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意经全文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

佛告诸比丘,昔有国名欢乐无忧。王号曰广慈哀。国有居士名摩诃檀。妻名栴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间少双。堕地便语。便誓愿言:我当布施天下救济人民。其有孤独贫穷者,我当给护令得安隐。父母因名为大意。见其有异姿不与人同。恐是天龙鬼神。欲行卜问。大意知之便报言:我自是人非天龙鬼神也。但念天下人民穷厄者,欲护视之耳。说此意便止不复语。至年十七乃报父母言:我欲布施勤苦人令得安隐。

父母念言:子初生时已有是愿。便告子言:吾财无数自恣意所施与不相禁制也。大意报言:父母财物虽多犹不足我用。唯当入海采七宝以给施天下人民耳。数言如是。父母即听使行。

大意便作礼辞行入海。道经他国。国中有婆罗门财富无量。见大意光颜端正。甚悦乐之。告言:我相敬重今有小女欲以相上。愿留止此。大意报言:我辞家入海欲采七宝。未敢相许。且须来还。於是遂进采得七宝。即遣人持宝还其本国转复到海际求索异物。忽见一大树高八十由延广亦八十由延。大意便上树遥见一银城宫阙殿舍皆是白银天女侍侧妓乐自然。有一毒蛇绕城三匝见大意便举头视之。大意自念言:人为毒所害者,皆由无善意故耳。便坐思须自思惟定意须臾顷蛇即低头睡卧。大意欲入城。守门者便入白王言外有贤者欲见於王。王身自出迎之欢喜而言:唯愿仁者,留住此一时三月得展供养答言:我欲行采宝不宜久留。王报言:我不视国事唯愿留祝大意便止留。王即供设衣服饮食妓乐床卧之具。乃历九十日竟。大意辞王欲去。王便取珍琦七宝欲以送之。大意言:我不多用是七宝。闻王有一明月珠意欲求之。王言:我不惜是珠但恐道路艰崄难以自随耳。大意言:夫福之将人不畏艰崄。王言:此珠有二十里中宝随之。便以贡於仁者,在意所欲。若後得道。愿为弟子得给供养逾於今日也。大意便受珠欢喜而去。

於是大意转前行见一金城。宫阙殿舍皆是黄金。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倍於前。亦有毒蛇绕城六匝。见大意便举头视之。复坐定意。蛇复低头而卧。大意欲入城。守门者即入白王。王即出迎与相见请前语言:愿留一时三月展於供养。大意便止留。王即待遇施设饮食衣服天女众妓以娱乐之。乃历六十日辞王欲去。王守请使留。其意不乐止。遂辞王而去。王复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意不肯受。告言:我不乐众宝。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王言:不敢爱之。但恐道远且崄难以自随耳。报言:夫福之所将何有难崄。王即报言:此珠有四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贡上仁者,愿後得道为弟子。神足无比得展供养过於今日。便欢喜受珠而去。

於是大意转前行。复见一水精城。宫阙殿舍皆是水精。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倍於前。亦有一毒蛇绕城九匝。见大意即复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自思惟入定。蛇即复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王即出迎请前语言:愿留一时三月。大意即留。王复尽意供养施设饮食衣服妓乐以娱乐之。乃历四十日。即复辞王去。王便取珍琦七宝欲以送之。大意不受。报言:我不用是众宝。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王便报言:此珠有六十里中宝追之。便以上仁者,若後得道。愿为弟子智慧无比。当复供养过於今日。便受珠欢喜而去。

於是大意转前行。复见琉璃城。宫阙殿舍皆是琉璃。七宝之树自然音乐。天女侍从转倍於前。亦见一毒蛇绕城十二匝。见大意便举头视之。大意即复坐深思惟入定。蛇复低头睡卧。大意欲进。时守门者入白王王出迎请前乞留一时三月。大意即留。王身自供养饮食衣服妓乐以娱乐之。乃历二十日辞王欲去。王即取珍琦七宝以送之。大意不受其珍宝言:我闻王有一明月珠。愿以相惠。王报言:此珠有八十里中珍宝追之。便以上於仁者,愿後得道时。我为弟子净意供养过於今日。令长得智慧。大意便受珠。欢喜而去。

大意念言:吾本来求宝今已如志。当从是还。便寻故道欲还本国。经历大海。海中诸神王因共议言:我海中虽多众珍名宝。无有如此辈珠。便敕使海神要夺其珠。神便化作人与大意相见。问言:闻卿得琦异之物。宁可借视之乎。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摇其手使珠堕水中。大意念言:王与我言时。但道此珠难保。我幸已得之。今为此子所夺非趣也。即谓海神言:我自勤苦经涉崄岨得此珠来。汝反夺我今不相还。我当抒尽海水耳。海神知之问言:卿志何高乃尔。海深三百三十六万由延。其广无涯奈何竭之。譬如日终不堕地。大风不可揽束。日尚可使堕地。风尚可搅束。大海水终不可抒令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後受身生死坏。积其骨过於须弥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尚欲断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复说言:我忆念昔供养诸佛誓愿言:令我志行勇於道决所向无难。当移须弥山竭大海水。终不退意。便一其心以器抒海水。精诚之感达於第一四天。王来下助大意。抒水三分已抒其二。於是海中诸神王皆大振怖。共议言:今不还其珠者非小故也。水尽泥出子便坏我宫室。海神便出众宝以与大意。大意不龋告言:不用是辈但欲得我珠耳。促还我珠终不相置也。海神知其意感便出珠还之。

大意得珠。过取婆罗门女。还其本国恣意大布施。自是之後境界无复饥寒穷乏者,四方士民皆去其旧土襁负归仁。如是布施历载。恩逮蜎飞蚑行蠕动靡不受润。其後寿终上为帝释。或下为飞行皇帝。积累功德。自致成佛三界特尊。皆由宿行非自然也佛告诸比丘大意者我身是。时居士摩诃檀者,今现悦头檀是。时母栴陀者,今现夫人摩耶是。时欢乐无忧国王者,即摩诃迦叶是。时婆罗门女者俱夷是。时女父者弥勒是。时银城中王者,阿难是也。时金城中王者,目犍兰是。时水精城中王者,舍利弗是也。时琉璃城中王者,比丘须陀是也。时第四天王助大意抒海水者,即优陀是也。时夺其珠者,即调达是也。时四城门守者,即须颰般特苏偈披拘留是。时绕四城毒蛇者,即是共杀酸陀利四臣是也。

阿难整衣服作。礼白佛言:是时大意以何功德。乃致是四宝城处处得供养。及获四明月珠。众宝随之。

佛言:乃昔惟卫佛世。大意尝以四宝为佛起塔。供养三尊持斋七日。是时有五百人同时共起寺。或悬缯然灯者,或烧香散花者,或供养比丘僧者,或诵经讲道者,今皆来会此。阿难及四辈弟子。闻经欢喜前为佛作礼。

猜你喜欢
  恸 福 善·太虚
  佛说八吉祥神咒经·佚名
  重刻古尊宿语录序·赜藏主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序·彦悰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安慧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九十六·李通玄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四·石雨明方
  卷第十八·佚名
  增修教苑清规卷上·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四·念常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祯·唐圭璋

      祯即宋仁宗,真宗之子。生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二三即帝位。嘉祐八年(1063)卒,年五十四。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元、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合宫歌   皇佑二年飨明堂   缵重明。端拱

  • 第八出 闹榭·孔尚任

    ◎癸未五月〖金鸡叫〗(末、小生扮陈贞慧、吴应箕上)(末)贡院秦淮近,赛青衿,剩金零粉。(小生)节闹端阳只一瞬,满眼繁华,王谢少人问。(末唤小生介)次尾兄,我和你旅邸抑郁,特到奏淮赏节,怎的不见同社一人?(小生)想都在灯船之上。(指介)这是丁

  • 第三折·贾仲明

    (荆楚臣冠带上,诗云)独携琴剑入长安,垂手功名自不难。何限彩楼招婿者,偏我无心懒去看。小宫荆楚臣。自离了松江赴京,一举状元及第。所除句容县令,判簿皆缺,止下官一人。方才到任数日,只等事定,去取顾玉香未迟。近奉府帖,下差往

  • 简介·张翥

    作者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欧阳修

    郎余令,定州新乐人。祖颖,字楚之,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朗,蔚之位左丞。炀帝语称“二郎”。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山东,为窦建德所获,胁以白刃,终不屈。贼平,以老乞身,谥曰平

  • 卷二百四十六 列传三十三·赵尔巽

      谭泰何洛会锡图库博尔辉冷僧机   谭泰,舒穆禄氏,满洲正黄旗人,扬古利从弟也。初授牛录额真。天聪八年,擢巴牙喇章京,与固山额真图尔格分统左右翼兵,略锦州。还从太宗伐明,自上方堡毁边墙以入,败明兵,克保安州。擢巴牙喇

  • 卷八 外篇三·章学诚

      ○答甄秀才论修志第一书   文安宰币聘修志,兄於史事久负,不得小试,此行宜踊跃。仆有何知,乃承辱询。抑盛意不可不复,敢於平日所留意者,约举数条,希高明裁择!有不然处,还相告也。   一、州郡均隶职方,自不得如封建之国别

  • ●卷十二·邵博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虽尧、舜在上,不免于杀无道。然君子终不以杀劝其君,尧、舜之民,不幸而自蹈于死则有之,吾未

  • 卷二 汉高帝·王夫之

      〖一〗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业业然守之以为固,而官天地、府万物之大用,皆若与己不相亲,而任其盈虚。鹿桥、钜臺之愚,后世开刱之英君,皆席以为常,而贻谋不靖,非仅生长深宫、习奄人汙陋者之过也。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

  • 金佗续编卷二十四·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二十四宋 岳珂 撰百氏昭忠录卷八襄阳石刻事迹八      刘光祖编先见王奉诏诣都督府与张公浚议军事时淮西宣抚使刘光世罢其所统王德郦琼之兵未有所付浚意属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议吕祉乃谓

  • 读例存疑卷四十八·薛允升

    刑律之二十四断狱上囚应禁而不禁故禁故勘平人淹禁陵虐罪囚与囚金刃解脱主守教囚反异狱囚衣粮功臣应禁亲人人视死囚令人自杀老幼不拷讯鞫狱停囚待对依吿状鞫狱原吿人事毕不放回狱囚诬指平人囚应禁而不禁:凡(鞫狱官于)狱囚

  • 刘文晔传·魏收

    刘文晔,为人很有志向节操,综览群书,轻财重义。太和年间,刘文晔因其从兄刘闻慰反叛到南朝而连坐获罪,与两个弟弟刘文颢、刘季友被贬徙到北方边地,高祖特许让他回到代都。高祖曾驾幸方山,刘文晔在路旁大声叫道:“请求朝见圣上,申

  • 卷第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臣 李遵勖 金仙以大法眼藏。谓之教外别行。故有授记然灯。付嘱迦叶。而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先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

  • 华译马鸣菩萨所著书述要·太虚

    一马鸣菩萨在佛教史上颇有难以论定之概,或言为佛灭后创兴大乘第一人而龙极乃其继起者──基督教徒谓即耶稣十二使徒中之多马,而大乘佛教为基督教变成,虽附会可笑,亦因以马鸣创兴大乘──;或言为小乘人之擅长诗歌文学者,乃参

  • 佛说斋经·佚名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城东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维耶。早起沐浴著彩衣。与诸子妇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问维耶。沐浴何早。对曰。欲与诸妇俱受斋戒。佛言。斋有三辈。乐何等斋。维耶长跪言。愿闻何

  • 不可著怕魔·印光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

  • 大般泥洹经卷第三·佚名

    东晋平阳沙门法显译  四法品第八  佛告迦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能为人说大般泥洹经。何等为四。能自专正。能正他人。能随问答。善解因缘。是为四法。自专正者。闻佛切教能随厌怖身毛皆竖。如佛所说宁

  • 占察善恶业报经·佚名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婆伽婆住耆阇崛山,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说甚深根聚法门。坚净信菩萨,为末世众生请问方便,佛令转问地藏菩萨。地藏为示三种轮相,占察三世善恶业报,兼示忏悔之法,次示一实境界。二种观道,及示善巧说法,安慰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