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章 总论

上天堂或是下地狱,就决定在人的一念之间。清心与浊念正是二者的分界线。自古就有真人,驱除情欲,回归本性,永息淫秽心思,只存清净念想,虽然生活在五浊恶世,却也如登四禅之境。像这等修真之人,岂能再受众生的烦恼。可仍有痴迷不悟之人,本性受情欲驱使,淫念旺盛,一心堕落。把那滔滔爱河水,变成地狱中的汤锅;把那炎炎情欲火,化为受刑之铜柱。像这样的罪业,并非外界所加添,全是自身而造成。可叹这些人啊,为什么不去反思:或是清心,或是重欲,一者升天,一者堕落,就如对镜取影,一目了然。为什么不早些觉悟,还要陷入痴迷之境?就仿佛大海中一叶小船,迷失方向而航行。那么就来读一下这《家庭宝筏》吧,其中言语如良药苦口。它具体分析祸福之理,广泛列举是非案例。正像遒劲有力的铃声,使人闻声而惊醒。我奉劝世人,不论读到此书或听到别人讲解此书,都要洗涤邪淫之心,开启觉悟之门。杜绝恶念,广播爱心。否则一旦失去人身根本,必有万劫不复之局。(彭启丰为远色编而题)

姚庭若说:“当今之世,一个人不犯淫戒,也只不过消除一个人的业障。怎么能如一人劝导十人,十人劝导百人,百人劝导千万人,并流传后世不绝,众人共享善果呢?这就如播种粮种,种下一升,收获数石。只要一直播种,就会一直有收获。但必须辛勤耕种,不可让田地荒芜。也好比传递灯火,一只火炬燃起,就有千万火炬燃起。只要有无量的灯火,就会有无量的光明。但可以从我这里传下去,不可从我这里灭绝。人们只是不肯尽心竭力去劝导罢了,倘若说劝告别人,别人没有反应,就等于说播种而种子不发,传灯而灯火不明,哪有这个道理呢?”

罗念庵告诫他的弟弟邃夫说:“最伤害身体的莫过于色欲了。所以色欲也是圣人特别强调要警惕、而预先防备的。书经上说:'不要接近柔声和美色。’孔子也说:'在色欲方面要注意禁戒。’没有能经常接近女色而又完好守戒的。”

《剑扫集》上说:“纵情色欲,就是杀身的锋利钢刀;贪恋邪淫,正如伤害子孙的毒药。世上有那强壮之人却在盛年身亡,积德行善之人偏又子孙不旺盛,也正是纵欲和贪淫的原故。”

薛文清说:“沉溺于色欲之中的人,做出秽乱伦常、败坏德行的丑事,众人已难忍受,自己却不知晓。真是可悲啊!”

《内典》上说:“女色对于人来说,是一切苦难的根源,是各种阻碍的根源,是引起仇杀的根源,是造成忧愁的根源。所以通达的人都会远离它。”

《大智度论》说:“如果有人侵犯我的妻子,我肯定愤怒怀恨;那么我侵犯他人的妻子,他难道不是如此?推己及人,所以邪淫之事就不要去做。”

慈受禅师有一偈说道:“女色大多在欺瞒众生,但众生却被迷惑而不觉察。用龙麝这样的名贵香料熏衣服,把脂粉涂在脸上。人们把她们比作牡丹,佛陀却说那是有毒的花箭。花箭射人直入骨髓,可惜人们到死还不知怨悔。”

王大契询问莲池大师道:“弟子自从看了大师的戒杀文后,就一直坚持吃长斋。只是这色欲旺盛,不能息除,希望大师行个方便教诲弟子,最好能让弟子看到欲望之乐就如杀生一样残酷。”大师说道:“杀生本就是凄惨之事,所以要说它的残酷容易;行欲却是一件快乐之事,所以要说它如何残酷就难了。现在打个比方:明着把毒药放入你不喜欢的食物中,这就是杀生的'惨’;暗地里把毒药放入你喜欢吃的美味事物中,这就是欲的'惨’。用你的聪明好好想想吧。”

冒嵩少说:“各种恶业中,只有贪恋美色一关,最难打破。但是人分为两种,他们所受恶业的症状也不相同。像那些庸俗之人,色心断不了,意志不坚强,一切明着做,凡事无顾忌。而这些文人雅士,已受圣贤教诲,竟又追逐风流,显示才学。有时见财物不能满足对方,就用文才引诱;有的直接手段失败,就用巧计谋取。两情缠绵就说是前世姻缘,一见钟情就称为天作之合。终日修持不要贪淫,却淫心大盛;逢人自夸清心寡欲,但欲火更旺。违犯名分,败坏风气。设下千般巧计,传播数世流毒。啊!人就是才情不比司马相如差,又何必学习临邛那窃玉偷香之事;如果事业功劳比不上少伯范蠡,没必要仿效他携西子五湖泛舟。江州听弹琵琶,事情虽然美艳,不能代表白居易的一世清名。红拂深夜相投,遭遇确实传奇,岂可形容卫国公李靖的伟业丰姿?我但愿世人,甘于朴实平淡,不羡慕风流多情。即使有桃花运来,也要想阴间果报。如果听不进这些劝告之言,难道那些往事都是捏造之语?触目惊心,自该仿效那柳下惠的坐怀不乱,韩魏公的助金还劵。这样才能有深厚的阴德。我对文人学士的期望,比对凡夫俗子的期望要多百倍。”

如果把天理二字时刻存在心中,自然能够小心翼翼,谨慎从事,常有慎独、恐惧之心。如此每日对自己的要求,严厉程度大于数人的监察。一旦有一个念头亏于心术,就是有一个念头伤于天理。而因果报应的说法,就转动到这些念头的后面了。所以说“君子怀刑”,(君子常常对法律刑罚有所敬畏)。受刑难道只是指长跪对公堂,裸体被鞭打吗?三尺的法律,也许可以幸免;心中的神明,却难以逃脱。等到警惕之心深存,操纵自然熟练。每时每刻都可无愧于天地,呼吸之间都敢面对鬼神。虽然严词拒绝非礼之事,也只是行为上守礼罢了,还要怀行所无事之心。古人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正是说凡事可以瞒得了人,却瞒不了天。毅然决然,一点也不做出非礼之事的,就是有这种定力。大概违犯色戒的,多是少年。他们情窦初开,志向未定,父母师长防范监察不严,轻薄之徒的诱惑勾引不断。于是就让这无暇的美玉,堕入污泥之中。然而父母师长也只能约束他们的身体,却无法管理他们独处时的心理活动。情欲因为勾引更加炽烈,心思因为幻想越发难定。所以对于年轻人,应该先学自重,经常把鸿儒先贤的教导,细心钻研,来端正独处时的思想根源。然后多看各类有关功过的书籍,读后产生警惕畏惧心理,来明了福善祸淫的事理。使此心经常警惕,知道畏惧,来保持贞洁身体。这样即使遇到非礼的诱惑,也不会再去违犯。

子弟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外貌端庄,姿态丰美,文采更见斐然。由此可以看出,其家累世积善修德所得钟灵之气都集于一身,并非偶然形成。做为一名子弟,自当感念祖宗修德行善,不知要花费多少钱财;父母抚育提携,又耗损多少心血,然后生出我来,才得有今日之身。这生命之躯是多么郑重,又寄托了何等的期望?倘若护持防守不严,一时失足,就是拿着一生的显要荣誉,以及先人的赞誉名声,全部葬送在这一时片刻了。啊!怎么能不惧怕呢?怎么能不警戒呢?

圣经贤传,字字珠玑,蕴涵至理。无奈现在只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一点也不用它比照自身,反省勘查。这样虽然是每天读书,却等于没有读书一样。而一些善写文章之人,摘取华丽文句,堆砌优美词藻,然后顾影自赏,又往往不在细节上检点自己,真是古今的通病啊。于是因为风流二字毁坏礼法的大防,因为情种二字丧除廉耻的大节,因为夙缘二字蒙蔽因果报应。礼法败坏而品行玷污,廉耻丧失而心术亏损,因果蒙蔽而劝惩灭绝。邪念越放纵越炽烈,正气渐退缩渐堙灭。由于片刻的纵情,导致一生的懊悔。曾经有人说,读书人能到此等地步,那读书的可贵之处又在哪里呢?

一般人见美色而起欲念,一时各种邪恶心理都冒出来,随即各种善良心理就消失了。只有在邪念勃发,难以遏制之时,想到一个死字,或者想到自己所身受的各种患难疾苦之事,欲望就会淡薄直到息除。要不然就想这女子死后,肉腐骨臭,不可接近;眼前色相,都是幻化而来,也会翻然悔悟。要不然就想我爱此女,但是毁坏了她的名节,她就如粪土一样污秽;如保全她的名节,她就如珠玉一样珍贵。这样就该怜惜她,体谅她,成全她。越是她越不能玷污她,如此一来,必会对她肃然起敬。再不然就想我贪图片刻的欢娱,而后果就是被折去功名,消除富贵,剥夺寿命,遭到杀害,断绝后代,败坏名声,一切都起源于此。像这样,定回猛然醒悟。纵使不然,也会想羞耻之心,人皆有之。女子失节,都是因为一时糊涂,等到被父母兄弟所厌恶,被公婆丈夫所抛弃,被邻里亲族所见笑,每每导致后悔莫及,含冤丧命。更有那一夜风流,怀孕堕胎,而母子一起身亡的,他们冥冥中的冤魂,怎肯放过了你,像这样,也必会瞿然而惊。又再不然,想到此女背着丈夫红杏出墙,其丈夫肯定忍辱负重,充满狠毒之心,更何况对这外人,必然看作豺狼,看作蛇蝎,看作勾魂使者,看作前世冤孽。这样,就会深自警惕了。看到别人的女儿,要想到自己的女儿被恶人侵犯;看到别人妻子,要想到自己的妻子也害怕被别人玷污。人在开始动淫念的时候,就要警告自己说:“我现在奸淫别人的妻女,当我的妻女被别人奸淫时,我会怎么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一考虑,这淫心就会被遏制消散。这是降灭欲火最快的药。而且侵犯别人的女儿者,自己的女儿没有不被别人侵犯的;玷污别人的妻子者,自己的妻子没有不被别人玷污的。这不必从古人身上论证,就是遍观近世的因果报应,那天道也是丝毫不差的。看已受报应的人,个个如此,便知未受报应的人,也是个个如此。古人有歌谣说:“劝君莫借风流债,借得快来还得快。家中自有代还人,你要赖时他不赖。”确实是经典之言啊,不知唤醒了多少人。

淫秽行为一定流传很快,丑陋名声特别容易传播。败坏一个人的名节,就会使她全家,上到父母公婆,中到丈夫兄弟,下到子、侄、媳、女,一门人无不脸面挂满耻辱,心中充满痛苦。所以古人有句话叫:奸淫一个人,无异于杀了她三代人。而我认为比这还要严重。杀人,只是伤害了他的身体,所受属于杀戮灾难,还算可以忍受。奸淫他人,却是直刺其心,所受属于淫污名节,却让人难以承受。试看自古以来的节烈妇女,有猝然遇到强暴之人所逼迫的,宁愿自杀来成全名节,一定不肯毁坏名节来求全生命。可知淫人的流毒,实际上比杀人更厉害。而淫人所造的罪孽,实际比杀人还严重。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上天给人指出改过向善的道路,就是留给人重新做人的门径。世人有那深陷其中的,对情欲迷恋不舍,情不能断,意不能割。却转而依仗还有悔过自新的门径,来自我宽慰道:不妨今日姑且如此,等明日再改不晚。不说明日的明知故犯,或许仍如今日。就说今日的甘心再犯,实际也和往日没什么不同。这么因循苟且下去,可知此人终无翻然悔悟的时候。事情到了后悔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好法可想了,何况还有那没什么可后悔的。比如多年清修,忽然在某一天堕入他人的奸计;指望了半生,却在中途背叛誓言。忘恩负义之怨,刺骨揪心之恨,如何去解释?如何去消除?猛醒回头,残酷惩罚自己,还恐怕来不及,哪儿还敢拖延时间呢?所以对于改过自新,《易》经上取风雷之象寓之。这种事必须如风一样迅捷开始,如雷一样奋勇操作,毅然决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这样来洗刷前罪,或可有所成就。

 

欲海回狂九想观

新死想 静观刚死不久的人,身体僵直仰卧,寒气彻骨,一无所知。此时当想我贪财恋色的身体,不久也是这样。

青淤想 静观尚未盛殓的尸体,从第一天到第七天,黑气散发,又转为青紫色,很是可怕。此时当想我现在眠花卧柳的身体,不久也是这样。

脓血想 静观死尸开始溃烂时,肉体腐烂成脓血,肠胃也开始糜烂,眼看就要流失。此时当想我风流雅俏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绛汁想 静观腐烂中的尸体,停放已久,黄水流出,臭不可闻。此时当想我肌肤香洁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虫啖想 静观停放长久的腐烂尸体,遍体生虫,到处啃咬,骨节之中,都如蜂巢一样全是洞孔。此时当想我鸾俦凤侣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筋缠想 静观腐烂的尸体,皮肉落尽,只剩下几根筋连在骨头上,就如木柴被绳子捆住,才得以不散掉。此时当想我采兰赠芍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骨散想 静观死尸,筋已烂坏,骨节纵横散落,不在一处。此时当想我逾墙钻穴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烧焦想 静观死尸,被火所烧,焦缩在地上,有烧熟的,有不熟的,不堪入目。此时当想我心招目送的身体,不久后也是这样。

枯骨想 静观荒坟前被扔弃的骨头,经过日晒雨淋,颜色转白,或又变得黄朽,被各种人和牲畜践踏。此时当想我现在气充精旺的身体,不久后也一定是这样。

劝戒条目(见遏淫编)

杜绝邪淫

不和毁谤圣贤的人交朋友,不和编撰淫书的人交朋友,不和经常谈论闺门之事的人交朋友,不和赌博狎妓的人交朋友。不让三姑六婆这类人进门。不养模样俊美的仆人。

避嫌

不要轻易进入姊妹的寝室。嫂子和小叔之间见面不开玩笑。到已出嫁的姊妹家,不要单独进入她的卧室。从堂姊妹、嫂叔之间不轻易相见。和五服之外的姊妹不相见。女子没有重要原因不见姑夫。和妻子的姊妹不相见。门婿到丈人家,不要到内室去。不是至戚,不行大礼时,内眷和外客不要通话问讯。

切勿纳妾

下列情况不要纳妾:有了儿子的不要再娶妾。年纪老迈的不要再娶妾。有很多美姬,已经造下淫孽的不要再娶妾。家中有凶悍妻子的不要再娶妾。多方求子无效的不宜再娶。自身做了高官,而结发妻子在故乡的不宜再娶。

肃闺门

大堂中不要传出妇女声音。妇女不要浓装艳抹。妇女不出去看灯和看台戏。不从门里向外偷看。不说污言秽语。不接近男性仆人。男仆不得进入闺房,婢女不到市集采购。女子衣服不在外边晾晒。

严家教

家中不藏小说和春宫图。男子过了十岁不再接近婢女。到亲友家中,不要让他到内室去。行路要教他目不斜视。不许他学习赌博技艺。不许他游青楼妓院。不请有文才无品行的老师。经常教给他福善祸淫的道理。年幼女儿不要让僮仆抱。女儿不要拜未娶妻的人为师。不许她唱淫词小调,多给她讲古今贞节烈妇的故事。

丧祭

在三年丧期中,不可娶亲。在三年丧期中,夫妇不同寝。在父母的忌日以及祭祀前的三天,夫妇不同寝。

远虑

门户要管理谨严,家主要早起晚睡。不参加迎神赛会。子女性格谨慎质朴的,婚嫁之期可稍迟一些。而性格流动的人,婚嫁必须提前。结亲的对方,要选善良人家;婚姻的排场最好俭约一些。对于中年丧妻的男人,没有儿子的可以再娶。对于年轻的寡妇,有志气的可以守寡,无志气的就要嫁出去。不要养美貌的乳母,也不要养美艳的婢女。

管理下人

妻子不在家时,不让婢女进入卧室。脱靴帽、换衣服以及洗刷男子的便溺器具,不让婢女去做。不让婢女和男仆杂住在一起。常把奴婢当作子女看,不要禁锢他们的情欲,要及时给他们婚配。奴婢的父母拿钱来赎还子女,要赶紧把契约给他们。主人不与婢女嬉笑。

宴会

宴会时不演淫戏。不让妓女陪酒。女性亲戚如不是姑母或姐妹所生之女,不邀请她饮酒,不留她住宿。女性亲戚住在家中时,卧室应安置远一些;她们所带的婢女,卧榻不要远离主母。年轻的仆妇,受邀请到比较远的亲戚家,要让她的丈夫一同前往。

出外

在道旁不盯着妇女久看。不住宿在寡妇家。旅店中如有妇女偷看或勾引,应立即迁往他处。访友时不要默不作声地进入中堂,窥探内室。不记录别人的奸情之事。不住宿在娼妓之家。看见女子不去猜测是谁人的妻女,曾否嫁人,是否怀孕,是否贤惠等问题。面对别人家亡故的女子画像,不去辨认美丑。

劝居官

辅助君王让他们清心寡欲。经常进言君主少纳妃嫔。上疏请求毁灭天下的淫秽书籍。多立节妇祠堂,增修节妇传,颁赠义夫节妇的匾额。严禁娼妓,让她们从良。禁止街坊商店集市上买卖淫具药物,以及堕胎之术。禁止妇女入寺烧香。禁止高台唱戏。多年受寡的女子,不要轻易就判定她失节。不要轻率询问寡妇的奸情。严禁差役,不得奸淫犯人的妻女。女犯不要和男犯同押一室。

猜你喜欢
  大学译文·曾子
  卷十八·严虞惇
  卷十一·严虞惇
  卷五·陈则通
  卷七·顾栋高
  提要·万斯大
  卷二·严粲
  卷二十二·佚名
  指月录卷之八·瞿汝稷
  妙法莲华经玄义节要卷下·智旭
  续修高僧传征文·太虚
  中国哲学史评·太虚
  甲一 序 分·太虚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一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四·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五言古体感旧詶宋军咨见●我酒且缓倾听君放●行君●意何苦慷慨陈平生少为闘鷄儿鲜裘●春明走马出飞弹撇捩夸身轻气服诸侠徒不

  • 中兴间气集原序·高仲武

    诗人之所作本诸心心有所感而形于言言合典谟则列于风雅暨乎梁昭明载述已往撰集者数家榷其风流正声最备其余着録或未至正焉何者英华失于浮游玉台陷于淫靡珠英但纪朝士丹阳止録吴人此繇曲学专门何暇兼包众善使夫大雅君子

  • 卷七十五·志第二十八·律历八·脱脱

        ◎律历八   ○明天历   步晷漏术   二至限:一百八十一日六十二分。   一象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   消息法:一万六百八十九。   辰法:三千二百五十。   刻法:三百九十。   半辰法:一千六百

  • 卷二·本纪第二·柯劭忞

      ○太祖上   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儿,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迭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

  •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却说董卓引兵入都,步骑不过三千人,自恐兵少势孤,不足服众,遂想出一法,往往当夜静时,发兵潜出,待至诘旦,复大张旗鼓,趋入营中,伪言西兵复至,都中人士,竟被瞒过,还道日夜增兵,不知多少。既而何进兄弟所领部曲,均为卓所招徕,卓势益

  • 卷二·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二元 胡一桂 撰夏夏禹姓姒黄帝玄孙祖颛顼父鲧【史记颛顼父昌意昌意父黄帝世纪母有莘氏女曰志是为修已】受舜禅以金德王【家语】都安邑国号夏仍唐虞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元年丁巳在位二十八年】

  • 杨思义传·张廷玉

    杨思义,不知其籍贯。太祖称吴王时,授予他起居注。最初,钱谷隶属中书省。吴元年(1367),开始设立司农卿,任用了杨思义。第二年,设置了六部,思义改任户部尚书。大乱之后,人多废业。思义请求皇上命令百姓都种植桑麻,四年后才征收税

  • 第十三章 2·辜鸿铭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 “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辜讲孔子的另一位学生(冉雍)在孔子祖国(鲁国)一个权贵(季氏) 家当差,他问孔子,如何引导国家政府。孔子回答:“把政府

  • 卷十一·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一      婺源江永撰三射記   嘉禮十六補梓人為侯廣與崇方參分其廣而鵠居一焉【崇高也方猶等也高廣等者謂侯中也天子射禮以九為節侯道九十弓弓二寸以為

  • 谋失第二十五·管仲

    失传。

  • 分禅净界限·印光

    ●禅与净土, 理本无二。若论事修, 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 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 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 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 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 未能顿

  •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九·法藏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一将释此文四门同前初释名亦二。先释会名者他化天会约处为名。谓他化作乐具自得受用显非己力。表入地所证真如非由缘造故名也。二品名者。此品名有四种。一别译本名渐备一切智德经。二下文名集一切智

  • 第七十九章 筑造其他之林园·佚名

    [普罗伽玛婆夫]王,使都人无困难得之一切必需品,各处营设林园,(一)人民之所悦之[王]具花果,植饰数百之树林,造名为兰达那[欢喜]林园,(二)植那利启罗(椰子)[树]、庵罗[树]、巴那沙[树]、普伽(槟榔子)[树],多罗树及其他,各数十万支,(三)从其意义而与其名故

  • 诊余举隅录·陈廷儒

    医案。清陈廷儒撰。二卷。廷儒字匊生,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世医出身,儒而兼医。中年客游南北,颇有医名。集生平所治疑难证治,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撰成此书。取举一反三之意,故名。按证分类,凡五十四种证治,约三万余

  • 梅妃传·佚名

    《梅妃传》一卷,唐、宋史志未见著录,出自《说郛》卷三十八,未著录作者。《唐人说荟》定为唐·曹邺作,实不足信。但篇末有“唯叶少蕴与予得之”的话,则知作者为宋人。按,叶梦得(1077—1184),字少蕴,号石林,苏州吴人。

  • 紫薇诗话·吕本中

    一名《东莱诗话》、《东莱紫薇诗话》。宋吕本中著。一卷,八十九则。其论诗美学观点,基本倾向于江西诗派。主张学李商隐,强调学习前人诗,须独专执着于一人,熟读观摹,方能有异于众人。追求独立的审美风格,但又忽视对生活的体察

  • 绝妙好词·周密

    词总集。 南宋周密(1232—1298)辑。七卷。密字公瑾,号草窗、萍州,又号四水潜夫,弁阳老人,原籍济南(今属山东),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宋末曾做小官,入元后隐居不仕。此集收录南宋词人作品,共一百三十二家,词近四百首

  •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简名《窦娥冤》。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一楔子,旦本。剧写楚州寒儒窦天章上京应举,为抵债,将七岁女儿端云送往蔡婆做童养媳。端云后改名窦娥,十七成婚,不久夫死,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因向赛卢医索债被骗至荒郊将被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