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二十三

天子之孝

均慈爱

【臣】按仪礼言兄弟四体也盖二手二足在身之傍众子在父之傍上下左右合为一体故人之爱手足必无上下左右之异者人之爱其子亦无支嫡长幼之异者也大学之齐家也首曰之其所亲爱而辟焉辟则爱有不均矣然而支嫡之必辨长幼之有别是犹四体之贵上而贱下先左而后右也曹风之诗人美君子之立心均平专一则比物连类于鸤鸠在桑其子七兮言子虽多而其饲之也朝从上下暮从下上爱之之心则如一也其子或在梅或在棘或在榛飞集之性虽无常而居以待之则有常故每章皆言在桑也于鸤鸠见君子之均慈爱矣记曰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已

实有子而使人谓之于菀于枯【晋语优施以菀喻奚齐以枯喻申生】无以为人父亦无以为人子矣古之圣王以世嫡正位居体以别子开国承家此椒聊之所以繁衍而本根之所以获庇者也均慈爱所以能博爱也

诗周南麟之趾【篇名】其一章曰麟之趾【足也】振振【仁厚貌】公子于【音吁下同】嗟麟兮二章曰麟之定【额也】振振公姓于嗟麟兮三章曰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小序曰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臣】按朱熹集曰序以为关雎之应得之盖文王化行于家后妃仁厚而子孙众多胥化于善故思齐之诗美之曰则百斯男螽斯曰宜尔子孙振振兮皆可证此诗也夫关雎之化至于能使其公子皆振振如麟则文王于父子之爱天性之恩可谓极至焉尔矣故伯邑考之不立亦所以爱也管蔡之不咸非其不慈也而郕霍鲁卫毛郜雍曹滕毕原酆郇后皆分藩胙土无一骄奢淫佚取败者是真所谓于嗟麟兮者也二章云振振公姓三章云公族则武之穆周公之凡大封之同姓无一非文王之所爱故中庸曰爱其所亲

小雅斯干【篇名】其八章曰乃生男子载寝之牀【尊之也】载衣之裳【服之盛】载弄之璋【尚其德】其泣喤喤【大声也】朱芾【芾天子纯朱诸侯黄朱】斯皇【犹煌】室家君王

【臣】按斯干宣王考室之诗祝室家之内将生男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皆将佩朱芾煌煌然男子未生而辞预祝之已有为君与王之定分故始生即有举世子礼与举众子絶异也夫子曰必也正名乎圣人防微别嫌之至义固如此也

大雅文王【篇名】其三章曰陈锡哉【始也】周侯【君也】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本宗】支【支子】百世

孔頴达疏曰文王能布陈太和以赐子孙受天命而造始周国故为天下之人君其本适为天子支庻为诸侯皆得百世

【臣】按此诗与螽斯麟趾诸诗相发明见文王之能爱及子孙百世也而本宗支子之分已截然不可逾盖周家大小宗之法定于此矣以此定尊卑之分明长幼之伦次昭穆之序别亲疏之杀兄弟以友九族以和有国者得保其国有家者得保其家而无相争凌之患矣虽百世可也

礼记曲礼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郑康成注曰不敢自专谓宗子有故支子当摄而祭者也五宗皆然

孔頴达正义曰祖祢庙在嫡子之家庻子贱不得輙祭之也若滥祭亦是淫祀

【臣】按此五宗之法所起也君有絶宗之道此虽不为君言然可见先王之所以别支子者严矣故曰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又大曰庻子不祭明其宗也若以国君之子而论惟不得祭故国君之庻子即自为别子自为宗而不得干君之祖祢也先王之严于支子至絶之于祖祢絶之于祖祢夫固有所甚爱之也不啻系之于其祖祢也

隋高祖惩周室诸王微弱故使诸子分据大镇专制方靣权侔帝室及其晚节父子兄弟迭相猜忌五子皆不以寿终

司马光曰昔辛伯谂周桓公曰内宠并后外宠贰政嬖子配嫡大都偶国乱之本也人主诚能慎此四者乱何自生哉隋高祖徒知嫡庻之多争孤弱之易揺曾不知势均位逼虽同产至亲不能无相倾夺者考之辛伯之言得其一而失其三乎

【臣】按封建之行与废诚哉其势也汉承孤秦之敝大封同姓而乱者四起卒用主父偃策裂地分封子弟而后差安隋高祖处诸子大镇得专制方靣剖玉麟之符受总管之号则其权比汉诸侯王更重此与晋武惩曹氏孤立而建树诸子使专兵柄者同然而其覆辙可睹矣帝又多猜忌始虑天下之不我与而以大权私其子旣又虑其子而防之如大敌太子勇秦蜀二王先后幽死汉王反诛而炀帝遂覆其祀矣人君开诚布公则万物归之若积猜嫌任智数则一身一家亦无以自处岂特不能全其慈爱而已哉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魏王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庻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如当亲者疎当尊者卑则巧佞之奸乘机而动矣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今魏王新出阁宜示以礼则以训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敎不肃而成者也上从之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疏以为陛下爱魏王常欲使之安全宜毎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上遣泰归第

上尝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臣】按魏王泰宠于太宗欲倾太子承干后卒败太子而泰亦废帝之宠泰不其两伤与史称泰好学大开舘舎广延时俊盖所致者皆浮华倾险之士如胜诡【羊胜公孙诡】二丁【丁仪丁廙】之徒耳惜乎泰有好学名帝不为之选辅导之官开陈善败正以礼谊至听其别置文学舘自引召学士此其所以败也

高宗上元元年九月御翔鸾阁观大酺分音乐为东西朋使雍王贤主东朋周王显主西朋角胜为乐郝处俊谏曰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当推梨让枣相亲如一今分二朋递相夸竞俳优小人言辞无度恐其交争胜负讥诮失礼非所以崇礼义劝敦睦也上瞿【音屦】然曰卿远识非众人所及也遽止之

【臣】按处俊之谏善矣然春秋尚少志趣未定之时不独递相夸竞为失敦睦之道已也音乐之娱同于桑濮俳优之戏殆于佞人凡可以娱耳目荡心志者血气未定渐染尤易当戒禁之不暇而又可导之以其具乎此谓不知其所以爱也先是【龙朔元年】贤为沛王闻王勃善属文召为脩撰时诸王鬭鸡王勃戏为檄周王鸡文高宗见之怒曰此乃交搆之渐斥勃出沛府一高宗也何其明于前而闇于后耶

明皇开元十五年夏五月作十王宅百孙院

上附苑城为十王宅以居皇子不复出阁虽开府置官属及领藩镇惟侍读时受书自余岁时通名而已及诸孙寖多又置百孙院太子亦不居东宫常在乘舆所幸之别院

【臣】按鸤鸠之均爱言其子七兮以数计之则其无偏颇之义见矣宅以十院以百是其无偏颇也似乎能均爱矣而岂真能爱之哉夫以子孙众多而不使之出阁就学则虽宫室衣服饮食仆御之类一无异同而陵竞之心有不自知其生于嗜欲玩好之中者矣斯亦爱而勿劳者与

后唐明宗天成四年史舘修撰张昭远上言臣窃见先朝时皇弟皇子皆喜俳优入则饰姬妾出则夸仆马习尚如此何道能贤诸皇子宜精择师傅令皇子屈身师事之讲礼义之经论安危之理

【臣】按自汉而后诸皇子或胙土受封而不任之以职或任将军都督刺史而不实封之以地又或其地其官皆不与而列王爵居中朝有事则参大议定大谋其股肱夹辅王室者至重亲师傅讲礼义则他日可以任亲贤之寄壮维城之势而鲁卫之盛不是过矣声色仆马之好是败度败礼之阶也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冬十月以姚坦为益王府翊善益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独俛首王彊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舎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坦言急毁之王毎有过失坦輙尽言规正左右敎王称疾帝忧甚召乳母问状乳母曰王本无疾徒以姚坦检束不得自便耳帝怒曰吾选端士辅王为善今乃使我逐正人王年少岂解此也必尔軰敎之杖乳母于后园召坦慰谕之

【臣】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皇子托体天家虽资性不同而声色是习仆妾是处不知闾里之艰难不练政治之得失而欲其夹辅王室决疑定计鲜有败事其得失难易孰与夫学而知之者哉夫古者诸侯王相及内史中尉之官盖可考矣后世诸王不皆之国就封则固不必其皆置第仿师傅之遗意量设伴读官使之以周孔之书日夕次第陈于王前而以暇商确诸史并间及民间之疾苦如所称督税鞭笞血流满身者使常若在目自然安不忘危知所戒慎而凡声色狗马技巧之好自不以置于胸中德性必益高明识见必益练达而要必得忠正彊直如姚坦其人者始不负其任也不然或厠之以容悦之流转导之以非僻之路是适为左右仆妾之助耳固无异积薪而厝之火也

以上均慈爱

御定孝经衍义二十三

猜你喜欢
  衰制 第二十·王符
  卷十·朱熹
  附录一:周东封与殷遗民(傅斯年)·胡适
  卷八十六·程公说
  第十三章 4·辜鸿铭
  卷三十·郑玉
  卷六·朱倬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三十五·佚名
  诞生品第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佛说马有八态譬人经·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佚名
  禅心经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设朝·孔尚任

    ◎甲申五月〖念奴娇〗(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高皇旧宇,看宫门殿阁,重重初敞。满目飞腾新紫气,倚着钟山千丈。祖德重光,民心合仰,迎俺青天上。云消帘卷,东南烟景雄壮。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

  • 甲集第七·钱谦益

    杨按察基《眉庵集古今诗二百五首、集外诗十首【寄内婉素】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中吴昔丧乱,廿口各

  • 天神似的英雄·徐志摩

    这石是一堆粗丑的顽石,这百合是一从明媚的秀色;但当月光将花影描上了石隙,这粗丑的顽石也化生了媚迹。我是一团臃肿的凡庸,她的是人间无比的仙容;但当恋爱将她偎入我的怀中,就我也变成了天神似的英雄!

  • 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九·柯劭忞

      李庭 刘国杰   李庭,小字劳山,本金人蒲察氏,金末改称李氏,家于济阴,后徒寿光。   至元六年以才武迁隶军籍,权管军千户。从伐宋,围襄阳,宋将夏贵率战船三千艘来援,泊鹿门山西岸,诸翼水军攻之,相持七日。庭时将步骑,自请

  • 卷五百二十 列传三百七·赵尔巽

      ◎藩部三   ○四子部落 茂明安 喀尔喀右翼 乌喇特   鄂尔多斯 阿拉善 额济讷   四子部落,在张家口外,至京师九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三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及北苏尼特,西归化城土默特,南察哈尔镶红旗牧厂

  • 卷之三十二·佚名

    洪武元年五月庚午朔置沂州卫以徐崇礼张云翰为指挥佥事○昌国州兰秀山盗入象山县作乱县民蒋公直等集乡兵击破之初方国珍遁入海岛亡其所受行枢密院印兰秀山民得之因聚众为盗至是入象山县执县官劫掠居民公直与王刚甫率县

  • 卷之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十年·佚名

    (己亥)十年大明成化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密城君琛卒,輟朝、弔、祭、禮葬如例。琛字文之,世宗後宮愼嬪金氏出也。正統丙辰年七歲封密城君,世祖嘉其謹愼友愛最篤,俾典禁兵。睿宗朝,南怡謀亂伏誅,策勳賜輸忠保社定難翊戴功

  • 卷三十九(起二十九年,尽二十九年)·孔颖达

    【经】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公在外,阙朝正之礼甚多,而唯书此一年者,鲁公如楚,既非常,此公又逾年,故发此一事以明常。)[疏]注“公在”至“明常”。○正义曰:僖十六年,冬,公会诸侯于淮;十七年,秋,九月,公至自会;宣七年,冬,公会诸侯

  •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一切大众所问品六卷称随喜品。古本称忧悲叹颂品。六卷取迦叶见纯陀修成菩萨道我亦随喜。古本取佛受纯陀供即入涅槃忧悲叹颂。今取何义以题品目。有二解

  • 道安法师念佛赞·佚名

      □十三天佛最尊  万物中贵不过人  一世眼□□□□  妙□相劝入善门  只恐众生造诸恶  经律法教□修身  食肉众生短命保  缘佛慈悲征谏君  莫道□□□□□  善恶童子每知闻  好事恶事□□□ 

  • 省庵法师遗书叙·宝贤

    省庵法师遗稿。向有流通本。其弟子际本所录而正因刻之者也。其净土诗。劝发菩提心文。涅盘会发愿文。别为一录。余从吴趋龙兴寺得一钞本。亦本公所录。中多诗偈。乃刻本所未及。寺僧安公属余会三为一。稍有芟汰。择其

  • 卷之一·密行寂忍

    衡州开峰密行忍禅师语录卷之一法孙 明广 明珍 等编师丁酉年行化至四川叙州府众乞授戒文武绅衿请就喜狱禅院升座拈香云此香根盘大地之下叶敷九天之上爇向炉中端为祝延今上皇帝万岁太子千秋文武官僚及诸檀护高培禄

  • 太平御览·李昉

    中国古代著名类书。宋代四大书之一。宋太宗时命李昉等14人编辑,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下诏开修,到雍熙元年(984)十二月完成,共用了六年零九个多月时间。系据北齐《修文殿御览》、唐人辑《文思博要》等类书编纂。初

  • 天枢院都司须知格·佚名

    述净明道仙府机构及神名,即天枢院七录事及其属吏。本令收入 《太上净明院补奏职局太玄都省须知》。

  • 太上说六甲直符保胎护命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述六甲直符神君姓名,劝人诵经、礼拜、持咒,以保胎护命。

  • 发背对口治诀论·谢应材

    外科著作。不分卷。清谢应材(邃乔)撰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书中以口诀形式,记述发背、对口等病的证治经验,便于记忆。后附《谢氏世传外科秘法》及《吴师机扬州存济堂药局膏方》各1卷。现有《三三医书》本及《国医小

  • 十方千五百佛名经·佚名

    又名《贤劫十方千五百佛名经》。印度大乘佛教经典。译者不详。原著上、下两卷,或合为一卷。北图有闰75等十号,英、法、俄、日等亦有收藏,共约十八号。有的卷子佛名前无“南无”字样。上述诸卷除北闰75首尾完具外,大多有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