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

圣勇菩萨等造

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如来具智不嫉他善缘起第十

  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大比丘众。游化依止王舍大城。是时如来从座而起。步蹑虚空现希有事。足下显出千辐轮相。一一辐间复出八万四千众宝莲华。一一华出八万四千微妙须叶。次第庄严。遍覆十方无量世界。是诸华上各有无量微妙数佛。足下皆现千辐轮文。是时会中净饭父王。见是事已心大欢喜。五体投地向佛作礼。即时证得阿那含果。时诸大众睹佛神变。咸共合掌白言。世尊。我等今者所见十方无数诸佛。谛观察已不能了知。何者真佛。何者化佛。时彼如来以大悲心愍念众会。即语之曰。诸佛如来入空寂处解脱三昧随意自在。真化之相召自汝心。所以若何。佛心本来湛然空寂。复依解脱光明王定。由此定力化无边身。无边身者是萨婆若。萨婆若者名无著定。无著定者如来所行。或现乞食。或复经行。以是二法饶益众生。又佛在世有善男子及善女人得见佛步千辐轮相。深心作礼供养称赞。能灭千劫极重恶业。若佛灭后四部弟子住于正受。想佛行步恭敬供养。亦能销灭千劫之罪。设不想念。或睹佛迹及行像者。随分供养生随喜心。所获福报不可穷尽。佛告阿难。我自往昔旷大劫来。以净信心恭敬一切。见彼所修殊胜妙行。常生称赞使令增益。乃至微细一毫之福。未尝起心而嫉他善。是故我今获斯胜报。复次阿难。我灭度后若诸弟子欲造佛像。当令身相具足圆满。现摄身光化佛围绕。及绘足下千辐轮文。使未来世一切众生。睹是相已获得广大吉祥如意。积集重障消灭无余。汝等比丘当勤思惟如理而作。佛说是已还复本座。时净饭王即从座起白言。世尊。今佛出世有何利事。能令众生得安隐乐。是时如来即语父王。舍卫城中须达长者。有一老母名毗低罗。勤谨家业常所信用。出纳取与一切委之。忽于一日长者请佛及诸比丘就舍供养。有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悭惜而生嗔恚。意不欲与。而作是言。我大长者受沙门术。彼诸乞士多求无厌。何道之有。复发恶言。何时当得不闻佛名不闻法名不见剃发染衣之人。如是恶声一人闻已展转传之遍舍卫城。是时王后末利夫人。闻是毁呰深生叹讶。云何须达仁惠周普。如好莲华人所乐见。返为毒蛇之所守护。作是说已乃敕长者。遣汝妇来。吾欲与语。妇到命坐。即谓之曰。汝家老婢常以恶言毁谤三宝。乃至名字愿不欲闻。何不摈斥。不亦快哉。时长者妇白夫人言。佛日出世破除痴暗。多所润益一切众生。央掘摩罗大恶之人。杀害千人取指为鬘。佛能调伏令发道心。此一老婢何足劳虑。夫人闻说心大欢喜。我当请佛及比丘众。严饰宫中明日供养。汝遣婢来斯可验矣。是时长者。即以宝瓶盛满诸珍摩尼珠等。使婢赍献助兴供养。末利夫人遥见婢来。此邪见人当蒙佛化。若见此人从佛化者。我必获得广大法利。尔时如来从正门入。难陀在左阿难居右。罗睺罗等从佛之后。老母见佛心惊毛耸。即时欲退从狗窦出。老母以扇而自掩面。佛在其前令扇如镜。回顾东视东方有佛。乃至遍观南西北方四维上下皆悉有佛。以手覆面于十指间皆有化佛。老母合目开眼还见。满十方界皆是化佛。现此相时舍卫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罗女。五十异见婆罗门女。并余种类五百女人。先著邪宗不信佛法。见于如来为彼老母足步虚空现无数身。心大欢喜裂邪见网。头面顶礼佛世尊足。尔时世尊以梵音声谓诸女言。汝今可称我之名字。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由称我名观我身相。即得解脱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彼老母暂得见佛。疾走还舍白大家言。我于今日遇斯恶对。沙门瞿昙在王宫门。多众之前现诸妖术。身如金山目逾青莲。有百亿光不可具状。沙门善幻世间无比。大家少年不可喜见。作是说已入木笼中。多以牛皮而覆其上。于黑暗处潜避而卧。时佛世尊欲旋精舍。末利夫人前白佛言。暂屈慈光摄化老母。佛言。彼人罪根深重于我无缘。与罗睺罗曩为善友。今日如来乘空而行。为其灭除多劫重障。乃还祇园召罗睺罗。汝诣须达优婆塞舍度彼老母。诸大弟子千二百人。咸生随喜愿同往诣。尔时尊者罗睺罗。承佛威神入如意定。礼佛毕已右绕七匝。即自变身作转轮王。一千比丘化为千子。七宝四兵皆悉具足。时金轮宝乘莲华台。诣须达家空中而住。时彼守宅夜叉灵只。高声唱言。圣王出世摈诸恶人宣扬善法。老母闻已心大欢喜。圣王出现余无所求。有如意珠愿今获得。是时圣王乘大宝辇。椎钟击鼓至长者家。老母闻已从木笼出。头面作礼赞其功德。今遇圣王善法摄化。必当不为沙门所惑。王则即乃遣主宝藏臣往彼女所语言。姊妹。汝有宿福应王者瑞。今欲尊奉为玉女宝。老母答言。我身卑贱。犹如粪秽。蒙王暂问喜庆无限。何当堪任为玉女宝。尔时圣王告须达言。卿家老女众相具足。吾今欲以充玉女宝。长者对曰。唯命是从。老婢闻之喜不自已。王以珠宝令其照面。端正如愿唯增愧幸。即作是念。诸沙门辈自云有道。矜驰言论一无效验。圣王出世利物宏广。令我衰容为玉女宝。五体投地虔伸礼谢。时主藏臣宣王教令。修十善法调伏其心。是时尊者乃复本身。老女开悟。见诸大众悲泣而言。佛法清净不舍众生。如我弊恶犹尚见度。悔过自责。忏涤前咎。求受五戒。时彼尊者为说三归及五戒法。老女领解心安泰然。未举头顷证须陀洹果。地神涌出告须达言。善哉长者。裂邪见网。如来出世正为此耳。时罗睺罗。将此老母诣祇陀林。到已见佛欢喜作礼忏悔发露。愿依佛教而得出家。佛敕往诣憍昙弥所。精进修习未尝懈废。如好白[疊*毛]易为染色。应时证得阿罗汉道。

  佛为病比丘灌顶获安缘起第十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精舍。有一比丘身患恶疮。形体周遍脓血交流。众所恶见人不亲近。移置疏弊低小房下。世尊知已即以神力。蔽诸大众令无知者。如来独往病比丘所。善言慰喻须水洗之。时帝释天主与诸天子。在善法堂评议政事。佛以威神加被令知。即以无量百千眷属。作天妓乐前后围绕。从空而下来诣佛所。问讯慰劳头面礼足手持众宝所成澡瓶贮满香水。奉迎世尊伫立一面。尔时如来即舒百福相庄严臂。于五指端放大光明。远召诸天皆悉云集。及于顶门复放净光照病比丘。蒙光触身所苦即愈。疮溃脓血悉得清净。合掌归命求哀发露。愿佛慈愍灭我重罪。时天帝释以前宝瓶长跪奉献。世尊受已右手注水灌比丘顶。复以左手按摩其身。时病比丘所染沉瘵。随如来手即得平复。得平复已欢喜无量。志心称念南无释迦牟尼。南无大慈悲父。南无最胜医王。令我今日身病得瘥。唯愿如来以本愿力哀怜摄受。施与法药袪我心病。所有重障消灭无余。尔时佛告彼比丘曰。我今为报汝昔深恩。复为开演苦集灭道四圣谛法。示相劝修作证圆满。即时获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时天帝释及诸大众。闻是说已皆堕疑网。今者如来枉劳神德。洗病比丘疮溃脓血。复言。我今为报汝昔深恩。愿为时会分别解说。佛言。天主。乃往古昔无量世时。有一聚落名曰增广。地唯沃壤民多富乐。其中所止皆上种姓。尊一耆年为断事者。未久有一老优婆塞。忽为恶人横相谋害。将付囚执众念无辜。诣断事前明察释放。当其危难即得免脱。是故我今作如是说。天帝当知。昔断事者。岂异人乎。病比丘也。彼优婆塞临难获免。今此会中我身是也。是故菩萨经无量世。而于小恩常思大报。乃至成佛未曾废忘。时天帝释闻佛说已心大欢喜。诸来大众作天妓乐。各还所止礼佛而退。

  称念三宝功德缘起第十二

  昔者如来出现于世。乃为父王及诸大众演说观佛三昧法门。如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作黄金色无量光明。是时会中五百释种。观佛身相犹若灰人羸婆罗门。见已号哭自拔头发。举身投地口鼻吐血。如来见之乃安慰曰。汝勿号哭吾为汝说。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长者名曰月德。有五百子聪明多智。世间经籍无不该练。其父长者信奉三宝。常与诸子说佛法义。诸子邪见睹无信心。后时诸子同遇重病。父到子前泣泪合掌语诸子言。汝等邪见不信佛法。今为无常利刀割切。汝命须臾凭何依怙。今有如来名毗婆尸。汝可志心称念名号。诸子闻已即依所教。称南无佛称法及僧。称已命终。由念佛故即得生于四天王天。天中寿尽。由彼邪见昔因缘故还堕地狱。狱卒罗刹以热铁叉刺其眼目。受是苦恼忆父所教。称南无佛。以是得免从地狱出。得生人中贫穷下贱。后有式弃如来出世。亦得值遇。但得闻名不睹佛形。以至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摄波佛。如是六佛次第出世。但得闻名皆不睹见。以由得闻六佛名故。今得与我同生释种。我之身色如阎浮金。汝见灰色羸婆罗门。皆因往昔轻毁于佛。深著邪见招斯重障。汝今可称过去佛名。亦称我名弥勒佛名汝父名等。称已作礼。及向大众大德僧前。五体投地发露忏悔邪见之罪。诸人受教忏悔毕已。宿殃消散三业清净。见佛身相作黄金色。巍巍堂堂如须弥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欢喜踊跃得证初果。求佛出家渐次证得阿罗汉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佛告诸比丘。我灭度后若称我名及诸佛名。所获福报无量无边。阿难。汝观如来。在路行时。能使大地。高处令下下处令高。高下诸处悉能平正。佛履涉已地相如本。一切林木倾侧向佛。树神现身曲躬礼敬。佛经游已林木依旧。一切丘陵坑坎堆阜。秽恶不净瓦砾荆棘。皆悉屏去扫洒清洁。众华布地异香芬馥。又复如来足蹑长陌。无情土木尚皆倾奉。何况有情而常不敬。何以故。我本修行菩萨道时。于诸有情不生憍慢。谦下承迎令生忻悦。以是善业得成佛已。情非情等于佛行时。皆悉倾侧低头礼敬。我昔曾以广大资产。净心奉施十方众僧。以是缘故我今成佛。所至之处广博严净。又我往昔于诸圣贤同梵行者。于道路中平治洒扫。房舍资具泥饰周备。于一切时乐求佛道。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所至之处自然清净。又弥卢山高广八万四千由旬。入大海中其量亦等。及铁围山高十二万八千由旬。坚若金刚不可破坏。至于如来般涅槃时。无不倾侧向佛作礼。若欲回避不倾侧者。无有是处。又佛如来心净离染。所行之处足无所污虫蚁不损。佛不著履有三种因。一令行人心生少欲。二现足下千辐轮相。三令见者心生欢喜。又佛行时其足去地离于四寸有三种因。一者愍地有虫蚁故。二者护地有生草故。三者显现佛神足故。汝等比丘。当如佛语依教修行得尽苦际。

  造塔胜报缘起第十三

  佛告阿难。我今于此大众之所。略说造塔所得功德。汝当谛听善思念之。假使以四天下满中所有草木丛林。皆为人身。彼一一人发心修行。随其所证或有获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及缘觉果。时有长者以净施心长时供给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尽其形寿令无所乏。至灭度后一一复为起立塔庙。缯盖幢幡广大严饰香华灯涂种种供养。阿难。是人所得福报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言。阿难。此大长者。虽获其福犹有限量。不如有人于佛灭后。以敬慕心求一舍利。至极微细如芥子许。造塔供养。其量正等一庵摩果。塔心之木坚直如针。上施露盘犹如枣叶。中安佛像量同[麩-夫+廣]麦。或香或灯随分供养。阿难。以彼长者所作福行。类修佛塔不可为比。以要言之。若以造塔所有胜报。分为百分。不及其一。千万亿分亦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难。当知如来于尘沙劫积习熏修五分法身出生功德。所谓戒分定分慧分解脱分解脱知见分。四无量心六波罗蜜。自利利他难行苦行。不可思议神通愿力。世出世间无能胜者。所以者何。由佛成就无量无边真实慧故。阿难。一切如来在昔因地。知众生界自性清净。为彼客尘烦恼所覆。然彼毕竟染污不及。是故如来出兴于世。为诸众生说微妙法。除诸垢浊令得解脱。

  出家功德缘起第十四

  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一长者。名曰福增。年过百岁齿衰力屈。家中大小无不生厌。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是时长者来诣佛所欲求出家。值佛游化。即便往至舍利弗所。见其熟老不为摄受。如是遍至五百罗汉。悉不肯度。时彼长者即出寺外发声大哭。于是世尊从后而至。种种诲喻令其心悦。即语目连。收其出家与受其戒。乃为新学小比丘辈。常生调戏之所娆乱。便自溺水欲丧身命。目连观见。即以神力接置岸上。因问其故。具如上说。此人愚钝嗔恚若斯。不以三涂报应之怖而摄化之无由得道。时彼目连欲乘空行。乃令专意执袈裟角。渐次游历到大海边。见有新毙端正妇人。便有一虫从其口出而从鼻入。复从眼出从耳而入。目连见已舍之而去。弟子白言。此是何人。师曰。此是舍卫城中大商之妇。自恃颜貌不修福业。承夫宠念损害一切。偕行至此没水而终。海不纳尸漂出在岸。犹爱故身作此虫耳。后入地狱受诸苦报。渐次前行见一女人。自泥大镬水满火然。脱衣入中皮肉各离。吹骨在外寻复成形。自取其肉而啖食之。福增白师。此是何人。师曰。舍卫城中有优婆塞。崇重三宝请僧供养。常造美膳遣婢送之。每至屏处选好先食。大家察问汝无窃食。婢言。比丘食讫有残与我。我得食之。若我先食愿于后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缘先受华报果在地狱。次复前行见一骨山。其量高广七百由旬。障其日光使海阴黑。是时目连登此山上。有大肋骨往来经行。福增白师。此何骨山。汝欲知者。即是汝之故身骨也。福增闻已身毛恐耸。惶怖流汗白和尚言。闻我今者心未摧裂。愿时为说本末因缘。目连告曰。生死轮转无有边际。善恶业报影响无差。昔过去世此阎浮提。有一聚落民物富盛。时有长者名曰法增。宗族已来笃信三宝。好行仁惠不伤生命。居人推之以为令长。数十年间民物安泰。咸赖其德如己之父。时彼令长或因闲暇习其博奕。恶友得便而亲辅之。授彼邪说废其政事。未久境内强恶恣横。按讼交举刑罚不中。忽偶一时吏呈款实。适值令长博奕不胜。无暇顾览尽令处死。来日乃问诸军吏曰。罪人何所答以戮竟。令长闻已闷绝躄地。水洒乃稣。垂泪而言。亲爱珍宝悉皆住此。唯我一人独入地狱。而我今者率易杀人。当知即是旃陀罗类。作是念已寻便命终。生大海中作摩竭鱼。其身长大七百由旬。佛言。目连。若诸官属自恃威势。枉克民物杀戮无数。命终多堕摩竭大鱼。为诸小虫匝食其躯。身痒指山虫血污海。流将百里水皆红赤。彼鱼一眠经于百岁。睡起吸水如注大河。尔时适有众商采宝值鱼张口。船趣如飞将入鱼腹。贾人悲号一时同声称南无佛。鱼闻佛名闭口水止。由佛慈护众商得活。时摩竭鱼忍渴而死。有诸夜叉罗刹水神。竞拽鱼身出置海岸。尔时尊者大目乾连。将其弟子福增比丘。游行毕已还至佛所。头面作礼欢喜无量。深悟生死无常苦空。尽诸有结得罗汉果。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四

猜你喜欢
  阿育王经 第四卷·佚名
  虔诚的心·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六卷·佚名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欧阳竟无
  卷下·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十·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八·楚石梵琦
  卷十三(竺法护译)·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三·静泰
  佛说太子刷护经·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三·唐慧琳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六卷·宝亮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六[宋刻]·惟白
  重订西方公据卷上·彭绍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三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六鸟兽牛赋           【唐】柳宗元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疎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畆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已不适口富

  • 表第七 方镇四·欧阳修

    表格略

  • 卷二百三十一·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柯劭忞

      ○忠义二   郑玉 金普庵撒里 哈海赤 王荣忠 周镗 谢一鲁 聂炳 明安达尔刘阱孙 焘孙 硕兴孙 俞述祖 桂完泽 金德 丑闾 冯三 孛罗帖木儿 马哈失力 彭庭坚 王伯颜 相桢 陈阳盈 刘浚 健 朵里不花 达兰不花 哈乞 陈

  • ●卷一百九·徐梦莘

      炎兴下帙九。   起建炎元年六月二十五日癸未,尽七月四日壬辰。   绍兴八年敕送到右宣义郎守尚书兵部员外郎吕用中状伏念先父好问昨於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金人欲围城之际方除兵部尚书即值国家祸变二圣出幸虏(改作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四(缺)·佚名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四(缺)

  • 卷九·陈康祺

    陈奉兹斡旋卓尔码加封德化陈东浦抚军奉兹,以进士为四川知县。值金川作乱,大兵过境络绎,大吏多委以苦差。公主炮局及修葺桥路,常居口外山谷间,濒危者屡矣,大吏亦不垂怜也。有三杂土司者,地当进攻金川之孔道。大兵猝至,三杂长卓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  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一百十二·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夏四月戊戌朔。享太庙。遣惇亲王奕誴恭代行礼。记注  ○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丁卯皆如之。记注  ○盛京将军岐元奏。请<

  •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佚名

    一○四三 礼部为知照大学士等遵旨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事致稽察房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九年八月礼部为遵旨议奏事。祠祭司案呈,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三十日内阁抄出大学士、九卿会议历代帝王祀典一折,于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 卷十五·李天根

    江阴云墟散人李本天根氏辑丙戌(一六四六)夏四月丁丑朔唐王谕德兴王由枵曰:『江民苦兵,甘为敌用,情罪可原;赦过之条,已括于「有发为义民、无发为难民」十字中』(由枵,仁宗庶七子淮靖王瞻墺九世孙)。闽中关警频传,人心惑乱。敕唐、

  • 韩游腢传·刘昫

    韩游腢,河西灵武人。在本军任职,历任偏裨将佐,积累军功升至..宁节度使。德宗出京临幸奉天,侍卫军尚未聚集,韩游腢与庆州刺史论惟明合兵三千人奔赴国难,从乾陵北面经过赴醴泉以抵拒朱氵此。适逢有人从京城来,说贼兵两宿便会来

  • 贾似道传·脱脱

    贾似道,字师宪,台州人,是制置使贾涉的儿子。少年时落魄,整天游荡,饮酒赌博,不务正业,没有操行。因父亲的恩荫被补官为嘉兴司仓。恰好他姐姐入宫,受到理宗宠幸,成为贵妃,就下诏让他去奏对,贵妃在宫中把皇宫用的汤药送给他。他被升

  •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司马光

    晋纪二十七 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 [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 [1]春季,正月,前秦吕光发兵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作为向导。 [2]三月,丁巳,大赦。 [2]三月,丁巳(二十八

  • 汉纪五十一 孝灵皇帝下中平五年(戊辰、188)·司马光

    汉纪五十一 汉灵帝中平五年(戊辰,公元188年) [1]春,正月,丁酉,赦天下。 [1]春季,正月,丁酉(十五日),大赦天下。 [2]二月,有星孛于紫宫。 [2]二月,有异星出现于紫微星旁。 [3]黄巾余贼郭大等起于河西白波谷,寇太原、河东。 [3]黄巾军

  • 46.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林汉达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

  • 第15章 丧服小记·戴圣

    父死,孝子在小敛以后成服以前要用麻括发。母死小敛以后也要用麻括发,但未至成服就改为用免束发。,孝子在女人服齐衰,头上要戴柞木做的丧笋,腰部要缠麻带,就这样一直到服丧期满。男子的冠,相当于女人的异;小敛以后,男子用“免”

  • 明太祖文集[四库本]·朱元璋

    文集。 明朱元璋(1328—1398)撰。二十卷。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风阳东)人。为明代开国之君,尊为太祖。1368—1398年在位。出身贫苦农家,少时在皇觉寺为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部红

  • 续纂淮关统志·佚名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曰经费,卷十一文告,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