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乘除第十凡十七章

  甘泉子与诸生刈于垂虹之田,有播焉,有插焉。播者获也少,插者其获也多。问之佣,佣曰:“早之播也获少,则其晚也兼多;早之插也获多,则其晚也必少。甘泉子顾谓诸生曰:“其天地乘除之理乎!于耕获之中有学焉。弟子识之,何思何虑。” 

  诚不可掩,声亦不可掩。诚以藏显,声以藏隐,故韶武之声(一作美),韶尽善而武未尽善,听声而知之,由显以之隐也。[故]吉人凶人之言,方垣而听焉。吉必知之,不吉必知之。如闻琴而知杀心,听历代之乐而知其德,不可掩也。 

  或问道。甘泉子曰:“吾得之洪范矣,知偏党反侧作好恶之非道,则知中正矣。中正者,天下之至道也,是故无意必固我,而发皆中节,君子可以知道矣” 

  陈子宗享曰:“人者天地之心,以得其气欤?”甘泉子曰:“子之言其几矣!其几矣!由是而充之,其知道矣!是故人者也、天地也,呼吸通焉。彼以皮肤之间,何足以知人?何足以知天地?” 

  ●生曰:“绝四,其圣人教人之至也乎!其正心尽[言]●●。夫四[者亡]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能尽斯言也,其●致之先乎!” 

  语叔辉、公赞、体刚,以“艮不获身不见人”之义,由不见人也,然后能有所见。 

  “[格]物则内外合一,知行并进。”未达。曰:“理无内外。” 

  孟氏之养气,其养性乎!性与气一也,示人以易见也。[改]其说曰:“气之中者性也。故其为气也,配道与义。” 

  能近取譬,近取诸身。欲立欲达,可欲之善,立人达人,扩而充之。故自近始也,譬其喻也,喻其明也,近取诸身,但明乎善。知皆立人达人,不假外求。 

  黎玺问:“举斯心加彼也,何心?”曰:“其本心乎!老老幼幼,及人之老幼;刑寡妻,至兄弟,以御家邦;皆自此心焉扩之。故知此者,其知絜矩矣乎!” 

  问薛尚谦:“圣贤之学同乎?否也?”尚谦曰:“有安勉。”曰:“有圣人之学矣,有贤人之学矣。圣人,先天之学也;贤人,后天之学也。圣人先于立诚,故拟之于干,贤人先于修存,故拟之于坤。干知大始,其德乎!坤作成物,其业乎!德业合,斯可配天地。” 

  古之学也必传受其大,是以知学问思辨笃行之,●●●而不离乎此也,曷谓大?曰:“天理”。●者其心学乎!通乎内外,达诸天德,一以贯之。 

  ●问曰:“孔门一贯之教,其惟曾子乎?”曰:“施诸群弟子●非一也,如其心事之判,则为病痿人矣。何以为至?” 

  门人有问:“圣可学欤?”曰:“可。”曰:“如之何?”曰:“在变化。士而贤,贤而圣,圣而天,变化也。今夫飞潜之类,变化则有之矣。如其学不变不化,可以人而不如飞潜乎?”曰:“孰变化之?”曰:“沉潜刚克,高明柔克,克之者其心乎!心之中正,其变化之矩也。” 

  或问曰:“昔人有言,王化行而后田可井也,然欤?”曰:“孟氏子之告齐、梁、滕君也,岂三国之王化已行乎?必先田里而后学校,仰事俯育而后驱之善,是故欲行王化者必自井田始,然非其人不行。” 

  语钟景星、陈谟、郭肇干、黎玺曰:“汝知学之要乎?”曰:“请问焉。”曰:“其洒而落之乎!”曰:“孰谓洒落?”曰:“其廓清乎!美或窒焉,恶或窒焉,不廓清之,不足以入道。” 

猜你喜欢
  商书·太甲下·佚名
  卷二十八·郑玄
  胡子衡齐卷六·胡直
  卷十一·孔颖达
  卷二十五·康熙
  二  修身·墨子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一百四十九·佚名
  卷四·佚名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四十·唐慧琳
  卷一·赜藏主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十·佚名
  卷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则礼·唐圭璋

      则礼,“全”已见。   小重山   鹤舞青青雪里松。冰门龟在藻,绿蒙茸。一成不见蕊珠宫。蟋桃熟,犹待几东风。   玉酒紫金钟。非烟罗幕暖,宝□浓。赠君春色腊寒中。君留取,长伴脸边红。   东风第一枝   经国谋

  • 第七十四回 娶新人翁姑心乐·陈端生

    第七十四回娶新人翁姑心乐诗曰:宜尔室家乐尔妻,孟光举案庆眉齐。今朝父母共安乐,惟愿螽斯蛰蛰兮。一到初六七这两天,皇甫府中十分忙乱。太皇妃要料理两处行盘,一般无二。老千岁要着人外面挂灯结彩,小王爷又要铺设麟凤宫。

  • 卷七百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三萧意【诗一首 以下见玉台後集】长门失宠自从别銮殿长门几度春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徐之才【诗一首】下山逢故夫踟蹰下山妇共申别离久为问织缣人何必长相守张陵【诗一首】虏患今日

  • 山谷内集诗注卷六·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六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 春皇赋上瑞来宁黄屋忧【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羲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是谓太昊文选谢惠连雪赋曰盈尺则呈瑞于丰年汉书高帝

  • 卷一百七十·列传第五十七·宋濂

        尚文   尚文,字周卿,世为祁州深泽人,后徙保定,遂占籍焉。文幼颖悟,负奇志。张文谦宣抚河东,参政王椅荐其才,遂辟掌书记。未几,西夏行中书省复辟之。至元六年,始立朝仪,太保刘秉忠言于世祖,诏文与诸儒,采唐《开元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四十二【起旃防大渊献正月尽柔兆困教六月凡一年有竒】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景祐二年春正月壬寅徙江东转运司蒋堂为淮南转运司兼发运司事堂在淮南嵗荐部吏二百员曰十得二三亦足报国矣 以度支

  • 第十八卷元至元·缪荃孙

    世祖至元十三年四月庚辰,先是,宋丞相文天祥至镇江,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安抚使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日:“两淮兵足以兴复,特二阃少隙,不能合从耳。”时犹未知夏贵纳款,故再成以二阃为言。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今先

  • 刘休宾传·魏收

    刘休宾,字处干,本来是平原人。祖父刘昶,随从慕容德渡过黄河,家居于北海的都昌县。父亲刘奉伯,刘裕时任北海太守。刘休宾年少时喜爱读书,颇有文才,兄弟六人,刘乘民、刘延和等在当时都颇有声誉。刘休宾任刘..的虎贲中郎将,不久迁

  • 赡思传·宋濂

    赡思字得之,祖先本大食人,祖父鲁坤自大食迁居丰州。太宗时,以其材授真定、济南等路税监推课税使,因而家住真定。其父斡直拜儒生为师,轻财重义,不愿为官。赡思九岁时,一日能记千字,古典经传至千言。二十岁时,就学于翰林学士承旨

  • 卷三十二·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三十二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表记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集说应氏曰裼袭以示文质各有异宜所谓不相因者恐一时或有异事必易服从事各存其敬不以袭衣而因为裼不以裼衣而因为袭盖质文既辨而又不惮

  • 卷一·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一天官冢宰第一之一【冢知勇反】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辨本亦作辩平勉反】正义郑氏康成曰建立也周公作六典之职以授成王营邑於土中

  • 原例·王质

    诗总闻原例闻音者凡音韵是古音无有不叶特称谓之殊呼吸之别传写舛讹连析差跌与夫古人取叶之法不同转纽之法亦异虽古律不可以此而推然吟咏讽诵亦有所助葢倐见古人之心期语法有不期而防者作闻音一闻训者凡字义是古训多不

  • 制分·韩非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

  • 一切宝灌顶大三昧仪轨分第五·佚名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复说一切如来灌顶出生智藏般若波罗蜜多教。若施灌顶者,获证三界法王位。若施珍财者,获满一切愿。若施妙法者,得诸法平等。若施饮膳者,得一切身口意快乐。尔时虚空藏菩萨。闻佛说此真理法门已,现大笑容

  • 卷第三·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三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浙江杭州皇岗太平禅寺语录 崇祯甲申夏师在金粟首座寮受请于七月二十七日入院指山门云无钥无封八达七通为什么有人到这里一似撞墙磕壁良久云随我来也

  • 纪丰润张学士马江战事本末·赵增禹

    直隶丰润张学士,名佩纶,字幼樵。其先世雨樵中丞,仕至安徽巡抚。学士以同治庚午辛未联捷入翰林,年甫冠,未娶也。甲戌散馆授编修,光绪丙子大考二等第二,擢侍讲,旋转侍读。学士长身伟干,天资聪颖过绝人,读书目十行并下。初入塾,一日

  • 周礼全经释原·柯尚迁

    十四卷。明柯尚迁撰。柯尚迁字乔可,自号阳山石人,福建长乐人。嘉靖中由贡生官邢台县县丞。《周礼全经释原》六官分十二卷,附《周礼通论》、《周礼通今续论》各一卷。书中训解,标“释者”是采辑古注,称“原者”是柯尚迁自注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智旭

    凡六卷。明代智旭撰。又称起信论裂网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本书系新译(实叉难陀译)起信论之注疏。其名裂网者,欲破除法相宗、法性宗二宗差别的见解之网。本论以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配以一心之众生心,而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