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集传辨疑凡例

  集传取舎三传之义可入条例者于纂例诸篇言之备矣其有随文解释非例可举者恐有疑难故纂啖赵之説着辩疑有三传繁文可以例包者则但举例如后不复繁释学者将览辩疑宜先观纂例取舍义及此巻首诸凡之意

  凡三传叙事有先后于经者今皆移于本经之下凡三传释经之例或移于事首发之或赵氏纂之入总传其当否各于纂例本条中论之备矣

  凡三传叙事不主于经文又无别意可通者皆不入凡三传释经文义皆同者则唯举左氏而注云公谷同者省文之义也公谷同者但举公羊

  凡三传叙事虽同而谷梁文义尤备者亦但举谷梁而注云左氏公羊之意同

  凡三传説事迹虽与经通其文义繁冗者皆畧取其要凡左氏叙战灭及奔杀等事委曲繁碎今悉畧其文举成败大纲而已

  凡左氏无经之传今皆不取其有因盟防征伐等事而説忠臣义士及有谠言嘉谟与经相接者畧取其要若説事迹与经符而无益于教者则亦不取

  凡公谷日月时例一切不取其説已见日月议

  凡公谷曷为何以何也之类悉皆繁文于理不安今皆删之时有取者以便属文之义尔无他意焉

  凡公谷发例皆事事言之今或发于事首或移于事终而注云例见某年皆不重出

  凡公羊云托始焉尔既始于隠公则从始者书之何云托乎故皆不取

  凡公羊无传之经或云此事无闻焉尔今以此语无义徒为繁文悉不取

  凡公羊于灾异之下一一皆云记异也今但以灾异之首总论记事之意后皆随事注中言之省文之义也凡公羊解经事理虽不相当其文义有可存者则移于他年可施处附之【如桓八年谷伯邓侯下説失国之君类今移于荘五年纪侯丢国下用之之类是也】

  公谷多自云公羊子曰谷梁子曰及引尸子鲁子曰今但目其传而去其某子字

  啖赵取舍三传义多举例而言不必随文皆説今恐学者未精难以例晓故推两家之例悉随文辩之其有不言啖子赵子曰者是也

猜你喜欢
  卷第八·董仲舒
  卷三十六·陈祥道
  提要·孙奇逢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十一·佚名
  提要·赵善湘
  卷五十八·程川
  后序·王与之
  《中庸章句》序·钱穆
  卷上·佚名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六·德辉
  汉藏教理融会谈·太虚
  北斗七星护摩法(复炽盛光法)·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四·湛然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六·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七章 郊行卜佛·屠隆

    【梁州令】〔末扮木韬小生扮郭暧旦上〕春光不改旧门墙。为何事凄凉。〔贴小旦上〕游仙人去冷华堂。尘掩镜。妆褪粉。被销香。〔旦〕一从仙子去天涯。何处蓬莱是尔家。白日有人乘野鹤。靑天无路入桃花。二姬。自从老爷

  • 卷四 五十首·赵崇祚

    牛给事峤 五首女冠子四首 梦江南二首 感恩多二首 应天长二首 更漏子三首 望江怨一首 菩萨蛮七首 酒泉子一首 定西番一首 玉楼春一首 西溪子一首 江城子二首张舍人泌 二十三首浣溪沙十首 临江仙一首 女

  • 卷九·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      明 冯惟讷 撰 古逸第九 逸诗【上】 支【玉海逸诗】 【国语卫彪傒曰武王克殷作此诗以为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後人使永监焉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大节而已少曲

  • 卷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十三嵗时大寒赋          【晋】傅 ?  五行倐而竟骛兮四节纷而电逝暑往寒来兮十二月而成嵗日月防于析木兮重阴凄而转肃彩虹藏于虚廓兮鳞介潜而长伏若乃天地凛冽数极气否严霜

  • 双溪集巻七·杭淮

    明 杭淮 撰七言排律送陈文明谳囚江南得双字国器青云无等双才源潘岳浩如江云霄功叶方谈笑金石文章久击撞雷漆陈胶元自合郢歌呉调不同腔石渠髙阁风斯振伏氏传经志乞降登社每凭徐孺榻听鸡时忆宋宗牕天王肃杀行秋令玉节

  •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司马迁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

  • 卷四·陆以湉

    ◎高东溪宋高东溪先生登,上渊圣皇帝五书,集中尚存其四,大旨皆主于任用君子黜退小人。有云:&ldquo;昔汉元帝承宣帝之后,好贤不坚,恶恶不著。知萧望之、周堪、张猛之为贤,任之且贰而勿专;知弘恭、石显之为恶,去之且疑而勿决。卒

  • 卷一·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一宋 张九成 撰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逺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

  • 卷之六十七·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十一月。甲子朔。遣官祭先医之神。  ○谕内阁、立宪政体。于奏事限制颇严所以定政治之方针。保持行政之统一。前经内阁奏准停止入对奏事清单。即本此意。所有嗣后例应奏事人员。于奏事章程未定以

  • 通志卷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三王纪第三下周弃曰后稷帝喾之子也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因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于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或腓字之徙

  • 馥芬居日记·王汝润

    (旧抄本)[清] 王汝润子雨著余生自乾隆五十八年癸丑正月初六日巳时。生八日,至十三,即丧母俞氏,赖祖母庄氏收育。旋父百里公(元增谨按:百里公讳嗣学,字震远。鹤溪公长子,诸生。)雇乳母养活至三岁,乳母去,仍祖母抚养。至九岁,祖母亡

  • ●尚书崔文敏公传·李鹗翀

    海盐郑晓 公名铣字子锺一字仲鳬安阳人弘治十八年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编修正德初宦瑾擅权卿佐皆伏谒跪公遇瑾史馆门独长揖瑾怒目视公他日诸史官旅见又皆长揖瑾益怒谓张彩曰翰林白面后生多轻薄如崔铣尤甚会 孝宗实录成

  • 六·钱穆

    如果没有外来侵略,我们如上述的这一种富于哲理的日常生活的享受和体味,当然是很舒服。中国人的理想人生实在并不错,错的只在他的世界主义上。要真实表现出中国人的理想人生,则非真达到世界主义的路程上不可。但中国人自始

  • 卷二十·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十宋 魏了翁 撰聘礼二王后劳賔有玉案竹簠此夫人惟簠盛栗夫人使下大夫劳以二竹簠方被纁里有盖 释曰自此尽以賔入论夫人劳賔之事夫人劳使下大夫者降于君故不使卿凡簋皆用木而圆受斗二升

  • 卷十·佚名

    △明法品第十四尔时精进慧菩萨。问法慧菩萨言:佛子。初发心菩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之藏。以大庄严而自庄严。乘一切智乘入菩萨离生道。远离世间志求正觉。诸佛所住皆以得祝决定成就无上菩提。彼菩萨摩诃萨。云何修习功

  • 佛说孙多耶致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行在祇树给孤独园。除馑甚众。佛为说经。时有梵志。名孙多耶致。望见佛。即住拄杖。吐舌念曰。吾日三浴。啖果饮水。不受人施。吾行胜沙门行。子曹甘食好衣温蓐。讹贤非真

  • 佛说华积楼阁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阿耨达池无热恼龙王宫。与大比丘众四百五十人俱。复有师子游戏菩萨等大菩萨众具足千人。一切皆得陀罗尼十地圆满。得灌顶已位居补处。被大

  • 卷第十(本末合)(尽第五地)·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本末合)(尽第五地) 第二地中二。先略料简。后正释文。 前中二门。一释名。二来意。 前中成唯识第九云。具净尸罗。远离微细犯戒垢故。名离垢地。十住毗婆沙云。行十善道。离诸垢故。摄大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