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四)朱子论为学

以上略述朱子论禅学。自论敬论静以下,直至论象山论禅学各章,皆可谓是朱子论心学工夫者,惟已时时牵涉到论为学处。朱子既主内外本末一体,则为学之与养心,亦皆由此一体来,亦皆所以完成此一体。本章当续述朱子论为学。

朱子论心学工夫,每从一体之两面会通合说。其论为学工夫,亦复如是。

问:先生云:一个字包不尽,但大道茫茫,何处下手?先生乃举中庸大哉圣人之道一章,曰: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敦厚崇礼,只从此下工夫理会。居处恭,执事敬,言忠信,行笃敬之类,都是德性。至于问学,却煞阔,条项甚多。事事物物皆是问学,无穷无尽。又曰:自尊德性而下,虽是五句,却是一句总四句。虽是十件,却是两件统八件。尊德性道问学一句为主。

又曰:

尊德性所以存心,致广大,极高明,温故敦厚属之。道问学所以致知,尽精微,道中庸,知新崇礼属之。

朱子内弟程允夫,以道问学名斋,嘱朱子为之铭,朱子告以当易斋名为尊德性。盖尊德性是道问学宗旨,道问学是尊德性方法。一切道问学,皆当为尊德性。朱子之告象山,亦曰:某之学,道问学方面说多了。此因尊德性无许多话说,道问学则其事无穷无尽,不容不多说。

又说下学上达云:

如做塔,且从那低处阔处做起,少间自到合尖处。要从头上做起,却无著工夫处。下学而上达,下学方是实。

先立个粗底根脚,方可说上至细处去。

下学者事,上达者理,理即在事中。

圣门之学,下学上达,自平易处讲究讨论。积虑潜心,优柔厌饫,久而渐有得焉,则日见其高深远大而不可穷。

而今人好玄妙,刬地说得无影无形。

都好高,说空说悟。

圣人言语说得平正。必欲求奇,说令高远。说文字,眼前浅近底,他自要说深。在外底,他要说向里。本是说他事,又要引从身上来。本是说身上事,又要引从心里来。皆不可。

朱子教人,从低处阔处下学,不喜说空话,高话,玄妙话。不喜人常说向心里,说无影无形话。实则在当时理学家,这些话也已说得忒多了。

又说博文约礼。

问博文是求之于外,约礼是求之于内否?曰:何者为外?博文是从内里做出来。知须是致,物须是格,虽是说博,然求来求去,终归于一理,乃所以约礼也。

圣门教人,只此两事,须是互相发明。约礼底工夫深,则博文底工夫愈明。博文底工夫至,则约礼底工夫愈密。

内外交相助,博不至于泛滥无归,约不至于流遁失中。

此处说泛滥无归易知,说流遁失中不易知。约之又约,归纳到一点上,便易说得孤。说得孤,便易入禅。如悬空说心性,说理,说得高妙,说得无影无形,皆易流遁失中。朱子立说,皆从低处阔处多处近处说起,却自平实不失中。朱子又说:

博文是多闻多见多读。及收拾将来,全无一事,和敬字也没安顿处。

此条更不易知。伊川言,未有致知而不在敬者,若非此心收拾一处,何从下多闻多见多读工夫。待及知之至而一旦豁然贯通,则此心湛然虚明,众理具备,又须在何处再安顿此一敬字,而此心亦自无不敬。可见敬字工夫,乃是圣学之入门,非是圣学之归宿。

又曰:

为学须是先立大本,其初甚约。中间一节甚广大,到末梢又约。近日学者多喜从约,而不于博求之,何以考验其约?又有专于博上求,而不反其约,其病又甚于约而不博者。

此条,一面箴砭当时之陆学,一面指斥当时之浙学。朱子曾谓象山两头明,中间暗,即指此。

朱子又曰:

孔子之教人,亦博学于文,如何便约得。

是朱子论博约,其意实更重于中间一节,即博之一面。大本之约,乃始学事。由博反约,乃成学事。中间一节,正是学问真下工夫处。又曰:

博文工夫虽头项多,然于其中寻将去,自然有个约处。圣人教人有序,未有不先于博者。颜子固不须说,只曾子子贡得闻一贯之诲。余人不善学,夫子亦不叫来骂一顿,教便省悟。只得且待他事事理会得了,方可就上面欠阙处告语之。

此言于博文中自有约,圣人只从博处教,不从约处教。

又曰:

不求众理之明,而徒恃片言之守,则虽早夜忧虞,仅能不为所夺。而吾之胸中,初未免于??,是亦何足道。

仅求守约,则胸中终自愦愦。又曰:

释老之学,莫不自成一家,此最害义。如坐井观天,自以为所见之尽。及到井上,又却寻头不着。宁可理会不得,却自无病。

理会不得,尚知要理会。屈居在井里,所见不广,而遽已自成一家,则不复要理会。此等处,发人深省,最当善体。即如禅宗祖师们,幽居深山寺里,谈空说悟,岂不亦自成一家。待其出寺下山,见了天地之大,民物之繁,自会讨头不着。

又曰:

为学须先立得个大腔当了,却旋去里面修治壁落教绵密。今人多是未曾知得个大规模,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所以不济事。

当时理学家,竞务于心性守约。自朱子言之,亦只是一间半房而已。

朱子又说一贯,云:

一便如一条索,那贯底物事,便如许多散钱。须是积得这许多散钱了,却将那一条索来一串穿,这便是一贯。

一者,对万而言。今却不可去一上寻,须是去万上理会。

先就多上看,然后方可说一贯。学者宁事事先了得,未了得一字却不妨。莫只悬空说个一字,作大罩了,逐事都未曾理会,却不济事。

恰如人有一屋钱散放在地上,当下将一条索子都穿贯了。而今人元无一文钱,却也要学他去穿。这下穿一穿,又穿不着。那下穿一穿,又穿不着。以怎为学,成得个什么边事。

不是一本处难认,是万殊处难认。如何就万殊上见得皆有恰好处?

会合上引,自见朱子论为学之要旨。

猜你喜欢
  贪爱第四十九·佚名
  大学衍义卷二十七·真德秀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孔子
  知性的考验·胡兰成
  哀公·哀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卷八十·佚名
  卷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四·欧阳竟无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叙 睍 言·太虚
  佛说转法轮经·佚名
  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卷第七十九·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196_1 【元次山居武昌之樊山,新春大雪,以诗问之】孟彦深   江山十日雪,雪深江雾浓。起来望樊山,但见群玉峰。   林莺却不语,野兽翻有踪。山中应大寒,短褐何以完。   皓气凝书帐,清著钓鱼竿。怀君欲进谒,谿滑

  • 第七场·田汉

    报告员:其后的某一天,杨树浦工厂区一条巷子里也出了这样的事。〔放工汽笛声。工厂区僻巷。〔金妹追上另一个她叫“大姐”的女工。刘金妹 大姐,慢点走,我们谈谈。大姐 你不是说要回去吗?刘金妹 是呀,妈有病。我得赶快找大

  • 皇清开国方略目録·阿桂

      巻首  发祥世纪  第一巻  太祖髙皇帝【癸未年至丙戌年】  第二巻  太祖髙皇帝【丁亥年至戊戌年】  第三巻  太祖髙皇帝【己亥年至辛亥年】  第四巻  太祖髙皇帝【壬子年至乙卯年】  第五巻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隆庆四年四月戊戌朔孟夏享太庙京师地震○己亥命巡抚南赣汀韶提督军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翀以原官巡抚湖广兼赞理军务○升应天府府丞朱绘为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从广东抚按官议裁革屯盐佥事并其事于清军副使南韶兵备副

  • 卷之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五八分谕光绪八年正月十七日一一二○七-一九·佚名

    新竹知县徐,谕中港街、后垄街总理及地保:遇大差临境,须认真办理前衔〔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事。(云云照前叙至)除批示并晓谕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某街总理、保长即便遵照:嗣后凡遇

  • 七七一 湖北巡抚郑大进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佚名

    七七一 湖北巡抚郑大进奏遵旨查办《天元玉历祥异赋》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五日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遵旨查办奏覆事。乾隆四十六年二月二十六日承准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内开,二月初四日奉上谕:阅奏缴销毁书籍

  • 韦夐传·令狐德棻

    韦夐是韦孝宽之兄,字敬远。性格恬淡质朴,不看重功名利禄。二十岁时,被征召为雍州中从事,因为不合心意,就称病离职。先后有十次被征召为官,均不出仕。当时太祖筹划大业,求贤若渴,听说韦夐保持高尚志节,不愿当官,心中非常敬佩,派使

  • 李繯传·薛居正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

  • 枣林杂俎提要·谈迁

    此书为明末盐官谈迁所著。卷凡六,曰智仁圣义中和。大纲十八,子目一千三百有奇。都数十万言。上自朝章逸典,下至妖异丛缀,无不毕具。尤于有明一代,阴阳消长,贤佞取舍,三致意焉。盖当鼎革之际,铜驼荆棘,燕子春灯,隐痛之深,非一日矣

  • 卷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通志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氏族略【九】汉希姓【臣】等谨按汉人着姓源流具见郑志惟希姓颇多遗漏五朝氏族已将可考者补入今四方希姓难以枚举惟就国朝题名碑及各直省选举志职官志暨昭

  • 卷十六 君奭第十八·孔颖达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保,太保也。师,太师也。马云:“保氏、师氏皆大夫官。”相音息亮反。左右,马云:“分陕为二伯,东为左,西为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君奭尊之曰君。奭,名,同姓也。陈古以告之,故以名篇。○

  • 卷二十一·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一  元 刘因 撰【阙】

  • 丛林公论·佚名

    者庵 惠彬 述僧宝传齐禅师赞曰。昔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答曰庭前柏树子又。随而诫之曰。汝若肯我与么道。我则辜负汝。汝若不肯我与么道。我则不辜负汝。而昧者剿之。使古人之意不全。为害甚矣。故并录之

  • 卷之二·铁壁慧机

    嘉兴大藏经 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庆忠铁壁机禅师语录卷之二嗣法门人幻敏重编上堂师受请住石砫三教寺入院。三门 谓是孔圣之门不见数仞垣墙谓是老氏之门又无虚无妙徼谓是释迦之门妙庄严路何有但进一步无拘彼此。接引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佚名

    简称《九天生神经》、《生神章》或《生神经》。道教书。为六朝道经。一卷。首叙三宝(天宝、灵宝、神宝)、三元(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之出现,由三元从生始、元、玄三气。由三气化生天地人物。故人欲长

  •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杨显之

    元杂剧剧本。简名《酷寒亭》。杨显之撰。末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均有著录。剧写孔目郑嵩娶妓女萧娥为妾,萧娥气死郑妻萧县君。郑孔目奉命外出,萧娥与高成通奸并虐待孔前妻的子女。郑孔目回家杀死萧娥,因此被发

  • 元代奏议集录·佚名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