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佛

有體,有用,有依體之用,有用滿之體。宇宙萬有,群眾思慮,莫不依于一心。心必有其體而後可心,狀體之相貌,強而名之曰寂,非寂而誰足以當之?心必有其用而後能心,狀用之相貌,強而名之曰智,非智而誰有以能之?智非尋常分別之慧也,必有以見寂,而常與寂相應也。宇宙萬有,無非幻化,群眾思慮,莫非習成。于斯時也,幻有廓然,習思不起,一切皆空,身涉其境,謂之見寂;見寂而不住,百為萬事,以致其巧便之能,謂之為智。

此智與寂,須臾不離也,若須臾離,則邪見偏見,執斷執常,狂瞽異端,是非蜂起。須臾不離,則凡所為,叢脞而條理井然,權變而適當其可,大小內外,時措之宜,無不自得,寂靜而有為,有為而寂靜,斯謂之為應體之用。是用也,與體相依,而致力圖功,乃在于用。是故正名謂之為行。寂則有全體大寂,智則有一切智智。全體大寂盡人所有,聖亦不得而增,愚亦不得而減,障而不顯之謂凡,障淨全顯之謂聖。一切智智則非盡人有,所謂常人但有其種,種須發生,生充其量然後乃有。寂以智生而顯,智以障去而生,障以修積而淨。淨一分障,生一分智,顯一分寂。淨纖悉細障,生一切智智,顯全體大寂。寂固無為也,不生也,仗智之有為、智之發生以為顯也。

此寂與智,亦須臾不離也。若須臾離,則灰身滅智、沉空趣寂,但了一身,焉知大道?須臾不離,則觀一切無所有,而不舍離一切眾生,必使宇宙齊放光明,然後真身証住清淨,斯謂之為用滿之體。是體也,以用而顯,而目注心營,乃在于體,是故正名謂之為果。知行果之解義者,可以談孔、佛矣。

孔道,依體之用也,行也。天行健之謂性;君子法天,自強不息之謂道;天命不已,天之所以為天;文德之純,文之所以為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健也,不息也,不已也,純也,不舍也,皆所以為行也。然君子素位而行,思不出位,位也者,中庸也,寂然不動之謂中,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之謂庸,知能大小、費顯、隱微不可得而限之,隨舉一隅,畢張全體,行然後可以素位。知如此之為中庸,然後可以入德。入德之初誠也,及其成功至誠也,無非誠也,誠固物之終始也,必極于鬼神不測、無聲無臭,是之謂見寂之智,是之謂應體之用。

佛法,依體之用,而用滿之體也,行而果也。二轉依之謂佛,空其所知之障,轉所依為智曰菩提;空其煩惱之障,轉所依為寂曰涅 。有本來自性清淨涅 ,具諸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所謂全體大寂也,名之曰法身。有無余涅 ,煩惱既盡,依滅無余,由此而証得全體大寂也,名之曰解脫。有無住涅 ,無余無為,為令眾生皆入無余,則必有為,而于無為依而不住,所謂依寂之智也,名之曰般若。由般若而解脫,由解脫而法身,頓証之時,三德不分,故談果者,皆舉無余涅 也。所謂有因有因因,有果有果果,菩提為果,涅 為果果是也。証大涅 則法界清淨,法界一真,常我樂淨,安隱而住也。何謂常我樂淨耶?金剛不壞之謂常,得八自在、離系超然、不屬于他之謂我,非受非覺、上妙無倫寂滅之謂樂,無障無染、一味平等之謂淨。有如是不可思議之鄉,是故結愿在是,趣向在是,歸止究竟在是也。頓空其分別所生之二障,窺見真如,謂之見道。漸空其無始以來之二障,真如多分顯現,謂為修道。二障全空,真如出纏,頓証佛果,圓滿轉依,謂為究竟道。故曰依體之用,而用滿之體也。故曰行而果也。

上來所說孔、佛如此。知孔道之為行者說生生,生生,行也,非流轉于有漏,奔于習染也。知佛法之為果者說無生,無生,果也,非熏歇、燼滅、光沉、響絕之無也。淆孔于佛,壞無生義;淆佛于孔,壞生生義。知生生而無生,是依寂之智,則知行之相貌有如此也。知無生而無不生,是智顯之寂,則知果之相貌有如此也。佛與孔之所判者,判之于至不至、滿不滿也,其為當理,適義一也。

(1936)

(選自《孔學雜著》,收入《歐陽競無先生內外學》第十四冊)

猜你喜欢
  幼官第八·管仲
  问道卷第四·扬雄
  卷七十八·陈祥道
  卷三十二·郑玉
  卷二十一·山井鼎
  卷六·刘敞
  卷七·朱公迁
  又序(光绪七年张守恩重刻序)·周梦颜
  入天祠品第八·佚名
  贤护分见佛品第三·佚名
  六、世尊拈花·慧开
  碧岩录卷第七·圆悟克勤
  贯 经 义·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月灯三昧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闻人武子·唐圭璋

      闻人武子,号蓬池先生,寓居丹徒。绍兴三年(1133),特补从政郎、江东宣抚司干办公事,特改京官。张纲有闻人武子改官制。   菩萨蛮   晴风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   翠钗香雾湿。侧鬓

  • 第一折·佚名

    (外扮张秉彝同旦儿郭氏上)(张秉彝云)自家潞州高平县下马村人氏,姓张名秉彝,浑家郭氏,嫡亲两口儿家属,寸男尺女皆无,颇有些田地庄宅。因为东京六料不收,分房减口。近日有一人唤做刘天瑞,引着他浑家也是张氏,有个孩儿唤做安住,今

  • 卷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一正始【上】太宗皇帝幸武功庆善宫赋【上所生之宫也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为功成庆善乐名九功之舞】夀丘唯旧迹丰邑乃前基粤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九·徐乾学

    元纪七【起阏逢敦牂正月尽柔兆涒滩十二月凡三年】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三十一年春正月壬子朔帝不豫免朝贺 癸亥知枢宻院事巴延至自军中 故事上有疾非国人勲旧不得入卧内布呼宻以谨厚日视医药未尝去左右萨里亦自

  • 卷十八·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八宋 黄震 撰宋朝仁宗 初立章献明肃皇太后刘氏聴政十一年 意向尧舜三代贾昌朝以经开説 慨然思正百废修太平增四谏官【首用欧蔡】 开天章阁给仲淹笔札使书所欲【庆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二十二 列传二十二·纪昀

    列传唐 【二十二】○唐二十二郝处俊【象贤】 狄仁杰【光嗣兼謩】 朱敬则【仁轨】郝处俊 【郝象贤】狄仁杰朱敬则△郝处俊 【郝象贤】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父相贵与妇翁许绍据峡州归国拜滁州刺史封甑山县公处俊十岁而孤

  • 五一 我的新书一·周作人

    我们的英语读本《英文初阶》的第一课第一句说:“这里是我的一本新书,我想我将喜欢它。”我的第一本新书,使我喜欢看的,在上边已经说过,乃是英国纽恩斯(Newnes)公司的送礼用本《天方夜谈》,装订的颇精美,价值却只是三先令六便士

  • 沈炯传·姚思廉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其祖父沈王禹,为梁浔陽太守。父亲沈续,为王府记室参军。沈炯少时才智出众,为当世所推重。他初任王国常侍,迁任尚书左民侍郎,出任吴县令。侯景之乱,吴郡太守袁君正援助京师,让沈炯监郡,京城陷落,侯景将领

  • 丘迟传·李延寿

    丘迟,字希范,八岁就会诗文。他的父亲丘灵鞠常说:“诗文气骨像我。”黄门侍郎谢超宗、征士何点在看到之后都很感诧异。齐时,丘迟以秀才出身,累迁至殿中郎。梁武帝扫平建邺,召他担任骠骑主簿,对他很是礼遇。当时劝进为梁王以及

  • 卷一百九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戒逸欲宋高宗建炎三年张浚上言曰臣辄有愚恳干冒圣聪区区爱君之诚不能自已惟陛下赦宥臣近自京西按历陕右风闻道路之言谓陛下近遣使臣二名於种师中处收买宝劒二口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三 癸卯八月丁酉朔。 壬戌,陈友谅穷蹙,进退失据,欲奔还武昌,乃率楼船百余艘趋南湖觜,为我军所遏,遂欲突出湖口。上麾诸将邀击之,我舟与敌舟联比随流而下。自辰至酉,力战不已,至泾江口。泾江之师复击之

  • 卷八 伊训第四·孔颖达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凡三篇,其二亡。[疏]“成汤”至“徂后”○正义曰:成汤既没,其岁即太甲元年。伊尹以太甲承汤之后,恐其不能纂

  • 卷二十七·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七    元 郑玉 撰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 十一年秦晋为成将会于令狐晋侯先至焉秦伯不肯涉河次于王城使史颗盟晋侯于河东郤犨盟秦伯于河西范文子曰是

  • 卷六十七(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七兜率陀天授记品第十六尔时八亿兜率陀天。见诸阿修罗伽楼罗。乃至夜摩天等供养如来。闻授记已欣喜踊跃作如是念。於何等法。世尊,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色受记受想行识。得授阿耨多罗三藐

  •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二义疏下·智旭

    第十三常声如幻门二。初正明惑乱即常。二委明惑乱如幻。初中二。初问。二答。今初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常声者。何事说。(魏云。世尊说常法。依何等法。作如是说。唐云。世尊所说常声。依何处说。)疏曰。

  •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佚名

        大域龙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论曰。为欲简持能立能破义中真实故造斯论。颂曰。  宗等多言说能立  是中唯随自意乐  为所成立说名宗  非彼相违义能遣  论曰。能立过义印真实义

  • 宦门子弟错立身·佚名

    南戏剧本。元人作,姓名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该剧讲述的是河南同知完颜永康之子完颜寿马因沉迷戏剧艺术,与山东东平府散乐年轻女演员王金榜发生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故事。才情过人的完颜寿马,在和王金榜的相恋中,摆脱了

  • 后汉纪·袁宏

    东晋袁宏撰。三十卷,编年体东汉史。《后汉纪》是继《前汉纪》之后,又一部断代编年史名著。它记载了自更始元年(公元23年),至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东汉终结为止,共198年的历史。体例仿荀悦《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