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夏聲說

人必有所以為人,然後能人,然後謂之曰人。人之所以為人者,惻隱、羞惡、是非之心是也。堂下觳觫,堂上不忍,況乎國將亡、族將滅、種將絕?痛之所不勝,不得不大聲疾呼,奔走號 。大聲疾呼,奔走號 ,而後舉國震悚,萬眾一心,出其才力智能以自拯。蹴爾嗟來,寧死不屑,況乎謂他人君、他人父,妻子生命系其所屬?恥之所不堪,不得不雷聲獅吼,誅心褫魄。雷聲獅吼,誅心褫魄,而後大盜不能移國,神奸不能蠹國,強暴不能噬國。顛倒不平昭釋于路人,況乎周孔例桀跖、操檜儕曾史?傾天柱地維,溺人心于必死,忍之所不能,不得不直聲執言,日光明照。直聲執言,日光明照,而後莠不能亂苗,紫不能奪朱,鄉愿不能亂德。

本人之所以為人之心,以發其至大至剛至直于聲,稱之為夏聲。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是則無人而無夏聲也。中國蠻貊之所之,舟車人力之所至,日月霜露之所被,吾夏聲一呼,宜乎盡人憤悱,而相應以起也。孔子之道不著,軻之死不得其傳,夏聲乃不得不發。夏聲者,孔子之中庸,孟子浩然之氣也。夏聲者,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以三言之曰直方大,以四言之曰浩然之氣,人之所以為人,其為物不二故也。

中庸何以是夏聲耶?君子之道費而隱,鬼神之德微之顯,合費隱微顯于一物,謂之為中庸,至真之物不可以費隱微顯囿也。民質之日用飲食,即包並乎知化窮神,天命之微妙玄通,無以異乎日月呈露。小以誠小,大以誠大,幽以誠幽,明以誠明,不誠無物,誠固物之終始者也。何謂終始?譬如車行,跬步其始,千裡其終,輪廓錐地,轉點轉積,以得一周,積周成裡,積裡成千,盈億累兆之周,而不能缺錐地之一點,缺一點于錐地,即不能成周成裡,其勢然也。參天贊地,點之至于千裡也,愚不肖知能,點之起于跬步也;受命製禮,點之至于千裡也,不睹不聞,點之起于跬步也。千裡之點即跬步之點,點固無殊也,舉費即舉隱也,舉微即舉顯也,費而不遺隱,微而不離顯也。真實周通是謂中庸,故曰夏聲為中庸也。是則直方大之夏聲,亦誠而已也。

今夫人心之奸偽,而無術以止之也,為之斗斛權衡以量之稱之,則並與斗斛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仁義以信之矯之,則並與符璽仁義而竊之。治老氏學者曰︰掊斗折衡而民不爭,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玄同矣﹗無為而自然,希夷微而一。此雖得中庸微之顯之理,而不得其費而隱之道。據未來將至之幾,而不順素位現在之誠。若是謂之希聲,異方直大之夏聲,包藏禍心者,又並此而竊之曰老成謀國,委曲以將事,于是鬼域充于朝野,國真無以為國矣﹗致用之所至,容或一相似,而以為大本大經者,則君子不由也。

國之瘠貧,民之寡恩,聞墨氏之風者,又作而起矣,節用短喪薄葬,裁物質之嬴虧,以抑其性情之舒發。君子曰不然,誠不可戕賊,而均則無貧。兼相愛,交相利,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君子曰不然。吾誠于身而愛身,吾誠于人而愛人,若為人之愛我而兼愛人,則愛不誠,所為二本也。此亦異乎直方大之夏聲也,君子不由也。

君子之正人心也,必中庸是由,不誠無物,故君子貴誠。誠非第成己也,所以成物也,故至誠無息。誠則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請益,曰不息而已。不息則久而徵,博厚而高明。昭昭之天不息,而日月星辰以系;撮土之地不息,而華岳河海以置;卷石之小不息,而草木禽獸寶藏以聚;一勺之水不息,而蛟龍魚鱉以生,貨財以殖。天之所以為天,文王之所以為文,皆于此不息寓也,又何人心之不得其正哉﹗此不測之義然矣。

請舍不可思議,而証以目前淺義,亦無不效也,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故也。久則是非之大明也,神咒呼名,鬼域藏形,效一。久則識種之觸應也,人非一成善惡環生,效二。久則有徵之足信也,冰山非倚,金石足恃,效三。久則主客之勢移也,喻利拜金,聞義依心,效四。久則多寡之勢敵也,敵彼咻楚,丁寧鐘鼓,效五。久則環境之變遷也,素視琦寶,須臾弁髦,效六。久則仁義未嘗不利也,信遍國人,廣譽施身,效七。久則監偽之無終也,趙孟貴賤,董叔系援,效八。久則清議之不容也,落魄無歸,有 無依,效九。久則垢穢之無傷也,四凶不 ,元愷迭出,效十。故曰君子正人心也,必中庸是由也,是則救人以夏聲,亦久于其道而已也。

古之所謂夏聲者,詩三百篇,聖賢發憤之所作,《節南山》以下諸詩是也。《孟子》七篇,則疾雷破山風震海,直方大之聲,振聾啟聵于末世,無以逾焉。勾踐滅吳精神,見于《吳語》、《越語》。《史》、《漢》之刺客游俠、黨錮獨行,凜凜有生氣。下而至于韓之文,杜甫、陸游之詩,辛棄疾之詞,史可法之疏,乃至忠肝義膽,片言舒郁,莫不皆夏聲之所寄。

夫夏聲者,人之所以為人之心,人莫不皆然,吾烏知今必異于古所雲?丁寧淳于振鐸,急起行之而已矣﹗

(1936)

(選自《孔學雜著》,收入《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四冊)

猜你喜欢
  赞学 第一·王符
  提要·江永
  宫室考卷下·任启运
  第二章 24·辜鸿铭
  卷十二·郑玉
  卷十四·王鸿绪
  卷一·康熙
  序·钱穆
  墨辩注叙·鲁胜
  性善辩第一·孟子
  卷之五·张居正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大意经全文·佚名
  阿夷决疑品第六·佚名
  断指求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琼英·唐圭璋

      琼英,王清惠位下宫人。宋旧宫人诗词载其诗一首。   满江红   题南京夷山驿   太液芙蓉,浑不似、丹青颜色。常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生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颦鼓拍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

  • 卷四十二·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二    宋 陈起 编叶茵顺适堂吟稿 巳酉九日次靖节是岁是月韵 采采篱下菊熙熙白首交挈觞酬佳节先惊蒲柳凋日月不再与名位空相高岿然龙山青千古擎丹霄彼美一

  • 志第十八 五行中·房玄龄

    《传》曰:“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僭,厥罚恆阳,厥极忧。时则有诗妖,时则有介虫之孽,时则有犬祸,时则有口舌之痾,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言之不从,从,顺也。是谓不乂,乂,治也。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

  • 第五十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蔡东藩

      却说淮南王刘长被废,徙锢蜀中,行至中道,淮南王顾语左右道:“何人说我好勇,不肯奉法?我实因平时骄纵,未尝闻过,故致有今日。今悔已无及,恨亦无益,不如就此自了吧。”左右听着,只恐他自己寻死,格外加防。但刘长已愤不欲生,任凭

  • 班马异同卷三十二·倪思

    佞幸列第六十五史记一百二十五佞幸第六十三汉书九十三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而仕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佞幸宠臣高祖至暴抗也然时则有籍孺以佞幸孝恵时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但以婉

  • 卷之一千二百八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十四瓦尔喀地方伊尔根觉罗氏赫臣       喀齐兰卓礼喀      景文以上俱有传和托理      庵卜禄以上俱附载松花江地方伊尔根觉罗氏顾乔       雅尔布苏寜

  • 江式传·魏收

    江式,字法安,陈留济陽人。他的六世祖江琼,字孟琚,晋朝冯翊太守,擅长虫篆、训诂。永嘉年间大乱,江琼弃官投奔凉州刺史张轨,从此子孙就定居在凉州,书法、训诂作为家业世代相传。江式的祖父江强,字文威,太延五年(439),凉州平定之后,

  • 毕义云传·李百药

    毕义云,小字..儿。年轻时粗鲁豪放,家住兖州北境,故其经常抢劫过往旅人,州郡官吏很是痛恨。年岁增长后,才折节为官,累迁尚书都官郎中。性情严暴残忍,不怕冒犯。齐文襄为丞相,认为其称职,请勾稽伪滥官员,他则专门用车辐条打人,所以

  • 王存传·脱脱

    王存字正仲,润州丹阳人。从小善于读书,十二岁时,辞别亲人在江西拜师,五年才归。当时读书人正崇尚雕饰文辞,王存惟独写古文几十篇,乡老先生见到这些古文,自认为不及。庆历六年(1046),登进士第,调任嘉兴主簿,提升为上虞县令。豪门

  • 卷三百三十二·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二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宗时左司谏苏辙论西边警备状曰臣近奏乞因夏国遣使入贡归其侵地窃闻朝廷已降诏开许伏惟包荒之德与天地同量使西边之民自此得免馈饷之劳脱战鬬之祻天下不

  • 卷八·戴锡章

    西夏称天授礼法延祚四年春正月,宋诏鄜延、泾原两路同进兵来讨果。宋帝与两府大臣共议,陕西帅臣具攻、守二说奏之,宋帝取攻策,诏鄜延、泾原会兵,取正月上旬入讨。范仲淹言:“正月塞外大寒,不如俟春深,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且乞

  • 论语集编卷四 ·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述而第七【此篇多记圣人谦巳诲人之辞及其容貎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大戴礼

  • 拨无因果为魔说·印光

    此魔子自谓所说之法,令人易于得道者,即是以生灭心作常住[1]解。以不修善,不断恶,为不生不灭。拨无因果,堕邪见坑。此即魔子招徕[2]徒众,令皆得道之实际。故有平日持斋念佛之人,一亲近彼,即不持斋,不念佛。其余一切改恶迁善,知因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严不疑如来一切功德。天龙八部

  •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集,集中了福克纳创作的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包括《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两个士兵》《干旱的九月》《瞧!》《调换位置》等篇,这些短篇小说情节生动、寓意深刻,题材涉

  • 水·丁玲

    中篇小说。丁玲著。写于1931年夏,初载于1931年9月至11月《北斗》1、2、3期。作品以1931年中国十六省的水灾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天灾人祸造成农村的破产和带给农民的苦难,以及他们在现实面前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真面目,

  • 佛说宝如来三昧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中。时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僧。菩萨有九十亿人。悉皆如文殊师利。是时罗阅国及竹园四面广纵。上到三十六天。下到无极佛刹地。悉生文陀般华。悉有九十万亿种种色。各各异非世之明。一华有百万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