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转法轮经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国鹿野树下坐。时有千比丘诸天神。皆大会侧塞空中。于是有自然法轮。飞来当佛前转。佛以手抚轮曰。止往者吾从无数劫来。为名色转受苦无量。今者痴爱之意已止。漏结之情已解。诸根已定生死已断。不复转于五道也。轮即止。于是佛告诸比丘。世间有二事堕边行。行道弟子舍家者。终身不当与从事。何等二。一为念在贪欲无清净志。二为猗著身爱不能精进。是故退边行。不得值佛道德具人。若此比丘不念贪欲著身爱行。可得受中。如来最正觉得眼得慧。从两边度自致泥洹。何谓受中。谓受八直之道。一曰正见。二曰正思。三曰正言。四曰正行。五曰正命。六曰正治。七曰正志。八曰正定。若诸比丘本末闻道。当已知甚苦为真谛。已一心受眼受禅思受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当知甚苦习尽为真谛。已受眼观禅思慧见觉所念令意解。如是尽真谛。何谓为苦。谓生老苦病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所爱别苦求不得苦。要从五阴受盛为苦。何谓苦习。谓从爱故而令复有乐性。不离在在贪喜。欲爱色爱不色之爱。是习为苦。何谓苦尽。谓觉从爱复有所乐。淫念不受。不念无余无淫。舍之无复禅。如是为习尽。何谓苦习尽欲受道。谓受行八直道。正见正思正言正行正命正治正志正定。是为苦习尽受道真谛也。

又是比丘苦为真谛。苦由习为真谛。苦习尽为真谛。苦习尽欲受道为真谛。若本在昔未闻是法者。当受眼观禅行受慧见受觉念令意得解。若令在斯未闻是四谛法者。当受道眼受禅思受慧觉令意行解。若诸在彼不得闻是四谛法者。亦当受眼受禅受慧受觉令意得解。是为四谛三转合十二事。知而未净者吾不与也。一切世间诸天人民若梵若魔沙门梵志。自知证已受行戒定慧解度知见成。是为四极。是生后不复有。长离世间无复忧患。佛说是时。贤者阿若拘邻等及八千垓天。皆远尘离垢诸法眼生。其千比丘漏尽意解皆得阿罗汉。及上诸习法应当尽者一切皆转。众祐法轮声三转。诸天世间在法地者莫不遍闻。至于第一四天王忉利天焰天兜术天不骄乐天化应声天。至诸梵界须臾遍闻。尔时佛界三千日月万二千天地皆大震动。是为佛众祐。始于波罗奈以无上法轮转未转者。照无数度诸天人从是得道。佛说是已。皆大欢喜。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八十五·延寿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七·澄观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湛然
  第二十一卷·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三卷·佚名
  卷之十一·纪荫
  摄大乘论释 第七卷·世亲
  成实论 第八卷·佚名
  天宁楷禅师·惠洪
  覆杨星森居士书(三通)·太虚
  阿耨颰经正文·佚名
  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十·澄观
  卷第八·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别赏·李渔

    〖懒画眉〗(生同末上)(末)呼朋来听绕梁音,撇却荒斋书与琴。(生)一自前番耳热到如今,教人独宿难安枕。(合)一见能消契慕深!(末)此间已是戏场了。台上还不曾有人,想是梨园未到。我们且在这总路头上,站立一会,等刘绛仙走过的时节,先把那凌

  • 6.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施蜇存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不过比一般的“五律”多二联四句,也就是比四十字的

  • 卷五·黎民表

    钦定四库全书瑶石山人稿卷五明 黎民表 撰五言律诗送泰泉先生赴南都掌院旧迹纡皇览稽谋藉老成位因推隽起国以用儒荣凤阁纶为草龙门史作程所希调鼎鼐延首咏昇平粤台山怀古四首铜狄栖荒棘珠衣没古蒿山回秦垒在云出汉陵

  • 卷二百六十七 列传五十四·赵尔巽

      张玉书 李天馥 吴琠 张英子廷瓒、廷璐、廷瑑 陈廷敬温达穆和伦 萧永藻 嵩祝 王顼龄   张玉书,字素存,江南丹徒人。父九徵,字湘晓。顺治二年,举乡试第一。九年,成进士。博学砺行,精春秋三传,尤邃于史。历吏部文选郎中。

  • 卷二一九 唐紀三十五·司马光

      起柔兆涒灘(丙申)十月,盡強圉作噩(丁酉)閏月,不滿一年。   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元載(丙申,公元七五六年)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旣。   上發順化,癸未,至彭原。   初,李林甫為相,諫官言事皆先白宰相,退則又

  • ●卷九十七·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十二。   夏少曾朝野佥言曰:余生值靖康丙午之难於都城自黠虏(删此二字)衅成祸结始末之由余偶知之不详审乃今欲稽考祸乱之由则有大臣乖谬误国基祸驯致倾危奸回叛异胁附以阽皇舆将帅非人士卒溃叛上自缙绅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四 儒林传七·纪昀

    儒林传宋 【五】○宋五王当胡安国【寅 宏宁】 范冲陈旸【祥道】朱震王当胡安国范冲陈旸 【陈祥道】朱震△王当王当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学博览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畧尝谓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镇抚四方亲附百姓皆出于一

  • 六一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等严讯沈荣英等呈缴《硕果录》等书案·佚名

    六一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等严讯沈荣英等呈缴《硕果录》等书案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二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湖南巡抚李<湖>、湖北巡抚郑<大进>、江西巡抚郝<硕>,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二日奉上谕:据护理湖南巡抚陈用敷奏,武生

  • 绎史卷八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郑灭许左传【成公三年】许恃楚而不事郑郑子良伐许 【四年】冬十一月郑公孙申帅师疆许田许人败诸展陂郑伯伐许取鉏任汵敦之田晋栾书将中军荀首佐之士燮佐上军以救许伐郑取泛祭楚子反救郑郑伯与许男讼

  • 奏折·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奏摺大学士公【臣】阿桂等谨奏为大庆祝厘上仪纪实恭请编辑八旬万夀盛典以显苞符以光册府事钦惟我皇上乾行合撰隆运重熙亿禩昌辰笃若水稺华之瑞万灵庆会轃常羊荆马之祥年三登而汁帝期绥以多者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六乐考【十二】乐器六竹之属排箫律吕正义曰排箫之制其来最古律吕十二管备具其中金石八音由此而定所以箫韶九成而以箫为主也上古排箫之制寖失

  • 襄公卷二十一(起二十五年,尽三十一年)·何休

    二十有五年,春,齐崔杼帅师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娄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娄子于陈仪。六月,壬子,郑公孙舍之帅师入陈。(日者,陈、郑俱楚之与国,今郑背楚入陈

  • 中庸章句大全下·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中庸章句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章句大全下哀公问政哀公鲁君名蒋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防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方版也防简也【叶氏少蕴曰木曰方竹曰防防大而方小聘礼束帛加书百名以上书于

  • 卷八·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八地官司徒第二之一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正义郑氏锷曰所掌者教而所经理者天下之土地故为地官所经理者土地而所治者军旅徒

  • 四分律卷第七(初分之七)·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二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中有长者,晨朝严驾将从诣园游观已,复回车诣祇洹精舍,置车在祇洹门外,步入见跋难陀释子,礼敬问讯在前坐听法。跋难陀释子辩才智慧、

  • 板桥杂记·余怀

    清代笔记。余怀撰。余怀(1617—1696以后),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侨居江宁(江苏南京),清初文学家。此书为其晚年所作,共3卷。 上卷为《雅游》,中卷为《丽品》,下卷为《轶事》,卷各一篇 (内分多则)

  • 醉思乡王粲登楼·郑光祖

    元杂剧剧本。简名《王粲登楼》。郑光祖撰。末本。剧情梗概为:汉末,书生王粲父卒于官。父执丞相蔡邕数次来信叫他进京,王粲于是辞别母亲去长安。蔡邕曾与王粲之父指腹为婚,准备将女儿桂花嫁与王粲。因见王粲满腹文章,只是胸

  • 分别善恶所起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后有偈,颂善恶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