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聲說
人必有所以為人,然後能人,然後謂之曰人。人之所以為人者,惻隱、羞惡、是非之心是也。堂下觳觫,堂上不忍,況乎國將亡、族將滅、種將絕?痛之所不勝,不得不大聲疾呼,奔走號 。大聲疾呼,奔走號 ,而後舉國震悚,萬眾一心,出其才力智能以自拯。蹴爾嗟來,寧死不屑,況乎謂他人君、他人父,妻子生命系其所屬?恥之所不堪,不得不雷聲獅吼,誅心褫魄。雷聲獅吼,誅心褫魄,而後大盜不能移國,神奸不能蠹國,強暴不能噬國。顛倒不平昭釋于路人,況乎周孔例桀跖、操檜儕曾史?傾天柱地維,溺人心于必死,忍之所不能,不得不直聲執言,日光明照。直聲執言,日光明照,而後莠不能亂苗,紫不能奪朱,鄉愿不能亂德。
本人之所以為人之心,以發其至大至剛至直于聲,稱之為夏聲。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是則無人而無夏聲也。中國蠻貊之所之,舟車人力之所至,日月霜露之所被,吾夏聲一呼,宜乎盡人憤悱,而相應以起也。孔子之道不著,軻之死不得其傳,夏聲乃不得不發。夏聲者,孔子之中庸,孟子浩然之氣也。夏聲者,以一言之曰誠,以二言之曰中庸,以三言之曰直方大,以四言之曰浩然之氣,人之所以為人,其為物不二故也。
中庸何以是夏聲耶?君子之道費而隱,鬼神之德微之顯,合費隱微顯于一物,謂之為中庸,至真之物不可以費隱微顯囿也。民質之日用飲食,即包並乎知化窮神,天命之微妙玄通,無以異乎日月呈露。小以誠小,大以誠大,幽以誠幽,明以誠明,不誠無物,誠固物之終始者也。何謂終始?譬如車行,跬步其始,千裡其終,輪廓錐地,轉點轉積,以得一周,積周成裡,積裡成千,盈億累兆之周,而不能缺錐地之一點,缺一點于錐地,即不能成周成裡,其勢然也。參天贊地,點之至于千裡也,愚不肖知能,點之起于跬步也;受命製禮,點之至于千裡也,不睹不聞,點之起于跬步也。千裡之點即跬步之點,點固無殊也,舉費即舉隱也,舉微即舉顯也,費而不遺隱,微而不離顯也。真實周通是謂中庸,故曰夏聲為中庸也。是則直方大之夏聲,亦誠而已也。
今夫人心之奸偽,而無術以止之也,為之斗斛權衡以量之稱之,則並與斗斛權衡而竊之;為之符璽仁義以信之矯之,則並與符璽仁義而竊之。治老氏學者曰︰掊斗折衡而民不爭,焚符破璽而民朴鄙,攘棄仁義而天下之德玄同矣﹗無為而自然,希夷微而一。此雖得中庸微之顯之理,而不得其費而隱之道。據未來將至之幾,而不順素位現在之誠。若是謂之希聲,異方直大之夏聲,包藏禍心者,又並此而竊之曰老成謀國,委曲以將事,于是鬼域充于朝野,國真無以為國矣﹗致用之所至,容或一相似,而以為大本大經者,則君子不由也。
國之瘠貧,民之寡恩,聞墨氏之風者,又作而起矣,節用短喪薄葬,裁物質之嬴虧,以抑其性情之舒發。君子曰不然,誠不可戕賊,而均則無貧。兼相愛,交相利,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君子曰不然。吾誠于身而愛身,吾誠于人而愛人,若為人之愛我而兼愛人,則愛不誠,所為二本也。此亦異乎直方大之夏聲也,君子不由也。
君子之正人心也,必中庸是由,不誠無物,故君子貴誠。誠非第成己也,所以成物也,故至誠無息。誠則至矣,盡矣,蔑以加矣﹗請益,曰不息而已。不息則久而徵,博厚而高明。昭昭之天不息,而日月星辰以系;撮土之地不息,而華岳河海以置;卷石之小不息,而草木禽獸寶藏以聚;一勺之水不息,而蛟龍魚鱉以生,貨財以殖。天之所以為天,文王之所以為文,皆于此不息寓也,又何人心之不得其正哉﹗此不測之義然矣。
請舍不可思議,而証以目前淺義,亦無不效也,久于其道,天下化成故也。久則是非之大明也,神咒呼名,鬼域藏形,效一。久則識種之觸應也,人非一成善惡環生,效二。久則有徵之足信也,冰山非倚,金石足恃,效三。久則主客之勢移也,喻利拜金,聞義依心,效四。久則多寡之勢敵也,敵彼咻楚,丁寧鐘鼓,效五。久則環境之變遷也,素視琦寶,須臾弁髦,效六。久則仁義未嘗不利也,信遍國人,廣譽施身,效七。久則監偽之無終也,趙孟貴賤,董叔系援,效八。久則清議之不容也,落魄無歸,有 無依,效九。久則垢穢之無傷也,四凶不 ,元愷迭出,效十。故曰君子正人心也,必中庸是由也,是則救人以夏聲,亦久于其道而已也。
古之所謂夏聲者,詩三百篇,聖賢發憤之所作,《節南山》以下諸詩是也。《孟子》七篇,則疾雷破山風震海,直方大之聲,振聾啟聵于末世,無以逾焉。勾踐滅吳精神,見于《吳語》、《越語》。《史》、《漢》之刺客游俠、黨錮獨行,凜凜有生氣。下而至于韓之文,杜甫、陸游之詩,辛棄疾之詞,史可法之疏,乃至忠肝義膽,片言舒郁,莫不皆夏聲之所寄。
夫夏聲者,人之所以為人之心,人莫不皆然,吾烏知今必異于古所雲?丁寧淳于振鐸,急起行之而已矣﹗
(1936)
(選自《孔學雜著》,收入《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四冊)
猜你喜欢 赞学 第一·王符 提要·江永 宫室考卷下·任启运 第二章 24·辜鸿铭 卷十二·郑玉 卷十四·王鸿绪 卷一·康熙 序·钱穆 墨辩注叙·鲁胜 性善辩第一·孟子 卷之五·张居正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大意经全文·佚名 阿夷决疑品第六·佚名 断指求法·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