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章 抱一

载营魄抱一 (2 ),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3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4 )?明白四达,能无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语译]

你能摄持躯体,专一心志,使精神和形体合一,永不分离吗?你能保全本性,持守天真,集气到最柔和的心境,像婴儿一样的纯真吗?你能洗净尘垢、邪恶,使心灵回复光明澄澈而毫无瑕疵吗?你爱民治国,能自然无为吗?你运用感官动静语默之间,能致虚守静吗?你能大彻大悟,智无不照,不用心机吗?

这些事如果都能做到的话,便能任万物之性而化生,因万物之性而长养。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兴作万物而不自恃己能,长养万物而不视己为主宰。这就是最深的"德"了。

庄子写了一篇老子的对话,其中提到了许多思想,和本章大义大为相符。

一、保全本性的常道

南荣趎带着粮食,走了七天七夜,到达老子的住所。

老子问他说:"你从楚国来的吗?"

南荣趎回答说:"是的。"

老子又问:"你怎么和这么多人一起来?"

南荣趎吃惊地回过头看了看。

老子笑了笑说:"你不知道我所说的意思吗?"

南荣趎羞愧地低下头,然后叹息一声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样来回答你的问题,而且也忘记了自己此来是要问什么?"老子怀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南荣趎回答道:"有件事很叫我烦恼。如果我不求知,人家说我愚蠢,如果我得到了知识,反而使自己伤脑筋;如果我不学仁,会害人,行了仁,又担心违背大道;若说我不行义,会伤人,行了义又忧愁自己会违背本性。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困扰啊?这就是我老远赶来向你请教的原因。"

老子说:"刚才我看你眉目间的神态,就已经了解大半,现在听你这么一说,就知道我所想的没有错了。你的样子看起来既像失去双亲的孤儿,又像拿着小竹竿去探测大海的人。唉!你已经失去了自我。虽然你想恢复自己的本性,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所以你的心才会这么混乱,我实在为你感到难过。"

南荣趎回到家中,抛弃那些扰他的俗事,专心致力于道德方面的修养。十天后,他仍然觉得心里郁闷,于是又来见老子。

老子说道:"你已经洗净了本心,所以体内已充满了精气,但是你的内心还存着一些系累,这就是导致你烦恼的因素。请记住,当你的耳目受声色引诱时,不可去控制它,应该不用心智来平息耳目的纷扰。

"当你的心智被物欲所系时,千万不要控制它,一定要尽力断绝心神的活动。耳目心智被外物所扰,即使有道德的人也不能自持,何况那仿效大道而行的人?"

南荣趎说:"有个人病了,他的邻居去看他,病人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了邻居,但是来探望他的人并没有因为听到了病情就使得自己也生病;而我听了你的大道,倒像是吃药反而加重了病势。你还是告诉我一些保全本性的常道吧!"

老子说:"要知道保全本性的常道,先得问自己有否离本性?能使本性自得吗?能不必卜筮就知道吉凶吗?能安守本分吗?能不追求外物吗?能不仿效别人而求于自己吗?能无拘无束吗?能随顺物性吗?能像赤子之心吗?

"赤子整天号哭,声音却不嘶哑,这是心气和顺的极致;整天握拳而不拿东西,这是德性自然的结果;整天看而眼珠不动,是看不偏向的结果;走路没有目的,停下来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只是随顺外物,与之同浮同沉罢了。而这就是保全本性的常道。"(《庄子》杂篇第二十三章《庚桑楚》)

老子把人性非恶比作"婴儿"和"璞"。

二、天徒与人徒

心里诚直的和天理同类(天徒),既和天理同类就知道:人君和我无分贵贱,全属天生。……人们将称我做"童子",它的意思就是"和天同类"。

外貌恭敬的和人同类(人徒)。有人手执朝笏,跪拜鞠躬,行人臣之礼,一般人就说:别人都这么做了,我敢不做吗?做别人所做的事,别人自不会嫉恨,这就叫做"和人同类"。(《庄子》内篇第四章《人间世》)

猜你喜欢
  治水五行第六十一·苏舆
  卷三·李世民
  論衡校釋附編三·黄晖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孔子
  提要·毛奇龄
  卷四十·陈经
  卷一百三十五·卫湜
  提要·黄度
  卷十九之上·何楷
  卷十七目录·乾隆
  儒佛异同论之一·梁漱溟
  师氏/媒氏·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五家正宗赞卷第二·绍昙
  第二次研究会·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十回 昭阳宫元妃候驾·陈端生

    第六十回昭阳宫元妃候驾诗曰:正位昭阳冠后妃,宫威更肃胜军威。连朝候驾深宫内,为有衷情奏衮衣。话说皇甫后一闻前后的事情,竟气得哑口无言,呆坐在龙床之上。娘娘时下倒痴呆,气了个,默默无言口不开。顷刻间,柳叶凄清横翠黛。

  • 第二折·费唐臣

    (马正卿引童上,开)下官马正卿是也。黄州人氏。因王安石柄国,某在朝与他言论不合,致政来家,十分自在。近闻学士苏子瞻。上书发王安石之奸,反被言官论劾,贬他来黄州安置,有人传说将次来到。今日下着这等大雪,途路难行。我想忠臣

  • 古诗镜卷二十一·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一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五 庾肩吾【字子慎新野人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常侍王为太子兼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二王録事参军累迁中庶子初简文帝在藩雅好文士肩吾亦预其选简文即位肩吾为度支尚书

  • 卷五十·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五十孟郊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隠嵩山性耿介五十登进士第为溧阳尉日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他尉代之分其半俸郑余庆奏为叅谋卒諡为贞曜先生韩愈甚称其诗李翺云郊诗高处在古无上平处犹下顾沈谢

  • 通志卷九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十前汉蒯通 伍被 江充 息夫躬 石奋 卫绾直不疑 周仁 张 贾谊 爰盎 鼂错张释之 冯唐【魏尚】汲黯 郑当时 贾山 邹阳枚乘【子臯】路温舒蒯通范阳人也本与

  • 卷四十六·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四十六乾隆二十二年冬十一月乙未谕定边将军成衮扎布等来京请训上谕军机大臣曰现在逆贼阿睦尔撒纳已逃入俄罗斯俄罗斯与喀尔喀毗连一应侦探防范事宜甚关要成衮扎布素得喀尔喀之心为

  • 炀帝纪·魏徵

    (上)炀皇帝名广,一名英,小名阿..,是隋高祖的第二个儿子。 母亲是文献独狐皇后。 皇上的容貌仪表很美,从小机敏聪慧,在诸王子中他特别得到高祖及皇后的宠爱。 在北周,凭借高祖的功勋,他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581),他被立

  • 洪迈传·脱脱

    洪迈字景庐,洪皓第三子。幼年时每天读书数千言,过目便不忘,博览群书,即使是杂记小说、佛道等书,无不涉猎。随从两位兄长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只有洪迈不中。绍兴十五年(1145)年才中第,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

  • 张温传·张廷玉

    张温,不知何许人。跟从太祖渡江,授予千户,积功被授予天策卫指挥佥事。跟从大军收复中原,攻克陕西,攻下兰州并在此镇守。元将领扩廓侦知大将军南还,从甘肃率步骑蜂拥而至。诸将请求固守以待增援,张温说:“敌人从远方而来,不知我

  • 卷之四十六  三朝聖諭錄中(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三朝聖諭錄,三卷,明楊士奇撰。楊士奇,名寓,以字行,號東里。早孤力學,授徒自給。建文初以薦入翰林,與編纂太祖實錄。成祖即位,入內閣典機務。仁宗時擢禮部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未幾,命為兵部尚書。修太宗實錄,為總裁之一。宣宗即位

  • 卷第二十·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廿〈起天平寶字元年正月、盡二年七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奉勅撰」寳字稱徳孝謙皇帝天平寳字元年春正月庚戌朔。廢朝。以諒闇故也。」勅度八百人出家。甲寅。勅。始

  • 王景春·周诒春

    王景春 字兆熙。年三十五岁。生于直隶滦州。永久住址。北京裱褙胡同。已婚。子二。女一。初在北京汇文大学肄业。继充北京美国使馆书记及翻译。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威斯林大学。习理科。光緖三十二年。入耶路大

  • 心术上第三十六·管仲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

  • 卷十一·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一     宋 卫湜 撰龟筴几杖席盖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门苞屦扱衽厌冠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郑氏曰龟筴嫌问国家吉凶几杖嫌自长老席盖载丧车也杂记曰士輤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 卷第七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七十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十门纳息第四之八如契经说。尊者舍利子作如是言。诸善法生皆四圣谛摄趣四圣谛。问三谛有为说生可尔。灭谛无为既无生义。如何可说诸善法

  • 卷第十一·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一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叙 传法正宗定祖图叙(与图上进) 原夫菩提达磨。实佛氏之教之二十八祖也。与乎大迦叶。乃释迦文如来直下之相承者也。传之中国年世积远谱谍差缪。而学者寡识不能推详其本真

  • 北斗七元金玄羽章·佚名

    北斗七元金玄羽章。撰人不详,约出於宋代。内载北斗七元星君玄章,据称乃汉明帝於终南山遇北斗七真所授。附录符咒、诵经诀、二使者说等。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章与阴帙《北斗七元金玄羽章》同名,

  • 宗门玄鉴图·佚名

    全一卷。明代曹洞宗僧虚一方觉撰,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方觉鉴于禅林宗派各立门户,竞相提唱,致使后世学人莫知所从,遂作玄鉴图,援引古圣机玄之妙,并综理纲目,以门、论、颂、图等数十项,阐明曹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