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新唐书纠谬原序

史才之难尚矣游夏圣门之高弟而不能赞春秋一辞自秦汉迄今千数百岁若司马迁班固陈夀范蔚宗者方其着书之时岂不欲曲尽其善而传之无穷然终亦未免後人之诋斥至唐独称刘知几能於修史之外毅然奋笔自为一书贯穿古今讥评前载观其以史自命之意殆以为古今絶伦及取其尝所论着而考其谬戾则亦无异於前人由是言之史才之难岂不信哉必也编次事实详畧取舍褒贬文采莫不适当稽诸前人而不谬传之後世而无疑粲然如日星之明符节之合使後学观之而莫敢轻议然後可以号信史反是则篇帙愈多而讥谯愈衆奈天下後世何我宋之兴一祖五宗重熙累洽尊儒敬道储思艺文日以崇广学校修纂文史为事故名臣缀缉不絶於时前朝旧史如唐书洎五代实录皆已修为新书颁于天下其间惟唐书自颁行迨今几三十载学者传习与迁固诸史均焉缜以愚昧从公之隙窃尝寻閲新书间有未通则必反覆参究或舛驳脱谬则笔而记之岁时稍久事目益衆深怪此书抵牾穿穴亦已太甚揆之前史皆未有如是者推本厥咎盖修书之初其失有八一曰责任不专二曰课程不立三曰初无义例四曰终无审覆五曰多采小说而不精择六曰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七曰刋修者不知刋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八曰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何谓责任不专夫古之修史多出一家故司马迁班固姚思亷李延寿之徒皆父子论譔数十年方成故通知始末而事实贯穿不抵牾也惟後汉东观羣儒纂述无统而前史讥之况夫唐之为国几三百年其记事亦已衆矣其为功亦已大矣斯可谓一朝之大典举以委人而不专其责则宜其功之不立也今唐史本一书也而纪志表则欧阳公主之传则宋公主之所主既异而不务通知其事故纪有失而传不知【如胶东郡公道彦等纪书降封县公而传乃郡公之类】传有误而纪不见【如朱宣传叙天平节度使止有四人而纪则有七人之类】岂非责任不专之故欤何谓课程不立夫修一朝之史其事匪轻若不限以岁月责其课程则未见其可尝闻修唐书自建局至印行罢局几二十年修书官初无定员皆兼涖它务或出领外官其书既无期会得以安衍自肆苟度岁月如是者将十五年而书犹未有绪暨朝廷讶其淹久屡加督促往往遣使就官所取之於是乃仓猝牵课以书来上然则是书之不能完整又何足怪岂非课程不立之故欤何谓初无义例夫史之义例犹网之有纲而匠之绳墨也故唐修晋书而敬播令狐德棻之徒先为定例盖义例既定则一史之内凡秉笔者皆遵用之其取舍详畧褒贬是非必使後人皆有考焉今之新书则不然取彼例以较此例则不同取前传以比後传则不合详畧不一【如中宗纪前与诸帝纪不同诸帝纪亦自详畧不同之类】去取未明【如皇太子改名并诞节名及上寿皆不书而上尊号则书之类】一史之内为体各殊岂非初无义例之故欤何谓终无审覆方新书来上之初若朝廷付之有司委官覆定使诘难纠驳审定刋修然後下朝臣博议可与未可施用如此则初修者必不敢灭裂审覆者亦不敢依违庶乎得为完书可以传久今其书颁行已久而疎谬舛驳於今始见岂非终无审覆之故欤何谓多采小说而不精择盖唐人小说类多虚诞而修书之初但期博取故其所载或全篇乖牾【如代宗母吴皇后传之类】岂非多采小说而不精择之故欤何谓务因旧文而不推考夫唐之史臣书事任情者多矣【如吴兢书魏齐公事可以推知当日史臣书事与夺止在其笔端又如辛云京自立而传止称其朝命李德裕执政增修其父吉甫美事之类】安可悉依徇而书今之新书乃殊不参较但循旧而已故其失与唐之史臣无异【如太宗放死囚三百九十人义阳宣城公主四十不嫁之类】岂非务因旧文而不推考之故欤何谓刋修者不知刋修之要而各徇私好夫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文采有是事而如是书斯谓事实因事实而寓惩劝斯谓褒贬事实褒贬既得矣必资文采以行之夫然後成史至於事得其实矣而褒贬文采则阙焉虽未能成书犹不失为史之意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矣新书之病正在於此其始也不考其虚实有无不校其彼此同异修纪志者则专以褒贬笔削自任修传者则独以文辞华采为先不相通知各从所好其终也遂合为一书而上之故今之新书其间或举以相校则往往不啻白黑方圆之不同是盖不考事实不相通知之所致也斯岂非刋修者不知其要而各徇私好之故欤何谓校勘者不举校勘之职而惟务苟容方新书之来上也朝廷付裴煜陈荐文同吴申钱藻使之校勘夫以三百年一朝之史而又修之几二十年将以垂示万世则朝廷之意岂徒然哉若校勘者止於执卷唱读案文讐对则是二三胥吏足办其事何假文馆之士乎然则朝廷委属之意重矣受其书而校勘者安可不思必也讨论击难刋削缮完使成一家之书乃称校勘之职而五人者曾不闻有所建明但循故袭常惟务喑嘿致其间讹文谬事历历具存自是之後遂颁之天下矣岂非校勘者不举其职而惟务苟容之故欤职是八失故新书不能全美以称朝廷纂修之意愚每感愤叹息以为必再加刋修乃可贻後况方从宦巴峡僻陋寡闻无他异书可以考证止以本史自相质正已见其然意谓若广以它书校之则其穿穴破碎又当不止此而已也所记事条丛杂无次艰於检閲方解秩还朝舟中无事因取其相类者畧加整比离为二十门列之如左名曰新唐书纠谬谓擿举其谬误而已肤浅之见乌足贻之同志姑投之巾笥以便寻绎而备遗忘云咸林吴缜序

猜你喜欢
  列传逸士第七十八 眭夸 冯亮 李谧 郑修·魏收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梁启超
  第四十五回 刘太监榜斥群贤 张吏部强夺彼美·蔡东藩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八·乾隆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佚名
  卷之二十二·佚名
  ◎惊绝梅兰芳·李定夷
  卷三十五·苏辙
  二六○ 谕内阁散馆之庶吉士黄寿龄等着分别授为编修检讨·佚名
  诸葛忠武书目录·杨时伟
  书籍简介·应廷吉
  晋安世谱校正序·林献堂
  卷一百四十二·杨士奇
  卷一百·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潘德舆

      朱竹指摘陆放翁复句,累累盈纸。近赵瓯北又取元遗山复句而悉数之。然愚以为赵之所举犹未尽也。今除赵所已举者,如“百钱卜肆成都市,万古诗坛子美家”,已见於《寄辛老子》诗,又见於《过三乡望女几村追怀辛敬

  • 古今滑稽联话三·范左青

    草木之名繁而难识,钱塘谢浩然尝集花名对若干则,博考群书,搜罗宏富。卒后其稿散轶,甚可惜也。余游杭时曾一见之,忆其中云:闽中有花号石独者,状似牡丹;又有号山单者,状似芍药,“石独”、“山单”,天然对偶。顷

  • 第二十九出·李开先

    【菊花新引】(净上唱)万民逃窜乱纷纷,处处干戈起战尘。(丑上唱)车马往来频,粮草看看尽。(净白)走为侵农下草场,强如冷落坐空仓。粮储若得支销尽,儿子归家也鬓霜。(丑白)你这厮夸言,取笑我仓官不如你草大使。你半夜偷了十担草,不如怀

  • 御选元诗卷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十四五言古诗二戴表元次韵荅朱侯招游海山江南春草黄江北秋雁飞穷居念还往故物悉已非我有青云交山林可同归十年学抚琴对客辄累欷岂不愿和悦调苦心易悲青天无古今白日相因依向来炎炎人所得一何微

  •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野王二老 向长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井丹 梁鸿 高凤 台佟 韩康 矫慎 戴良 法真 汉阴老父 陈留老父 庞公《易》称「《DD33》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

  • 卷二百六十八·杨士奇

    永乐二十二年春二月丁未朔○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浙江湖州府长兴县贼首吴贵归等就戮初贵归等聚众千余人劫杀乡民知府邓忠率民兵捕之贼众拒敌杀官吏事闻命阳武侯薛禄率兵三千讨之 上谕禄曰寇首恶不过数人必诛之余胁

  • 卷四十九·杨士奇

    永乐三年十二月癸亥朔 上视牲南郊△遣使赍诏封浡泥国麻那惹加那乃为王给印诰敕符勘合并赐之锦绮彩币○甲子○免泗州陵户单仲一等租税泗州 祖陵洪武初设守陵三百十四户后有户绝者至是以仲一等补之而循例免租税云△以

  • 卷之六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十三·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春正月乙酉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入宫拜神毕出御皇极殿旧址张御幄诸王、贝勒、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王使臣等上表朝贺  ○朝鲜国王李倧遣陪臣郑太启等表贺元旦并贡方物宴赉如例  ○戊子。设张家口、

  •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佚名

    一四二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呈续获遗书清单并委员汇解各书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安徽巡抚臣裴宗锡谨奏,为续获遗书,将书名部数恭折奏报事。窃臣钦遵谕旨,购访遗书,已将三次购得各书,先后开列清单,奏蒙圣鉴。臣仍谆饬所

  • 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传第四十五·范晔

    (刘庆、刘肇、刘寿、刘开、刘伉、刘全、刘淑、刘万岁)◆章帝八王传,孝章皇帝八个儿子:宋贵人生清河孝王刘庆,梁贵人生和帝刘肇,申贵人生济北惠王刘寿、河间孝王刘开。其余四王不记母氏姓名。千乘贞王刘伉,建初四年(79)封。和

  • 卷三合同一·冯煦

    聘用外国教员高等学堂聘用外国教员,备有关书,不订合同。其他各学堂所订合同详略不一。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学部札饬安徽提学使分行各学堂,嗣后遇有延聘外国教员订立合同及外国教员期满续行延订者,均应按照部颁式样十九条办理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高晋

    目录河防【十五】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十九河防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十一日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萨载奏言窃照江南黄河北岸通连防山湖及运中河一带上年经臣与河【臣】李奉翰遵防酌筹先后将潘家屯张家荘苏家山之水线河并十字

  • 钦定南巡盛典卷四·高晋

    天章【丁丑 江南】诗二月朔日入江南境六韵仲月日临吉江南路入徐观民因露冕防马毎辞舆欣看尊亲意还颁寛大书洊灾常厪尔加赈莫称予尚恐向隅者未沾霈泽余咨良二千石文视可铭诸依皇祖示江南大小诸吏韵国本重惟民反裘譬

  • ●牧鑑卷之六·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應事三(三)◆應事三(三)訊讞三之五(共六十六條)○訊讞三之五 【 訊讞刑罰本為一事以其條件繁夥故析而為二觀者併而考焉可也今訊讞之條】 (共六十六條)王制曰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

  • 卷一百四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六存旧礼记正义第四十六【宋板】学记第十八礼记十一郑氏注【古本】礼记第十一学记第十八礼记郑氏注【足利本】发虑宪求至必由学乎【学记】

  • 卷第三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八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拟手向苾刍学处第四十九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住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具寿大目乾连与十七众出家并受圆具。广说如前。令其执作。彼不随教。时邬陀夷即便嗔忿。努手

  • 牧斋初学集·钱谦益

    明代诗文别集。钱谦益撰。钱谦益是明清之际文学家,号牧斋。本集是他在明代所作的诗文结集。诗20卷,包括《还朝诗集》、《归田诗集》各上、下2卷,《崇祯诗集》6卷,《桑林诗集》、《霖雨诗集》各1卷,《试拈诗集》、《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