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西域第四十六

【题解】

本篇大夫就上篇文学驳斥“兵据西域”之策而加以反驳,认为“兵据西域”,使“西域之国,皆内拒匈奴”,这就好像砍断了匈奴的右臂,并说伐宛以后,匈奴“折翅伤翼,可遂击服”。只是由于武帝病死,未能完成,不能谓为失计。而文学则认为“欲毕匈奴而远几”,是“留心于末计”,“未为尽于忠”。

大夫曰:往者,匈奴据河、山之险,擅田牧之利,民富兵强,行入为寇,则句注之内惊动(1),而上郡以南咸城(2)。文帝时,虏入萧关(3),烽火通甘泉(4),群臣惧,不知所出,乃请屯京师以备胡。胡西役大宛、康居之属(5),南与群羌通(6)。先帝推让斥夺广饶之地(7),建张掖以西(8),隔绝羌、胡,瓜分其援。是以西域之国,皆内拒匈奴,断其右臂,曳剑而走(9),故募人田畜以广用(10),长城以南,滨塞之郡(11),马牛放纵,蓄积布野,未睹其计之所过也。夫以弱越而遂意强吴(12),才地计众非钧也(13),主思臣谋,其往必矣。

【注释】

(1)句注,见《伐功篇》注释。

(2)上郡:秦代郡名,汉代因之。在今陕西省榆林县东南地。

(3)虏: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萧关:关名,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东南,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单于曾入侵至萧关、甘泉宫。

(4)甘泉:甘泉宫,汉时离宫,在今陕西省淳化县甘泉山上。

(5)大宛:西汉时西域国名,北通康居,西南及南与大月氏接。其地自古以产马闻名,见《史记·大宛列传》。康居:西域国名。《汉书·西域传》:“康居去长安二千里。”汉初颇强盛,据有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北境及苏联中亚之地。

(6)羌: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居住在今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北部。

(7)张敦仁曰:“‘让’当作‘攘’。”案“让”、“攘”古通,《史记·司马相如传》:“进让之道,何其爽与?”《汉书·司马相如传》“让”作“攘”,师古曰:“‘攘’,古‘让’字也。”

(8)建张掖以西:汉武帝时为加强同西域的联系,曾在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以西到新疆轮台之间建立郡和都护府,以保护交通和联络。

(9)曳(y8):拉,拖。

(10)募人田畜以广用:汉武帝时经常迁移大量中原人口到边疆地区屯垦,对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内地起了很大作用。

(11)滨:靠近。

(12)意:这里是制服的意思。

(13)才:同“裁”,这里是计量的意思。众:这里指人口。钧:同均。

【译文】

大夫说:以前匈奴凭借黄河、阴山的险要,依仗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民富兵强,侵入关内抢掠,句注山以内被扰乱的不得安宁,上郡以南地区都筑城防守。文帝时,匈奴侵入萧关,烽火烧到甘泉宫,群臣畏惧,不知所措,于是请求屯兵京都以防匈奴入侵。匈奴西边奴役大宛、康居等国,南边与羌族勾结。武帝抗击,开辟夺取了大片富饶的领土,建立了张掖以西的郡县,把羌和匈奴隔开,使他们不能互相援助。于是西域各国都抗拒匈奴,砍断了匈奴的右臂,迫使他们拖剑逃走。因此,武帝招募老百姓到边疆屯垦以供给边防费用,长城以南靠近边塞的郡县,可以任意放牧,不受威胁,蓄积的物资遍地散布,看不到我们的计策有什么过错。从前弱小的越国战胜强大的吴国,两国的土地、人口相差悬殊,但是越国君臣齐心谋划,他们的胜利是必然的。

文学曰:吴、越迫于江、海,三川循环之(1),处于五湖之间(2),地相迫,壤相次(3),其势易以相禽也。金鼓未闻,旌旗未舒,行军未定,兵以接矣(4)。师无辎重之费(5),士无乏绝之劳,此所谓食于厨仓而战于门郊者也。今匈奴牧于无穷之泽,东西南北,不可穷极,虽轻车利马,不能得也,况负重嬴兵以求之乎(6)!”其势不相及也,茫茫乎若行九皋(7),未知所止,皓皓乎若无网罗而渔江海(8),虽及之,三军罢弊,适遗之饵也。故明王知其无所利(9),以为役不可数行,而权不可久张也,故诏公卿大夫、贤良、文学,所以复枉兴微之路。公卿宜思百姓之急,匈奴之害,缘圣主之心(10),定安平之业。今乃留心于末计,虽本议(11),不顺上意,未为尽于忠也。

【注释】

(1)三川:《国语·越语》上韦昭注:“三江:松江、钱塘江、浦阳江也。”“三川”即“三江”。

(2)五湖:指太湖及附近的长荡湖、射贵湖、上湖、滆湖。

(3)相次:相连。

(4)以,同“已”。

(5)辎(z9)重:行军时携带的器械、粮草等军需品。

(6)嬴,原作羸,今据张敦仁说校改。嬴:负担。

(7)九皋:辽阔的沼泽。“皋”与“泽”通。

(8)皓皓:当作浩浩,形容水的广大。

(9)无所,原作所无。卢文弨曰:“‘所无’疑倒。”案卢说是,今据乙正。

(10)缘:遵循。

(11)本议:见《本议篇》注释。

【译文】

文学说:吴、越靠近长江、东海,周围环绕着三条大江,地处五湖之间,国土相连,互相交错,这种形势很容易发生冲突而不易逃脱。战鼓还没有敲响,军旗还没有展开,阵营还没有布好,两军就已交战了。军队不需要运输军需品的费用,士兵也没有长途跋涉的劳苦,这就好像在粮仓和厨房里吃饭,在国门的旁边打仗一样。现在,匈奴在无边的水草地游牧,东西南北,漫无边际,即使用轻车快马都不一走找得到他们,何况带着大量军需,背着沉重的兵器去找呢!势必追不上他们,就像在看不清边缘的深远的沼泽中行走,不知何处才是尽头,又好像没有鱼网却要到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中去捕鱼一样,即使追上匈奴,军队疲惫而不能作战,好像给人家送上一块香饵。所以圣明的君主知道这样做没有好处,懂得战争不能频繁进行,权势不可长久扩张,因此诏令公卿大夫、贤良、文学们进行商讨以纠正错误,找出新的出路。公卿应当考虑百姓的疾苦,匈奴的危害,遵循圣主的心意,奠定天下太平的基业。如今却注重于战争这样的下策,虽不出本议的范围,但不与君主的旨意相合,这不能称是尽忠啊。

大夫曰:初,贰师不克宛而还也①,议者欲使人主不遂忿②,则西域皆瓦解而附于胡,胡得众国而益强。先帝绝奇听,行武威,还袭宛,宛举国以降,效其器物③,致其宝马。乌孙之属骇胆④,请为臣妾。匈奴失魄,奔走遁逃,虽未尽服,远处寒苦■埆之地⑤。壮者死于祁连、天山,其孤未复。故群臣议以为匈奴困于汉兵,折翅伤翼,可遂击服。会先帝弃群臣,以故匈奴不革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而止⑦。度功业而无断成之理⑧,是弃与胡而资强敌也。辍几沮成⑨,为主计若斯,亦未为尽忠也。

【注释】

①贰师:即贰师将军李广利。

②欲使,原作故使,今据张敦仁说校改。遂忿:报仇雪耻。

③效:献。

④乌孙:西汉时西域国名。

⑤■埆(qiaoqu8):土地贫瘠。

⑥不革;没有除掉。这里指匈奴奴隶主仍未被彻底打败。

⑦《论语·子罕篇》:“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篑(ku@),盛土的竹筐。

⑧断:一定,绝对。几:希望,机会。沮:破坏。

【译文】

大夫说:当初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攻克大宛而返回时,人们议论纷纷,想使皇上不发兵雪恨,如果照那些人的主意去做,西域各国就会背叛汉朝而归附匈奴,匈奴控制了那些国家就会更加强大。汉武帝拒绝奇谈怪论,使用武力又一次袭击大宛,大宛全国投降,献出宝器礼物,送上骏马。乌孙等国吓破了胆,甘愿臣服。匈奴丢魂落魄,四散奔逃,虽然没有完全顺服,也远远地躲到了寒冷贫瘠的地方。战争中,匈奴年轻力壮的人死在祁连山、天山一带,他们的后代还没有恢复元气。所以群臣议论,认为匈奴被汉兵围困,损兵折将,可以立即征服。这个时候武帝去世了,因此匈奴没有被彻底根除。好象积土为山,还差一筐土却停止了。可你们这些儒生却认为建立功业绝对没有成功的道理,这就等于把西域送给匈奴而资助强敌。停止、败坏即将完成的功业,像这样去为皇上出主意,也不能说是尽忠吧!

文学曰:有司言国外之事,议者皆徼一时之权(1),不虑其后。张骞言大宛之天马汗血(2),安息之真玉大鸟(3),县官既闻如甘心焉(4),乃大兴师伐宛,历数期而后克之(5)。夫万里而攻人之国,兵未战而物故过半(6),虽破宛得宝马,非计也。当此之时,将卒方赤面而事四夷(7),师旅相望,郡国并发。黎人困苦(8),奸伪萌生,盗贼并起。守尉不能禁,城邑不能止。然后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9)。当此时,百姓元元(10),莫必其命(11),故山东豪杰,颇有异心。赖先帝圣灵斐然(12)。其咎皆在于欲毕匈奴而远几也(13)。为主计若此,可谓忠乎?

【注释】

(1)徼原作激,今据张敦仁说校改。徼(jiao):侥幸。

(2)张骞,见《地广篇》注释。天马汗血:即大宛所产的汗血马,武帝得此马后改名为“天马”。

(3)安息,古波斯国名,《史记·大宛传》:“西则安息。”西史称帕提亚(Parthia)。大鸟:指鸵鸟。

(4)甘心,原作甘水,今从杨沂孙、张敦仁说校改。甘心,犹言快意。

(5)期:周年。

(6)物故:死亡。《汉书·司马相如传》:“士卒多物故。”又《苏武传》:“前已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宋祁曰:“‘物’当从南本作‘歾’,音没。”案:宋说是。《说文·歹部》:“歾,终也。”

(7)卢文弨曰:“当作‘率’,‘卒’误。”赤面:面色发红,形容将士同敌人作战的激烈。

(8)黎人:即黎民,老百姓。

(9)绣衣:绣有花纹的衣,是汉代皇帝赠给直指官的袍衣。以兴击:以军兴之法而讨击。“遣上大夫衣绣衣以兴击之”,指公元前99年,山东泰安、诸城一带农民在徐勃等人领导下起义,汉武帝派直指官暴胜之等前往镇压。

(10)元元,见《本议篇》注释。

(11)莫必其命:生命没有保障。

(12)斐(f7i)然:安然。

(13)欲毕匈奴:想要完成征服匈奴的战争。

【译文】

文学说:你们官吏讲对外政策,议论的都是侥幸求得暂时的权宜之计,而不考虑后果。张骞讲了大宛的汗血马,安息的真玉大鸟,皇上听了很快意,便兴师动众征伐大宛,经过很长的时间才攻克。到万里之外的地方去攻打别的国家,军队还没有交战就死亡了一大半,虽然攻破大宛得到宝马,不是什么好计策。那时,将士们同四方的敌人激烈地作战,军队一队接一队,各地都在征兵。百姓困苦,于是奸伪的人越来越多,盗贼四外作乱。地方官不能禁止,城镇也不得安宁。朝廷然后派遣上大夫暴胜之穿着绣衣以军兴之法而讨击。在这个时候,豪民百姓的生命都没有保障。所以华山以东才能出众的人,颇有反叛的企图。依靠武帝至高无上的智慧,才使其安定下来。其罪祸全在于你们想要完成征服匈奴的战争而忽略了眼前的利益啊。这样为皇上出主意,可以说是忠吗?

猜你喜欢
  周书·泰誓下·佚名
  大学疏义·金履祥
  理学类编目録·张九韶
  第十三章 1·辜鸿铭
  卷一百九十七·山井鼎
  卷十·朱鹤龄
  卷六·范家相
  甫田·佚名
  卷十九·李光地
  卷三·王应麟
  卷九·朱熹
  外储说右下·韩非
  卷二十三·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三·佚名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善珍·唐圭璋

      善珍字藏叟,福建泉州人,曾主持杭州径山寺。景炎二年(1277)卒,年八十四。著藏叟摘稿,日本存刻本。   浪淘沙   寄剑阁   相对两衰翁。身似枯蓬。分飞吹聚谢天风。零落交游无一个,五十年中。   生客语藏锋。不答阳

  • 卓田·唐圭璋

      田字稼翁,号西山,建阳人。开禧元年(1205)进士。   好事近   三衢买舟   奏赋谒金门,行尽云山无数。尚有江天一半,买扁舟东去。   波神眼底识英雄,阁住半空雨。唤起一帆风力,去青天尺五。   昭君怨   送人赴上

  • 第六十一回 密意柔情真元帅戏假公主 将凰认凤雄娘子遇雌丈夫·萧晶玉

    却说北安王因太子发兵南抢,放心不下,带着王后、嫔妃、宗亲、王子,百万雄兵,离了五国城,来至狼牙山下,安下百里的连营。时时差了数十个细作,探听太子交兵的胜败。这日正与洪后帐中正坐,只见小番来报说:“太子分兵围困雁门,

  • 楔子·佚名

    (冲末曹操同张文远上,开云)幼小曾将武艺攻,驰驱四海结英雄。自从扫灭风尘息,身居宰相禄千钟。某乃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也。幼年曾为典军校尉,因破黄巾贼有功,官封都尉。后因破吕布除四寇,累建奇功,谢圣恩可怜,官拜左丞之职。

  • 荆溪林下偶谈卷二·吴子良

    (宋)吴子良 撰离骚名义太史公言离骚者遭忧也离训遭骚训忧屈原以此命名其文则赋也故班固艺文志有屈原赋二十五篇梁昭明集文选不并归赋门而别名之曰骚后人沿袭皆以骚称可谓无义篇题名义且不知况文乎冷斋误载邵尧夫诗冷斋

  • 太平天国战记·罗惇曧

    跋扪虱谈虎客曰,据曾文正批跋云:“以上皆李秀成在囚笼中亲笔所写。自六月廿七曰至七月初六曰,每曰约写七千字,其别字、改字,其谀颂楚军者删之,闲言重复者删之。其宛转求生乞贷一命,请招降江西、湖北各贼以赎罪,言招降事

  • 卷之九十二·佚名

    成化七年六月壬寅朔○癸卯命故辽东都指挥佥事李端子玉袭父原职卢龙卫指挥使○戊申南京右佥都御史高明奏乞养亲许之○修筑芦沟桥东西堤岸之被水冲决坍塌者○己酉命故武成后卫带俸都指挥同知柳英子春袭父原职指挥佥事○

  • 卷之四百四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六月壬辰谕军机大臣等、前因上海、江甯、湖北、均有制造枪石滟驳局厂谕令该督等、切实会商。将所制枪石滟驳膛口子弹。统归一律。兹据刘坤一奏称、派员驰赴湖北比较数次。所造枪石滟驳子弹格式分

  • 第十一节保险·佚名

    第一保险浸水货物报告单普安保险兼货仓有限公司先生阁下:国船名于日进到本口内有水渍货物,经请验货之人于货起卸到岸之日验明。今将所验水渍之货:价值、件数,列清于左。呈阅。计开:一、按卖单水渍之货共卖得银二、该货如无

  • 《后汉书》简介·范晔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撰《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195年历史。(卷

  • “皇甫四杰”传·张廷玉

    “皇甫四杰”,即苏州府长洲县皇甫录的四个儿子:皇甫氵孝、皇甫氵中、皇甫氵方、皇甫濂。皇甫录为弘治九年(1496)进士,曾任重庆知府。氵中、氵方二人于嘉靖七年(1528)由州县推荐参加会试,第二年禤中进士。又过三年,氵孝也中

  • 第二十七章 箬溪、德安、王家铺之血战·李宗仁

    一羊肠山是阳新县南部和武宁县交界区域的一系列石山。山虽不大,却十分险峻。山上草木不生,乱石如林,易守难攻。此时敌军约千余人据守该山,堵住我军南向去路。翌日清晨我遂下令攻山。敌并不固守,稍战即退。我军穷一

  •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槀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晏婴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反市者十一社。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

  • 要团结不要分裂·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周:普遍比:偏私 【译文】 孔子说:“君子普遍团结人而不只是和少数几个人亲近,小人只和少数几个人亲近而不普遍团结人”。 【读解】 说起来,也就是要团结,不要分裂;

  • 二 忍耐·林语堂

    让我先来谈谈三大恶劣而重要的德性: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它们是怎样产生的?吾相信这是文化与环境的结果。所以它们必是中国人心理状态的一部分。它们存在迄于今日,因为我们生存于数千年特性的文化与社会的势力下。

  • 聘礼第八·佚名

    【题解】 《聘礼》记述诸侯之间相互聘问的礼仪。篇中首先对出聘前的谋事、命使、准备礼物、使者受命、告祢等礼节仪式作了详细说明;接着述及过邦假道、预习威仪、至境迎入、入境展币、主国郊劳、致馆设飧诸礼仪;然后详

  • 益古演段·李冶

    《益古演段》是元朝重要数学著作。元李冶(见《测圆海镜》)1259年撰。李冶去世后于至元十九年(1282)由李师征刊刻,砚坚序,今不传。明修《永乐大典》(1408),将其抄入。清乾隆间《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将其辑出,加

  • 金刚顶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佚名

    一卷,唐金刚智译。说礼佛,五悔,修供,观心等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