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奔丧

郑氏曰:「奔丧者,实逸曲礼之正篇。」按:此篇郑以为文似仪礼,遂以为十七篇之逸,不知此文比仪礼有句调,非是一手也。丧礼此事自不可少。(卷九三,页一)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

此言奔父母丧之礼,郑氏曰:「亲父母也。虽非父母,闻丧而哭,其礼亦然。」孔氏曰:「此一节论初闻之节,五服皆然,以下别曰唯父母,则知其前兼五服也。」注疏之说滞而谬。「日行百里,不以夜行」,上文指父母之丧言,又言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者,谓唯父母之丧虽不夜行,晨昏犹必见星为行止也,则奔他丧不夜行,且不必见星可知。不见星,则不必百里亦可知。晨昏不见星行,日不能百里。古人之文一直说去,而其中又自为转折,虽繁不乱,岂有言亲丧,又忽言五服,又言亲丧,如是之无伦次者乎?「望其国竟哭」,亦皆指奔父母之丧言,郑谓「斩衰」亦非,盖以下云「齐衰望乡而哭也」,详本文。(卷九三,页二-三)

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

告就次,次即位也。郑氏谓「倚庐」,非。「奔丧者非主人」二句,诸本皆连下节,今依徐氏集注属上为一节,甚当。盖云「则主人为之拜宾送宾」,即承上拜宾、送宾之文为说。下「奔丧者自齐衰以下」,乃另起为一节也。「非主人」谓非嫡长主丧之人,即众主人是也。丧礼倠嫡长称主人,其余诸弟子称众主人。宾为此众主人奔丧始至而来,仍是主人拜宾送宾,众主人不敢与也。陈可大谓「非主人」为其余或亲或疏之属,甚混,郝仲舆谓期功以下之亲,徐伯鲁既知以此二句连上节,乃亦谓非父母之丧之人,皆非。如其说,下节自齐衰以下,又曰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不为重复乎?(卷九三,页六)

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哭成踊。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无变也。

齐衰以下,谓自齐衰不杖期以下,至大小功缌麻之亲也。郝仲舆既以「非主人」为期功以下之亲,于此无以通之,乃谓「如继父出母之类」,殊迂。观此于齐衰以下,又言「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则上二句属上节,为众主人可知矣。(卷九三,页七)

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免绖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

丧服小记「奔母丧不括发」与此异。(卷九三,页八)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髽,即位,与主人拾踊。

「升自东阶」别于男子也,郑氏谓「东面之阶」,非是。其谓东面之阶者,据杂记「升自侧阶」之文,不知彼以主君在阼,故言妇人升自侧阶,此处所言,岂得附合之。东髽,郑氏曰:「髽于东序,不髽于房,变于在室者也。」陆农师曰:「不言髽于某所,以关贵贱。按:士丧礼妇人髽于室,而丧大记曰妇人髽带麻于房中,郑氏谓盖诸侯之礼,然则房中盖东房也,于室亦室之东。」愚按:陆谓士礼于室东,诸候礼于东房,此言其常也。郑谓东序,变于在室,上男子袭绖于序东,免麻子序东。当以郑说为优。与主人拾踊,郑氏曰「宾客之位」,陆农师曰「外女子也」,陆说更明。(卷九三,页八)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坐,哭尽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绖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相者告事毕。

此明父母葬后,嫡子奔丧之礼。注疏曰:「此奔丧者身是嫡子,故经云「拜宾反位成踊」,若非嫡子,则不得拜宾也。主人之待之,谓在家者也。」此说是。盖主丧之人谓之主人,在家之人亦可谓之主人,下「东即主人位」,此主人乃指主丧之人,二主人不可油。陆农师谓此言众主人奔丧,主人之待之也,正言主人,反以郑在家之说为误,非也。且下东即主人位,此主人益说不去矣。按:上言嫡子奔丧,次言自齐衰以下奔丧;此言嫡子不及殡,下亦言齐衰以下不及殡,章法井然。若众主人奔丧与不及殡,自同嫡子可知,故不复另说,所异者唯主人为之拜宾送宾一事,上节所以特明之耳。(卷九三,页一○)

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成踊。于三哭,犹括发,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丧服小记云「三日而五哭袒」,注疏云五哭者,初至哭,与明日又明日之朝夕而五也。三袒者,初至袒,与明日又明日之朝而三也。此篇上节云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两成踊上应有「袒」字,文不备耳,说见下。「三日成服,于五哭」,注疏云初至为一哭,明日为二哭,又明日为三哭,又明日成服之日为四哭,又明日为五哭,不数夕哭。按:此节之说成服前三哭皆在朝,括发袒成踊,余二哭则否,即小记所谓「三袒」也,惟较小记多二日哭,与之异。但小记何以不连言成服之哭,此节何以连言成服后之哭,殊不可晓。大抵三哭、五哭之文,本文不甚为典要,言三哭,则此后成服尚有哭;言五哭,则此后朝夕尚有哭,或举其重者为言则可耳。陆农师解此节「五哭」,不数初至之哭,为成服前两日朝夕哭,成服之朝又一哭,不知此篇之文皆以「于又哭」为起,是明以「初至之哭」为一哭矣。陆说背戾本文,非也。按:上第二节至于家,入门曰括发袒成踊,犹括发袒成踊,此为父袒也。第三节奔丧者自「齐衰以下」曰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此为他丧亦袒也。故下节齐衰以下不及殡,亦曰免袒,成踊,犹免袒成踊,所以应第三节也。此节奔丧者不及殡,亦当曰括发袒成踊,犹括发袒成踊以应第二节文。今少二「袒」字,此是文略不详,或失记耳,不必油。郑氏因此节无袒字,遂谓下节二袒字衍,不知不独应上第二节应有袒,且他丧亦袒,父丧反不袒乎?若谓下节袒字衍,则第三节袒字何不亦云衍乎?故与其谓下节为衍,曷若谓此为略之为当也。(卷九三,页一○-一二)

为母所以异于父者,壹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为母,所以异于父」一段,承上不及殡言,共为一节。郑氏曰「明及殡、不及殡,其异者同」,非也。上奔母之丧节,此是及殡者已言又哭,不括发矣。(卷九三,页一二)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绖绞带即位,拜宾反位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拜宾送宾如初。

按:此言「五哭」亦同上文。郑氏曰:「言五哭者,以近公事,五日哀杀,亦可以止。」此附会之说也。(卷九三,页一五)

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束括发袒绖,拜宾,成踊,送宾反位,又哭尽哀,遂除,于家不哭。主人之待之也,无变于服,与之哭,不踊。

闻亲丧,公事私事俱可已,奚有不得奔丧者?若谓除丧后归,益非教孝之义矣。记者此两段文得毋过于周详乎?郑氏以「遂除」句绝,谓「除于墓」,是,然云「于家不哭」,则匪人情。(卷九三,页一六)

若所为位家远,则成服而往。

设吊者之位,与己之哭泣行礼之次,皆谓之「位」。凡闻丧为位者,惟父母之丧不待为位哭,齐衰以下之丧即位哭,行礼如此。三日五哭,初闻丧哭,明日又明日朝夕哭也。陆农师曰「言卒丧轻故也」,郝仲舆曰:「三日不俟成服,五哭终者,哀杀于亲丧。」愚按:不止此二义,前文五哭三袒,此不言袒,亦是杀于亲丧,盖惟初闻丧一袒也。郑氏曰:「不五朝哭而数朝夕备五哭而止,亦为急奔丧。」按:下记五哭三袒,亦以三袒不同于此耳。若止论「三日五哭」,则小记亦岂为急奔耶?郑之附会皆此类也。(卷九三,页一八-一九)

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

上章云「望其国竟哭」,总言父母也。此云「齐衰」,亦总言父母也。盖先时皆不分斩齐,如论语「子见齐衰者」、孟子「齐疏之服」是也。此篇不见斩衰孛,惟言齐衰以下,及此节首言齐衰,皆据古义而言也。其云望乡而哭,与望其国竟哭不同者,又必别一说而引之于此耳,不必附会为说也。又杂记云「大功见乡而哭」与此亦不同,说见杂记。(卷九三,页二一)

哭父之党于庙,母妻之党于寝,师于庙门外,朋友于寝门外,所识于野张帷。或曰:母之党于庙。

檀弓云「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此文「于寝」,易师而言母妻之党「于庙门外」,易父之友而言师较长者,必在后之人取前说而正之也。郑孔以彼为「异代礼」,非矣。惟「所识于野」增张帷之说,益迂。又檀弓云:「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若无殡则在寝。」此文于庙之说亦较长。郑氏谓党为「族类无服者」,亦非。此一节不涉奔丧之事。(卷九三,页二二)

与诸侯为兄弟,亦为位而哭。凡为位者壹袒。

按:王制天子至士庶殡葬日数,有七五三之分,杂记公大夫士踊数,亦有七五三之分,此言哭天子诸侯卿大夫日数,亦如此分,正是一类语。郑氏谓臣哭君,「尊卑日数之差」,是也。观下接「大夫哭诸侯」可见。陆农师谓「哭亲之数」,非也。「与侯兄弟」,谓同姓之卿大夫仕于他国者。(卷九三,页二四)

所识者吊,先哭于家而后之墓,皆为之成踊,从主人北面而踊。

小记云:「所知之丧,则哭于宫,而后之墓。」此与同。从主人北面而踊,不拾可知。(卷九三,页二五)

凡丧,父在,父为主;父没,兄弟同居,各主其丧。亲同,长者主之;不同,亲者主之。

「父在父为主」,如子有妻子之丧,则父为主。父没,兄弟虽同居,兄不主弟之妻,子之妻自主之,可也。然父母虽没,若亲同,亦长者主之,如兄弟之亲同,凡丧必推长者为主是也。惟亲不同,乃亲者主之,如兄公与弟妻之亲不同,则任夫之亲者主之,伯叔与侄之亲不同,则任亲父之亲者主之是也,如此解则上下之呼应相通。郑氏谓亲同长者主之为「昆弟之丧,宗子主之」,是已。谓不同亲者主之,为「从父昆弟之丧」,既谓昆弟之丧,长子主之,则从父昆弟之丧自不得与,何必又申之乎?此节亦不涉奔丧之事,观上「凡丧」二字可见。郝仲舆必以为丧主人不在之礼,其说曰:「妻子之丧,父在则父为主。按:妻子之丧,父在应得为主,不因其子之出也。」不可通。(卷九三,页二六)

闻远兄弟之丧,既除丧而后闻丧,免袒,成踊,拜宾则尚左手。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者麻。

檀弓云「子思之哭嫂也,为位。」此与同。(卷九三,页二七)

猜你喜欢
  第四十卦 解 雷水解 震上坎下·佚名
  卷六十一·江永
  卷二·王樵
  卷十二·魏了翁
  卷四十五·魏了翁
  五诰解卷三·杨简
  古文尚书通论·姚际恒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周梦颜
  卷十七·佚名
  卷五·赞宁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佛说玉耶女经之二·佚名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卷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五·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出 挫权·叶宪祖

    【番卜算】〔小生上〕少小负才名。志气凌终贾。几年落魄走江湖。肯折千金价。 宣曲长杨瑞气凝。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陵。小生温庭筠。字飞卿。幷州人氏。生成敏悟。擅美词章。与李义山齐名

  • 一四五六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五六 广西巡抚陈用敷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十三日广西巡抚臣陈用敷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照前奉谕旨,颁发直省《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各一部,着各督抚将外间流传翻刻之本照原书铲削抽改,于年终

  • ●浦阳人物记原序·宋濂

    古者以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分建邦国于天下由其国有小大故其制度文章亦有隆杀不相沿袭唯史氏之官则皆得置之而史氏之所职掌凡时事之当否人材之善恶田赋之多寡朝聘之往来又皆得书之其名见于书传者则晋之乗楚之梼杌鲁之春

  • 读例存疑卷十九·薛允升

    礼律之二仪制合和御药乘舆服御物收藏禁书御赐衣物失误朝贺失仪奏对失序朝见留难上书陈言见任官辄自立碑禁止迎送公差人员欺陵长官服舍违式僧道拜父母失占天象术士妄言祸福匿父母夫丧弃亲之任丧葬郷饮酒礼合和御药:巻首

  • 韩子熙传·李延寿

    韩子熙,字元雍。从小就能自我约束,颇有学问见识,任清河王元怿的郎中令。最初,他的父亲韩兴宗把父亲韩麒麟的封爵让给弟弟韩显宗继承,显宗不接受,子熙仍然成全父亲的意愿,自己始终不继承。显宗去世,子熙蒙受朝廷别的封爵,又把封

  • 李克宁传·欧阳修

    克宁,为人仁孝,是各兄弟中最贤良的,侍奉太祖小心谨慎从不懈怠。太祖与赫连铎、李可举在云、蔚间交战,后来逃到鞑靼,帮助唐击破黄巢军,克宁都随行。太祖镇守太原,用他当内外制置蕃汉都知兵马使、检校太保、振武军节度使,军中的

  • 萧蒲奴传·脱脱

    萧蒲奴,字留隐,奚王楚不宁的后裔。幼时孤苦贫寒,受雇于医家放牛。因伤损别人家的庄稼,多次遭到拷打而受辱。医者曾经看见蒲奴熟睡,有蛇绕身,觉得奇异。便教他读书,他聪明而酷爱学习。没几年,博览经史,通晓骑马射箭。成年之后,意

  • 庭闻录卷一·[清]刘健

    乞师逐寇南昌刘健述吴三桂字月所,先世由徽州至高邮,流寓辽东,因家焉。父骧;母祖氏,祖大寿之同怀也。三桂自少为边将,勇而敢战。尝逐一骑,射之,骑堕地佯死,三桂下马欲取其首,骑挥佩刀刃之。桂中鼻,血流被面;卒斩其首,携之归。总监高

  • 四·钱穆

    五代十国,是中国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那时则几乎只有骄兵悍卒,跋扈的将帅。连轻薄的进士,也如凤毛麟角。天地闭,贤人隐。那时急得在和尚寺里出家的高僧们,也回头推崇韩昌黎,改心翻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经典,社会私家

  • 卷三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二市籴考【一】【臣】等谨按马端临市籴考其言市政也曰均输曰市易曰和买皆本於泉府之法所谓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於民用者是也其言籴政也曰常平曰义仓曰和籴皆本於平籴之法所谓谷

  • 卷三百九十五·佚名

    △初分净土方便品第七十三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何等名为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要具如是菩提资粮。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佛告善现,一切善法皆是菩萨摩诃萨菩提资粮。诸菩萨摩诃萨要具如是菩提资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三·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一心正念。隨順思惟。彼王所得幻智法門。觀察彼王如幻解脫。思惟彼王如幻法性。發如幻願。淨如幻法。悟如幻業。隨順如幻成就之法。出生如幻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部羯磨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九之余  复次教授如前法中息灾等印智。  吉木为柴并蜜用  住等摄心作护摩  金刚忿怒法相应  掷彼

  • 卷第一百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八 【论】如善财童子问摩耶夫人得此解脱其已久如摩耶答言善男子乃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之一·净挺

    侍者智淙智沇编录上堂元正启祚品汇咸新斗转春回百事大吉泰小往大来吉亨天地始交万物并育梅花开岭外之春雪屋现林中之色寒岩异草从教宝焰重重古木深云曾见奇花簇簇庭前鸑鷟共舞文琅室内麒麟交参玉象鹤鸣慕护法要山僧建

  • 义丰集·王阮

    宋诗别集。1卷。王阮撰。《四库全书总目》说“今其文集未见,所存仅诗一卷”。刘克庄曾序其诗,《后村集》卷23载《王南卿文集序》,谓其诗“高处逼陵阳(韩驹)、茶山(曾幾)”,岳柯《桯史》卷1所载《王义丰集》称“阮所作

  • 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

    《嘉言录》是李圆净居士编述的,书分十篇三十八章,由《增广文钞》(《全集》第一册)中节录出来,分门别类,拣择安插而成为一册。其所选录的出处,某卷某页,都记载的很详细,可以依照《文钞》全文相互的对阅。《嘉言录》的特点在于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