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二

嘉靖四十年正月壬戌朔命成国公朱希忠行拜

天礼于 玄极宝殿是日 上不御殿文武群臣朝服诣大朝门行五拜三叩头礼仍各具贺

○罢群臣节宴赐节钱钞王府进贺人员及四夷朝贡使仍宴于阙左门

○户部尚书高燿会计各边应发年例军饷银大同四十四万七千两宣府二十四万两山西十四万两延绥二十七万五千两易州五万三千两蓟州三十七万四千两密云十四万五千两昌平六万五千两并穵运京仓米二万石赴密云二万石赴昌平通仓米四万石赴蓟州抵年例之数报可

○发原任云南巡抚都御史游居敬充边远军初居敬既被逮御史王大任因并论黔国公沭朝弼身为镇臣漫无可否参议林一新督饷无状参政宋国华副使黎遵训徐楚沈桥驭兵无纪而遵训先通夷贿酿成衅端尤宜首问其都司参将等官潘雄曹宗岱等七人及知州郭大治俱有罪朝弼复上委罪居敬俱下兵部部覆朝弼两论列情在可原居敬首祸及诸臣均宜治罪得旨宥朝弼夺国华楚桥俸三月下一新遵训及雄等八人于御史问会居敬逮至拷问实无他赃法司乃坐居敬擅调军马者律谪戍边

○甲子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景陵

○丙寅虏万余骑自河西踏冰渡河寇掠五花营守备王世臣千户李虎等迎战于冰桥败死

○戊辰时享 太庙命定国公徐延德代

○山西平虏阳和二卫地震

○壬申立春顺天府官进春 上不御殿命司礼监官捧入

○癸酉遣成国公朱希忠以狭西巡抚官程軏等所进白鹿仙芝奏告 玄极宝殿驸马都尉谢诏献 太庙百官贺

○戊寅 英宗睿皇帝忌辰奉先殿行祭礼遣成安伯郭应乾祭 裕陵

○癸未以景王将之国兵部议遣本部右侍郎葛缙诣通州等处治舟户部议岁给禄米万石泒湖广德安等府徵本色其京支禄米三千石仍泒苏常等府期以三年住支并岁给食盐千引茶三万六千斤从行官校如例预支半年俸银以资路费俱报可

○乙酉巡按直隶御史罗复陈马政四事一平马价请以江南江北马匹尽准改折每匹徵银二十四两二宽马额淮安所属州县以水灾倭患人户消耗近又令民计马饷军民益流亡请将见在之民养马角□羊俵其余逃户暂行豁免三禁调拨谓种马本资蕃育母借给民兵骑征致多损耗四清场租无为和州牧地往者妄夺民田执为新垦草场加增租银重贻民害请复其旧仍以荒地之可垦者课租抵其半下兵部议覆谓本色马匹系 祖宗旧制不宜尽折当令如故角□羊俵其近准暂折者方许徵银角□羊部余下抚按官酌行从之

○丙戌 孝静毅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恭顺侯吴继爵祭 康陵

○命提督狼山副总兵吴瑛佥书南京左府事

○戊子巡按直隶御史郑存仁奏顺永保河四府比岁饥荒乞以赎金一万两就彼赈济 上闻而悯之命亟行赈济务令各沾实惠

○命原任蓟州等处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李广佥书南京后府事

○己丑初 上从兵部议命岁发帑银三万两充蓟镇抚赏属夷之用已户部复称钱粮缺乏议止发银六千其余以该镇租银香钱之类补之至是诸夷索赏数多各关提调费无所出乃私借募军银及克减月粮给之总督尚书许论以为此犹剜肉医疮势必糜烂乃上请户部岁给银一万二千两兵部更给马价银三千两余乃取之本镇军租赎锾及香课诸银毋得重累贫军下兵部覆可从之

○庚寅云南老挝宣慰司土舍帕兵招差舍把人等贡象及龙涎等香给赏如例

○御史潘季驯巡按广东倡行均平里甲之议其法先计州县之冲僻以为用之繁简令民各随丁力输银于官每遇供应过客及一切公费官为发银使吏胥老人承买其里长止于在官勾摄公务甲首悉放归农广人便之季驯自以报代在迩恐后至者不能守乃上言岭表去京师绝远比来牧民者视为利薮屠剥万状而小民仰九重在霄汉之上愁苦之声无路自达故相聚为盗臣为是痛心疾首已将里甲弊政更张一新顾天下之事立法不难守法为难守之于畿辅之地固难而守之于岭海之外为尤难昔苏洵有言远方之民虽使盗跖为之郡守梼杌为之县令郡县之民群嘲而聚骂者虽百千万辈朝廷不知也故其民常多怨而易动今广东之民既怨而动矣若非仰仗明旨丁宁虽有周公之法谁与守之入户部请以其言行通省如法遵守年终籍记用银数目以闻报可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 郑伟 杨纂 段永 王士良 崔彦穆 令狐整 司马裔 裴果 刘志·令狐德棻
  卷三十九·黄以周
  石匮书后集卷第五十二·张岱
  春秋别典跋·薛虞畿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四·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第三章商业使用人·佚名
  三九五 四库全书馆总裁英廉奏请旨仍令于敏中纂办《日下旧闻考》折·佚名
  两汉笔记卷四·钱时
  卷四十九 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第三十九·范晔
  梁鼎传·脱脱
  李善长传·张廷玉
  秦纪三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已、前208)·司马光
  六·钱穆
  169.刘禹锡游玄都观·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幕·老舍

    时间 夏天,上午。地点 北京明宅的花园——内设神坛。人物 高秀才 高永义 丁双喜 高大嫂 于铁子 田富贵明大人 丘二头 冯铁匠 牛大海 吴 七 仙姑甲仙姑乙 贺天庚〔幕启:宅子里的花园,一门通街,一门通宅院。

  • 槎翁诗集卷七·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排律题萧静安所藏归隐图髙人归隐定何年一望青山兴杳然桂树髙岩晴雪里桃花流水白云邉桥通絶岸茆堂近路转深林草市连巢父持竿还入海留侯辟榖早归仙偏思骑鹤扪星斗亦拟呼龙种石田此境未知何处有畵图千古

  • 卷五十八·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五十八    宋 陈起 编周文璞方泉小集 投金濑赋 世之所谓英雄豪杰之伦常多罹於困厄方伍胥之遭忧兮寄微命於一食就婵娟以就哀兮乃鞠躬而进筥何衆人之未然兮遽见

  • 卷二百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一瓜类五言古寄姚司马        【唐】张 说共君春种瓜本期清夏暑瓜成人已去失望将谁语裛露摘香园感味怀心许偶逢西风便因之寄鄂渚种瓜          【唐】韦

  •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吴梅

    平仄一道,童孺亦知之,惟四声略难,阴阳声则尤难耳。词之为道,本合长短句而成,一切平仄,宜各依本调成式。五季两宋,创造各调,定具深心。盖宫调管色之高下,虽立定程,而字音之开齐撮合,别有妙用。倘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非特不协于歌喉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尔朱荣传·魏收

    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氏。他的祖先居住在尔朱川,便以州名为姓氏。经常统领部落百姓,世世代代为酋长。高祖父羽健,登国初年任领民酋长,率领契胡武士一千七百人跟随圣驾平定晋陽,他率部平定中山。论其功劳朝廷拜授他为散骑常

  • 七七、申不害考·钱穆

    《史记 申不害传》:&ldquo;申不害故郑之贱臣,学术以干韩昭侯,为相十五年,国治兵强,无侵韩者。&rdquo;《索隐》:&ldquo;王劭按《纪年》,韩昭侯之世,兵寇屡交,异乎此言。&rdquo;今按:《史记 韩世家》,申不害相在昭侯八年,至二十二年

  • 提要·周怡

    臣等谨案讷溪奏疏一巻明周怡撰怡字顺之号都峰改号讷溪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怡初居吏垣以言事忤严嵩廷杖下锦衣狱三年世宗感箕仙之言得与杨爵刘魁同出狱未几以熊浃劾箕仙诬妄激世宗怒复逮入狱又二年始得释隆庆初召为太常

  • 卷一百八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二经籍考子【天文 推算 五行占筮 形法】【臣】等谨案刘歆七略班固艺文志皆着隂阳家然班志所载二十一家之书无一存者隋书遂不立隂阳门故马考称隋唐已不能知其名义无由以後来所

  • 第三章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吕思勉

    中国国土大,边陲的举动,不容易影响全局。要能够振动全国,必得举事于腹心之地。但是登高一呼,亦必得四山响应,而其声势方壮。此种情势,亦是逐渐造成的。革命党的运动,固然是最大的原因;而清廷的失政,亦有以自促其灭亡。清廷到末

  • 卷八十·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八十     明 湛若水 撰 抑浮末下【禁淫巧奢侈附】 贾谊新书曰民弃完坚而务雕镂纎巧以相竞髙作之宜一日今十日不轻能成用一嵗今半嵗而弊不耕而多食农人之食是天下之

  • 后记·佚名

    这本《仪礼译注》,是我们合作完成的。分工如下:李景林:前言、《士冠礼》、《士昏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 王素玲:《燕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夫礼》、《觐礼》、《丧服》。 邵汉明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七尔时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谓精进行太子得授记已。起于异见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进行太子。已于过去九十九俱胝岁。

  • 卷第二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世界成就品第四 【论】今释此品略作三门分别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为明

  • 第十三 大诤·佚名

    一于僧伽,习决断斗诤裁判之比丘,应知事,应知失坏,应知犯罪,应知因缘,应知行相,应知前事后事,应知作不作,应知羯磨,应知诤事,应知灭诤。不可行爱不应行,不可行瞋不应行,不可行痴不应行,不可行怖不应行。应令悟之事应令悟,应令解之事应

  • 闽县乡土志·郑祖庚

    奏定学堂章程所列初等小学堂学科,于历史则讲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之事实;于地理则讲乡土之道里、建置,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于格致则讲乡土之动物、植物、矿物。凡关于日用所必需者,使知其作用及名称。盖以

  • 普陀洛迦新志·王亨彦

    佛教史志。民国初王亨彦撰。十二卷。全书共分十二部分,记载了普陀山的山川风貌、自然景观和作为主要内容的佛教兴衰史迹。同时收集了历代帝王、僧俗有关普陀山佛教的敕令、奏疏、碑铭等二百余篇,其中有关寺院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