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伐功第四十五

【题解】

本篇文学驳斥桑弘羊的“兵据西域”之策,否定他“持政十余年”的种种政绩,以说明桑弘羊佐帝无功,并把矛头指向汉武帝。然而,历史都给桑弘羊作了结论。“伐功”,就是自称其功的意思。编者以“伐功”作为标题,显然是站在文学一边的,也是否定桑弘羊的。

大夫曰:齐桓公越燕伐山戎(1),破孤竹(2),残令支(3)。赵武灵王逾句注(4),过代谷(5),略灭林胡、楼烦(6)。燕袭走东胡(7),辟地千里,度辽东而攻朝鲜。蒙公为秦击走匈奴(8),若鸷鸟之追群雀(9)。匈奴势慑(10),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及其后,蒙公死而诸侯叛秦,中国扰乱,匈奴纷纷,乃敢复为边寇。夫以小国燕、赵,尚犹却寇虏以广地,今以汉国之大,士民之力,非特齐桓之众,燕、赵之师也;然匈奴久未服者,群臣不并力(11),上下未谐故也。

【注释】

(1)山戎:唐、虞前匈奴的别称,见《史记·五帝本纪·索隐》。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兵讨伐山戎。(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2)孤竹:古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

(3)残:翦残。令支:即“离枝”,山戎属国,今河北省迁安县是其故地。

(4)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雍。以四面都有强敌,下令改穿胡服,令士卒学习骑马射箭,遂为当时强国。句注:山名,一名雁门山,又名西陉山,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北。

(5)代谷:地名,在今山西省代县一带。

(6)林胡:古代部落名,战国时居住在今山西省朔县北至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战国末,被赵将李牧击败,归附于赵。楼烦:古代部落名,春秋末居住在今山西省西北隅宁武、保德、苛岚等县地。

(7)东胡:古代族名,因居住在匈奴(胡)族以东地区,故名。战国时被燕国打败,迁居今西辽河上游的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后又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分为两支: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乌桓”

(8)蒙公:即蒙恬。

(9)鸷(zh@)鸟:凶猛的鸟,如鹰、雕等。

(10)慑:害怕。

(11)并力:通力合作。

(12)谐:和谐,配合得合适。

【译文】

大夫说:齐桓公越过燕国,讨伐山戎,攻破孤竹,翦灭令支。赵武灵王越过句注山,跨过代谷,攻灭林胡、楼烦。燕国赶跑东胡,开辟了千里疆域,又跨过辽东攻打朝鲜。蒙恬为了保卫秦朝追击匈奴,像凶猛的鸟追逐群雀一样,匈奴畏惧秦朝的势力,十几年不敢南下侵犯。以后蒙恬死了,诸侯背叛秦朝,中原大乱,匈奴纷纷南下,又成为侵扰中原的敌人。过去像燕、赵这样的小国,还能够击退来犯之敌而扩大土地,如今汉朝这样大,军队、百姓的力量这么强,这绝不是齐桓公和燕、赵的军队所能比拟的;然而匈奴却很久没有被降服,这是由于群臣不通力合作,上下没有配合好的缘故啊!

文学曰: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旱之望雨

(1),箪食壶浆,以逆王师(2)。故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不爱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秦王是也。孟子曰:“君不乡道,不由仁义,而为之强战,虽克必亡(3)。”此中国所以扰乱,非蒙恬死而诸侯叛秦。昔周室之盛也(4),越裳氏来献(5),百蛮致贡(6)。其后周衰,诸侯力征,蛮貊分散,各有聚党,莫能相一(7)。是以燕、赵能得意焉。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8),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前君为先帝画匈奴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9);越之禽吴,岂足道哉?”上以为然,用君之义(10),听君之计,虽越王之任种、蠡不过(11)。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余年(12),未见种、蠡之功,而见靡弊之效(13),匈奴不为加俛(14),而百姓黎民以敝矣。是君之策不能弱匈奴,而反衰中国也。善为计者,固若此乎?

【注释】

(1)《史记·淮南·衡山传》:“百姓顾之,若旱之望雨。”《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若枯旱之望雨。”

(2)撄宁斋钞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逆”作“迎”。《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3)《孟子·告子下》:“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这里用其文,而末句不同。乡:同“向”,向往,追求的意思。由:用。克:战胜。

(4)“之”字原无,今补。

(5)越裳:见《崇礼篇》注释。

(6)百蛮:我国古代泛指南方少数民族。

(7)相一:互相统一起来。

(8)“氏”上原衍”支字,今据毛扆、张敦仁、俞樾说校删。月氏(r^uzh9):我国古代族名,秦汉时游牧于敦煌、祁连之间,后受匈奴攻打。汉文帝时,一支西迁到今伊犁河上游,称“大月氏”;一支进入祁连山区与羌族杂居,称“小月氏”。

(9)弩(n():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痈疽(y#ngj&):化脓的毒疮。以强弩溃痈,乃秦、汉时人通用的成语。《战国策·秦策上》:“千钧之弩溃痈。”《汉书·韩安国传》:“今以中国之盛,万倍之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譬犹以强弩射且溃之痈也,不必留行矣。”是其证。

(10)义:同“议”。

(11)种,大夫种,见《非鞅篇》注释。蠡,范蠡,见《地广篇》注释。

(12)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余年:桑弘羊于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任搜粟都尉,兼大司农,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贬为搜粟都尉。后在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升为御史大夫。从天汉四年到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召开盐铁会议,共有17年的时间,所以儒生说他“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余年。”

(13)靡弊;衰败。

(14)俛:即俯。加俛,降服。

【译文】

文学说:古代用兵,不是为了贪图土地,而是为了解救百姓的苦难,百姓盼望解救就像久旱的禾苗盼望下雨一样,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水去欢迎君主的军队。所以,为百姓苦难忧虑的人,百姓便全心全意地归附,成汤、周武王就是这样的君主。不顾百姓死活,以致百姓力量用尽而进行反叛,秦始皇就是这样的皇帝。孟子说:“君主不向往圣贤之道,不行仁义,而硬要进行战争,即使战胜了最终也要灭亡。”这就是秦末天下动乱不安的原因,并不是由于蒙恬死了,诸侯背叛秦朝的缘故。从前,周朝兴盛时,越裳氏来献礼,南方各民族都来进贡。后来,周朝衰弱,诸侯互相交战,那时,南北各民族都比较分散,各自组成部落,不能互相统一起来,因此燕、赵能够取得胜利。后来,匈奴逐渐强大,蚕食各诸侯国,赶走月支,用武力迫使小国迁移,把各游牧民族合并在一起,同心合力,所以就难以制服了。从前,你为汉武帝制定讨伐匈奴的政策:“派兵屯驻西域,夺取有利地势,以防备匈奴的入侵。以汉朝的强大,攻击匈奴的军队,就好像用强弩射溃烂的脓疮一样;越国打败吴国,哪里值得一谈呢?”武帝认为正确,用你的建议,听你的计策,就是越王任用文种、范蠡也不过如此。可你从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持政十几年,没有见到你有文种、范蠡那样的功劳,只看见你的政策引起国家衰败的后果,匈奴并没有被降服,老百姓却被搞得更贫困了。你的计策不仅没有削弱匈奴,反而使我国衰败。善于出谋划策的人,原来就是这样的吗?

猜你喜欢
  第三十一章·王夫之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庄子
  卷十三·高闶
  卷二十六·王道焜
  卷四·王质
  附︰解惑二則·欧阳竟无
  绪 论·林语堂
  第四·佚名
  卷三·佚名
  卷十六·赞宁
  净见品第八·佚名
  胡适禅学研究记事·胡适
  第九年海潮音继续出版之希望·太虚
  佛说如来兴显经卷第四·佚名
  十住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窥浴·洪昇

    【仙吕入双调·字字双】〔丑扮宫女上〕自小生来貌天然,花面;宫娥队里我为先,扫殿。忽逢小监在阶前,胡缠;伸手摸他裤儿边,不见。  “我做宫娥第一,标致无人能及。腮边花粉糊涂,嘴上胭脂狼藉。秋波俏似铜铃,弓眉弯得

  • ●卷三十五·赵翼

    ○万历中矿税之害万历中,有房山民史锦、易州民周言等言,阜平、房山各有矿砂,请遣官开采,以大学士申时行言而止。后言矿者争走阙下,帝即命中官与其人偕往,盖自二十四年始。其后又于通都大邑增设税监,故矿税两监遍天下。两淮又

  • 卷一百六十一·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春二月己巳朔 浚杨州府瓜州埧河道一至瓜州巡检司一至江口通六百余丈○庚午 命禅师缘旦监锉为灌顶慈慧妙智大国师领占端竹为灌顶慧应弘济国师皆赐诰印○辛未○鞑靼答剌罕歹苏秃伯客帖木儿率家属来归赐予如

  • 卷之五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马厂起义与梁汤·刘以芬

    洪宪之役,首义者为蔡谔,而暗中推动策划者则梁任公先生也。复辟之役,首义者为段祺瑞,而暗中推动策划者亦任公及汤济武先生也。自民国六年六月十四日张勋以调停黎、段入京,外间即有阴谋复辟之传言。时余在津住友人刘嵩生(崇佑

  • 卷之九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三 传第七十七 追授一等台吉喀锡鼐色布登喇什列传【今袭辅国公】喀锡鼐色布登喇什唐古特人其弟曰康济鼐初为达赖喇嘛第巴任阿里总管康熙五十九年凖噶尔扰藏大军往讨康

  • 卷九十一·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九十一歌颂【十一】万夀恭颂九章【谨序】兵部尚书【臣】庆桂【臣】闻籙秉皇时緜万八千龄之夀策推昊岁肇京垓亿禩之祥调元大埏埴之功阐贞符於玉册提象应

  • 卷二百五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赋役汉武帝时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役费并兴而民去本董仲舒说上曰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共读曰供】使民不过三日其力

  • 卷六十四·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六十四宋 徐天麟 撰方域一都邑高帝五年西都洛阳斋戍卒娄敬求见说上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异周之先自后稷封邰积德絫善十有余世至於太王王季文王武王而诸侯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高晋

    目録海塘【六】 钦定南巡盛典卷六十海塘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一日闽浙总督三寳浙江巡抚王亶望奏言窃照仁和海宁二州县一带海塘工程沙水情形例应按月绘圗恭进兹据布政司国栋杭嘉湖海防道董世宁将二月分望汛情形禀报到【

  • 张子抄释原序·吕柟

    横渠张子书甚多今其存者止二铭正防理窟语録及文集而文集又未完止得二卷于三原马伯循氏然诸书皆言简意实出于精思力行之后至论仁孝神化政教礼乐盖自孔孟后未有能如是切者也顾其书散见漫行涣无统纪而一义重出亦容有之暇

  • 松阳讲义卷八·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先进于礼乐章这一章是圣人欲以周初文质得中之礼乐挽周末文胜之礼乐礼乐只是一个礼乐用之却不同文胜不指变礼易乐者説当周之初文武周公制礼作乐斟酌尽美而当时风俗淳厚用礼乐者莫不彬彬文质得中

  • 第十章 勤职业·佚名

    人的心理是安逸就想淫欲,劳碌就想善法。这本是老生常谈。但少年子弟,耽于酒色,嗜好淫乐而没有节制,不一定是他原本就没出息。大多由于没有职业来消磨时日,懒惰放肆,饮鸠止渴,于是就走上了荒淫一路。所以要戒邪淫,一定要先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八四)中阿含长寿王品无刺经第十三(第二小土城诵)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鞞舍离。在猕猴江边高楼台观。此诸名德.长老上尊.大弟子等。谓遮罗.优簸遮罗.贤善.贤患.无患.耶舍上称。如是此诸名德.长老上尊

  • 第九十二則 世尊一日陞座·胡兰成

    第九十二則世尊一日陞座舉:世尊一日陞座,文殊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此則與前第六十七則傅大士講經有相似,但是主客及內容完全不同。傅大士揮案一下便下座,寶誌曰:傅大士講經竟。意思是禪宗可以不立言語

  • 乾道四明图经·张津

    南宋地方志。知明州张津等以《大观明州图经》为蓝本纂修。十二卷。乾道五年(1169)成书。四明是明州(治今浙江宁波市)的别称。原书久佚。今本乃清咸丰四年(1854)徐时栋自李孝谦《四明文献录》中辑出,已非足本,图亦亡佚

  • 奇门遁甲统宗·诸葛亮

    书中以其独特视点,结束对历代奇门遁甲不同观点的争议,以为纲领,故名“统宗”,奇门遁甲,历代对起卦之法:超神接气,拆补法,茅山法,排盘使用做出了合理分析,做出了自己的一家之言,对历代八门九星的排盘和飞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排盘

  • 如幻三昧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