。辨识国家山川地理的险易,乃至利害情况。衡量国内谋士的优劣长短,君臣关系的亲或疏,贤明还是愚昧。国内宾客的智谋情况,是多是少?观测天时的祸福状况,是吉是凶?诸侯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以效力,还是不可效力。百姓之心,是背离还是靠拢,何时安全,何时危险,以及是喜一爱一还是憎厌。对以上情况反复辨识并准确把握,知道如何去行动,才算做到了审时度势、权衡利弊。
猜你喜欢 卷四 士昏礼第二·郑玄 成公卷十七(起元年,尽十年)·何休 曾子立事第四十九·戴德 君子尚义不尚勇·孔子 第十一章 20·辜鸿铭 卷一·真德秀 卷一百四十二·山井鼎 卷一·陆粲 卷四·熊节 士容论第六 审时·吕不韦 去强第四·商鞅 卷第十八·道宣 第八年海潮音之新希望·太虚 中国前途的希望·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