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服问

按:篇名服问,以其首「首」字,原误作「有」,今径改。章引传文四句作问,而答之以其义,故名服问,不必文中定露问也。说者谓本有问辞,记者但记其所答之辞,不复记其所问,殊无谓。此篇周详精确,多搜括零星事义,为丧服礼文之所末备者,诚可尚也。且说典制之文,而能绝去皮腐,姿致横生,亦是周秦妙笔,恨其不能多耳。(卷九四,页一○-一一)

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有从重而轻,为妻之父母。有从无服而有服,公子之妻为公子之外兄弟。有从有服而无服,公子为其妻之父母。

此所谓传,盖古书旧文,如后人亦称经书为传,不必定是传也。若谓此文为大传所有,即是大传,下节非大传所有,而称传则如何?公子之外兄弟,谓母舅之子及从母之子也,此等皆称外兄弟,其服相为缌。丧服记云「夫之所为兄弟服,妻皆降一等」,故夫与母舅之子及从母之子为外兄弟,皆服缌,妻则无服。今公子被厌,不服己母之外家而妻为之服缌,是从无服而有服也。郑氏直谓外弟为「公子之外祖父母,从母」,谬。郝仲舆谓即「公子妻之兄弟,不言兄弟而言公子者,从夫也」,改易本文之称,亦谬。(卷九四,页一一-一二)

传曰:母出,则为继母之党服;母死,则为其母之党服。为其母之党服,则不为继母之党服。

「母死」与「其母」,皆指亲母,注疏是。陈可大谓「母死」为继母,「其母」为出母,谬。礼为出母齐衰杖期,而为父后者无服,必不尚为其党可知,不因厌于继母也。若因继母死,遂为出母之党,不为继母之党服,是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矣。因思记中每有可为两解之文,惟取一解之合理者可也。然于此正见古人立言之妙,大扺其文不为径露,多委婉含蓄故也。若一见众口佥同,则无他解者,其理虽正,而其文则索然寡味矣。此段句法亦蝉联摇曳。(卷九四,页一三-一四)

三年之丧既练矣,有期之丧既葬矣,则带其故葛带,绖期之绖,服其功衰。有大功之丧,亦如之。小功,无变也。

「有大功之丧,亦如之」,注疏亦谓带其葛带,绖期之绖,若是,则兼父练、母葬言。然不若单承父练言语意为协。谓三年丧,练后遇大功之丧,始死亦麻,既葬带其故葛带,而绖大功之葛绖,服其功衰,故曰「亦如之也」。(卷九四,页一七)

麻之有本者,变三年之葛。

承上「三年练后,遇大功以上之丧」言也。大功以上之丧,始死,其要绖之麻不断本,得易三年之葛带,盖麻之有本,重于三年之葛故也。若葬后,则仍带其故葛带矣。郝仲舆曰:「丧服小记云『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皆兼服之』,即此也。」按:郝引彼证此,皆误。(卷九四,页一八)

既练,遇麻断本者,于免绖之,既绖去经。每可以绖必绖,既绖,则去之。

又承上言三年练后,遇大功以上之丧。麻有本者,既变三年之葛带矣,则小功以下麻断本者,情轻无变三年之葛带可知。然亦有变者,首绖是也。盖以练无首绖,惟有冠。「于免绖之」者于初丧当免,加小功之麻绖,此谓殓时也。「既免去经」者,谓殓毕也。「每可以绖必绖」者,谓殡葬时也。「既绖,则去之」者,谓殡葬毕也。凡去绖之后皆仍服三年练冠,故下节又以「小功不易丧之练冠」明之。既练,遇麻断本,据义尚当云既练,遇小功之丧耳。今以麻断本代小功之丧,既使文不平衍,又兼小功之丧麻断本,又对映大功之丧麻有本,殊妙。于免绖之以下,句法层迭,音节历落,亦可玩。(卷九四,页一九)

小功不易丧之练冠,如免,则绖其缌小功之绖,因其初葛带。缌之麻不变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变大功之葛,以有本为税。

又承上,恐人以练冠为可易,故申明之。「小功不易丧之练冠」,申明上「既免去绖」、「既绖则去之」之义也。「如免,则绖其缌小功之绖」,申明上「于免绖之」、「每可以绖必绖」之义也。兼言缌者,恐人以免绖不及缌故也。小功不易丧之练冠,则大功可易矣。杂记云:「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是也。此言首绖也,「因其初葛带」者,前以期初丧用麻变葛,既葬还旧葛,故曰故。此小功以下,初丧,亦不变葛,故曰初。上言小功变,正指此,何也?缌之麻不变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变大功之葛,况三年乎?此以麻之无本,故与葛同。若大功之麻得变三年之葛,则以有本者重于葛,乃为之税葛耳,此言要绖也。税音脱,即孟子「不税冕而行」之税,下卒哭之税,及税齐衰皆同,郑氏谓「易」,方性夫谓「息」,皆非。(卷九四,页二○)

殇:长、中,变三年之葛。终殇之月算,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为其无卒哭之税。下殇则否。

又承上言缌小功不得变三年之葛,而亦有得变者,殇长、中是也。殇长、中本服大功,降而为小功男暨妇长殇。、缌妇中殇。,于是以殇服麻绖带,变三年之葛。终此小功缌月算,然后乃反三年之葛。夫麻以有本为重,方得易葛。此无本得易葛者,是非重此无本之麻,乃为降服小功缌无卒哭脱麻之礼,故以麻终月数也。若大功下殇降服缌麻,虽亦无卒哭之税,然情轻则否。降服缌与成人小功以下等,则又以麻之无本而不变。所谓「小功无变」者也。以上四节会合诸解而折中以鄙意似较明,于此见古人言礼委曲周详,妙义如环岂,后人所能及。(卷九四,页二一)

君为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为君也。世子不为天子服。

据义当云「君为天子三年,夫人期耳」,乃取诸侯外宗之妇为君之礼,比夫人为天子之礼,而曰「夫人如外宗「外」字下原敓「宗」字,之补。之为君也」。古人说礼说服制,必不欲为板腐如此,所以其文千载如新,使后人为之,甫出数语,便已陈烂矣。君为天子三年,孔氏谓此丧服正文为「丧夫人如外宗之为君」起文,不知此兼为「世子不为天子服」起文也。郝仲舆曰:「世子不为天子服,此礼近迂。大夫之适子为君服如士,安得诸侯世子于天子独无服乎?」愚按:世子若为天子服亦斩,则是有二君矣,非大夫之适子可比也。记文此句大义森然,直发诸丧礼所未发,郝妄驳之,不可不辨。(卷九四,页二三)

君所主:夫人妻,大人,适妇。

「夫人妻」即诸侯夫人。云「夫人、妻」者言之法,盖夫人主他人言,妻主君言。若单言夫人,则与下子与妇不类,若单言妻,非记者所宜称,故曰夫人、妻。诸儒皆不喻,郑氏谓言妻「见大夫以下亦为此三人为丧主」,夫大夫以下三人为丧主何必见乎?陈可大谓「夫人者,君之适妻」,陆农师谓曲礼云「公候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皆非。(卷九四,页二四)

大夫之适子为君、夫人、大子,如士服。

此因世子不为天子服,恐大夫之适子亦不为君服,故特明之。郑氏曰:「大夫不世,子不嫌也。」此说亦未然,大夫固不世,即大夫亦不嫌,唯为君乃嫌耳。(卷九四,页二四)

君之母,非夫人,则群臣无服。唯近臣及仆骖参乘从服,唯君所服,服也。

古最严嫡、妾之辨,如公子为其母练冠麻衣縓缘,庶子为后「后」字下,原误衍「母」字,今删。为其母缌。及于后代,法制弥宽,庶于皆得为其母三年矣。此节之义,注疏引春秋「夫人风氏薨」,主谷梁「子爵于母」「以妾为妻」之辨,而以左氏「子以母贵」、公羊「其母得夫人」之说为非。然由后世观之,则左氏、公羊之说,岂尝非耶?唯君所服,服也,说近习,便觉?媚。(卷九四,页二五)

公为卿大夫锡衰以居,出亦如之,当事则弁绖。大夫相为亦然。为其妻,往则服之,出则否。

「大夫「大夫」二字,原误作「夫人」,今径改。相为亦然」,与杂记「大夫哭大夫,弁绖,与殡,亦弁绖」同。朱仲晦曰:「古人君臣之际,如君临臣丧,坐当抚心,要绖而踊。今日之事,至于死生之际,恝然不相关,不啻如路人,所谓君臣之义安在?祖宗时于旧执政亦尝亲临,渡江以来,一向废此。只秦桧之死,高宗临之,后来不复举。古之君臣,所以做得成,缘是亲爱一体。」卫氏集说载此条。愚按:此言为失,后世礼每事多不如古,不独此一事也。仪礼、礼记之言,周世多同姓为大臣,春秋时诸候之卿大夫亦然,故容有此隆礼,若?以此这后世人主,亦恐未当。且臣为君斩衰三年,不知后世为臣者能尽行否?亦曾反身而思之乎?又此说不形于章奏,而私存简册,以彰其时君上之失,亦非贤者所为也。(卷九四,页二七)

凡见人无免绖,虽朝于君无免绖。唯公门有税齐衰。传曰:「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也。」

此「税」字是「脱」字,郑氏此处以为犹「免」,前又以为犹「变」,何也?于绖言免,于齐衰言脱,用字自有义,不得以脱为免,以免为脱也。传语甚妙,如此则见夺丧之事,使之者与为之者皆非矣。(卷九四,页二七)

传曰:「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

人遭大丧如获大罪,遭小丧如获小罪,故称棘人、称戮民。凡衣冠、饮食、居处、貌言一切示异,不得齿于平人之列,此以「罪」对「服」言,深得圣人制服之精意,而数亦适合,故于篇终言之。解者但以墨、劓、剕、宫、大辟之五者,合斩齐衰、大小功、缌之五者,犹未梦见作者之意也。「列」,注疏读如字,谓等比,是也。释文云:列,徐音例,本亦作例。愚按:古无例字,后以列加人旁作例。(卷九四,页二九)

猜你喜欢
  卷十五 月令第六·郑玄
  公仪第九·孔鲋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苏舆
  杨子折衷卷之三·湛若水
  卷一一八·邱濬
  原序·汪克宽
  第十七章 14·辜鸿铭
  尚书句解卷十·朱祖义
  春秋纂言总例卷七·吴澄
  卷下·顾栋高
  学蔀通辨卷之七·陈建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四·玄奘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舍利记·印光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邵雍

    (郭彧 点校)年老逢春十三首年老逢春春莫猜。老年方自少年回。人情少悦酒不解,天气却寒花未开。堤外有风斜送柳,墙阴经雨半生苔。去年波水东流去,旧渌奈何新又来。年老逢春春正妍,春妍况在禁烟前。才寒却暖养花日,行(去声)雨便

  • 卷二百二十一·表第十二·脱脱

        宗室世系七      《宋史》 元·脱脱等

  • 卷之一千一百八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九·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五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注  ○以翰林院编修张楷为云南乡试正考官。掌贵州道监察御史王荣琯为副考官。编修毕保厘为考官。编

  • 卷之五十·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三月。己亥朔。谕内阁、云南提督李福兴、陕西汉中镇总兵程鼎、甘肃凉州镇总兵岳登龙、山东兖州镇总兵张宗本、均着开缺。现月  ○又谕、湖南衡水郴桂道谭启瑞、着开缺送部引见。现月  ○又谕、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 天文略四·纪昀

    天文略 【四】日月五步规法下○日月五步规法下日月交食五星经纬度及交周△日月交食春秋隐公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公羊传曰日食则曷为或日或不日或言朔或不言朔曰每月某日朔日有食之者食正朔也其 或日或不日或失之

  • 第13章 何梅协定以后·冯玉祥

    这时候蒋介石每天都说:“攘外必先安内,抗日必先剿共,革命的敌人不是日本,乃是中国共产党。”东北四省失掉了,蒋介石说,他不负责任。汪精卫在南京中央党部说:“诸葛亮要出兵中原,必先平定南蛮。”这也就是

  • 刘彦节传·李延寿

    刘彦节在少年时候就以宗室中的清雅恭谨者而知名。孝武帝时,他弟弟刘遐因为私通嫡母殷氏的养女云敷,常常被殷氏禁闭。殷氏死了以后,口中出血,众人怀疑是刘遐毒害的。孝武帝让刘彦节的堂弟刘祗启发刘彦节出面证明这件事。刘

  • 孙谔传·脱脱

    孙谔字元忠,睢阳人。父亲孙文用,以信用厚道著称于乡里,死后谥慈静居士。孙谔年轻时特立出众,被张方平所器重。登进士第,调任哲信县主簿,选为国子直讲。陷于虞蕃狱案,被免职。元..初年,起用为太学博士,升任太常寺丞。哲宗选择后

  • 卷五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五雍正五年闰三月上谕三十一道初一日奉上谕朕日理万几惟欲周知庶务通达下情是以广开言路令人条奏事件冀於政治有所裨益近见条陈人员内颇有能据实陈奏不避嫌怨切中情弊者朕思此等

  • 蕃夷一·徐松

    辽上【宋会要】契丹,匈奴之种也。世居潢水之南,南距幽州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光启后,其王钦德乘中原多故,侵略诸部,达靼、奚、室韦咸被驱役,由是(放)[牧]帐浸盛。钦德政衰,别部酋长邪律阿保机代其位。

  • 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太虚

    ──十五年十一月在上海尚贤堂讲──今欲谋佛法之普及,当先知佛法所以不能普及之原因,兹依次说明之:一 中国佛法不能普及之原因佛法流传中国,其时历千余年之久,然而不能收普教齐民之效者,其原因厥有二端:一者,禅讲诸师之专尚

  • 华严游意·吉藏

    慧日道场沙门胡吉藏撰且话阎浮得有此经录虽不载相承云。龙树有佞弟子劝其师令与释迦并化。师智德如此。宜作新佛。岂为释迦弟子。然其所言克日月。别制新戒新衣使大同小异。坐水精房中思惟斯事。时有大龙菩萨伤而愍之

  • 先觉宗乘卷五·圆信

    径山语风老人 圆信 较定无地地主人 郭凝之 汇编洪州廉使洪州廉使。逸其名。问马祖曰。吃酒肉即是。不吃即是。马祖曰。若吃是中丞禄。不吃是中丞福。廉使有省。俗士问天堂地狱有一俗士。问西堂智藏禅师。有天堂地

  • 卷之二十六·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二十六 临济第十七世祖 讳祖钦。嗣径山。 理宗庚戌嘉熙十年。 临济第十七世仰山祖嗣宗统(二十九年)。 辛亥十一年(元宪宗立)。 佛灭后二千二百年。 金陵冲诏移径山。 冲隐金陵。育王虚席。朝论以大觉故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三·净挺

    弟子智元编书问复祁季超居士书接来教谓天王之误实始于张商英觉范虽讹然僧宝传中自行改正不宜与商英同条受罚也又谓林间录出于大观元年误引玄素碑文以道悟嗣马祖后十九年为宣和六年觉范僧宝传成请侯延庆作序谓庆曰达磨

  •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

    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立法盖渐密也。候应之义。互见于夏小正诸书。尚未明

  • 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

    《金匮要略》注本。10卷。清陈念祖(修园)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编将《金匮》前22篇予以诠注,删去林亿整理本之最后3篇,并于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脉证)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该书释文中较多地选取徐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