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神与圣

人的生活,总要不满意他的现实,总要超出他的现实而别有所想望。因此便不免要不满他自己。人和人的现实,大体相差不甚远,不满他自己,同时便就要不满意别人。不满意自己,又不满意别人,那便同时不满意到人类的全体了。不满意人类的全体,但同时又跳不出人类的全体,而别有所想望,于是遂有所谓神与圣者出现在人们的心里。神与圣只是一种超人的思想,而同时又是一种不离人生的想望。神与圣皆是超人生而不离人生者。但中间也有别。神是非人间的,圣则是人间的。神是超人间而投入于人间的,圣是人间的而又是超出于人间的。换言之,就人而言,神应该是非自身的,超越的,绝对的。圣则是内在的,相对的,即自身而存在的。在人生中间确曾有过圣,但亦确没有过神。神是纯想像,纯理论的,而圣则是经验的,实际的。纵然其间多少也有些人类的想像参加了。但神是在纯想像的底子上而涂抹上人生的实际经验,圣则是在人生实际经验上而涂抹上些想像。因此,圣与神,也可说是分数上的不同,同时也可说是性质上的不同。有些人想像人神合一,有些人想像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人皆可成佛。圣人与我同类,即身即佛,是崇圣者的理论。中国人容易接受佛教,这也是一个因缘吧。

神应该是全体主义的,而圣则是人本主义的。中国人常说,万物一太极,物物一太极。圣即是物物一太极,在物物一太极之上,而建立起一个万物一太极来。这是由人而上通于天的。物物一太极,这个太极也是可以成为现实的。神则是要求万物没入一太极中,而万物尽失其存在,而其实这一个太极,由人本主义者看来,也不免要成为一个虚无的。主张泛神论者,可说把万物一太极降入万物之中,而成物物一太极了。如是则木石瓦砾、粪秽臭腐,莫非神圣,如是则神虽是绝对的,而泛神论者反而视神为平等的了。圣虽是相对的,而崇圣论者却转而认为圣人与人之间有阶级了。

神造物,又造人,因此人与物在神之面前,应该是没有地位,没有权力的。圣则是由人自做而成。人自己做成圣,无论性善论者性恶论者都如此般主张,所以说崇圣论者是人本主义的。崇圣论的终极主义,一定要说成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为禹,人人皆可成佛,那时则是一个圣世了。但圣世与神国又不同,神国须把现世倒转到创造者那边去,圣世则即在现世上建造,依然是一现世。换言之,神国在天上,圣世在地下。神国在以往,圣世在将来。或者说神国在外,圣世在己。

神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创造了整个的宇宙。人类在神的面前,固是地位低微,而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尚神论者的意想中,也不见得特别伟大与重要。因此,尚神论者必然会注意到人类以外的世界与万物。所以自然神论泛神论等,都是尚神论的题中应有之义了。如是则神学一转身便走上了自然科学的路。圣则是由人类自身创造完成的,而且圣是在人类社会中而完成其为圣的地位的。圣和自然万物之关系疏,和人类自身的关系密。因此崇圣论者的目光,便不免要常常固滞在人文圈子的里面了。原始佛教,本来应是一个祈求出世的宗教,如是则依然面向着自然,依然不失其探讨自然的热忱。但佛教一到了中国,出世的意味转淡,台贤禅净中的佛菩萨,便和中国社会的圣人益发接近了。眼光心血转向到人圈子里来,中国高僧们的终极想望,其实只不过要做一个中国化的西方圣人,即是一个寄迹于人圈子里而闪身在人事外面的新圣人。这便成为佛教之中国化。道家非圣无神,他们则在想做一出世的仙人。仙人只想跳出人世间,但并不想跳出自然界。似乎在中国人的想像中,自然界之外,或自然界之上,好像再没有别一世界了,好像再没有别一种东西像神之存在了。因此中国社会一向所崇奉之神,其实仍是由人类转变为神的。中国人心中所想像之神和仙,其实也都还是人呀!

这里要说到神秘主义,此在东西双方,也各有不同。东方的神秘主义特别在其观心法,使己心沉潜而直达于绝对之域,把小我的心象泯失去了,好让宇宙万有平等入己心中来。西方神秘主义则不同,他们要把全能无限的神作为对象,舍弃自己人格,而求神惠降临,摄己归神,进入于无限,此乃双方之不同。因此东方神秘主义不过扩大了一己的心灵,泯弃小我,而仍在此人世界之内。西方神秘主义则转入到整个世界以外之另一界。换言之,东方神秘主义乃是依于自力而完成其为一圣者,西方神秘主义,则是依于外力而获得了神性。

由此言之,尚神论者认为这一世界之上或外另有一世界,崇圣论者则认为只有这一个世界了。故自尚神论之演变而有哲学上之本体论,崇圣论者则至多只讲此世界有理性之存在,然此理性仍与西方人所想像之本体不同。总之,尚神论者目光兴趣偏重在人类以外之自然界,而尤富于超现实的理想精神。崇圣论者,则以人文为本位,而讲社会现实主义。在西方神学弥漫的思想界,直要到孔德提倡人道教,以及此后的现实哲学,才算渐渐有些处接近了东方精神。

猜你喜欢
  卷十一·高诱
  卷五九·邱濬
  卷一七·邱濬
  孝行篇 第四 凡十九条·范立本
  孟子説卷三·张栻
  卷三十七·程公说
  卷四十四·山井鼎
  诗序·胡广
  离娄下·孟子
  自 序·梁漱溟
  论管子轻重下·马非百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后记·朱棣
  禅苑蒙求拾遗标题·志明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雪愤·李渔

    〖西地锦〗(末冠带,外扮值堂吏,引众上)到日螟蝗出境,来时龟鹤同行。俸钱食罢留余剩,还愁累却清名。作赋西京旧有才,一行作吏手慵抬。苏州刺史能诗例,到任三年尚未开。下官苏州知府卜康民是也。率吏多方,爱民有术,忠能自许,清畏人

  • 巻上·殷璠

    ○常建【十四首】髙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逺,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至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 自序·刘半农

    我今将我十年以来所作所译诗歌删存若干首,按时期先后编为一集,即用第一首诗第一二两字定名为“扬鞭”。我不是个诗人。诗人两字,原不过是作诗的人的意思。但既然成了一个名词,就不免带着些“职业的”

  • 卷五·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四溟集> 钦定四库全书 四溟集卷五 明 谢榛 撰 七言律诗 送许中丞伯诚镇辽阳 雄才当代拟登坛东度榆关岁欲残燕峤暮云天外起辽河春水雪中寒艰虞自谓匡时晚战伐谁知得士难谩说请缨平百越行

  • 《黄楼赋并叙》原文·苏辙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室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有二丈八尺,塞东、

  •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司马迁

    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盖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略,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录。故疑则传疑,盖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稽其历谱

  • 卷二百七十四 列传六十一·赵尔巽

      杨雍建 姚缔虞 朱弘祚子纲 王骘 宋荦 陈诜   杨雍建,字自西,浙江海宁人。顺治十二年进士,授广东高耍知县。时方用兵,总督驻高耍。师行徵民夫,吏虑其逃,絷之官廨。当除夕,雍建命徙廊庑,撤餚馔畀之。师中索榕树枝制绳以燃

  • 卷一百九十 表三十·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七上   表略

  • 卷二百七十八 熙寧九年(丙申,1076)·李焘

      起神宗熙寧九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甲申朔,上批:「高麗使至明州已久,慮引伴使臣縱其國人所過遊觀,以致留滯,將來阻閉汴口。宜密指揮依前來所在住留日數,毋得稽程。」   乙酉,詔:「安南軍興,文字與常日不同,委逐路轉運使

  • 王猛传·李延寿

    王猛字世雄,本来名叫勇。五岁的时候父亲王清遇害,陈文帝的军队渡过浙江,访察他们,准备加以杀灭。他的母亲韦氏带着他逃到了会稽,于是得以免祸。长大以后,勤学不倦,博览经史,兼学孙子、吴起兵法。因为父亲的遭遇太苦,他在整个文

  • 卷二十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二十九宋 宋敏求 编皇太子册太子赦景云元年册皇太子赦开元三年册皇太子赦开元二十六年册皇太子赦立成王为皇太子德音贞元二十一年册皇太子赦元和四年册皇太子赦元和七年册皇太子赦长庆二年

  • 序意·吕不韦

    原文: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朔之日,良人请问十二纪。文信侯曰:尝得学黄帝之所以诲颛顼矣,&ldquo;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rdquo; 盖闻古之清世,是法天地。凡十二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

  • 诸法集要经卷第九·佚名

    观无畏尊者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寂静品第二十八  若尽诸烦恼  则得最上乐  此为寂静通  智者如实说  又彼诸如来  常赞寂静法  得至不灭处  

  • 境界现前莫失正念·印光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1]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

  •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一切法行义品第十五之余  我今复说善人相貌持诵修行。于真言行得成就义上中下品法。若复有人族望尊高。种姓清净身相殊异。色如真金头如伞盖。发色绀青

  • 卷第十四·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目录卷第十四卷八十五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随录  三峯檗庵志禅师 五牧劭圆琚禅师  叶园箨庵绳禅师 灵云醒热粹禅师  太平问松原禅师 宝安去息溟禅师  寿圣声衍恒禅师 月掌内绍种禅师  宝通俞昭汾禅

  • 金陡被陷记·佚名

    署名野渡子, 《金陡被陷记》是目击者写的文章,记叙了一些太平军战斗情况和太一平天国首都的止灯台、经济状况,尽管作者站在反动的立场上,以曲笔叙事,但因其身经目击一,绘声绘色,还是有一些资针价值的。从对太平军攻克

  • 无量门破魔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刘宋功德直玄畅共译。一向出生菩萨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