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语正义卷十三

乡党第十(下)

齐必变食,【〔注〕孔曰:「改常馔。」】

注:「改常馔。」 〇正义曰:《周官·膳夫》:「王日一举,王齐日三举。」注:「郑司农云:『齐必变食。』」贾疏:「齐谓散齐、致齐,齐必变食,故加牲体至三太牢。」案:古人日三食,王日一举,谓朝时用一太牢,并日中、夕皆食之。至齐时,则日中及夕皆特杀,与平时常馔异,所谓「变食」者也。 凌氏曙《典故核》云:「变食者,谓盛馔也。君子敬其事则盛其礼,故不馂余也。国语曰:『大夫举以特牲,士食鱼炙。』然则夫子之变食,或特牲而不馂余焉。」案:《庄子·人间世》:「颜回曰:『回之家贫,惟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若此,则可以为齐乎?』曰:『是祭祀之齐,非心齐也。』」据《周语》言耕籍前五日,王入齐宫,饮醴。醴味醇淡,与酒不同,故庄子言「不饮酒」也。「不茹荤者」,《礼·玉藻注》:「荤者,姜及辛菜也。」《荀子·哀公篇》:「夫端衣玄裳,絻而乘路者,志不在于食荤。」端衣玄裳即是齐服。杨倞注:「荤,葱薤之属也。」不饮酒,不茹荤,是异常馔。解者误以荤为肉食,而凡齐皆禁用之,与礼意悖矣。《士丧礼记》言人子「养疾皆齐」,而曲礼言「父母有疾,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至变貌」。齐时或可饮酒,则谓齐禁肉食,于古无征矣。高诱注《吕览·孟春纪》引「齐必变食」二句,云:「自禋洁也。」「禋洁」亦不馂余之意。

居必迁坐。【〔注〕孔曰:「易常处。」】

注:「易常处。」 〇正义曰:《说文》:「

猜你喜欢
  景公以晏子乘弊车驽马使梁丘据遗之三返不受第二十五·晏婴
  崇礼第三十七·桓宽
  卷六·陆陇其
  要团结不要分裂·孔子
  卷八·汪克宽
  卷一百三十七·山井鼎
  毛诗注疏原目考证·孔颖达
  卷二百五十六·秦蕙田
  卷七·刘敞
  卷八下·敖继公
  第20章 杂记上·戴圣
  (七)·梁漱溟
  法昌遇禅师·惠洪
  黄龙宝觉心禅师·惠洪
  大智度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境庐诗草·卷十一·黄遵宪

    ○聂将军歌聂将军,名高天下闻。虬髯虎眉面色赭,河朔将帅无人不爱君。燕南忽报妖民起,白昼横刀走都市,欲杀一龙二虎三百羊,是何鼠子乃敢尔?将军令解大小团,公然张拳出相抵,空拳冒刃口喃喃,炮声一到骈头死。忽来总督文,戒汝贪功勋

  • 五集卷二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六古今体九十一首【丙午八】立秋【七月十四日】秋月已将半今朝方立秋灵台律有验碧宇火无留微雨间【去声】时洒闲云傍晩收农占真协吉【农谚以立秋日不雨为秋掉

  • 御选宋诗卷七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七言絶句七陆防倚阑故山未敢説归期十口相随又别离小雨初收残照晚阑干西角立多时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复来招不往送酒觧酲因小饮江月馆江驿春酲半日留更烦送酒为扶头栁花漠漠嘉陵岸别是天涯一

  • 卷四十三·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四十三乾隆二年春正月壬子命殷扎那等率驻防兵赴北路更代总理王大臣等奏言前者臣等议乾隆二年拨赴北路换班兵二千五百名其察哈尔兵一千五百名应遣京城副都统一员率之索伦达呼里兵一千

  • 卷九十三 佞幸传 第六十三·班固

    【原文】汉兴,佞幸宠臣,高祖时则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此两人非有材能,但以婉媚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鵕鸃,贝带,傅脂粉,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其后宠臣,孝文时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谈、北宫伯子

  • 陈怀传·张廷玉

    陈怀,合肥人。承袭父职为真定副千户。永乐初年,他积功升到都指挥佥事。后随从平定安南,进升为都指挥使,管山西都司事务。他再次随从张辅擒拿安南贼简定,又随从都督费王献征讨凉州叛人虎保,都有功。仁宗即位后,他升为都督同知

  • 卷二十七·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二十七钱唐程川撰易二十七下经七问中孚孚字与信字恐亦有别曰伊川云存于中为孚见于事为信説得极好因举字説孚字从爪从子如鸟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一边从孚葢中所抱者实有物也中间实有物所以人自

  • 礼记析疑卷十二·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郊特牲郊血大飨腥疏谓祭天七献有尸而后有献献者生人饮食之道也天地至广大灌且不用不敢以神道求之也乃设尸而以生人饮食之道献焉可乎其礼始宜荐璧以礼神次用乐以降神次荐血以告幽全次实柴以达馨香齐

  • 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二乐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惟乐不可以为伪此承上观德而言乐

  • 卷五·朱朝瑛

    钦定四库全书读春秋略记卷五    明 朱朝瑛 撰僖公元年春王正月 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救邢战者危事必量而後进故兵机迟速在于临事应变不得槩以次为非然左传称邢溃出奔师师遂逐狄人则狄人亦易与耳乃故缓之使溃而

  • 善与恶·钱穆

    天地间只是一动,此动无终无始,不已不息。试问何以能然?而且此一动既是无终无始,不已不息,在如此长时期里,一往直前,日新又新,他将何所成就,叫人又如何去认识他?在中国传统思想里,似认为此动并非一往直前,而系循环往复。惟其是循环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卷上·周梦颜

      &ldquo;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rdquo;  [发明]篇中所言,皆帝君现身说法,故以&ldquo;吾&rdquo;字发其端。曰&ldquo;一十七世&rdquo;,特将吾身中亘古亘今,生生不坏之物,指示后人也。人惟生不知来,死不知去,便谓形神消灭,无复

  • 瑜伽師地論菩薩地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凡用七種異本。(一)梵文本菩薩地.住品地品.校註略稱梵本。(二)藏文本   勝友等譯瑜伽行地中菩薩地.全文二十二卷.略稱藏本。(三)北涼曇無讖譯菩   薩地持經.十卷.略稱地持。(四)

  • 卷第十三·道宣

      惑篇第二之九  辩正论十喻九箴篇释法琳十喻篇上答李道士十异论有黄巾李仲卿。学谢管窥智惭臆度。矜白鸟之翼。望骇嵩华。负爝火之光。  争辉日月。乃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余慨其无识。念彼何辜。聊为十喻哓之

  • 序·虚舟普度

    虚舟和尚初示居士身则为太白干城后现比丘相遂作福严龙象其历参遍访不啻如古人之三登九上也其专精独诣不啻如昔贤之千锤百炼也其开法于浙水之东则解粘去缚缁素咸惊也其留锡于圣湖之南则清风雅韵鱼鸟兢乐也其语录言句则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玉箓济幽判斛仪·佚名

    玉箓济幽判斛仪,不题撰人。从内容文字看似出于宋以后。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本篇所载为玉箓斋施食济幽仪式,其行仪节次有法事、启祝、召孤、接引、荡形、洒净、三皈依、焚符、变食、咒食、加持、称号、传

  • 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缪荃孙

    五十二卷,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大事志。仿于阮文达广东通志之前事略,其后江西通志等皆因之,吉林通志则更名曰大事志。实则志与史相表里,前事略等,即如一省之本纪。今拟仿吉林诸志之名,曰大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