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恕》白话译文
原文:
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毋加诸人。恶诸人,则去诸己;欲诸人,则求诸己。此恕也。农夫之耨,去害苗者也;贤者之治,去害义者也。虑之无益於义而虑之,此心之秽也;道之无益於义而道之,此言之秽也;为之无益於义而为之,此行之秽也。虑中义则智为上,言中义则言为师,事中义则行为法。射不善而欲教人,人不学也;行不修而欲谈人,人不听也。夫骥惟伯乐独知之,不害其为良马也。行亦然,惟贤者独知之,不害其为善士也。
译文:
恕,就是以自身为衡量的尺度。自己不情愿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憎恶别人身上的某些缺点,首先要祛除自己身上的同类缺点;希望别人做到的事情,首先要求自己做到,这就是“恕”。农夫锄地,是为了除掉妨害稼苗的杂草;贤人治理,是为了除去妨害道义的坏人。如果思考某事情对道义没有益处却还在思考它,就是内心秽杂;谈论某事理对道义没有好处却还在谈论它,就是言语的秽杂;做某事情对道义没有好处却还在做它,就是行为的秽杂。思考能符合道义,智慧才是上等;言论符合道义,言论才能指导别人;行为符合道义,行为才能成为别人的法则。射技不精的却想教别人学射,别人是不会学的;自身行为不善,却想指导别人,别人是不会听的。好马虽然只有伯乐知道它是好马,依旧不失为好马。行为也是这样,只有贤者赏识,并不妨害是一个善士。
猜你喜欢 詩經集傳序·朱熹 居业録原序·胡居仁 卷十九·钱时 卷十一·吴浩 卷四·王应麟 卷五·顺治 酒正/掌次·佚名 非鞅第七·桓宽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妙法蓮華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对于九华佛教的感想·太虚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佚名 六度集经卷第八·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