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黄巢诗鉴赏

生平简介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 (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 生于盐商家庭,能诗 文 ,精武艺 。曾应进士试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 (875)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明元年(880)攻占唐都长安,即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 。后因内 部分裂、大将朱温叛变投敌等原因,起义军屡战失利,于中和四年(884)自杀于泰山狼虎谷。

《全唐诗》录存其诗三首。

菊 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诗鉴赏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这首 《菊花》诗的境界比上首更雄伟、豪迈,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首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 ”, 意思是重阳佳节未 到 ,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 ”,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 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 奔腾的湍流来考察 ,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 九月八 ”,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 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象“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中 的“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 ;“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 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而第四句中的“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格刚劲雄迈,不同凡响,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千古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 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这些石破天惊 、走雷挟电的诗句,象一簇簇闪动着反抗精神的火焰,闪烁在历代反抗权威者的民众心中。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诗鉴赏

唐末诗人林宽有这样两句诗 :“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诗 。”古往今来,确有不少能“解 诗”的英雄,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自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黄巢的菊花诗,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俗套,表现出全新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风格。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 。“ 西风”点明节令 ,逗起下句 ;“满院”极言其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 ,同时“栽”字本 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刚健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 ,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 ;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 ”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 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 ,这菊花是劳 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菊花迎风霜开放,固然显出它的劲节,但时值寒秋,“蕊寒香冷蝶难来”,却是极大的憾事。在飒飒秋风中,菊花似乎带着寒意 ,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 不象在风和日丽的春天开放的百花,浓香竞发,因此蝴蝶也就难得飞来采集菊花的幽芳了。在旧文人的笔下,这个事实通常总是引起两种感情:孤芳自赏与孤孑高傲。作者的感情有别于此。在他看来,“蕊寒香冷”是因为菊花开放在寒冷的季节,他自不免为菊花的开不逢时而惋惜、而鸣不平。

三、四两句正是上述感情的自然发展,揭示环境的寒冷和菊花命运的不公平。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这一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现了作者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是比较明显的。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叹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 “为青帝”,不 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 。作者想象, 到了那一天 ,广大民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 值得注意的是 ,这里还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 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 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 ,还是“我为青帝”,取而 代之?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诗的作者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农民阶级领袖人物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这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是非常豪迈的,它使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学士表达自己志愿抱负的各种豪言壮语都相形失色。但它并不流于粗豪,仍不失含蕴。这是因为诗中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而比兴本身又融汇着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与理解的缘故。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五·彭定求
  李鼐·唐圭璋
  ●卷五·尤袤
  第十一出 慈戒·汤显祖
  四集卷十二·乾隆
  卷一·佚名
  圭塘欵乃集巻上·许有壬
  卷二十二 茕斋歌诗四十五首·李白
  卷三百七十五·曹学佺
  卷五十五·陈元龙
  卷二百八十一·陈廷敬
  卷二十一·康熙
  淳熙稿卷十·赵蕃
  第二回 计赚双枭·蒲松龄
  提要·陈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岳伯川

    (岳旦领俫儿上,云)妾身岳寿的浑家是也。自俺孔目亡过之后,韩魏公大人与俺立了个节妇牌,说俺岳寿是个能吏,因唬死了,与俺重修房舍门楼,一应闲杂人等,不许上俺门来。今日要与孔目看经做好事,我着张千与孙福叔叔,请僧人去了,怎生不

  • ●唐宋大曲考·王国维

    大曲之名始见于蔡邕女训曰琴曲小曲五终则止大曲三终则止【太平御覧卷五百五十七】而详于宋书乐志志曰清商三调平调清调瑟调下列大曲十六一曰东门行二曰折杨栁行三曰艶歌罗敷行四曰西门行五曰折杨栁行六曰煌煌京洛行七

  • 玉川子诗外集序·卢仝

    唐玉川先生卢仝履道守正之莭见于昌黎退之之文当时洛中才名硕德者如温石二处士咸应辟署吏于诸侯惟先生自顾俯仰不能与世合筑环堵以居休焉遂志而浩浩自娱观其出处之迹若人哉安可轻量矣又传先生春秋之学举世莫淂见其书故

  • 卷四十八·志第一·天文一·宋濂

        ◎天文一   司天之说尚矣,《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自古有国家者,未有不致谨于斯者也。是故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舜在璇玑、王衡,以齐七政,天文于是有测验之器焉

  • 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五十三·柯劭忞

      高智耀 睿 纳麟 李桢 刘容 阔阔出 脱欢 朵儿赤 仁通 暗伯 亦怜真班   高智耀,字显达,河西人。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父良惠,夏右丞相,封宁国公。智耀登进士第,而国亡,遂隐于贺兰山。太宗召见,将用之,固辞。   皇子阔端

  • 卷十七·凌雪

    列传二十八 死事诸臣传列传二十八死事诸臣传呜呼!余读尚书至「多士多方」,朱尝不废书而三叹也。当是时,周之克殷数年矣;以武、周之圣,抚循安辑,德亦至矣。而故国、故君之感,商之民若不忍一日忘。周公不得已,反复于天命之去留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八·佚名

    隆庆三年十月辛丑朔孟冬享 太庙○钦天监进隆庆四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颁赐文武群臣○遣中官祭司井之神○命岁给晋府旌德王知火□敖妃迟氏养赡米一百石辅国将军新壉夫人崔氏新臣□空夫人魏氏知荻夫人冯氏奉国将军知

  • 卷二十三·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三    宋 王当 撰昭公一 晋中行穆子【荀吴】 中行穆子名荀吴偃之子也元年穆子败无终及羣狄于太原崇卒也魏舒请毁车为行为五陈以相离两於前伍於後专为右角参为

  • 二四 几乎成为小流氓·周作人

    我说小流氓,意思是说他地位的大小,并不专指年纪,虽然年龄的大小也自然包括在内,因为年轻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大脚色。在我们的乡下,方言称流氓为“破脚骨”,这个名词的本意不甚明了,但望文生义的看去,大约因为他们要被打破脚骨,所

  • 纲鉴易知录卷三四·吴楚材

    东晋纪孝武皇帝纲 乙酉,十年,春正月,燕慕容冲称帝于阿房。纲 夏四月,刘牢之进兵至邺;燕王垂逆战,败,走中山。牢之追击,大败而还。纲 五月,西燕攻长安,秦王坚出奔五将山。目 西燕主冲攻长安,秦王坚身自督战,飞矢满体。冲纵兵暴

  • 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春秋圣人尊王之经也元年春王正月开宗明义之第一也解此者自三传以至后儒其説充栋或致操戈无容置议然识圣人之深意者有防乎王道熄而作春秋春秋鲁之旧史也自隠公始则不得不书隠公元年而即继之曰春王正月前史所无有也盖言

  • 與李正剛書·欧阳竟无

    學問甚難,漸年七十,始幸溝通。原欲四大德親就商量,乃先弱一個,悼痛何如﹗即漸風燭余生,又豈能久住耶?正法須徹上徹下,融于一貫,不可遺棄何段。史實有窮源竟委之系屬,遺棄或疏略,皆不得教之翔實,即法不如實也。不可拘牽何段,各部皆與

  • 制谈第三·尉缭

    本篇主要论述国家的政治、军事制度对战争胜利的保证作用。明确指出“制必先定”。所谓“制”(制度)包括:编制(卒伍偏列)、纪律(禁舍开塞)、“修号令”、“明赏罚”、“

  • 告全球的佛学同志·太虚

    ──十七年十月在伦敦无线电台播讲──据个人对于佛学的研究及经验,深觉佛学不是某时代、某方土、某民族之一种文化思想所沿革而成,乃是全宇宙事事物物的真实相,被大圆觉悟之释迦牟尼洞然证明了而说出来之全宇宙事事物物

  • 原本韩集考异·朱熹

    十卷。宋朱熹撰。《原本韩文考异》 其书因 《韩集》诸本互有异同,方崧卿所作“举正”,虽参校众本,取其长处,弃其短处。实则惟以馆阁本为主,多所依违牵就。是以复加考订,为十卷。凡方本之合者存之,其不合者一一详为辨

  • 评书·祝允明

    祝允明撰,书法类著作,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谓邓文原、鲜于枢与赵荣禄也。然邓书太枯,鲜于太俗,岂能子昂万一也。魏晋以来,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公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

  • 皇明盛事述·王世贞

    《皇明盛事述》,明代王世贞撰。不佞生晚,当累洽之季,而又家世从缨绂后,窃有志慕说古公卿将相之盛。屈指西京以还,若功臣之族,鲜通籍者。计独有外戚王、马、梁、窦之属,虽鼎贵,不足道。而丞相彻侯父子相继,仅绛、条、韦、平两三

  • 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记·昙旷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对世亲著、玄奘译《大乘百法明门论》的论释,主要论述瑜伽行派的五位百法理论。先开五门予以总述:一明所因;二显所缘;三彰所宗;四辨所归;五解所立。后释论义,释义甚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