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代序四 忆弘一大师 钱君匋

钱君匋

一九二三年,我在上海艺术师范学校读书,主持校务的丰子恺、刘质平两先生都是弘一法师的入室弟子,他俩终生尊敬弘一上人。我初习书法,临摹北碑,最爱《龙门二十品》,子恺师曾对我说:“清末民初,中国出了几位大书家。”他评论沈寐叟、李瑞清、曾农髯、于右任诸家之后,接着说:“最超脱,以无态而备万态要算李息翁。”丰先生自己的收藏品中,有好多帖墨宝是弘公亲笔,我曾到他家里多次观摩,可惜欣赏水平不高,修养不足,对弘公的书法,仅仅知道是好,好在何处,为什么好,并不了然。在我的心目中,弘公这位太老师一定是个超凡入圣、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清高拔俗,艰苦卓绝,但未必可亲。

毕业后,我进了开明书店,编辑美术音乐书籍,并画书衣。这时夏丏尊先生已到上海,主持缉编工作。为了纪念弘公出家十周年,便将弘公赠他的一些临古法书,汇集成《李息翁临古法书》出版。

一天早晨,我刚刚进店,夏老已经坐在我的对面,这位长者质朴持重,讷于言而敏于行,是我们年轻人当然的师表。

“君匋!弘一大师法书集子天把就要付印,我写了一篇后记,可惜字很蹩脚,你代我抄一下制版好吗?”

“当然可以,不过,我的字也太嫩了……”我有点犹豫。

“先写出试试看嘛,如果写出来你自己真不满意,我就丑媳妇见公婆!一言为定。”他是个忙人,没有闲工夫摆龙门阵,说完便匆匆而去。

这天下午和晚上,我把后记抄了两遍,第二天见了夏老,请他过目。

“你很用功啊!”他一下看完,摘下眼镜连声称赞。

“夏老先生!我想了一夜,觉得我抄的东西不能用。”

“为什么?”

“你们是几十年的交情,是他的知己、畏友、诤友,出一本书也不容易,您的字也厚重而有书卷气,比我写的老辣,内涵的更要高一层,不如存真为宜。我是斗胆直言,表示对二老的敬重,抄了两遍是表示不是偷徽推辞。”

“好,爽快!我自己抄。你这两份抄件我们各自保存一份,作为纪念吧!”

我的字没有发表,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否则,我会长期为狗尾续貂而惭愧。书印出之前,我拜读全稿,开始认识到这部东西的分量。他写《张迁碑》,雅拙韶秀,气宇雍容;写《石鼓文》,匀停舒展,缓带轻裘于百万军中,有儒将风流;写《天发神谶碑》,变险为平,内涵蕴藉;写《?宝子碑》,密极似疏,举重若轻,方笔之美,运锋如刀。一九六三年,广洽法师集资辑印太师墨宝,我作书衣,移用印花布纹样,布函,素净幽雅,下册便选用这本临古法书。这也是一段艺术因缘。

“一·二八”淞沪抗战结束之后,开明书店编辑所同人迁兆丰路,继续工作,意气奋发,章锡琛先生自己也带头这样做。一天有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上楼来,我埋头看稿,没有理会,只听章先生迎上前去:“弘公大师!您老人家什么时候到的?”

我抬头一看,一位和尚站在办公室门口,门正好成了框子,把他嵌在中间。他高约一米七,穿着宽松的海青,因为面形清瘦,神情持重,虽然在微笑,却有一种自然的威仪,把身体也衬托得很高很高,目光清澈,那是净化后的秋水澄潭,一眼到底,毫无矫饰。上唇下巴有些胡髭,异常地率真可亲。五十出头,并不能算老,我见到他的虔敬,不亚于见到祖父一样,一阵清凉之气从我脊梁上向全身扩散开来,人世间一切俗套伪饰,在一刹那间都卸净了。

“居士好!”他的嗓音低而沉厚。

等到大师入座,我亲自奉上清茶,他招呼我坐下。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位长者,松柏精神,鸾鹤风度,真人本色,怎能看出这位是腰缠万贯贵公子,落拓风流艺术家呢?我知道自己是晚辈,不敢多言,垂手恭听。

“丏尊居士好么?他家里怎么样?”他两眼睁得圆圆的,多么关切!

“很好!”章先生说。

“阿弥陀佛!我一直放心不下,才来看他的,好久没有收到他的信了。”他双手合十,欣慰地点点头。

“等一会儿就来,我叫人去请他。”

“不用,不用,小僧先来问一下,问清楚了当然是自己走着去,告辞了。”

“不!让我叫辆车送您老人家去。”

他淡然一笑,大口喝着茶。

屋里沉静了,许多问题,关于人生,艺术,教育,宗教……一齐集中在喉头,原想请教,现在都在他淡然一笑中得到了答复。何用文字?光落言诠?无声的人格坦现,一种荒漠饮甘泉的甜意,袭我心脾。

我正要倒水,他摇摇手,那力量是不可抗拒的,只好让他自己动手。

喝完,他以沉重的脚步去了,我和章先生送到门外,仍然都没有讲出一句话来。郁达夫兄的佳句“远公说法无多语,六祖住真只一灯。”真是神来之笔!

第二天上午十点半,夏丏尊请弘一法师吃饭,邀叶圣陶、丰子恺、刘质平、周予同、章锡琛……和我,到海门路夏寓作陪。大家都知道弘公过午不食,都到得很及时。到了今天,这些同席者只剩下我和叶圣陶二人,叶老年已九十开外,我也到了八十,其余诸位已全部作古了。

几样素菜,干净爽目,我悄悄注意,弘公只吃两样:白菜、萝卜,别的菜不伸筷子。大家都理解他,并不相强,没有拘束。

席间谈到对联,弘公说:“南普陀天王殿前当中两根石柱上,有陈石遗老先生写的一副:‘分派洛迦开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门’,文有气魄,字也老健可观,不可多得。但大醒法师以为后三字不若易为‘诵浮图’更有画意,可见联语难作。我写的华严集联,只末一字讲平仄,不在声律上讲究,没有闲空推敲啊!”

夏丏尊先生回忆了西湖之夜,白马湖晚晴山房之夜等许多往事,弘公垂下眼睑,他沉浸于回忆之中,尽力平静。

餐毕,弘公退入夏窝的客房,我们大家都依依不舍,异常黯然,这种情绪也感染了我这样的俗人。弘公这样自苦,在他是求仁得仁,而我总以为他老人家应当吃得好一些,把身体搞好,多活几年,多留下一些艺术品,他的出家,我非常惋惜。弘公是绝顶聪明的人,当然看出了大家的想法,他异常平淡地说:“历经百劫,故人犹健,茫茫人世,不必苛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善自珍重,阿弥陀佛!”

弘公的言行,在我心版刻上了永不磨灭的形象。

大师谢世后十年十二月初冬,叶圣陶、马一浮、广洽法师、子恺师、章锡琛和我等筹资建成了骨灰塔,马一浮题了塔名,恺师写了修塔记,主持工程者黄鸣祥。马一浮老人有礼塔诗:

扶律谈常尽一生,涅槃无相更无名。昔年亲见披衣地,此日空余绕塔行。石上流泉皆法雨,岩前雨滴是希声。老夫共饱伊蒲馔,多愧人天献食情。

我也写了一律:

法雨漫山竹径寒,初成莲塔起高峦。今朝湖畔行嘉礼,昔日淞滨叩净安。艺事中西皆圣手,诗才南北领骚坛。盛年阐律云游去,妙觉庄严上界宽。

礼塔之后,去浙江美术学院看望潘天寿先生,他正在上课,便坐在门房里等候。看门的老人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床头摆满野花,当中安放着弘公在海滨拍的照片,背景是咆哮的巨浪,不知是在厦门或是青岛所拍。天风扬起海青的广袖和衣据,慈眉善目,智慧深邃,背面是二十年后才认识的忘年好友柯文辉题的〔鹊踏枝〕。字很稚弱,词却不似少年手笔:

画印诗书文烂馒,曲寄深情,剧苑天葩放,举世昂头惊坦荡,忽然芒履扶藜杖。

古寺寒窗银汉灿,梦里桑枝,莲瓣镜中绽。一代风流归逸淡,墨香犹把新苗灌。

老门房是弘公的老同事。十分健谈,说到潘天寿请假回家结婚的窘态,绘形绘声,自己一点也不笑。他最佩服弘公,尊称“李老夫子”。每天还烧一支伽南香。他说:“老夫子寒暑假回上海,都把铺盖放在我屋里,每次回来,都送我三块袁大头,一年十二块,能买三床被字呢!这照片是老夫子亲自送我的。后边的字是一个半大孩子来找借宿时写上的,诸乐三先生说很好,我不懂。供花是新派,烧香是老派,我经过学习,不信菩萨了。可是不给老夫子烧一根,一天就像少吃一餐饭一样,烧惯了啊。世上难找那样好的老夫子。哪位工友没得过他老人家的帮助,我和闻玉【送弘公去出家的工人】去看他,他剃了光头,在院子里提水浇花。叫我们‘居士’,自称‘小僧’,要我们坐,他亲自送茶水。留我们吃素饭,菜里没有油,那么苦,我和闻玉都哭了,他吃得有滋有味,简直是活菩萨,真神谁见过呢?”

深悔当时没有将这张珍贵照片借到照相馆去复制几帧广赠亲友。“文革”后多次打听,已杳如黄鹤,我连老人的名字也忘记了,在他身上我又看到了弘公人格的感召力。

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便是真正的纪念碑!

一九八六年八月

【原载《李叔同——弘一法师》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猜你喜欢
  卷四·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九·佚名
  杂毒海卷三·性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义脉·太虚
  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第七·佚名
   第七十六則 丹霞喫飯還具眼麼·胡兰成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佚名
  甲三 流通分·太虚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六卷·无著
  金刚仙论 第八卷·佚名
  卷第六·宋濂
  附錄淨譯藏譯二本衆學法對勘表·欧阳竟无
  卷第十八·佚名
  佛地經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说千佛因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874_1 【廉州人歌】   廉州颜有道,性行同庄老。爱民如赤子,不杀非时草。   卷874_2 【沧州百姓歌】   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   昔日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   卷874_3 【薛将军歌

  • 卷一百·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二十七 赵嘏【字承祜山阳人】 书斋雪後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欲静又不能

  • 自堂存藁巻二·陈杰

    宋 陈杰 撰五言律诗乙丑元日夀昌拜表盛服黎明起瞻天咫尺东舒迟寅出日清淑艮来风隂尽恰亭午景长疑再中初元调玉烛勉勉圣神功天基节特晴东风特地竒阁雨放朝曦厯数归仁夀乾坤表诞弥愿敷皇极福重立太平基忠爱无疎贱新年

  • 卷二百五十 列传三十七·赵尔巽

      李霨孙廷铨杜立德冯溥王熙弟燕吴正治黄机 宋德宜子骏业伊桑阿子伊都立阿兰泰子富宁安徐元文弟秉义   李霨,字坦园,直隶高阳人,明大学士国缙子。少孤,劬学自厉。顺治三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进编修。十年,世祖亲试习

  • 粤游见闻·瞿共美

      前行人司行人瞿其美记  唐王次闽。  高帝之子,封国河南省南阳府。王讳聿键,因累囚凤阳高墙。国变,淮抚路振飞护之出。弘光元年某月,保国公朱国弼劾旧淮抚路振飞贼信日逼,先纵狱囚;天潢洊至,兵拒河上,皇上扁舟,不纳入城

  • 卷下·彭时

    辛巳年七月二日,昭武伯曹钦反。钦,太监吉祥之犹子也。吉祥在宣德、正统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达官,骁勇善战,结以恩惠久矣。天顺初年,与石总兵成迎复功,亦恃有此。钦以此骤升伯爵,颇骄恣。锦衣卫指挥逯杲发其事,稍裁抑之,遂有反谋

  • 第六十三册 天命九年·佚名

    第六十三册 天命九年汗曰:“额亦都巴图鲁独取舒勒格布占,取巴尔达城,败萨克寨之来军,奋战於尼玛兰城,论功列为一等,将赐三牛录。考色章京在乌拉大国之战中,身先士卒,亲身下马步行攻战,败其乌拉之兵,灭大国,故准折十两之罪,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一 【起丁丑晋元帝建武元年○止甲辰晋康帝建元二年】凡二十八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元帝为东晋之始故建武元年方即晋王位照纲目例即大书中宗元皇帝不欲使晋旷年无君且以明正

  • 二三六 河南巡抚徐绩奏遵旨照江西之法办理遗书折·佚名

    二三六 河南巡抚徐绩奏遵旨照江西之法办理遗书折乾隆四十年二月初六日河南巡抚臣徐绩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二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九日奉上谕,以江西巡抚海成具奏搜罗遗书一

  • 原书征言·马骕

    原夫载籍浩博贵约束以刈其烦羣言异同宜胪陈以观其备骕少习六艺之文长诵百家之说未能淹贯辄复遗忘顷于左氏春秋笃嗜成癖爰以叙事易编年【篇目一百各附以论】辩例图谱悉出新裁雠正旧失数易稾而成书谬为同志所欣赏矣【辩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六五祀之礼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溜人之所居曰竈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於岁终腊享通祭於庙门外上用其议岁暮享太

  • 戒性篇 第八 凡十五条·范立本

    《景行录》云:“人性如水。水一倾则不可复,性一纵则不可反。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得忍且忍,得戒且戒。不忍不戒,小事成大。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临机与对镜,妙在先见明。佛

  • 诗图总序·欧阳修

    诗图总序周之诗自文王始成王之际颂声与焉周之盛德之极文王之诗三十七篇其二十三篇系之周公召公为周南召南其八篇为小雅六篇为大雅武王之诗六篇四篇为小雅二篇在召南之风成王之诗五十三篇其十篇为小雅十二篇为大雅三十

  • 中匡第十九·管仲

    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仲惧而复之。公曰:“吾子犹如是乎?四邻宾客,入者说,出者誉,光名满天下。入者不说,出者不誉,污名满天下。壤可以为粟,木可以为货。粟尽则有生,货散则有聚。君人者,名之为贵,财安

  • 问谈品第六·佚名

    于是大迦叶。谓明网菩萨。族姓子。光犹若如来。威容姿颜紫磨金形。众会蒙曜色像普齐。答曰:唯大迦叶。当问世尊而发遣之。耆年寻时前问大圣。佛告迦叶。明网菩萨得为佛时。当尔众会悉紫金容咸乐一义。同心笃信达诸通慧

  • 采果集·泰戈尔

    《采果集》是泰戈尔创作的诗集,与《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和《吉檀迦利》齐名。它以充满激情的语言赞颂生命,思索生命的本质。这些诗作充满了乐观的情绪和生机盎然的气息,表达了作者对理想追求的乐观和坚定的信心

  • 西台集·毕仲游

    诗文别集。北宋末毕仲游撰。二十卷。仲游字公叔,郑州(今属河南)人。元祐初为军器尉丞,与黄庭坚、张来等同召试学士院,擢为第一,累迁吏部郎中。后入元祐党籍。终年七十五岁。有集,《宋史·艺文志》作五十卷, 晁公武《

  • 岩幽栖事·陈继儒

    多读两句书,少说一句话。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茶令人爽,竹令人冷,月令人孤,棋令人闲,杖令人轻,水令人空,雪令人旷,剑令人悲,蒲团令人枯,美人令人怜,僧人令人淡,花令人韵,金石令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