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责力传(附李敬业传)

李责力,曹州离狐人。隋朝末年,迁居到滑州卫南县。原本姓徐,名世责力,永徽年间,因为触犯太宗的名讳,改用单名责力。家里很多奴仆,积粮数十万斗,李责力与他的父亲都好施恩惠,救济贫苦人,不管关系亲疏。

大业末年,韦城人翟让聚众做强盗,李责力去跟从他,当时只十七岁,李责力对翟让说:“如今这片土地是你和我的家乡,人大多都相识,不应当自相侵夺。况且宋、郑两郡辖区中有御河,商人旅客往返,船只车辆不绝,到那里拦截财物,足可以自己资助自己。”翟让认为李责力说得对,于是拦劫公私船只掠取财物,兵马非常振奋。隋朝派遣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兵二万讨伐翟让,李责力与他多次交战,终于在阵上杀死了须陀。

起初,李密逃亡到雍丘,浚仪人王伯当隐匿在乡野,伯当和李责力一同劝说翟让尊奉李密为首领。隋朝命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责力用奇计在洛水上打败了王世充,于是李密拜李责力为东海郡公。当时河南、山东发大水,死的人将近一半,隋朝皇帝命令饥民到黎阳仓去求食,官府在那里开仓赈济灾民。当时政治教化已经紊乱,掌管仓库的官吏不按时发放赈济粮,饿死的人每天有数万人。李责力对李密说“:天下大乱,本是因为饥饿,现在如果得到黎阳一仓,我们的大事就可以成功了。”李密就派遣李责力率领部下五千士兵从原武渡过黄河突袭黎阳仓,当天就占领了它,开仓听任饥民领粮,十天之内,兵力发展到二十多万。过了一年多,宇文化及在江都反叛杀君,聚集军队北上,直指东郡。当时越王侗在东郡即位,赦免了李密的罪,拜他为太尉,封魏国公,授李责力为右武侯大将军,命令他们讨伐宇文化及。李密派李责力守仓城,李责力在城外挖深沟用来固守;宇文化及准备攻城器具,四面攻仓,被壕沟阻隔不能到达城下。李责力在壕沟中挖地道出兵偷袭敌军,宇文化及大败而去。

武德二年(619),李密被王世充打败,聚集余兵归顺唐朝。李密原来管辖的地盘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都被李责力占据,没有具体归属,李责力对长史郭孝恪说:“魏公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现在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于是派使者报告李密。使者初到朝廷,高祖听说李责力没有奏表,只有信给李密,非常奇怪。使者把李责力的本意上奏给高祖,高祖非常高兴地说“:徐世责力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下诏封他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加授右武侯大将军,改封曹国公,赐姓李氏,赐良田五十顷,上等宅第一所。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李盖坚决辞去王爵,于是改封为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命令李责力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抵抗王世充。等到李密反叛朝廷被杀,高祖因为李责力过去曾经侍奉李密,派遣使者告诉李责力李密反叛朝廷的情况。李责力上表请求收葬李密,高祖下诏许可他的请求。李责力披麻带孝,和李密原来的僚属将士一起把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坟高五丈,丧期过了才散去,朝廷民间都认为李责力有义气。

不久,窦建德在魏县捉住了宇文化及,又进军攻打李责力,李责力力竭投降了窦建德。建德逮捕了他的父亲,放在军中当作人质,命令李责力还是镇守黎阳。武德三年(620),李责力自己抽身回到京师。武德四年(621),跟从太宗在东都讨伐王世充,屡次交战都获大胜。又向东夺取土地到虎牢关,伪郑州司兵沈悦请求献出虎牢关反正,李责力夜间埋伏军队接应,占领了虎牢关,抓获了伪郑州刺史荆王王行本。又跟从太宗平定窦建德,降伏王世充,整顿军队回朝。论功行赏,太宗为上将,李责力为下将,李责力和太宗一起穿着金甲,乘着兵车到太庙去报捷。李责力的父亲从铭州和裴矩一起入朝,高祖见到他们后非常高兴,恢复了李盖的官职爵位。李责力又跟从太宗打败刘黑闼、徐圆朗,连续升迁为左监门大将军。圆朗又占据兖州造反,朝廷封授李责力为河南大总管去讨伐圆朗,不久抓获圆朗,斩下他的首级献给朝廷,兖州就平定了。

武德七年(624),高祖下诏命李责力与赵郡王李孝恭一起讨伐辅公礻石,孝恭率领水师沿长江而下,李责力率领步兵一万渡过淮水,攻取了辅公礻石占据的寿阳,到了峡石。公礻石的将领陈正通率兵十万屯驻在梁山,又派他的大将冯惠亮统帅水师十万。用锁链连接大战船,用来阻断长江的航路,还在长江西岸构筑堡垒,分守水陆两路,以此抵御官军。李责力攻击筑在长江西岸的堡垒,不久就攻下了它,惠亮单独乘小船而逃。李责力乘胜追逼,正通的军队败散瓦解,正通带着十多名骑兵奔逃到丹阳。公礻石弃城夜逃,李责力纵马追击,在武康杀了他,江南都平定了。

武德八年(625),突厥侵犯并州,朝廷命李责力为行军总管,在太谷攻击突厥,驱走了敌人。太宗即位,拜李责力为并州都督,赐封邑九百户。贞观三年(629),任通汉道行军总管,到云中,与突厥颉利可汗的军队相遇,在白道大战。突厥战败,在沙漠的入口处扎营,派使者请求讲和。朝廷下诏命鸿胪卿唐俭前去赦免突厥。李责力当时与定襄道大总管李靖的军队会合,他与李靖商议说:“颉利虽然战败,人马还多,如果走过沙漠,得到九姓铁勒的庇护,道路遥远险阻,就很难追上他们了。如今下诏派唐俭到那里去,突厥必定放松戒备,我们随后去袭击,这样就可以不战而平定贼寇了。”李靖握着手腕高兴地说:“您的这番话,就是韩信灭田横的策略啊。”于是一起定下计谋。李靖率兵连夜出发,李责力带兵续后前进。李靖的军队到了碛口,贼寇溃散奔逃,颉利与一万多人想逃过沙漠。李责力在沙漠路口驻兵,颉利逃到那里,无法越过沙漠,他的大酋长率领自己的部落一起投降李责力,李责力俘虏五万多人而归。

当时高宗为晋王,遥领并州大都督,授李责力为光禄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因父丧离职,不久又起用恢复旧职。贞观十一年(637),改封英国公,世袭蕲州刺史,当时世袭刺史都不到州郡就任,又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官职遥领太子左卫率。李责力在并州共十六年,令行禁止,被称为称职。太宗对侍臣说:“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的人才,安抚边境,只知道筑长城来防备突厥,对世情认识的糊涂,一直到这个样子。朕现在委任李责力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惧他的威名逃走,边塞安静,难道不是远远地胜过筑长城吗?”

贞观十五年(641),李责力被征调入朝任兵部尚书,还没有启程赴京,正遇上薛延陀派他的儿子大度设率骑兵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朝廷命李责力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在青山追上薛延陀的骑兵,进击并大破敌军,杀死敌军名王一人,俘获敌军首领,俘虏敌军五万多,因为立功封李责力的一个儿子为县公。李责力当时得了急病,验方说胡须烧的灰可以治疗这个病,太宗就自己剪下胡须,为他和药。李责力叩头见血,哭泣着诚恳地感谢太宗,皇帝说:“我是为国家考虑,不必麻烦你深切地感谢。”

贞观十七年(643),高宗做皇太子,改封李责力当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宗对他说:“我的儿子刚当上太子,卿原来是他的长史,如今把宫中的事情委托给卿,所以有这样的任命。虽然委屈了卿的阶位、资历,可不要见怪啊。”太宗又曾经在闲暇中设宴,望着宴上的李责力说:“我准备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大臣,想来想去没有比卿更适合的人。你过去不遗弃李密,现在难道会有负于朕吗?”李责力拭泪致辞,因此咬破手指流出血来,一会儿沉醉不醒,太宗就脱下自己的御服给他盖上,李责力受太宗委托,被信赖就像这样。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准备亲自征伐高丽,任命李责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攻破盖牟、辽东、白崖等数城,又跟从太宗摧毁了驻跸山下的敌阵。因为立功,封李责力的一个儿子为郡公。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的部落发生内乱,朝廷下诏命李责力率二百名骑兵乘便发动突厥的军队前去讨伐。到乌德革建山,大战敌军,打败了他们。薛延陀的大首领梯真达官率部下投降,薛延陀的可汗咄摩支往南逃窜到荒谷,朝廷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招慰他的部属,送到京师,于是漠北全都平定了。

贞观二十二年(648),李责力转任太常卿,仍然同中书门下三品。过了十天,又拜太子詹事。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卧病,对高宗说:“你对李责力没有什么恩惠,我现在准备贬他为外官。我死后,你应当授给他仆射的官职,他就蒙受了你的恩惠,必定为你尽死力。”于是派李责力出任叠州都督。高宗即位,当月,召他入朝拜洛州刺史,接着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命他任同中书门下,参与执掌机要事务。这一年,又册拜为尚书左仆射。永徽元年(650),李责力上表请求免除自己仆射的职务,高宗还是命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职务依旧执掌政事。永徽四年(653),册拜为司空。当初,贞观年间,太宗因为他功勋卓著,曾在凌烟阁上为他画像,到这个时候,皇帝又命令为他画像,还亲自为画像作序。显庆三年(658),跟从皇帝到东都,在路上得病,皇帝亲自慰问。麟德初年(664),东封泰山,皇帝诏封李责力为封禅大使,于是随从皇帝东去。途中在滑州住宿,李责力的姐姐很早守寡,住在李责力的旧宅,皇后亲临她的住所慰问,赐给她衣服,还封她为东平郡君。李责力又坠马伤脚,皇上亲自下问,把自己乘坐的马赐给他。

乾封元年(666),高丽莫离支男生被他的弟弟男建驱逐,在国内城固守,派儿子献城入宫求请救兵。总章元年(668),皇帝任命李责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率兵二万掠取土地到了鸭绿江。男建派他的弟弟来抵抗,李责力发兵打败了他。追赶敌军跑了二百里,到达平壤城。男建关闭城门不敢出战,敌军所有的城堡都惊骇不安,很多人离城逃走,来投降的人络绎不绝。李责力又带兵包围平壤,辽东道副大总管刘仁轨、郝处俊,将军薛仁贵都在平壤会合,分路夹击平壤,经过一个多月,攻克了平壤,俘虏高丽王高藏及男建、男产,分割高丽所有的城,都立为唐的州县,整顿军队凯旋。皇上命令李责力顺路把高藏和男建献给昭陵,献俘的礼仪结束后,整顿军容后进入京城,到太庙献俘。

总章二年(669),李责力被加封太子太师,增赐封邑连同以前的有一千一百户。这一年,李责力卧病,皇帝诏封李责力的弟弟晋州刺史李弼为司卫正卿,让他能够在京城照看哥哥的病。不久李责力去世,享年七十六岁。皇帝为他举办丧事,停止上朝七天,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赐谥号叫贞武,赐给棺木,让他陪葬在昭陵,命司平太常伯杨日方摄同文正卿监护丧事。到了下葬的那天,皇帝到未央古城,登楼为他送葬,望着灵车痛哭,并为他安置祭奠。皇太子也跟着皇帝给李责力送葬,悲痛到极点,使左右的人都受到感动。皇帝命令百官送到旧城西北,所筑的坟都依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仿照阴山、铁山及乌德革建山,用来表彰他击败突厥、薛延陀的功劳。光宅元年(684),皇帝下诏让李责力在高宗庙陪从受祭。

李责力前后战胜所得到的黄金、丝帛,都分发给将士。刚到黎阳仓时,去领粮的人有数十万人。魏征、高季辅、杜正伦、郭孝恪都到黎阳仓做客,他们一出现在众人之中,李责力就恭敬地以礼相待,把他们引到卧室里,谈笑而忘记了疲倦,到平定虎牢关,抓获伪郑州长史戴胄,知道了他的品行、才能,很快就释放了,这些人一一受到李责力的推荐,都做到了显贵的高官,当时人们称李责力有知人之明。又刚平定王世充,俘获李责力过去的相知单雄信,依例叛处死刑,李责力上表称赞单雄信武艺绝伦,如果从处死的人中收留他,一定会感恩戴德,能为国家效命,请求用自己的官爵赎雄信的死罪,高祖不准许。临到就要受刑的时候,李责力对着雄信号啕痛哭,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雄信吃,说:“生死永别,这肉和你一起入土吧。”于是收养了雄信的儿子。李责力每次指挥行军作战,很能筹划,临敌应变,行动都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就握住手腕高兴地听从,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力,指挥军队所到的地方,多能破敌取胜。到李责力去世,听到消息的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李责力与弟弟李弼特别友爱,家门以内,李责力严肃得像父亲一样。自从得病,高宗和皇太子送药,就拿来服用;家里请医生、巫师,他都不许进门。他的子弟坚决送药给他服用,李责力对他们说:“我只不过是山东的一个田夫,攀附英明的君主,过度占取富贵,地位达到了三公的顶点,年纪将近八十,这难道不是命吗?寿命的长短必定是有期限的,怎么能随便就医求活命呢?”竟然拒不服药。有天,李责力忽然对李弼说:“我的病好像稍微好些了,可设酒宴来娱乐一下。”于是堂上女乐工奏乐,檐下罗列子孙。酒宴结束,李责力对李弼说:“我自己估量一定是要死的,想与你诀别罢了。恐怕你悲伤哭泣,骗你说病好像好些了,你不要哭,听我立规矩。我看房玄龄、杜如晦、高季辅辛辛苦苦建成家业立起门户,也希望把家业传给后辈子孙,结果都被愚蠢的儿子败家荡尽。我有这些犬子,要托付给你,你可要加意防察,有操行不轨、交结邪恶的,立即打死,然后告诉我。又见人死后多埋藏黄金、宝玉,也不必这样。只用麻布覆盖的车,载我的棺木,棺中装殓用平常穿的衣服,只加朝服一套,死后如果有知觉,希望穿上它拜见先帝。随葬的器物只做马五六匹,地宫里的帷帐用黑布做顶,四周围白纱,帐里放十个木偶,表示依照古礼用草人草马殉葬的意思,此外一物不用。姬妾以下,有子女愿意留下自己养育的听任自便,其余的全都放她们离开。丧事办完,你就搬进我家居住,抚恤小儿弱女。违背我的话的,就如同刺杀我的尸体。”说完后什么话也不再说了,李弼等遵行他的遗言。

李责力最小的弟弟李感,自幼就有操守、志向。李密战败的时候,被王世充抓获,王世充逼迫他写信要李责力投降自己,李感说“:我哥哥立身做事,不损害自己的名誉、节操,他现在已经侍奉了君主,君臣的名分已经定了,决不会因为我的缘故随便改变计划。”终不肯写信,王世充发怒,就杀害了李感,死的时候才十五岁。

李责力的长子李震,显庆初年官做到梓州刺史,比李责力先去世。

李责力的孙子李敬业。高宗去世后,武则天太后临朝听政,不久废唐中宗为庐陵王,立相王李旦为睿宗皇帝,而朝政由武则天裁决,武氏家族各人都当权受任用,人们心怀愤怨。当时给事中唐之奇贬为括苍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为临海县丞,詹事司直杜求仁为黝县县丞,李敬业因事降为柳州司马,他的弟弟周至令李敬猷也因为他的连累被降职,都在扬州。李敬业采用前周至尉魏思温的计谋,占据扬州。嗣圣元年(684)七月,李敬业派他的同党监察御史薛璋先请求出使江都,又命令雍州人韦超到薛璋那里去告发兵变,说“扬州长史陈敬之与唐之奇谋反”,于是薛璋把陈敬之抓进监狱。过了几天,李敬业假传皇帝的命令杀陈敬之,自称是扬州司马,谎说“高州首领冯子猷谋反,奉皇帝密诏招募士兵前去讨伐”。当天打开府库,命令士曹参军李宗臣释放囚犯和丁役、工匠,得到数百人,都发给铠甲。录事参军孙处行拒不从命,李敬业杀了他示众。终于占据扬州,纠集民众,以匡复庐陵王中宗皇帝为借口。于是设置三府:一个叫作匡复府,二个叫作英公府,三个叫作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称是匡复府上将,担任扬州大都督,把杜求仁、唐之奇、骆宾王作为各府官属,其余的都非法安置职位。十天之内,增加兵士有十万多。他们还传递檄文到各郡县说:

“非法临朝听政的武则天,为人不温顺,出身实在寒微低贱。过去充当过太宗的下等宫女,曾经因为给太宗更衣受到宠幸,到了后来,在太子宫中淫乱放荡,周密地隐瞒太宗对她的偏爱,暗地谋求成为后宫受宠的人。新入选的嫔妃一进门就遭到她的嫉妒,凭着美貌不肯让人;暗地里善于说别人的坏话,狡猾谄媚偏偏能迷惑君主。登上皇后的位子穿上皇后的礼服,引诱我们的君主陷入父子乱伦的境地。加上她怀着蛇蝎心肠,豺狼成性,亲近奸诈邪恶之徒,残害忠良之士,杀害姐妹兄弟,杀害人君毒死母亲。人和神对她的作为同样憎恨,天和地也不能容忍。她还又包藏祸心,窥视着皇帝的宝座。君王心爱的儿子,被幽禁在另外的地方;武贼宗族中的人,被委派担任重要的职位。唉!霍子孟不会起来,朱虚侯已经死了。由‘燕啄皇孙’的民谣,知道汉朝将要灭亡;从‘龙嫠帝后’的情况,明白夏朝急剧衰落的原因。

“我李敬业,是大唐旧臣,公侯的长子,继承先辈的功业,蒙受本朝的旧恩。宋微子产生悲伤的感情,确实是有原因的;袁君山流泪悲啼,难道是没有缘故的吗?因此气愤怨恨像风云一样壮烈,立志安定国家,趁着天下人对武则天的失望,接受全国人民对我的信任,于是举起正义的旗帜,发誓清除妖孽。南连北越,北到三河,铁骑成群,战车首尾相接。海陵的陈粟,仓库里的存储堆积得无法用尽,江边上空黄旗一样的祥云,匡复唐朝的功业不久就会成功。战马嘶叫北风卷起,剑气冲天把南斗六星扫平。吞声悲咽就使山岳崩塌,怒吼高呼可让风云变色。用这种力量制服敌人,什么样的敌人不能摧毁?用这种力量谋求功业,什么样的功业不能成就?

“你们有的有世袭的爵位,有的处在与王室至亲的地位,有的是领受先帝重托的将领,有的是接受先帝遗命的重臣。先帝的话好像还在耳边响着,心里难道就忘了对大唐的忠诚?高宗乾陵一扌不黄土还没有干,他六尺高的孤儿在哪里呢?倘若你们能转祸为福,送别死者为幼君效劳,一起共建救援国君的功勋,不废弃高宗的遗命,凡是封爵赏赐的事,我们可一同指着山河起誓。如果谁留恋处于困境的孤城,在歧路上徘徊不定,看不清预先出现的征兆,就会因迟到而被杀头。请看今天的国家,究竟是谁家的天下!”

武则天命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带兵三十万讨伐李敬业,追削革除敬业祖父、父亲的官爵,破开他家的坟墓砍击死者的棺木,责令恢复原来的姓氏重新姓徐。

起初,敬业聚集兵力,策划向哪里进攻,薛璋说:“金陵那个地方的帝王之气还在,长江地势险要,可以凭借这坚守,再夺取常、润等州,作为称霸的基础,然后整顿军队北渡淮河。”魏思温说“:兵贵神速,只宜早渡淮河而北上,招募聚合山东豪杰,乘那里没有安定,直取东都洛阳,占据关口与敌军作战,这是上策。”敬业不听从。十月,率领众兵渡过了长江,攻取润州,杀死刺史李思文。在这以前,太子贤被武则天废黜,死在巴州,于是敬业寻找身材相貌像太子贤的,安置在城里,尊奉他为君主,说太子贤原来没有死。孝逸的军队渡过淮河,到达楚州,敬业的队伍狼狈逃回江都扬州,驻兵高邮抵抗孝逸。多次交战被打得大败,孝逸乘胜追踪。敬业赶到扬州,与唐之奇、杜求仁等乘大船,准备入海投奔高丽。追兵赶到,把他们全都抓获。当初,敬业传递檄文到京师,武则天读着檄文微笑,到“一扌不之土未干”,马上问侍臣说:“这句话是谁写的?”有人回答说“:是骆宾王的句子。”武则天说:“这是宰相的过失,怎么失去了这个人才?”

中宗复位,下诏说:“死去的司空李责力,过去因为敬业的缘故,捣毁坟墓。朕追想先朝元勋,永远怀念他辅佐朝廷的忠诚。过去窦宪犯法,没有连累安丰的祠堂,霍禹破坏伦常,还保全了博陆的祀庙。罪过不相牵连,是国家通行的法律。应当特别施给恩惠礼遇,命令掌管这事的迅速为李责力修造坟墓,他所有的官职爵位,都应当恢复。”李责力所有的子孙因敬业的罪遭到诛杀,没有留下后代,侥幸逃脱灾祸的,都窜逃到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贞元十七年(801),吐蕃攻陷麟州,驱逐掠取百姓牲畜离去。到盐州西面的横槽峰,蕃将中有个叫徐舍人的,把汉俘聚集在呼延州,对僧人延素说:“师父不要过于害怕,我本来是汉人,是司空、英国公的第五代孙,时值武太后摧残王室,我祖上建立正义却得不到善果,子孙流落在边远的地域,至今已经三代了。虽然世代做官,掌握兵权,然而思念本原的心,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但族属已经多了,没有缘由自己脱身。这里是蕃汉交界的地方,可以放师父回乡。”松绑遣散了他们数千百人。

猜你喜欢
  志第十九 符瑞下·沈约
  列传第十三 杨素弟约 从父文思 文纪·魏徵
  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十六·柯劭忞
  ●卷十  艺文第十(上)·王克昌
  第三章 河东君与“吴江故相”及“云间孝廉”之关系(五)·陈寅恪
  卷之九十二·佚名
  卷之六十·佚名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卷一·朱克敬
  卷一百四十四·杨士奇
  唐纪二十四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中神龙元年(乙巳、705)·司马光
  齐纪五 高宗明皇帝上建武元年(甲戌、494)·司马光
  卷九十五·佚名
  瑞异三·徐松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山小曲(硖石白)·徐志摩

    早上——太阳在山坡上笑, 太阳在山坡上叫:——看羊的,你来吧, 这里有新嫩的草,鲜甜的料, 好把你的老山羊,小山羊,餵个滚饱,小孩们你们也来吧, 这里有大树,有石洞,有蚱蜢,有好鸟, 快来捉一会迷藏,豁一阵虎

  • 卷244 ·佚名

    路振 赠安邑簿伍彬归隐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干。 闾丘泳 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 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

  • 卷173 ·佚名

    李仲光 赠弈棋蓝氏子 古人制此文楸枰,要下黑白知死生。 闲中借此消永日,未必能取人心争。 后人不识古人意,致使方寸生纵横。 烂柯人去弈秋死,通国善弈谁知名。 东南地胜人最杰,下至百技今咸精。

  • 卷五百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九许浑经马镇西宅【一作马镇西故第】将军久巳没【一作没巳久】行客自兴哀功业山长在繁华水不回乱藤【一作芹】侵废井荒菊上丛【一作崩】台借问此中事几家歌舞来【一作惟见军中卒朝朝

  • 卷一百三十六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起仁宗慶曆二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癸卯朔,封皇第三女為安壽公主,生三歲矣,其母修媛張氏也。贈修媛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堯封為祕書監。   詔:「乃者以河北、河東弓手為軍,蓋欲知山川道路,服習耕戰,而諸道【一】游宂之人皆

  • ●卷二十一·陶宗仪

      ◎宫阙制度  至元四年正月,城京师,以为天下本。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峙万岁山。浚太液池,派玉泉,通金水,萦畿带甸,负山引河,壮哉帝居!择此天府。城方六十里,里二百四十步,分十一门。正南曰丽正,南之右

  • 卷之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四百二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七月。壬戌。谕内阁、御史王培佑奏、变法自强。当除蒙蔽锢习一摺。现因时事艰难。朝廷振兴庶务。力图自强。尤赖枢廷及各部院大臣。共笃棐忱。竭力匡赞。以期挽救颓风。庶事可渐臻治理。乃诸臣

  • 里仁第四·智旭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禅解】里以宅身,尚知“以仁为美”.道以宅心,反不择仁而处,何其重躯壳,而轻性灵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僖公·僖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

  • 万善先资集卷二·周梦颜

      因果劝(下)  劝求功名者(以下言求福不宜杀生)  海内操觚之士,夙而兴,夜而寐,继晷焚膏者,曰为求功名也。父诏子,师勉弟,惟日不足者,曰为求功名也。然而少年之士,每有早掇巍科;博古之儒,往往怀才不售。非荣枯得失,操之者天耶。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念常

      唐。  ⊙(丙戌) 宪宗纯改元和(顺宗长子。以北突厥承瓘为招讨使。白居易陈自中官为统帅者。天下安宁。咸谓中兴之主。北方天帝降梦。令兴佛法。帝不承命。爱服丹药。致性燥急。后为中官陈弘志弑之。寿四十三岁

  • 佛教对于将来人类之任务、种性·太虚

    地点:汉藏教理院客堂  时间:民国三十一年一月二日午后  出席人:太虚、王恩洋、法尊、苇舫、严定、张纯一、陶冶公、阳懋德、周贯仁、福善、慧明、印法、天慧、超明、北海、常光。太  王居士的研究佛学,到现在已经有

  • 序·寒松智操

    寒松操禅师语录序今天下衣伽黎而坐曲录者大江以南盈数百家求其不坠前人风烈为当世之所推许者盖未可以仆数今于寒松和尚屈一雄指焉忆昔入就老人住百丈自余与百兄数人扬历座下于时象蹴龙踏人人以古道自期曾几何时而诸

  • 目录·野竹福慧

    嵩山野竹禅师语录目录第一卷上堂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住蒙化府竹林禅院语录住顺宁府云州五福禅院语录住顺宁府树宗山善法禅院语录再住顺宁府云州五福禅院语录第二卷上堂再住云南府慈云禅院语录住云南府嵩山禅院语录住

  • 一七 大善见王经·佚名

    第一 诵品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拘尸那罗城和跋单末罗族之娑罗林。于娑罗双树间,将般涅槃时。二尔时,尊者阿难诣世尊之处,敬礼世尊,却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阿难,白世尊言:“世尊!请世尊勿在此鄙陋小城、荒废狭小之

  • 克斋集·陈文蔚

    诗文集。南宋陈文蔚撰。17卷。凡书5卷,札表1卷,《朱先生叙述》1卷,《克斋讲义》1卷,序记2卷,祭文墓志2卷,赋1卷,诗4卷。别本5卷。其集宋诸书目皆未著录,原集亦无传本。今本为明初张时雨同其族孙良鉴掇拾编刊,明崇祯间

  • 三吴水考·周大韶

    水利志。一名《水利图说》。明张内蕴、周大韶撰。十六卷。内蕴为南京吴江(今属江苏)生员。大韶为华亭(今江苏松江)监生。万历四年(1576)因南京、苏州、松江、 常州、镇江诸府水利久湮,于是命御史林应训规划治理,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