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他
理想的我,应该放在人人心目中,无不发现有一个他,而同时又无不发现有一个你。这话如何说呢?
据说现世界的人类,约莫有二十万万之多。你在此二十万万人中,只占了二十万万分之一。而且自有人类以至今日,据说至少也有五十万万年。你的生命,若以百岁计,也只占了五千万分之一。而且此后人类的生命还是无穷无尽,那你在此无穷无尽的人生中间,所占的分量,若说是沧海一粟,岂不太夸大了吗?则试问在此若大沧海中,投进你这渺小之一粟,究竟价值何在?意义何在?然而这却不关紧要。人生总是这样一个人生。人生有一个大同,同此五官四肢,同此视听食息,同此生老病死。在五十万万年以前,直到五十万万年以后,在此二十万万人之内,推到二十万万人之外,若你略其异而观其同,你既把握到此七尺之躯的五官四肢,你既尝味到此百年间的视听食息和生老病死,你当知天下老鸦一般黑,岂不反正相差无几?你见到了一个圆,不必定要看尽天下万世之圆。圆总之只是这样一个圆。你既见到了一个方,不必再定要看遍天下万世之方。方总只是这样一个方。所以你莫嫌渺小,莫恨短促,你只要活得像个“人样子”,你便是无穷无尽人生一榜样。长宙广宇,往古来今,只要是一人,总跳不出你的规模,离不了你的格局。若使把你的一生放在人人眼里,放在人人心中,人人觉得你也如他一般。回过来说,便是他如你一般,你也该够无遗恨了。所以说要放在人人心目中,无不发现有个他。
但这里却有一个问题。倘使在此长宙广宇,往古来今,五十万万年,二十万万人,全是一色一样,同此五官四肢,同此生老病死,同此视听食息,同此喜怒哀乐,同此圆规方矩,则试问又何必定要多你一个呢?当知我之所以可贵,一面在能与人大同,另一面却在能与人小异。在此长宙广宇往古来今无穷无尽的人生中间,当知只许有一个我,不许再有第二个我。也只能有一个我,不能再有第二个我,如此我才可贵。我只是我,不能又是他。若你又就是他,他已有了一个他,不希罕再有一个你的他。因此你若放在他之眼里,放在他之心中,应该使他觉到你有些处确实不是他,在他身上缺了你,他才觉得你之可贵。在他身上有着你,他才觉得你之可爱,所以你应该像他,同时又该不像他,这始是你之有意义处,始是你之有价值处。
因此说,理想的我,应该放在人人心目中,无不发现有他,而同时又无不发现有你。
其实人生本来是这样,人人与人相同,人人与人相异。谁也不能与众不同,谁也不能与众全同,谁也不能与众不异,谁也不能与众全异。长宙广宇,往古来今,无穷无尽的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了,哪值得大惊小怪把此来作宣传,作描写呢?然而人生之真价值真意义却便在此。若使人生本来不如此,要人来大惊小怪地作宣传作描写,要人来刻意奉行,穷气竭力还恐做不到,那便决非人生真理了。强人所难,人又谁肯来接受你那一套宣传?承认你那一套描写呢?
让我们把此问题缩小,只就一个人的生命来讲。我一天的生命,便是一天的我。理想的一天的我,应该和天天的我有其同一处,同时又有其相异处。前者表示其人格之坚强与鲜明,后者表示其生命之活泼与动进。中国古语有云:“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事不可能,而且也要不得。死却一部分,又新生一部分,同时也还保留一部分,这才是人生之正轨。其实这也是人人生命之共有状态,人人本来就如此。惟其人人本来就如此,所以可以把来做人人生活的标准与理想。
孔子释迦和耶稣,他们人格的伟大处,也只在人人中间都有他,而又人人中间都没有他。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全生命之内心历程,也只是永是那样,而又永不是那样。
一切的一切,都该作如是观。
猜你喜欢 问辩第四十一·韩非 论语通卷五·胡炳文 卷二十九·程端学 卷十一·郑玉 卷六十·康熙 天子肆献裸馈食礼卷下·任启运 卷六·方苞 卷二·梁寅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卷十一·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華嚴經十地品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辞佛学院院长书·太虚 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卷下·佚名 第三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