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有为无为品第十一

佛告持人,何谓菩萨晓了分别有为无为法。云何有为无为法。若有菩萨以真正觉。有为无为顺理求之。云何顺理。云何求之。亦不作有为法。有所见者自然得号。已造有为故曰有为。又有为法以虚伪转。云何为转。由已合会自然归之。以二缘立缘本际教。用以所有自因而生。一切诸法。无为作者劝使作者,自然生已,是有为法斯自然法。无有回还故曰有为。其有为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住存欺惑。无合无散。由从虚妄思想兴立。从无明缘生愚痴业有一切法。自然转行无教造行。从有为事受其相业因其颠倒。以愚凡夫猗名之故。又明智者,觉了有为不可得边。不猗有为无合有法。乃曰明智。明智分别至实。有所造行灭一切为。明智剖判一切诸行虚无欺诈。是诸法者悉无所有。咸为自然亦无自然。从意念成一切有为。所以者何。不当奉行有为因缘。或晓无为未曾复习有为缘行。若晓无为尔乃通耳。云何晓之。一切有为皆为不真而无有形。悉无边际无至合会。明智观之。不以有为至生究竟。其有为者亦无所受悉以无异。有为无为亦复无异生。宣断有为业。是有为是无为。斯有为相斯无为相。彼何谓有为相。知生当死合会别离。何谓无为相。不生不灭不会无别。愚冥凡夫不能解了。入斯二义不晓有为。所由起相及灭坏相。不住异相。因无相生。住于异也。若无是相。如来所说,从是相生。从是相灭。住如是相。佛言:持人。如来所云一切诸法皆无有相。以能得成。无所生相。无灭坏相。无所住相。如来敷演无为之相。是相非相。其有为相不成无为导师。所以愚冥凡夫所宣道法。有为所起会归灭尽。惟无为安以能无为。不生不灭亦无所住。故曰无为。从其所习而令生灭。其无所习则无究尽。无行无究无异住处。其以真正解其斯慧。不致合会。有所起生而有灭也。无有异住。若有菩萨当作是观。其有为法及无为法。无有不无常见如应。不睹有为及无为法。有为不见无为。无为不见有为。不见异无为。而自谓念我身有矣。真有正是见有为业。无馀有为是谛有耳。思念妄想。其有为无为法永无所想。有为无为以无所想分别诸想。皆断诸着以了无为。除去众缘本净无缘。其因本净所睹真正。以能晓了悉无所作则无合会。菩萨能逮是有为无为,则了诸法不有不无。亦复不猗有为无为。乃逮正觉也。

佛告持人,若有菩萨分别五阴。晓了诸种解达六入。以能畅知十二缘。剖判四意止。五根八道。能觉世俗度世之业。明知有为无为之事。以晓了是。逮解一切诸法之无。宣布诸法。所不达得意力势。解畅一切诸法章句。断生老死心不能绝坏。能自究竟无上正真道。成最正觉。

猜你喜欢
  注维摩诘经卷第八·僧肇
  复陆心梵居士书·太虚
  印度之佛教附录:说无我·梁启超
  黔南会灯录卷第二·善一如纯
  卷第七·通云
  卷第八·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八·佚名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中·佚名
  刊板后记·志磐
  卷第三十六(第六诵之一)·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四·道宣
  卷第四·佚名
  重刊景德传澄录状·道原
  妙吉祥平等瑜伽秘密观身成佛仪轨·佚名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佚名

    第十一齣 解绶【淸平乐】〔淨上〕金鱼白马。赫赫人惊诧。予夺权衡归掌握。声势何如史贾。平明旌节下羊城。喜气遥应接凤庭。父老羣然来叩马。声声道我是财星。自家钦奉圣恩。巡行两广。穷追缗课。旁採珍奇。乾没万有

  • 第四折·武汉臣

    (正末领祗候张千排衙上)(张千幺喝科,云)左右伺候,大人坐堂,要问事哩。(正末云)今夜灯烛荧煌,如同白日,正好问这桩公事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透襟怀一阵冷风吹,则他这闭长空暮云都退。显出那碧澄澄天气爽,明皎皎月光

  • 珠花簃词话·佚名

    玫仪案: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后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宋周端臣〈木兰花慢〉句云:「料今朝别后,它时有梦,应梦今朝。」吕居仁〈减字木兰花〉云:「来岁花前。又是今年忆昔年。」命

  • 过旧居(初稿)·戴望舒

    静掩的窗子隔住了尘封的幸福,寂寞的温暖饱和着辽远的炊烟——陌生的声音还是解冻的呼唤?……挹泪的过客在往昔生活了一瞬间。

  • 读礼通考卷二十五·徐乾学

    丧期二十五心丧上干学案圣人制丧服所以序伦纪也在昔司徒敬敷五教一曰父子有亲故父母为斩衰齐衰之首二曰君臣有义故君服次之三曰夫妇有别故夫妻之服又次之四曰长幼有序故世父母叔父母昆弟昆弟之子又次之五曰朋友有信宜

  • ◎横行浙东的谢文达·佚名

    横行浙东甬属之谢文达,阿拉同乡受害最深,无人不知,无人不切齿痛恨,但此穷凶极恶之谢文达,非真正道地的谢文达。盖道地谢文达,早已名列鬼录,且在鬼门关中大叫其冤。谢为某军校首届毕业生未尝得志,病殁于上海圣母院路高福里之一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正统十四年六月己酉朔命故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黄真子鉴袭为指挥使浙江都指挥佥事牛通子铎袭为处州卫指挥使○河南布政司奏开封府诸县蝗○庚戌封广灵王逊火□民生母吕氏为代简王夫人从王奏请也○山西巡按监察御史全智都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 秦世系表畧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佐舜调驯鸟兽是为伯翳赐姓嬴氏生子二人一曰大亷一曰若木若木玄孙曰费昌费昌当桀时去夏归商为汤

  •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四之三 朱批李卫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十七日浙江巡抚【臣】李卫谨 奏为奏 闻冬月雨水情形事钦惟我 皇上圣德感召至诚格 天举行耕耤嘉谷

  • 潭州石霜诸禅师·惠洪

    禅师名庆诸。庐陵新淦陈氏子也。生而神俊。标致闲暇。年十三。独游南昌。爱西山。往游览忘返。沙门绍銮与语奇之。谓人曰。此儿自奋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纳之。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发。诣嵩岳受具。时洛下毗尼

  • 卷二百一·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复次善现,见者清净故色清净。色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见者清净。若色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见者清净故。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

  • 布施品第十·佚名

    复次善男子,若成就十轮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一切五欲皆悉舍离。胜於一切声闻辟支佛人。亦能为彼二乘而作福田。何等为十。常行布施。所谓饮食衣服象马辇舆。乃至己身手足头目髓脑耳鼻皮骨血肉一一皆舍。若行施时不著躯

  • 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全文·佚名

    後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至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文殊菩萨往到佛所在门住。所以者何。佛坐三昧未久。佛觉见文殊。便请入。作礼而住。佛言且坐。文殊问佛。坐三昧名曰何等。佛言宝积。文殊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一·欧阳竟无

      [一]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緣起品第一   [二]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鷲峯山中. [三]與大苾芻衆五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   盡.無復煩惱.得真自在.心善解脫慧善解脫.[四]如調慧馬亦。如大龍.[

  • 卷第一百二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二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大种蕴第五中大造纳息第一之二大种所造处。几有见。几无见。问何故不问几有色几无色。答彼作论者意欲尔故。随彼意欲而造论。但不违法性便不应

  • 叙净土往生传序·戒珠

    宋福唐飞山沙门戒珠叙给孤园中圣贤之众毕集。是时众无一辞之请。如来遽然而告曰。过是西方十万亿国有净土焉。其土广博百宝成焉。又曰。众生思焉念焉。求而以生者。皆如愿焉。说者曰。十二分教以罗万有。此乃无问自说

  • 女人阶梯·松本清张

    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一个相貌平庸的青年美容师凭借心术和手腕,利用并玩弄女性,把她们当成自己向上爬的阶梯,并在她们失去利用价值时又残忍地将她们杀害,并嫁祸于人,使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正义的检察官为维护法律

  • 噶玛兰厅志·陈淑均

    地方志。清陈友松初辑,陈淑均总纂,李祺生续辑。八卷。友松事迹不详。淑均,福建晋江人。嘉庆举人,曾任噶玛兰仰山书院讲席。祺生,台湾噶玛兰(今宜兰)人,道光生员。是志道光十二年完成初稿,二十年(1840)最后成书。噶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