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科学与人生

科学头脑,冷静,纯理智的求真,这是现代一般知识分子惯叫的口头禅。然而整个世界根本上就不是冷静的,又不是纯理智的。整个人生亦不是冷静的,亦不是纯理智的。若说科学只是冷静与纯理智,则整个世界似及整个人生就根本不是科学的。试问你用科学的头脑,冷静,纯理智的姿态,如何能把握到这整个世界以及整个人生之真相。

张目而视,倾耳而听,如何是真的色,如何是真的声。视听根本便是一个动,根本便带有热的血,根本便参杂有一番情绪,一番欲望。不经过你的耳听目视,何处来有真的声和真的色。因此所谓真的声和真的色,实际都已参进了人的热的血,莫不附带着人之情和欲。科学根本应该也是人生的,科学真理不能逃出人生真理之外。若把人生的热和血冷静下来,把人生的情和欲洗净了,消散了,来探求所谓科学真理,那些科学真理对人生有好处,至少也得有坏处,有利也须有弊。

人体解剖,据说是科学家寻求对于人体知识所必要的手续。然而人体是血和肉组成的一架活机构,血冷下了,肉割除了,活的机构变成了死的,只在尸体上去寻求对于活人的知识,试问此种知识真乎不真?面对着一个活泼泼的生人,决不能让你头脑冷静,决不能让你纯理智。当你走进解剖室,在你面前的,是赫然的一个尸体,你那时头脑是冷静了,你在纯理智的对待他。但你莫忘却,人生不是行尸走肉。家庭乃至任何团体,人生的场合,不是尸体陈列所。若你真要把走进解剖室的那一种头脑和心情来走进你的家庭和任何人群团体,你将永不得人生之真相。从人体解剖得来的一番知识,或许对某几种生理病态有用,但病态不就是生机。你那种走进人体解剖室的训练和习惯,却对整个人生,活泼泼的人生应用不上。

先把活的当死的看,待你看惯了死的,回头再来看活的,这里面有许多危险,你该慎防。解剖术在中国医学史上,也曾屡次应用过,但屡次遭人非难,据说在西方历史上亦然。这并不是说解剖死人的尸体,得不到对活人的身体上之某几部分的知识。大抵在反对者的心里,只怕养成了你把活人当死人看的那种心理习惯。那就是冷静,纯理智和科学头脑。反对者的借口,总说是不人道。不错,冷静,纯理智,便是不人道。人道是热和血之动,是情与欲之交流,哪能冷静,哪能纯理智。若科学非得冷静与纯理智,那科学便是不人道。把不人道的科学所得来的知识,应用到人生方面,这一层不得不格外留神。

科学家所要求的,在自己要头脑冷静,要纯理智,在外面又要一个特定的场合,要事态单纯而能无穷反复。那样才好让他来求真。但整个世界,整个人生,根本就不单纯,根本就变动不居,与日俱新,事态一去不复来,绝不能老在一个状态上反复无穷。因此说世界与人生根本就不科学,至少有一部分不科学,而且这一部分,正是重要的一部分。让我们用人为的方法,把外面复杂的事态在特设的场合下单纯起来,再强制的叫他反复无穷,如此好让我们得着一些我们所要的知识。然而这真是一些而已。你若认此一些当做全部,你若认为外面的世界和人生,真如你的实验室里的一切,也一样的单纯,也一样的可以反复无穷,科学知识是有用的,然而你那种心智习惯却甚有害。而且你所得的知识的用处,将抵偿不过你所养成的心智习惯的害处来得更深更大。

原来科学家本就把他自身也关闭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的,他把他自身从整个世界整个人生中抽出,因此能头脑冷静,能用纯理智的心情来对某些单纯的事态作无穷反复的研寻。他们所得来的知识,未尝不可在整个世界与整个人生中的某几处应用,让我们依然把这些科学家在特定的场合中封闭,研究人体解剖的医生,依然封闭在解剖室里,整个医学上用得到解剖人体所得来的知识,但我们不要一个纯解剖的医学。人生中用得到科学,但我们不能要一个纯科学的人生。科学只是寻求知识的一条路,一种方法。我们用得到科学知识,但我们不能要纯科学的知识。否则我们须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大大地解放,是否能在科学中也放进热和血之动,在科学中也渗入人之情感与欲望,让科学走进人生广大而复杂的场面,一往不复的与日俱新的一切事态,也成为科学研究之对象呢?这应该是此下人类寻求知识一个新对象,一种新努力。

前一种科学,我们称他为自然科学,后一种科学,则将是人文科学了。近代西方科学是从自然科学出发的,我们渴盼有一种新的人文科学兴起。人文和自然不能分离,但也不能用自然来吞灭了人文。人文要从自然中出头,要运用自然来创建人文。我们要有复杂的变动的热情的人生科学,来运用那些单纯的静定的纯理智的非人生的自然科学。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公羊高
  卷一百四十五·陈祥道
  孝经集传卷一·黄道周
  提要·李先芳
  第十二章 15·辜鸿铭
  卷十二·乾隆
  卷十·傅逊
  第66章·老子
  轻重丁第八十三·管仲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庄子
  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
  卷五·梁寅
  一切经音义卷第三十二·唐慧琳
  法海观澜卷第一(目录)·智旭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十之一·智旭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韦居安·唐圭璋

      居安,吴兴人,咸淳四年(1268)进士。咸淳八年(1272),摄教历阳。景元年(1276),司纠三衢。有梅磵诗话传世。   摸鱼儿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

  • 卷二·佚名

    聆音问答 丽娘就把凌烟问:“隔墙嗰位操琴人,唔知佢地因何故,弹来字字咁伤心?一声一泪真凄惨,分明怨恨曲中论。你地知佢谁人否?做乜在我书房来操这般琴?”凌烟未及将言答,绮琴横口应声频:“我猜哩个弹琴客,定系惫

  • ◆编修乃贤(金台集)·顾嗣立

    乃贤,字易之,本葛逻禄氏。译言马也,世居金山之西。元兴西北,诸部仕中朝者,多散处内地,故易之称南阳人。随其兄宦游江浙,卜居于鄞,再至京师,以能文名。尤长歌诗,每一篇出,士大夫辄传诵之。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易之与二人

  • 卷之一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卷 图说四·缪荃孙

    淮安府图说淮安阻淮凭海,控制山东。春秋时,欲通中国,道出江淮,即从事于此。其后南北有事辄倚为重镇。东晋初以祖约、刘隗相继守此。荀羡曰:淮阴重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于观衅。沃野有开殖之资,方舟有运漕之利,是也。洎符秦、

  • 卷六十四·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四恩赉【三 本年恩诏三】诏赐年老旗兵及内扎萨克之蒙古老人等银两有差户部议得恩诏内开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兵丁及内扎萨克喀尔喀等蒙古年七十八十九十以上者分别赏赉至百岁者题明旌表并

  • 贤愚经卷第十一·佚名

      (五二)无恼指鬘品第四十五(丹本为五十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于时国王名波斯匿王。有辅相。聪明巨富。其妇怀妊。生一男儿。形貌端正。容体殊绝。于时辅相。见儿欢喜。即召相师。令占相之。

  • 楞严经卷第一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一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经题具如玄义中说。今更略提纲要。此经以人法为名。谓此大佛顶法。非因非果。一切因果无不依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礼三宝品第五十(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礼拜如来神寺者。当行十一法礼如来寺。云何为十一。兴勇猛意。有所堪故。意不错乱。恒一心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佚名

    萧齐沙门释昙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目犍连。汝今往彼迦毗罗城。问讯我父阅头檀王并我姨母波阇波提。及三叔父斛饭王等。因复慰喻罗睺罗母耶输陀罗。令割恩爱放罗睺罗。令作沙弥。

  •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佚名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崛多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无量菩萨摩诃萨大众俱前后围绕。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与无数持咒贤圣俱。前后围绕来诣佛所。到佛所已五体投地顶礼佛足。礼佛足已绕佛三匝却坐一

  •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喏嚩迦仙人忽作是念。世间众生皆从女人而生其身。而彼女人从初怀孕至满十月。或复延胎至十二月方始产生。或于中间有其病患。于病患时极受苦痛。

  • 卷第二十三·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三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三 【经】诸佛子此莲华因陀罗网香水海右旋次有香水海名积集宝香藏世界种名

  • 茶解·罗廪

    明代茶书,1卷,罗廪撰。廪字高君,浙江慈溪人,生平待考。卷首有屠本畯万历己酉(三十七年,1609)序,介绍其书内容为:“凡十目:一之原其茶所自出,二之品其茶色味香,三之程其艺植高低,四之定其采摘时候,五之摭其法制焙炒,六之辨其收藏凉

  • 小儿药证直诀·钱乙

    中医儿科学著作,又名《小儿药证直诀》、《钱氏小儿药证直诀》。3卷。宋朝钱乙述,阎孝忠撰。约于宣和元年 (1119年)刊行于世。此书现有清康熙间起秀堂照宋本影刻本和清武英殿聚珍本(辑佚本)。1949年后有人民卫生出版社

  • 金匮要略论注·徐彬

    二十四卷。清徐彬(生卒年不详)撰。徐彬字忠可,嘉兴(今属浙江省)人,清代医学家。曾从师于江西喻昌,颇得师传,深谙张机学说。曾撰有《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等著。《金匮要略论注》撰成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徐彬将古代

  • 普贤菩萨行愿赞·佚名

    梵名Bhadra-cari^-pran!idha^na ,或 Samantabhadra-carya^-pran!idha^na-ra^ja。全一卷。唐代不空译。略称普贤行愿赞。收于大正藏第十册。以偈颂赞叹普贤菩萨十大愿。总计七言四句六十二颂一七三六字。盖此赞为四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