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卷六

名利篇

《菜根谭》日:名为招祸之本,利乃忘志之媒。”“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豪杰难过名利关。古往今来,有的人好虚名以殒身,有的人贪私利以祸族。面对名利,心将何置?明代陈继儒说“透得名利关,方是小休息”。曾国藩以“不忮不求”淡处名利。他关于“名利”的五条秘笈,读来颇能启人心智。

名利篇(上)

【原文】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未得求速赏,既得求勿坏。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求荣不知厌,志亢神愈忲,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戚戚抱殷尤,精爽日凋瘵。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而况处夷涂,奚事生嗟气?于世少所求,俯仰有余快,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语云: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译解】

知足就会觉得心中像天地一样宽广,贪得无厌会觉得宇宙也十分狭小。对于没有超乎常人姿质的人来说,多欲多求就更招致祸害:贫困时总想到丰盛,困境时经常寻求平安,富贵时要求有千乘车,尊贵时追求万钉带,没有得到又要求迅速赏给,得到后又永久占有,芬芳的香气可比椒兰,位置稳固如同泰山。追求荣华富贵,没有知足,整日精神昂扬但越来越委顿,天气有寒有暖,日月有全有缺,时运好时多结善缘,时运不好会生灾患。各种福份不可期求,各种祸害往往纷至沓来。一句话会招人怨尤,一举足便会有障碍。举首望世界,乾坤是多么大啊,得到荣誉不要立即欢欣,遇到患难也不要立即气馁。你看十个人中,八九没有倚赖。别人穷困多超过我,我的穷困仍然可以忍耐;况且处于平坦夷途,还有什么事值得嗟气叹息呢?对于世界少一些索求,走路、睡觉都十分愉快,听天由命活到老,就不会四处不安。俗话说:一个名利思想不能彻底拔除的人,即使能轻视富贵荣华而甘愿过着清苦的生活,最后还是无法逃避名利世俗的诱惑 ;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的恩泽能广被四海甚至遗留给千秋万世,其结果仍然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名利篇(中)

【原文】

余生平略述先儒之书,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而要以不忮不求为重。忮者,嫉贤害能,妒功争宠,所谓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之类也。求者,贪利贪名,怀土怀惠,所谓未得患得,既得息失之类也。忮不常见,每发露于名业相侔势位相埒之人;求不常见,每发露于货财相接,仕进相妨之际。欲求造福,先去忮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先去求心,所谓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胜用也。忮不去,满怀皆是荆棘,求不去,满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扫除净尽。尔等欲心地干净,宜于此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孙世世戒之。

【译解】

我平生略述先儒们的书,发现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总括起来,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忮不求。所谓的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争宠。就是说,怠惰的人,自己又不能修德进业,忌妒的人,又害怕别人修德进业而超过自己。忮,就是这一类人。所谓的求,就是贪利贪名,安于现状,却又贪利。就是没有得到的东西想方设法去得到,得到了的东西又害怕失去之类的人。忮,并不常见,一般是发生在名望、事业相当,地位相等的人身上;求,也不常见,往往发生在金钱交往、仕途相互有所妨碍的时候。要想造福人间,首先要去掉“忮”心,这样才会充满没有贪欲、没有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欲要立下自己的好人品,则应力去贪心,能去贪心,则不会患得患失,而义不胜用。“忮”心不去,满心里都是荆棘,贪心不去,心灵就会日渐卑污。我对这两种心思,时常加以克制,痛恨自己还未能把这“忮”、“求”二心扫除干净。你们如想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方面痛下功夫,并希望子孙后代都不要有此二心。

名利篇(下)

【原文】

自汉唐迄今,政教人心交相为胜,吾总其要日名利。西汉务利,东汉务名;唐人务利,宋人务名;元人务利,明人务名。二者不偏废也,要各有其专胜。好名胜者气必强,其流也揽权怙党,而终归于无忌惮。好利胜者量必容,其流也倚势营私,而终归于不知耻。故明人以气胜,得志则生杀予夺,泰然任之,无敢议其非。本朝以度胜,得志则利弊贤否,泛然听之,无敢任其责。一代之朝局成而天心亦定。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译解】

从汉唐到现在,政教与人心相互冲突,交替的占有优势,我总其概要叫名利。西汉务利,东汉务名;唐人务利,宋人务名;元人务利,明人务名。二者都不偏废,要各自有它们专门强调的一个方面。好名而取得优胜的,其气势必强,世风的潮流就倾向于结党营私,而终归于事无忌惮。好利而取得优胜的,其度量必能容纳,世风的潮流也就会是倚仗权势、营谋私利,而最终归结于不知耻辱。所以,明朝人以气势胜人,得志则生杀予夺,泰然处之,没有敢说他的不是的。本朝以制度取胜,得志则利弊贤否,放任听之,没有敢追究谁的责任的,一代的局面形成而天心亦定了。山川秀丽的林泉本来都是名胜地方,可是一旦沾迷留恋,就会把幽境胜景变成庸俗喧嚣的闹区;琴棋书画本来是騷人墨客的一种高雅趣味,可是一产生贪恋的狂热念头,就会把风雅的事变得俗不可耐。所以一个人只要心地纯洁,不被外物所感染,即使置身人欲横流的花花世界,也能建立自己内心快乐的仙境;反之一旦内心迷恋声色物欲,即使置身山间的快乐仙境,也会使精神堕入痛苦深渊。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六 朱子十三·黎靖德
  颜渊第十二·孔子
  经礼补逸卷九·汪克宽
  卷二十三·夏僎
  卷二十八·严虞惇
  第十六章 7·辜鸿铭
   十、居室与庭园·林语堂
  卷二十四·冯复京
  卷六·程川
  第6章·老子
  卷十二·朱鹤龄
  昭公·昭公三十一年·左丘明
  卷二十六·赜藏主
  佛说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卢至长者因缘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鲜艳的明星哪!—— 太阴底嫡裔, 月儿同胞的小妹—— 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 溅在天边? 还是鲛人泣出的明珠, 被海涛淘起?哦!我这被单调的浪声 摇睡了的灵魂, 昏昏睡了这么久, 毕竟被你唤醒了哦, 灿烂的宝灯啊! 我在昏沉的梦中, 你将

  • 卷三百九十七·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一 倪岳 上巳会尚质宅雨雪交集得日字 四时有更谢逝者一已疾冉冉暮春至和风转阳律感子共寮寀欢会聨暇日宿雨朝未休途

  •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四溟集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四溟集十卷明谢榛撰榛字茂秦临清人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榛早工词曲年十六作乐府商调少年争歌之已而折节读书刻意为诗李攀龙王世贞辈结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三月按是月乙酉朔丙戌端明殿学士东京留守宗泽为资政殿学士宝文阁直学士北京留守杜充为枢密直学士时河北东路提点刑狱公事郭永尝画三策以遗充一日见充问其目充曰吾未暇读也永面数之曰人有志而无才

  • 卷二十七·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七宋 张九成 撰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四·佚名

    弘治十年四月壬申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命万全都司都指挥同知姚信充参将分守代州兼提督鴈门等关○甲戌旧例京城各营操备并守卫军人月支粮一石各门夜巡并杂差等军人月八斗新宁伯谭祐以夜巡事重请如操备守

  • 卷之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吕正献公公着传实録元佑四年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重事吕公着薨公着字晦叔世本河东人自从祖蒙正相太宗因家于开封父夷简相仁宗谥曰文靖公着幼不好弄嗜学忘寝食夷简尤器之曰它日必至公辅仕为奉礼郎登庆歴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五·佚名

    五月十九日癸酉李侍尧奏言【臣】于四月二十六日与提【臣】相晤于刘家井议以【臣】赴靖逺督捕糜子滩窜匿鹰窝石之贼提【臣】由余家沟李阳川一带搜捕余贼防其窜入官川嗣贼人窜据马家堡于五月初二日与官兵打仗【臣】窃以

  • 卷首·汪越

    序一梅子方臥疴坐吉山中,得汪子師退所篹讀史記十表而霍然興也。夫史者,經之翼。太史公史記掇拾于亡秦煨燼之餘,欲以上繼删述,其義例皆特創,爲歷代史書所宗。其世家、列傳以及八書,或以國以人以事,旣各自爲首尾,而挈其要於本紀

  • 周森友·周诒春

    周森友 字维

  • 记问之学(1)·戴圣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原文】记问之学(2),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3)!力不能问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见。【注释](1)本节选自《学记》。(2)记问:凭记忆力掌握知识。(3)听语:听取学生的问题并解

  • 世务第四十七·桓宽

    【题解】&ldquo;世务&rdquo;,即&ldquo;当世之务&rdquo;的意思。本篇是大夫和文学就如何对待匈奴的侵扰问题展开辩论。文学反对抗击匈奴的正义战争,胡说什么&ldquo;任力则近者不亲,小国不附&rdquo;,宣扬对入侵者要&ldquo;

  • 刺复第十·桓宽

    【题解】本篇讨论由什么人掌权的问题。刺复,反攻,回击。文学讥刺&ldquo;今当世在位者&rdquo;,&ldquo;以公卿之上位,爵禄之美,而不能致士&rdquo;,反&ldquo;以禄骄士&rdquo;,&ldquo;蔽贤妒能&rdquo;。编者以&ldquo;刺复&rdquo;

  • 第五章 圣者提地迦时代·多罗那他

    圣者优婆崛多付法于圣者提迦,此人的事迹如下:邬阇衍那地方有一个婆罗门富人,他的儿子提地迦聪明正直,熟习四吠陀和十八明处后,父亲很高兴,为他建立家室迎娶新妇时,他说:&ldquo;我没有家室的欲望,请允许我出家。&rdquo;父亲说:&l

  • 梅岩文集·胡次焱

    十卷。宋胡次焱(约1270年前后在世)撰。胡次焱,字济鼎,号梅严,晚号余学。江西婺源人,生卒年不详。其先祖本李唐宗室,五代时育于胡,因此姓胡。咸淳四年(1268)进士,官贵池县尉。宋亡,奉母归,教授乡里以终。著有 《梅岩文

  • 圜容较义·李之藻

    《圜容较义》是明朝末年李之藻与利玛窦翻译的一部重要著作,其在当时极大地促进了西方几何在我国的传播。李之藻撰。亦利玛窦之所授也。前有万历甲寅之藻自序,称凡厥有形,惟圜为大;有形所受,惟圜至多。浑圜之体难名,而平面

  • 元朝名臣事略·苏天爵

    元苏天爵撰,共15卷。收集元初至元仁宗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47个大臣的碑铭、行状、家传等材料,经取舍编纂而成。每段事迹之后均注明出处。当时书名为《国朝名臣事略》。从首卷的元朝开国功臣木华黎到卷末的集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