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主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而禁群臣士民之私邪。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农,而游士危于战陈;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

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 曰:“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主而下虐民, 此贫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减百吏之禄秩, 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枝解于楚。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 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枝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得到一块玉璞,捧着进献给楚厉王。厉王让玉匠鉴定。玉匠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左脚。到厉王死,武王继位。卞和又捧着那块玉璞去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定,玉匠又说:“是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行骗,就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文王登基。卞和就抱着那块玉璞在荆山下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干了,跟着流出的是血。文王听说后,派人去了解他哭的原因,问道:“天下受断足刑的人多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卞和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是悲伤把宝玉称作石头,把忠贞的人称作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就让玉匠加工这块玉璞并得到了宝玉,于是命名为“和氏之壁”。

珍珠宝玉是君主急需的,即使卞和献的玉璞不够完美,也并不构成对君主的损害,但还是在双脚被砍后宝玉才得以论定,鉴定宝玉就是如此的困难。如今君主对于法术,未必像对和氏壁那样急需,还要用来禁止群臣百姓的自私邪恶行为。既然这样,那么法术之士还没被杀戮的原因,只是促成帝王之业的法宝还没进献罢了。君主运用法术,大臣就不能擅权独断,左右近侍就不敢卖弄权势;官府执行法令,游民就得从事农耕,游说之士就得冒着危险去当兵打仗;那么法术就被群臣百姓看成是祸害了。君主不能违背大臣的议论,摆脱黎民百姓的诽谤,单要完全采纳法术之言,那么法术之士即使到死,他们的学说也一定不会被认可。

从前吴起向楚悼王指出楚国的风气说:“大臣的权势太重,分封的贵族太多。像这样下去,他们就会上逼主而下虐民,这是造成国贫兵弱的途径。不如使分封贵族的子孙到第三代时君主就收回爵禄,取消或减少百官的俸禄,裁减多余的官吏,来供养经过选拔和训练的士兵。”楚悼王施行此法一年就死了,吴起在楚遭到肢解。商君教秦孝公建立什伍组织,设置告密连坐的制度,焚烧诗书,彰明法令,堵塞私人的请托而进用对国家有功的人,约束靠游说做官的人而使农民士兵显贵起来。孝公实行这些主张,君主因此尊贵安稳,国家因此富庶强大。八年后秦孝公死了,商鞅在秦受到车裂。楚国不用吴起变法而削弱混乱,秦国推行商鞅变法而富庶强大。二人的主张已够正确的了,但是肢解吴起,车裂商鞅,又为的什么呢?为的是大臣苦于法令而小民憎恨社会安定吁。当今之世,大臣贪权,小民安于动乱,比秦、楚的坏风气还要严重,而君主义没有楚悼王、秦孝公那样的判断力,那么法术之士又怎能冒吴起、商鞅的危险来阐明自己的法术主张呢?这就是社会混乱而没有霸王的原因。

注释
和氏:一作卞和。玉璞:玉含在石中未经剖开理治的称为“璞”。楚山:即
荆山,在今湖北省漳县西。
厉王:据《史记"楚世家》记载,并无厉王其人,此处有误。
玉人:治玉的工匠。相:省视、察看,此处指鉴定。
诳(kuang):欺骗。刖(yue):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先秦法初犯砍左脚,因左脚不为主要用力者。再犯,砍右脚。刑后做阍人,看大门。
薨(hong):诸侯死称为“薨”。
泣:一作“泪”。
子:你。奚:何,为什么。
题:名。贞士:精诚的人。
理:治玉。
命:名。
王:一作“主”。
犹:还,仍然。论:评定、赏识之意。
其:同“之”字。
士民:一般百姓。
有道者:指法术之士。(lu):通“戮”。
特:只不过,只是。帝王之璞:在此喻指“法术”。
近习:宠幸之臣。卖重:卖弄权势之意。
浮萌:游民;萌,通“氓”。
战陈:战阵。
倍:通“背”,违背之意。
越:越过,不顾。民萌:老百姓。
周乎道言。周:合。道言:法术之言。
论:论定,赏识之意。虽:即使。
吴起:卫国人,著名军事家,早期法家,曾任楚令尹。《史记"蔡泽列传》中云:“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功已成矣,而卒枝解。”
封君:受封邑称君号的人。
:同“逼”,逼迫、威胁之意。
爵:爵位。禄:俸禄。
秩:官职的品级。
损:减少。枝官:闲冗官员。
奉:养。选练之士:经过选拨和训练的人。
期年:一年。
枝解:同“肢解”,古代分解四肢的一种酷刑。
商君:商鞅(?-公元前338),早期法家,卫国人,曾辅助秦孝公变法,卓有成效;孝公死后被杀,现存有《商君书》。连什伍:把百姓组织起来,五家为一伍,二伍为一什,互相监督;类似后世的保甲之法。
设告坐之过:使什伍互相监视,一家犯法,其余九家均要揭发,如隐瞒不报,则十家同罪(连坐)。告:告发。过:责。
燔(fan):烧。
塞:杜绝。私门:豪门个人。请:请托。遂:进,登进,登进有功于公家的人。劳:功劳。
游宦之民:不守本业钻营求官的人。显:显扬,给予荣誉。
八年而薨:商鞅变法施行八年而秦孝公卒。孝公三年商鞅变法,孝公二十四年孝公死后商鞅被杀,此作八年,疑有错误。
车裂:古代以车拖裂人体的一种酷刑。
削乱:地削政乱。削:被割削。
当:适当,正确。
苦法:以实行法制为苦。细民:小民,指平民。
贪重:贪权。
安乱:安于混乱。
听:听从。
蒙:蒙受,冒着。
霸王:霸主。

猜你喜欢
  指物論弟三·谢绛
  卷十三·崔子方
  卷三十五·郑玉
  卷二十二·吴澄
  卷十七·范处义
  卷四·张虙
  译文 卷六 家道·朱熹
  庄公·庄公三十二年·左丘明
  乡饮酒义·姚际恒
  卷三·佚名
  贤护分甚深品第十二·佚名
  菩提行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唯识三十论讲要(注一)·太虚
  宗镜录卷第八十五·延寿
  净土警语·截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上·朱弁

      魏曹植诗出于《国风》,晋阮籍诗出于《小雅》,其余递相祖袭,虽各有师承而去风雅犹未逺也。自魏晋至宋,雅奥清丽尤盛扵江左,齐梁已下不足道矣。唐初尚矜徐庾风气,逮陈子昻始变,若老杜则凛然欲“方驾屈宋”而能允

  • 卷二百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九 谢翺 效孟郊体 手持菖蒲叶洗根涧水湄云生岩下石影落莓苔枝忽起逐云影覆以身上衣菖蒲不相待逐水流下溪闲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忽忽如有人起视不见处牵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张廷玉

        ◎诸王三   ○太祖诸子三   岷王梗 谷王橞 韩王松 渖王模安王楹 唐王桱郢王栋 伊王〈木彝〉 皇子楠 靖江王守谦   兴宗诸子   虞王雄英 吴王允熥 衡王允熞 徐王允熙   惠帝诸子   太子

  • 松漠纪闻·洪皓

    女真即古肃慎国也,东汉谓之挹娄,元魏谓之勿吉,隋唐谓之靺鞨。开皇中,遣使贡献,文帝因宴劳之。使者及其徒起舞于前,曲折皆为战鬭之状。上谓侍臣曰:“天地间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其属分六部,有黑水部,即今之女真。其

  • 卷十七 敬帝·王夫之

      〖一〗   义以生勇,勇以成义,无勇者不可与立义,犹无义者不可与语勇也。   王僧辩非不知义者,元帝使之攻湘州杀萧栋而不从。身建平贼之大功,受大任而镇京邑,可以有为之资也。高洋遣邢子才帅一旅纳萧渊明使为梁主,渊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二·佚名

    嘉靖四十年正月壬戌朔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天礼于 玄极宝殿是日 上不御殿文武群臣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各具贺○罢群臣节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户部尚书高燿会计各边应发年例军饷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万历元年二月壬子朔 上御皇极殿视朝毕诣 奉先殿 弘孝殿 神霄殿 皇考穆宗庄皇帝几筵以开经筵告○庆府弘农王鼒木□鼐周府会稽王勤□□炎各讣至 上辍朝一日遣官行丧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刘斯洁回籍听补○起原任南

  • 一○○三 军机大臣奏夹签进呈全书内圣祖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片·佚名

    一○○三 军机大臣奏夹签进呈全书内圣祖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片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六日臣等遵旨于四库全书内,恭查圣祖仁皇帝圣训申谕阿哥挞辱大臣侍卫一条,谨夹签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佚名

    五五九 谕内阁将江宁书局委员保定纬等省释并着萨载等详查殷宝山所供情节是否属实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乾隆四十三年十月三十日内阁奉上谕:昨据萨载等派员将江宁书局委员训导保定纬、茶引所大使沈澜管解到京,交军机大

  • 金佗稡编卷二十五·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十五宋 岳珂 撰吁天辨诬五承楚辨建炎四年十月二十七日丙申两浙西路安抚大使刘光世奏准御笔处分承州残寇攻围山阳诸镇之师逗挠不进以卿任兼将相勲望特隆已降指挥并听节制比闻王师寨栅皆在高

  • 徐豁传·沈约

    徐豁字万同,东莞姑幕人,是中散大夫徐广的哥哥的儿子。父亲徐邈,是晋朝的太子左卫率。徐豁在晋安帝隆安末,当太学博士,桓玄辅佐晋朝时,当中外都督。徐豁提议:“表示敬礼只能是内外的武官,太宰、司徒,并非军队职务。则对于琅笽王

  • 卷三十七·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七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四经【丁卯】八年春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以首恶从杀例故称弟又称世子○招常遥反】○夏四月辛丑陈侯溺卒【杜襄二十

  • 卷三·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三      元 朱倬 撰 小雅 二雅所以分曰小雅是所系者小大雅是所繋者大呦呦鹿鸣其义小文王在上其义大小雅燕礼用施之君臣之间大雅飨礼用则止人君可歌○变雅亦是变用大小雅腔调耳 释文

  • 在光孝寺上堂法语·太虚

    卓杖云:咦!大地平沉矣,虚空粉身矣,须弥纳在芥子矣,毛空吞却大海矣。诸仁者!要会第一义谛么?会则直下会,不会且滥打葛藤去也,落七落八,要且怪不得野僧无礼。经云:文殊师利既入其舍,见其室空无诸所有,独寝一床,真空不空也。众相历然,一

  • 汉藏教理院重建大讲堂功德碑·太虚

    缙云寺之改设汉藏教理院,经始于民国二十年,迨二十一年秋季开学,均见院碑。院之大讲堂,系就旧观音殿略加整饰而备用。至三十二年,顷欹日甚,岌岌欲圯。代院长法尊暨教职苇舫、尘空、海定、慧明等,佥议拆建重阁,上庋图书,下设讲座

  • 佛说希有较量功德经·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老阿难比丘。在兰若处独坐思惟。作如是念。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若能受持三归依处。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得几所功德。生是念

  • 叙·佚名

    嘉兴大藏经 长目电禅师语录叙余乃楚之孝感世宦攻儒业生平专以文学为念贪浮名幻利为乐竟不知鼻祖之门庭单传之要妙余任江南池州府推官一日私游九华探阅藏经细览景德传灯阅至分灯录观吾儒中从上诸大老大护法者不过于裴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全一卷。唐代龟兹国僧若那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属密教尊胜陀罗尼法之经轨。其内容,初述陀罗尼和真言,次则宣说学念梵音法、画像法、念诵法、印法等。此外,与本经同类之仪轨尚有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