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卷十七

机缘篇

《易经》日:陰陽互动,顺厄可变。机缘者,时机、运气之统称。佛家讲因果,说善有善缘,恶有恶果。胡林翼说“一入官场,总是碰境”,他的才能名望本不在曾国藩之下,可惜死得太早,无缘享盛名。曾国藩抱定“可高可卑,可大可小”之念,平生“不信书,信运气”,并让他的心腹幕僚郭嵩焘将这两句话作为墓志铭,并自信“公之言”能流传后世。

机缘篇(上)【原文】

于往年未了之事概无甚愧悔,可东可西,可生可死,襟怀甚觉坦然,吾弟尽可放心。行事则不激不随,处位则可高可卑,上下大小,无人不翕然悦服。因而凡事皆不拂意,而官阶亦由之而晋。或者前数年抑塞之气,至是将畅然大舒乎?《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我弟若常常履信思顺,如此名位岂可限量?

【译解】

我对于往年未了之事已无甚愧悔了,可东可西,可生可死,襟怀甚觉坦然,我弟尽可以放心。行事不激进不随波,处位可高可卑,上下大小,无入不全然悦服。因此凡事无不如意,而官阶也因此得以晋升。或许前几年抑闷堵塞之气,至今将畅然舒畅了吗?《易》曰“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我弟如能常常履信思顺,那功名岂可限量?

机缘篇(中)

【原文】

贤达之起,其初类有非常之撼顿,颠蹶战兢,仅而得全,疢疾生其德术,荼蘖坚其筋骨,是故安而思危,乐而不荒。道微俗薄,举世方尚中庸之说,闻激烈之行,则訾其过中,或以罔济尼之,其果不济,则大快奸者之口,夫忠臣孝子,岂必一一求有济哉!势穷计迫,义无反顾,效死而已矣!其济,天也,不济,于吾心无憾焉耳。

【译解】

自古以来,有贤德、声望的人,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都经历了许多磨难,在艰难困苦中增长了自己的才识。患难使他们有了崇高的品德和渊博的学识,艰苦的环境使他们更加坚强。因此,能够居安思危,欢乐而不荒婬。世道衰微,风俗又不淳朴,一般的入,都崇尚“中庸”之道。听说谁有激烈的行动,便诋毁说太过了,有的以不能成功的借口加以阻止。如果真的没有成功,则奸诈的小人就会说,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其实,作为忠臣、孝子,何必要求每件事都会成功呢?形势所迫,义无返顾,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切罢了。事情成功了,可见是天命如此。失败了,自己的心头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机缘篇(下)

【原文】

每当盘根错节,掣肘违心之会,益叹民情之易与,而信王道之可行。抚躬内疚,窃恨世不我负,我自负世。然则无可逭,何敢以自弃者弃人。凡分所当为者,勉而行之,以求尽夫力之所能至焉。庄子有言:“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可奈何。”假如目下武汉江西倏有大变,是虽知之而无可奈何者也。假如吾辈三日不汗,溘先朝露,是虽知之而无可奈何者也。愿于人力所能为者则略加思虑,于天命之无可奈何者则冥然不顾。

【译解】

每当诸事缠绕、盘根错节时,又逢诸事受到干涉,只能委屈求全的情况发生,我便更加慨叹民情是很重要的,坚信王道能够行得通。我反躬自问,为时机不负我,而我有负机缘感到内疚。过去的事已无可挽回,我又岂能自暴自弃呢!凡应当作的,一定竭尽全力去尝试,以尽人力所能来挽回天心。庄子曾说:对于命运的事情最好不要知道,知道也没有办法改变”。像眼下武汉、江西突然有变,也是知道但又无可奈何的事。愿于人力所能做到的略加思虑,对于天命中无可奈何的就要置之不理。

猜你喜欢
  卷十九 冏命第二十八·孔颖达
  语增篇第二十五·王充
  叔向问意孰为高行孰为厚晏子对以爱民乐民第二十二·晏婴
  論語全解卷七·陈祥道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卷四十·陈经
  卷五·毛奇龄
  卷二十七·陈启源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卷二十七·秦蕙田
  卷四·王与之
  卷五·佚名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中·佚名
  君子之交·李叔同
  五阴虽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八·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四首南渡江山气不雄,钱塘苏小可怜虫。料应怀古添惆怅,画得西湖尔许工。南北高峰六小桥,英雄悲愤女儿娇。纵君画尽生花样,难挽湖山气寂寥。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重。山水若从奇处看,西

  • 第二折·李好古

    (张生上,诗云)幸会多娇有所期,闲花野草斗芳菲。幽情何处桃源洞,则怕刘郎去未归。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却不知何处去了。则见青山绿水,翠柏苍松,前又去不得,回又回不得,好凄惨人也!这盘陀

  • 述古斋诗集序·许恕

    江隂蔡芝林以其郷先生许更士所着北郭集示余曰是集也其仲子仪曹主事君所辑而梓刻者也仪曹君以事沦胥谪戍五开以卒君之子辂时年甫垂髫而莫之悉也比壮读书有成乃慨然曰吾先祖之北郭集吾先子之所手编刻已有传矣吾先子之诗

  • 卷四十九·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四十九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七首 慎按唐宋名家诗文间有互见他集者如马退山茅亭记载独孤及集柳州谢表其一乃李吉甫郴州作而皆入子厚集中

  • 1930──中華民國十九年庚午·郭廷以

      1﹐1(一二,二)   甲、本日起,廢止外人在華領事裁判權(英美政府表示主張逐漸進行)。上海臨時法院直隸中央,各地交涉員裁撤。   乙、蔣中正發表文告,勉同志砥礪氣節廉恥。   丙、中央明令慰勞蔣中正,並授勳閻錫山、何應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七·徐乾学

    宋纪十七【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五月凡一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五年秋七月辛丑朔贼攻眉州知州李简等坚守逾月贼引去 以户部员外郎魏廷式同勾当自陜西至益州转运事廷式尝入朝奏事帝曰

  • 路史卷八·罗泌

    前纪八禅通纪尊卢氏尊卢氏,是为宗卢。其立政也,官天墬、府万物,莗天下之故,惟以币行。无所甚亲,无所甚疏。抱德扬和,以顺天下,而世用宁焉。治九十余载,位台之阳,葬于浮肺山之阴。后有尊氏、尊卢氏、氏。自余季甫志学遾通三经,且

  • 卷之二百八·佚名

    光绪十一年。乙酉。五月。甲寅。旌表节孝妇安徽怀甯县李陈氏、舒城县孙石氏、六安州熊翁氏、巢县周金氏、桐城县郑方氏。摺包  ○乙卯。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江苏候补同知直隶州知州蒋瑛嗜好甚深。父子相继为江

  • 钦定续通志卷八十七 氏族略七·纪昀

    氏族略 【七】补遗○补遗三上声去声△上声勇 【见姓苑周勇获吴大夫明勇金勇英卫千户】宠 【见姓苑五代宠令图中门使】拱 【见姓苑明拱北景泰进士拱廷臣嘉靖进士】奉 【○宋奉真名医明奉科任知县奉明宣德举人】(臣)等谨

  • 二九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二九三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七日臣勒尔谨、臣毕沅、臣嵇承谦跪奏,为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恭折具奏事。窃臣等节次钦奉谕旨,查缴应禁各项违碍书籍版片,俱卽恭录圣谕,刊刻誊黄,遍谕士民,尽行

  • 七一 下宿的情形·周作人

    我最初来到东京,住在伏见馆下宿屋里。伏见馆在东京的本乡区汤岛二丁目,是中下等的下宿,——我这样说也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只是凭我的估计罢了。本来下宿是按月计算房饭钱,与按日计算的旅馆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至于下宿本身的

  • 卷一百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朝礼礼记玉藻天子元端而听朔于南门之外【注端当为冕字之误也元衣而冕冕服之下 疏知端当为冕者凡衣服皮弁尊次以诸侯之朝服次以

  • 贵直论第三 直谏·吕不韦

    直谏原文:二曰:言极则怒,怒则说者危。非贤者孰肯犯危?而非贤者也,将以要利矣;要利之人,犯危何益?故不肖主无贤者。无贤则不闻极言,不闻极言,则奸人比周,百邪悉起。若此则无以存矣。凡国之存也,主之安也,必有以也。不知所以,虽存必亡

  • 庄公·庄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传】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晋

  • 中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王相应品第六(有七经王相应品本有十四经分后七经属第二诵)(初二日诵)七宝.相.四洲牛粪.摩竭王鞞婆丽陵耆天使最在后(五八)中阿含王相应品七宝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四十·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八复次舍利子。彼然灯如来应正等觉。于三世中普以慧眼。悉能了知。时宝云梵志如是知已。以金色髻布散于地。请佛声闻及

  • 甄正论卷上·玄嶷

    大白马寺僧玄嶷撰滞俗公子问于甄正先生曰。余长自聋俗。情未晓于大方。生于季代。心有昏于通理。每迟回于闻见。践岐路以踌躇。竟滞迷于言说。仰夷涂而颠踬。自怀此惑行积岁时。希为指南坐祛知北。先生乃隐机而对曰。

  • 大清宣宗成皇帝实录·佚名

    《宣宗成皇帝实录》(清实录道光朝实录)476卷。全称为《大清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实录》。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咸丰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文庆、花沙纳等开馆纂修,至咸丰六年 (1856)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