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师氏/媒氏

师氏负责以美善的道理告诉王。用三德教育国子:一是中庸之德,用作道德的根本;二是及时行仁义之德,用作行为的根本;三是孝德,用以制止犯上和邪恶的事。教国子三行:一是孝行,用以亲爱父母;二是善于交友之行,用以尊敬有德行而善良的人;三是敬顺之行,用以侍奉师长。

[王临朝时师氏]站在虎门外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掌握王国中符合礼和不符合礼的故事,用以教育国子弟。凡国中的贵游子弟也参加学习。凡有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之事,王如果亲自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师氏]也像在国中那样[观察王处理朝政]。

使自已的下属率领四夷奴隶,各自拿着本族的兵器、穿着本族的服装守卫在王的库门外,并禁止行人靠近王宫。朝设在野外,就负责内线的守卫。

保氏负责劝谏王的过失。用道艺来教养国子。教国子六艺:一是五礼,二是六乐,三是五射,四是五驭,五是六书,六是九数。教国子六种仪容:一是祭祀时的仪容,二是做宾客时的仪容,三是在朝廷上的仪容,四是丧事时的仪容,五是征伐时的仪容,六是驾车时的仪容。凡有举行祭祀、接待宾客、会同、丧事、征伐的事,王如果参加就随行。[王在野外]处理朝政,[保氏]也像在国中那样[站在路门的左边观察王处理朝政]。使下属守卫王的闱门。

司谏负责纠察万民的德行而鼓励他们在增进善道方面相互研讨,规正他们的品行而劝勉他们学习道艺,并到民间访问、观察,按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辨别其中有才能而可以担任国事的人。[通过访问、观察]以考察乡里的治理情况,以报告上级[决定对乡里官吏的]罢免或升迁,或[对有罪者]实行赦免。

司救负责[了解]民众的邪恶和过失,而对之加以责罚,用礼来防禁、挽救他们。凡民有邪恶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挞罚[不改]而后[由司寇]施加明刑,让他坐在嘉石上羞辱他,再交到司空那里罚服劳役。那些有过失的,三次谴责[不改]而后加以挞罚,三次琏罚[不改]而后关进圜土。凡一年的四季有自然灾害而使民困病,就拿着旌节巡视国都中以及郊野,而用王的名义对灾民施行救济。

调人负责对民众间的仇怨加以调解。凡因过失杀伤人的,就与乡里民众共同评断其是非。对于因过失杀伤他人畜禽的也这样处理。凡调解仇怨:[如果是某人的]杀父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海外去,杀害兄弟的仇人就让他躲避到千里之外去,杀害从父兄弟的仇人就让他不要居住在同一国;对于杀君的仇人比同杀父之仇,杀害师长的仇人比同杀害兄弟之仇,杀害主子或朋友的仇人比同杀害从父兄弟之仇。如果不肯躲避,[王就]授给调人瑞节而抓捕他治罪。凡[官吏依法]诛杀有罪的人而[被杀者的亲属]有敢报复杀人的,就使天下各国都把他当作仇人[加以捕杀]。凡杀人而符合义理的,[就使杀人者与被杀者之家]不要同住在一国,劝令[被杀者之家]不要报仇,如果报仇就要判死罪。凡有吵嘴打架的,就加以评断和解;不可和解的,就[把双方的姓名和事端]记录下来,先行报复的要加以惩罚。

媒氏掌管民众的婚姻。凡男女自[出生三月]取名以上的,都要记录他们出生的年月日和姓名。使男子年满三十而娶妻,女子年满二十而出嫁。凡娶再嫁妇为妻和接纳再嫁妇所带子女的,都要加以记录。仲春二月,令男女成婚。这个时候,如果有私奔的也不加禁止。如果无故该嫁娶而不嫁娶的,就要处罚。了解男女[过了婚龄]尚未成婚的而帮助她们成婚。凡嫁女娶妻,送聘礼用缁帛,不超过五两。禁止[把生前没有夫妻名分的男女]迁葬在一起,禁止对于殇死的男女再行嫁娶。凡因男女淫浃引起的争讼,在胜国的社坛听断;其中有触犯刑律的,交给司法官处置。

猜你喜欢
  卷十四 燕礼第六·郑玄
  卷五蕃后·汪辉祖
  提要·毛奇龄
  卸掉心头繁杂事,还内心一份宁静·李叔同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七十一章 病·林语堂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四十章 反的原则·林语堂
  卷十·姜宝
  毛诗谱·孔颖达
  第35章·老子
  第二篇 如烟往事(上)·丰子恺
  力耕第二·桓宽
  卷五百三十五·佚名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下卷·大珠慧海
  建设现代中国和中国佛教的途径·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七十六·刘昫

    ○李揆 李涵 陈少游 卢? 裴谞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秦府学士、给事中玄道玄孙,秘书监、赠吏部尚书成裕之子。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改右

  • 卷七十三·列传第十一·脱脱

        阿离合懑 晏(本名斡论) 宗尹(本名阿里罕) 宗宁(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 宗雄(本名谋良虎) 阿邻 按荅海 希尹(本名谷神)守贞(本名左靥) 守能(本名胡刺)   阿离合懑,景祖第八子也。健捷善战。年十八

  • 副都统海兰等奏折 天罗地网,长沙党羽插翅难逃·雍正

      编者按:雍正向浙江总督李卫发出查抄吕留良家及密捕张熙招供出来的浙江案犯的旨意。与此同时,派副都统海兰亲往湖南密捕曾静等人,这份奏章,反映了海兰到长沙后,准备捕人的一些安排。  【原文】  副都统臣海兰,湖南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九·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孝宗二己丑乾道五年春正月以徐子实充措置两淮屯田官罢制国用司 中书舍人汪滔言按中书舍人于制驳有误纠其论奏而给事中又所以驳正中书违失近年给舍列衔同奏非神宗官制之意诏制置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 列传一百十·纪昀

    列传宋 【十四】○宋十四扈蒙王着王祜【旭质】杨昭俭 鱼崇谅 张澹高锡扈蒙王着王祜杨昭俭鱼崇谅张澹高锡△扈蒙扈蒙字口用幽州安次人少能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入汉为鄠县主簿赵思绾叛遣郭从义讨之郡县吏供给皆戎服趋事

  • 袁淑传·沈约

    袁淑字陽源,陈郡陽夏人。丹陽尹袁豹的小儿子。袁淑小时就有风致,没有几岁他的伯父袁湛对家人说:“袁淑不是一般的小孩。”到了十几岁被姑父王弘赏识。他不研究章句之学,而是旁征博览,学习各种知识。喜欢写文章,文辞艳丽,风格

  • 张允传·欧阳修

    张允,镇州人。年少时当张文礼的参军。唐庄宗讨伐张文礼,允离开文礼来降,庄宗把他关进监狱,文礼失败后,才叫他出来当魏州功曹。赵在礼叫他当节度推官,历任沧、兖二州掌书记。入京当监察御史,升为水部员外郎,主管制诰。废帝皇子

  • 卷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三选举略【二】选举制【举官】【臣】等谨按举士举官分为二途肇始於唐文职武职之分选於吏部兵部亦自唐分之盖以荐举徵辟失实徇私朝廷未收得人之益已不胜门户党援之习诚不若归於画一之制其道

  • 凡例·孔毓圻

    幸鲁盛典凡例恭惟圣天子致治太平举时廵之旷典望秩岱宗观风吴防清跸南还宠临阙里礼隆乐备恩覃泽洽仰见皇上同揆接统尊师重道非前代帝王所可几及书之方策事体重大【臣】等未敢轻易属藁谨先定凡例如左御制诗文为经作则如

  • 中庸纂疏卷二·赵顺孙

    <经部,四书类,四书纂疏__中庸纂疏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纂疏卷二     宋 赵顺孙 撰朱子章句君子之道费而隠【费符味及】费用之广也隠体之微也【语録曰道者兼体用该隐费而言也○或説形而下者为费形而上者为隐曰形而

  • 卷二·曾国藩

    卷二养心篇“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的宁静排却了自然的哗喧。曾国藩早年病弱缠身,成名后“游心于老庄之虚静”。平生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世味淡薄,身心无累”为法,终身以“不药(不服补药)”自诩,参以家法,独创养心

  • 卷五·佚名

    普智菩萨。复问普贤。何谓为观。何谓为顾视。何谓为嚬申。何谓师子吼。何谓施净。何谓戒净。何谓忍净。何谓进净。何谓禅净。何谓智净。何谓慈净。何谓哀净。何谓喜净。何谓护净。何谓为义。何谓为法。何谓积德。何谓

  • 卷八十一·道世

    ▲量境部第六述曰:谓能施之人,行有智愚。若智人行施,要观前人有益便施,无益不施。故《优婆塞戒经云:“若见贫穷者,先语言:汝能归依三宝,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斋戒,後则与施物。若言不能,後语言:能随我语念一切法无常无我涅

  • 卷第四·道宣

      归正篇第一之四舍事李老道法诏梁高祖武皇帝废李老道法诏北齐高祖文宣皇帝通极论隋沙门释彦琮舍事李老道法诏梁武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十九年。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内经外典罔不厝怀。皆为训解数

  •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复次福力王以至极尽阎浮提界都统王政。国富自在威德特尊。一切人民王悉周给珍宝财物。以十善法普为化导。时阎浮提人民炽盛安隐快乐。息诸斗诤劫除

  • 长恨歌·白居易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

  • 临济宗旨·惠洪

    全一卷。宋代僧觉范惠洪(1071~1128)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惠洪援引古德、尊宿之提唱,阐论三玄三要、十智同真、四宾主等法要,以导引学人悟得临济宗之特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