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70

高宗绍兴六年六月,岳飞进屯襄阳。时张浚视师江上,会诸大帅,独称韩世忠与飞可倚大事。命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此君素志也。”飞遂移军京西,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命往武昌调军。

秋七月,岳飞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者数万人。张浚曰:“飞措置甚大,今已至伊、洛,则太行一带山砦必有应者。”已而忠义社梁兴等果归之。飞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及伪齐李成、孔彦舟连战皆捷。至蔡州,克其城。

时,伪齐屯唐州,岳飞遣王贵、董先等攻破之。飞因奏进取中原,不许,飞召贵等还。

七年夏四月,岳飞乞终丧,遂还庐山,张浚使张宗元监其军。先是,飞自鄂入见,拜太尉,继除宣抚使,以王德、郦琼兵隶之。帝诏德、琼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飞见帝数论恢复之略,疏言:“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彼得以休兵观衅耳。臣愿陛下假臣月日,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叛将既还,遣王师先进,豫必弃汴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然后分兵浚、滑,经略两河。如此则逆豫成擒,金人可灭,社稷长久之计,实在此举。”帝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复召至寝阁,命之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议,忌之,遂不以德、琼军隶飞,诏飞诣张浚议事。时,浚奏罢刘光世兵柄,以其军隶都督府,因分为六军,谋置帅,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飞曰:“德与郦琼素不相下,一日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俊、杨沂中何如。”飞曰:“张宣抚,飞之旧帅也,其人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沂中视德等耳,亦岂能御此军哉。”浚艴然曰:“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军为念哉?”飞既与浚忤,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山。浚怒,奏言飞积虑专在并兵,遂命张宗元权宣抚判官,监其军。

六月,岳飞入朝,复还镇。帝累诏趣飞还职,飞不得已,趋朝待罪,帝慰遣之。及张宗元还,言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皆飞训养所致,帝大悦。飞至镇,奏言:“比者寝阁之命,咸谓圣断已坚,何至今尚未决。臣愿提兵进讨,顺天道,因人心,以曲直为老壮,以逆顺为强弱,万全之效可必。钱塘僻在海隅,非用武地,愿建都上游,用汉光武故事,亲率六军,往来督战,庶将士知圣意所向,人人用命。”不报。

八月,以王德为淮西都统制,郦琼副之。琼与德素等夷,不相下,吕祉还朝,德、琼列状交诉于都督府及御史台。乃诏德还建康,仍命吕祉往庐州节制之。祉至庐州,琼又讼德。祉谕曰:“若以君等为是,则大相诳,然张丞相喜人向前,倘能立功,虽大过亦阔略,况小嫌耶。当为诸公辨之,保无他虞。”琼等感泣。事少定,祉乃密奏,乞罢琼及统制靳赛兵权。书吏漏语于琼,琼令人遮祉所遣邮置,尽得祉所言,大怨怒。会闻朝廷命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锜为副,召琼赴行在。琼大惧,遂谋叛。诸将晨谒祉,琼袖出文书,示中军张璟曰:“诸兵官有何罪,张统制乃以如许事闻之朝廷耶?”祉大惊,欲走不及,为琼所执,璟及兵马钤辖乔仲福,统制刘永衡皆死。琼遂率全军四万人,渡淮降刘豫,拥祉北去。距淮三十里,祉下马立,谓琼曰:“刘豫逆贼,我岂可见之。”众逼祉上马,祉骂曰:“死则死于此。”又谕其众曰:“刘豫逆臣尔,军中岂无英雄,乃随郦琼去乎?”众颇感动,凡千馀人环立不行。琼恐摇动心,急策马先渡,祉遂遇害。事闻,张浚始悔不用岳飞之言。飞乞进讨琼,不许,诏驻师江州,为淮、浙援。

八年二月,岳飞乞增兵。不许。

九年春正月,岳飞在鄂州,闻金将归河南地,上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秦桧衔之。及赦书至鄂,飞表谢,寓和议不便之意,有“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矢心天地,尚令稽首以称藩。”之语。桧益怒,遂成仇隙。和议成,例加爵赏,飞加开封仪同三司,力辞,言:“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敌人。”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之,飞乃受命。会遣士亻袅谒诸陵,飞请以轻骑从洒扫,实欲观衅以伐谋。又奏“金人无事请和,此必有肘腋之虞,名以地归我,实寄之也。”桧白帝,止其行。

十年六月,岳飞败金人于京西。时,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飞乃遣王贵、牛皋、董先、杨再兴,孟邦杰、李宝等分布经略西京、汝、郑、颍昌、陈、曹、光、蔡诸郡。又命梁兴渡河,纠合忠义社,取河东、北州县。又遣兵东援刘锜,西援郭浩,自以其军长驱以阚中原。将发,密奏言:“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仇之意。”帝得奏,大褒其忠,授少保、河南府路陕西河东北路招讨使,寻改河南、北诸路招讨使。未几,所遣诸将李宝、牛皋等相继败金人于京西。

闰月,岳飞遣统制张宪击金韩常于颍昌,又复淮宁府,郝复郑州,张应、韩清复西京,杨遇复南城军,乔握坚复赵州,他将所至皆捷,中原大振。河南兵马钤辖李兴聚兵应飞,收复伊阳等八县及汝州。金河南尹李成弃城遁走,诏兴知河南府。飞又使张应会兴复永安军。

秋七月,岳飞大军在颍昌,命诸将分道出战,自以轻骑驻郾城,兵势甚锐。兀术大惧,会龙虎大王议,以为诸帅易与,独飞不可当,欲诱致其师,并力一战。中外闻之皆惧,诏飞审处自固。飞曰:“金人技穷矣。”乃日出挑战,且骂之。兀术怒,合龙虎大王、盖天大王及韩常之兵,逼郾城,飞遣子云领骑兵直贯其阵,戒之曰:“不胜,先斩汝。”鏖战数十合,贼尸布野。初,兀术有劲军,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号“拐子马”,官军不能当。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破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因复益兵而前,飞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兀术愤甚,合师十二万,次于临颍。杨再兴以三百骑遇之于小商桥,骤与之战,杀二千人及万户撒八、千户百人。再兴死,获其尸,焚之,得箭镞二升,飞痛惜之。张宪继至,复战,兀术夜遁,追奔十五里。飞谓子云曰:“贼屡败,必还攻颍昌,汝宜速援王贵。”既而兀术果至,贵将游骑,云将背嵬,战于城西。云以骑兵八百挺前决战,步兵张左右翼继之,杀兀术婿夏金吾,副统军粘没喝索孛董,兀术遁去。

梁兴以飞命,会太行忠义及两河豪杰,败金人于垣曲,又败之于沁水,遂复怀、卫州,断金人山东、河北之道,金人大恐。飞奏“兴等过河,人心愿归朝廷。金兵屡败,兀术等皆令老少北去,正中兴之机。”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飞檄陵台,令行视诸陵,葺治之。

先是,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乃叹曰“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金师乌凌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金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皆率所部降,以至禁卫龙虎大王下忔查千户高勇之属,皆密受飞旗榜,自北方来降。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公痛饮耳。”方指日渡河,而秦桧方欲书淮以北弃之,风台臣请班师。飞奏“金人锐气沮丧,尽弃辎重,疾走渡河,而我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桧知飞志锐不可回,乃先请张俊、杨沂中等归,而后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飞班师,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方兀术败于朱仙,欲弃汴去,有书生叩马曰:“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书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飞力请解兵柄,不许。既而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十一年三月,金兀术、韩常与龙虎大王合兵逼庐州,帝趣岳飞应援,凡十七札。飞奏“金人倾国南来,巢穴必虚,若长驱京、洛以捣之,彼必奔命,可坐而弊。”时飞方苦寒嗽,力疾而行,又恐帝急于退敌,乃奏“臣如捣虚,势必得利,若以敌方在迩,未暇远图,欲乞亲至蕲、黄,以议攻却。”帝大喜。师至庐州,金兵望风而遁。飞还兵于舒以俟命。兀术破濠州,张俊驻军黄连镇,不敢进。杨沂中遇伏而败,帝命飞救之,金人闻飞至,又遁。

时和议已决,秦桧患飞异己,乃密奏召三大将,论功行赏。韩世忠、张俊既至,飞独后。桧又用参政王次翁计,俟之六七日,既至,授枢密副使。飞固请还兵柄。诏同俊往楚州措置边防,总韩世忠军还驻镇江。初,飞在诸将中年最少,以列校拔起,屡立显功,世忠、俊不能平,飞屈己下之,而俊益忌飞。淮西之役,俊以前途粮乏訹飞,飞不为止。帝赐札褒谕,有曰:“转饷艰阻,卿不复顾。”俊疑飞漏言,还朝,反倡言飞逗遛不进,以乏饷为辞。至视世忠军,俊知世忠忤桧,欲与飞分其背嵬军,飞义不肯,俊大不悦。及同行楚州城,俊欲修城为备,飞曰:“当戮力以图恢复,岂可为退保计。”俊变色。会世忠军吏景著言:“二枢密若分世忠军,恐至生事。”桧捕着,下大理狱,将以扇摇诬世忠,飞驰书告以桧意,世忠见帝自明。俊于是大憾飞,倡言飞议弃山阳,且密以飞报世忠事告桧,桧大怒。初,桧逐赵鼎,飞每对客叹息。又以恢复为己任,不肯附和议,读桧奏至“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之语,恶其欺罔,恚曰:“君臣大伦,根于天性,大臣而忍面谩其主耶?”兀术遗桧书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力谋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卨与飞有怨,讽卨劾飞。又讽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大率谓“今春金人攻淮西,飞略至舒、蕲而不进,比与俊按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飞累请罢枢柄,寻还两镇节,充万寿观使,奉朝请。

桧志未伸,又诱张俊令劫王贵,诱王俊诬告张宪谋还飞兵柄。桧遣人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既命万俟卨,卨诬飞与宪书,令虚申探报,以动朝廷。云与宪书,令措置使飞还军,言其书已焚。飞坐系两月,无可证者。或教卨以台章所指淮西事为言,卨喜白桧,簿录飞家,取当时御札藏之以灭迹,取行军时日杂定之,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云弃市。籍家资,徙家岭南。幕属于鹏等,从坐者六人。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卨俱劾去。宗正卿士亻袅请以百口保飞,卨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飞事母至孝,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踬,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间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犒赏,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问用兵之术,曰:“智、仁、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史臣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尔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鸣呼冤哉。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六·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李心传
  1942──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壬午·郭廷以
  第六十一回 复河套将相蒙冤 扰都门胡虏纵火·蔡东藩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客座赘语卷二·顾起元
  卷一百四十二·杨士奇
  卷之三百八十三·佚名
  ●卷六·夏仁虎
  金朝祖先·脱脱
  朱赓传·张廷玉
  卷四·乾隆
  提要·苏洵
  卷五十六·纪昀
  卷五十·徐天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王实甫

    (寇准领张千上,云)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小官寇准是也。到的帝都阙下,举状元及第,今拜莱国公之职。谢圣恩可怜,着小宫随处降香。一者降香,二者因为采访贤上。今日是吉日良辰,左右那

  • 卷522 ·佚名

    赵汝廪 观石鱼 预喜金穰验石鳞,○能免俗且怡神。 晓行鲸背占前梦,瑞绝龟陵知几春。 拂石已无题字处,观鱼皆是愿丰人。 片云不为催诗墨,欲雨知予志在民。 赵汝榤 鹤林寺 仙去当年寻旧迹,传来此日

  • 幻中之邂逅·闻一多

    太阳落了,责任闭了眼睛, 屋里朦胧的黑暗凄酸的寂静, 钩动了一种若有若无的感情,——快乐和悲哀之间底黄昏。 仿佛一簇白云,蒙蒙漠漠, 拥着一只紫氅朱冠的仙鹤—— 在方才淌进的月光里浸着, 那娉婷的模样就是他么?我们都还没吐

  • 提要·钱俨

     《吴越备史》四卷、《补遗》一卷,旧本题宋武胜军节度使掌书记范坰、巡官林禹撰。载钱鏐以下累世事迹,据旧目卷首列《年号世系图》,《诸王子弟官爵封谥表》,《十三州图》,《十三州考》,今唯存《十三州考》一篇,其图表俱佚。

  • 第一节“庆春”·老舍

    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第一节“庆春”①我是腊月二十三日酉时,全北京的人,包

  • ●崇祯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怀宗端皇帝(十三)崇祯十三年春正月癸亥,申辨文武章服。丁卯,夜东方黑气弥空——连三夕。丙子,以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庚辰,下阮震亨于镇抚司狱,论死。先是,东厂获通贿籍,词连吏科都给事中阮震亨;吏部尚书谢陞又劾之。闰

  • 卷二·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太上圣节请朝贺葬地蛇盘兔于节庵先世行状读卷填榜名次开平王祠尹凤岐诗讽时事杨鸿胪读卷求代妄称细作趁航船奏弹内官善增弋谦编次文集看议何观李祭酒天幸脱祸解胡观发榜对答龚遂荣

  • ●瀋館錄卷五·佚名

    初十日狀啟即刻鄭譯以清將意來達于世子前曰問安中使之來承國王之命故受御帖容接為白有在果問安使及問安承旨則朝廷所送是置林慶業乙中路無去處云云必是朝廷故令隱避是置决不可受此問安之禮是置還為出送是如為白去乙世

  • 卷四·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四        宋 苏辙 撰殷本纪殷契帝喾之子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也为帝喾次妃见鸟堕其卵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事尧舜为司徒舜命之曰百姓不亲五品不孙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寛封于

  • 卷四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颜师古注 文三王传第十七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师古曰不得其姓氏故曰诸

  • 卷一百三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三十一 朱批宋可进奏摺 雍正三年三月初一日署陕西凉州总兵官【臣】宋可进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臣】於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据【臣】子新补 河南开封府都司宋爱在京蒙 皇上颁赐【臣】 御

  • 选举一六·徐松

    发解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靖康元年得解及州学职事人,并与免将来文解一次。」 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郊赦:「应诸路进士曾经政和二年以前绍兴元年明堂赦,政和五年四月明堂赦,政和八年七月明堂赦,宣和三年十月明堂赦,

  •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司马迁

    赵氏之先,与秦共祖。至中衍,【正义】:中音仲。为帝大戊御。其後世蜚廉有子二人,而命其一子曰恶来,事纣,为周所杀,其後为秦。恶来弟曰季胜,其後为赵。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集解】:徐广曰:“或云皋狼地名,在

  • 卷二十四·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吕氏家塾读诗记卷二十四宋 吕祖谦 撰都人士之什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张丈反】民衣服不贰【音二】从【七容反】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扶又反】见古人也【郑氏曰服谓冠弁衣裳也长

  • 卷二十六·王昭禹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二十六宋 王昭禹 撰司勲掌六乡赏地之灋以等其功王功曰勲国功曰功民功曰庸事功曰劳治功曰力战功曰多【先王以德制爵以功制禄德懋者懋之以官功懋者懋之以赏所以砺

  • 卷二十六·佚名

    释初品中十八不共法十八不共法:一者、诸佛身无失,二者、口无失,三者、念无失,四者、无异想,五者、无不定心,六者、无不知已舍,七者、欲无减,八者、精进无减,九者、念无减,十者、慧无减,十一者、解脱无减,十二者、解脱知见无

  • 苑洛集·韩邦奇

    二十二卷。明韩邦奇撰。韩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 (今陕西大荔)人。正德三年 (1508)进士,累官至吏部员外郎,南兵部尚书。曾因以疏论时政,多次被诬奏怨谤,逮系寺官,屡起屡罢。韩邦奇性情刚直,尚气节,又嗜学,诸经子史及

  • 平斋词·洪咨夔

    洪咨夔撰。《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佳趣堂书目》、《孝慈堂书目》、《宋六十名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毛斧季校本(毛氏以孙抄本校,陆敕先又以一抄本校)、《四库全书》本、俱作《平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