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趣入阿赖耶品第六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复告诸大众,仁等应当知。

我昔蒙佛力,加持得妙定。明见俱胝刹,修行世定者,诸佛与佛子,清净所住处。於中唯密严,安乐最第一。

诸佛坐莲花,有如殊妙殿。我等从定起,一心以瞻仰。自见住密严,佛子众围绕。复见解脱藏,住在於宫中。

身量如指节,色相甚明朗。如空净满月,如阿恒思花。我即心自念,是谁难思事。即便见已身,在於彼腹内。

亦於中普见,一切诸世间。莲花藏佛子,以佛神力故。亦皆如是见,咸叹不思议。天中天作已,即摄威神力。

大众悉如故,希有妙难思。瑜祇种种色,是佛之境界。诸仁应当知,佛昔为菩萨。从彼欢喜地,得至於离垢。

发光及焰慧,难胜与现前。远行及不动,善慧法雲地。获得陀罗尼,生无尽句义。首楞严等定,及以意成身。

细性与轻性,大性及意乐。尊贵欲寿等,获斯八自在。如应而显现,游戏於密严。名称妙光明,功德皆成就。

转复得清净,现成等正觉。化为佛菩萨,种种妙色像。自然遍一切,而转妙法轮。速令诸众生,以智断诸惑。

利乐诸趣已,还住密严中。或有诸大士,见佛现身色。庄严吉祥相,光明自然发。炽盛如化聚,住於莲花宫。

与诸观行人,嬉游安乐定。三摩地自在,处所最殊胜。或见於大树,紧那罗王身。现於百千亿,种种之变化。

光明皎如月,遍照诸国王。或见兜率天,无量诸佛子。身如帝青色,功德相庄严。首饰摩尼冠,坐於殊胜殿。

光明普照耀,一切智通达。或见於普贤,具有大威力。得於一切智,四无碍辩才。身相现光明,独胜无伦匹。

住於满月殿,密严之定海。遍现众色像,贤圣所称叹。无量诸天众,及乾闼婆等。明仙及国王,眷属众围绕。

或见最胜子,并诸观行师。寂静而住禅,俨如在睡眠。远离於沈怠,顺行诸佛教。勤苦而清羸,示同於外道。

六欲及梵天,有顶至赡部。於中而现化,多种之光明。神通调御者,赫奕而炽盛。或见为导师,降胎并诞育。

出家修静虑,乃至般涅槃。佛智不思议,一切皆圆满。得自在无畏,人天等归依。仁者应当知,诸佛之体性。

智慧最无比,唯佛所能知。如释迦已获,人中胜师子。汝等咸当得,生信勿怀疑。信即为佛体,必当得解脱。

或为彼天主,及以诸粟散。乃至生梵宫,而作转轮王。转生莲花藏,在彼佛会中。莲花而化生,获大精进力。

由此降魔众,及欲熏习因。志意无怯弱,证成一道法。绍继於佛事,得王诸国土。若欲得作佛,当净佛性道。

种姓既净已,诸佛即授记。瑜祇转觉悟,不久当成佛。一切修行者,而为作依怙。譬如彼大地,亦为众所依。

如於妙行者,能疗一切玻觉者亦如是,能除虚妄疾。得无分别心,支解不倾动。内外之境界,了达皆唯识。

能远离於我,亦离於我所。无能害所害,及以於害具。一切悉皆是,意识之境界。皆依阿赖耶,如是妄分别。

如珠合日光,相感而生火。此火非珠出,亦非从日生。心意识亦尔,根境意和合。能生於诸心,如海起波浪。

此性非阳焰,亦非於梦幻。非同如是等,迷惑之所龋非同龟鼃毛,及与於兔角。又如雷电合,震发而生火。

此火为从水,为从雷电生。竟无有定知,此火从生处。如火为从水,造作於瓶等。欲等诸心法,与心而共生。

和合无定性,当知亦如是,心境不思议,密严者知见。有情之藏护,无始妙俱生。如涅槃虚空,择灭无为性。

远离於三世,清净常圆满。如月有亏盈,显现诸国土。循环体是一,其性无增减。愚夫所分别,见月有增减。

往来於四洲,而实无盈缺。如是之藏识,普现有情界。其体无增减,圆洁常光明。愚夫妄分别,恒於赖耶识。

计著有增减,应知亦如是,若有於此识,能正而了知。即便得无漏,转依位差别。如是差别法,得者甚为难。

藏识亦如是,与七识俱转。熏习以相应,体性而无染。犹如河中木,随水以漂流。而木与於流,体相各差别。

藏识亦如是,诸识习气俱。而恒性清净,不为其所业。清净与杂染,皆依阿赖耶。圣者现法乐,等引之境界。

人天等诸趣,一切佛刹土。如是染净法,如来藏为因。由彼悟成佛,为诸乘种性。一切诸众生,有具於威力。

自在诸功德,殊胜诸吉祥。乃至险恶处,上中下差别。赖耶恒住中,遍为作依止。悉是诸有情,无始时来果。

以诸业习气,而能自增长。亦复而增长,所馀之七识。由是之愚夫,执以为内我。能作所依我,轮回於生死。

意识在身中,迅疾如风转。业风所吹动,遍住於诸根。常与七识俱,流转如波浪。微尘与胜性,自在及时方。

悉是净赖耶,於中妄分别。赖耶由业力,及爱以为因。成就诸世间,种种之品类。愚夫恒不了,执之为作者,

此识之体相,微细甚难知。未见於真实,心迷不能觉。常於根境意,而生於爱著。金刚藏复言,无畏诸佛子。

如是赖耶体,云何不见闻。众身之所依,性净恒无染。具足三十二,佛相及轮王。遍於三界中,而现种种色。

犹如净空月,众星所环绕。藏识与诸识,住身亦如是,亦如欲天主,天女众围绕。显於宝宫殿,藏识亦如是,

如江海诸神,水中而自在。藏识处於世,当知亦如是,如龙依水天,如百川归海。如树王依地,现心亦如是,

如日在宫殿,旋绕妙高山。诸天皆敬礼,佛地心亦尔。十种诸地中,修行一切行。在於菩萨身,显现於大海。

遍利与安乐,如来常称赞。地地皆清净,故号为佛子。在於菩萨身,是即名菩萨。佛与诸菩萨,皆是赖耶名。

佛及最胜子,已授当授记。广大阿赖耶,当成等正觉。即此赖耶体,密严者能见。由最胜瑜伽,妙定相应故。

诸佛与缘觉,声闻及外道。证理无畏人,所观皆此识。种种诸识境,皆从心所变。瓶衣等众物,如是性皆无。

悉依阿赖耶,所见皆迷惑。谓以诸熏习,妄生能所龋体非如幻化,非阳焰毛轮。非生非不生,空性空远离。

有无皆无性,长短等亦然。智者观幻事,此皆唯幻术。未曾有一物,与幻而同起。有情所分别,如幻而可见。

阳焰毛轮相,二俱不可得。离一亦无二,无过世当世。此皆识变异,无幻无幻名。诸性无所得,是幻幻所作。

世间有迷惑,其心不自在。妄说有能幻,幻成种种物。动摇及往来,虽见皆非实。如铁因磁石,所向而转移。

藏识亦如是,随於分别种。一切诸世间,无处不周遍。如日摩尼宝,无思及分别。此识遍诸处,见之谓流转。

不死亦不生,本非流转法。如梦见生死,觉悟即解脱。佛子若转依,即名解脱者,此即是诸佛,最胜之教理。

审量一切法,如称如明镜。照曜如明灯,试验如金石。正道之标相,远离於断灭。修习胜定者,皆由清净因。

令离诸杂染,转依而显现。

猜你喜欢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二卷·宝亮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四·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道行经不可计品第十一·佚名
  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太虚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九卷·李通玄
  下卷·大珠慧海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四卷·世友
  卷第二十四·佚名
  佛教的护国与护世·太虚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一(之一)·子璇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祖琇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二卷·世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杜甫

    (乾元中公客秦州作) 秦州杂诗二十首 满目悲生事, 因人作远游。 迟回度陇怯, 浩荡及关愁。 水落鱼龙夜, 山空鸟鼠秋。 西征问烽火, 心折此淹留。 秦州城北寺, 胜迹(一作传是)隗嚣宫。 苔藓山门古, 丹青野殿空。 月明垂叶露, 云逐

  • 卷八十八·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八十八目录花卉类洛阳牡丹图【宋欧阳修】和范景仁蜀中寄牡丹图【宋范纯仁】题张希顔纸本牡丹【宋范成大】题徐熙紫白二牡丹【宋范成大二首】题钱舜

  • 诸葛忠武书卷二·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传略时伟按忠武事迹当以陈志为纲而散见各传及裴注者亦复不少全书博采类分是矣顾反遗本传殊欠提纲是用节录陈志题为传略而传末董厥樊建等本侯所拔擢亲近位至大臣乃相率降叛建至为邓艾理寃不亦傎乎故特芟

  • 卷三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八乾隆二十二年春三月癸卯训谕将军大臣等和衷集事上谕军机大臣曰此次将军成衮札布副将军兆叅赞大臣舒赫徳等分路进兵伊等承办事务虽俱有专责仍宜彼此互商斟酌办理其两路大兵会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一·李焘

    (宋)李焘 撰序论臣焘曰博议之作臣敢言之自古帝王之一天下必先为胜天下之具君者胜负之主地势民心兵将事机皆其具也凡欲善其事必先备其具况于制敌国一天下而可亡其具乎圣人初起妖氛未清则借险于地系本于民寄力于兵取谋于

  • 四一、公输般自鲁游楚考·钱穆

    《墨子 鲁问篇》:&ldquo;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亟败楚人。公输般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楚之兵

  • ●職名·佚名

    三通館武英殿修書處○三通館總裁纂修兼總校纂修兼校對官滿纂修官提調官收掌官△總裁經筵日講起居注官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臣)嵇璜經筵講官吏部尚書管理國子監事務(臣)劉墉兵部尚書(臣)王杰經筵講官戶部尚書管理順天府府

  • 卷六十六·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六十六宋 宋敏求 编典礼封禅答请封禅诏贞观十五年封泰山诏停封泰山诏贞观二十年允羣臣请封禅诏封禅诏停封禅诏封禅器用从文诏永淳二年停封中岳诏开元二十三年封泰山诏断屠及渔猎采捕诏处分

  • 卷六名例律·窦仪

    【七门】律条十三并疏敕条一起请条一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有罪相容隐官户奴婢犯罪化外人相犯断罪本条别有制与例不同举重明轻杂条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二罪以上俱发及累并倍法诸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谓非应累者唯具条

  • 卷一百二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二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七><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二十七>堂上樂圖書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而繼之

  • 卷十·林之奇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全解卷十宋 林之奇 撰禹贡        夏书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序言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盖此书之大槩一篇而三致意焉自冀州旣载壶口至西戎即叙皆以名山大川奠九州之疆界史官因叙九州之

  • (二)·钱穆

    《近思录》第二卷为学大要,凡百十一条,兹亦随拈两条为例。明道言:&ldquo;为学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故切问而近思,则仁在其中矣。言忠孝,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

  • 坊记集传卷一·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大坊章第一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徳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礼者天之教也刑者天之制也命者天之令也王者本天百姓本王圣人因天与王以立其坊损益百世以为春秋春

  • 佛说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卷上·佚名

    宋明教辩才法师充译经三藏沙门绍德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摩诃萨众二千人俱。其名曰庄严菩萨。师子游戏菩萨。不动光菩萨。欢喜无垢光菩萨。日光焰菩萨

  • 黄龙死心新禅师语录·死心悟新

    初住云岩开堂升座 僧问。觉花未开。即不问。觉花开处事如何 师竖起拂子云。看 进云。恁么则一阳交令节。迸出一枝荣 师云。有眼如盲 僧提起坐具云。争奈这个何 师云。自领出去。师乃云。问答纵横。理归一贯。问

  • 第七十六章 罗至那普罗之攻略次第·佚名

    其后,具思虑此大地之护者[普罗伽玛婆夫王]日夜不倦,行世间、教兴隆之某时,(一)有荣光之彼人王第八年,使鲁哈那州之领民皆为一团,(二)受[过去世之]恶业所迫,蒙上激烈之悲运,叛贼再蜂起。(三)彼婆罗伽玛普奢王,耳闻其行动,与大臣等再派遣大

  • 赤城集·林表民

    十八卷。宋林表民编。表民,字逢吉,号玉溪。东鲁 (今山东)人,后寓居临海 (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林表民曾续陈耆卿《赤城志》,复取志书传、铭诔、赞、颂等志所不载之文,荟而辑之,是成此集。卷前有淳祐八年吴子良序,

  • 明词综·王昶

    清王昶编选。十二卷。是书为续朱彝尊《词综》而辑。朱氏《词综》不录元代以后词人词作,以求合乎浙派醇雅清空之准则,为清人填词树立宗法范式。其后又曾有意别选明人词为一编,有遗稿未刻。王昶得其稿本,乃合以生平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