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第九
鲁人有公仪僭者、数本皆作潜砥节砺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子思与之友。穆公因子思欲以为相。谓子思曰公仪子必辅寡人。参分鲁国而与之一。子其言之。子思对曰如君之言。则公仪子愈所以不至也。君若饥渴待贤。纳用其谋。虽蔬食水饮。伋亦愿在下风。今徒以高官厚禄。钓饵君子。无信用之意。公仪子之智若鱼鸟可也。不然。则彼将终身不蹑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为君操竿下钓。以荡守节之士也。
闾邱温见田氏将必危齐、欲以其邑叛而适鲁、穆公闻之、谓子思曰、子能怀之、则寡人割邑如其邑以常宗、子思曰伋虽能之。义所不为也。公曰何、子思对曰、彼为人臣。君将败。弗能扶而叛之。逆臣制国。弗能以其身死而逃之。此罪诛之人也。伋纵不能讨。而又要利以召姦。非忍行也。
穆公问子思曰、吾闻龙榈氏子不孝、其行何如、对曰臣闻明君之为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则四方之内孰敢不化。若夫过行是细人所识。不治其本而问其过。臣不知所以也公曰善。
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无非。子思曰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臣之辞无非。则亦所宜贵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穆公谓子思曰、县子言子之为善不欲人誉巳、信乎、子思对曰非臣之情也。臣之修善。欲人知之。知之而誉臣。是臣之为善有劝也。此所愿而不可得者也。若臣之修善而人莫知。莫知则必毁臣。是臣之为善而受毁也。此臣所不愿而不可避者也。若夫鸡鸣为善。滋滋以至夜半。而曰不欲人之知。恐人之誉巳。臣以谓斯人也者。非虚则愚也。
胡母豹鲁人谓子思曰、子好大世莫能容子也、盍亦随时乎、子思曰大非所玻所病不大也。凡所以求容于世为行道也。毁道以求容容何行焉。大不见容。命也。毁大而求容。罪也。吾弗改矣。
子思居贫、其友有馈之粟者、受一车焉、或献樽酒束修、子思弗为受也、或曰子取人粟而辞吾酒脯、是辞少而取多也、于义则无名、于介则不全、而子行之、何也、子思曰然。伋不幸而贫于财。至乃困乏。将恐绝先人之祀。夫以受粟为周乏也。酒脯则所以饮宴也。方乏于食而乃饮宴。非义也。吾岂以为介哉。度义而行也。或者担其酒脯以归。
穆公问子思曰、吾国可兴乎、子思曰可。公曰为之奈何、对曰茍君与大夫慕周公伯禽之治。行其政化。开公家之惠。杜私门之利。结恩百姓。修礼邻国。其兴也勃矣。
子思曰吾之富贵甚易而由不能。夫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不取不辱。其于富贵庶矣哉。
猜你喜欢 卷十二下 告子章句下·孙奭 五行相勝第五十九·苏舆 提要·吴如愚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孔子 三鱼堂剩言卷十二·陆陇其 第十四章 37·辜鸿铭 卷十·范处义 第十卦:《履卦》·佚名 卷二十二·张廷玉 本事品第十一·佚名 卷三百三十六·佚名 朱子论禅的方法·胡适 指月录卷之二十三·瞿汝稷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自融 求人不如求己·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