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通论 清 姚际恒

春秋通论序

(前阙)书之旨亦隐而弗彰,不亦过与!妄夫目春秋为朝报,而春秋隐;愚夫尊之过高、求之过深,而春秋愈隐。然则春秋一经,有不亡于妄且愚之目者几希!故诸经之亡,皆亡于传注,而春秋为尤甚。何则?一经而有三传焉,又多乎哉!彼三传者,皆汉以上之书也,今之学春秋者,有离于三传者乎?有不求三传之异同,即以为毕春秋之能事者乎?愚谓不必求其异同,祇宜求其是非而已。三传之异同者,事也,其是非,则心也,事可异同,而是非之心必不可惑乱。公羊、谷梁闇于大义,纰缪滋多,不足深论,左氏书虽后出,事若先成,举世见其凿凿,率不敢于非议,间有卓识之士摘取而议之者,然终不出其范围,仍就其事以为论,而时形已见,方疑而忽信,此违而彼从,吾未见其可也。夫是非之心人所咸有,是则终是,非则终非,未有两岐于是与非之间者。尝考其书,其合理者人心自同,可不必论,若其解经之语,大半纰缪,与公、谷等而其叙事惟富,于文辞浮夸是尚,亦多失实,非果亲见当时策书而受经于圣人者。是以学者必宜舍传以从经,不可舍经而从传。韩昌黎云:「春秋五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当时有邹、夹二氏,故言五传,今不传。诚哉是言也。?自三传作俑以来,其流之弊大端有二:一曰例也,一曰常事不书也。例之一字,古所未有,乃后起俗字,执此一字以说春秋,先已误矣,而谓孔子尝执此一字以修春秋乎!使孔子执一例以修春秋,孔子既不若是之陋,乃据其所为例者求之,又多不合,孔子又不若是之疏。孔子裁定旧史以取其义,不过数大端,而其事已毕,如造化之因物付物,自然合理,何尝屑屑焉如经生家着一书、执一例以从事哉?呜呼!自例之一字兴,而唐王仲俺、宋朱仲晦无不以孔子自命矣。岂惟「惟」,中研本作「为」,今据北图本改。王与朱,执一例以往,人人皆孔子、户户有春秋矣,又何难焉!若夫常事不书之说,实起于公羊,而唐宋诸解经者靡不奉为龟鉴。夫以为常事不书,则春秋所书者必非常之事也。非常之事必以非礼也、非法也,非礼非法必皆讥皆贬也,于是明明得礼者必以为非礼,明明合法者必以为非法,深文罗织,罔顾是非,每条必砌成罪案,使孔子为法家峻刻之尤,而春秋且为刑书,为谤帖。嗟乎!谁毁谁誉之谓何,而诬圣人至是哉!由是竖儒自不知书,错解孟子「春秋天子之事」一语,谓孔子假南面之权,行赏罚之典,黜陟诸侯,进退百职,以匹夫而为天子,虽以天子之尊,亦不难贬而削之,是乱臣贼子孔子躬实自蹈,而又何以惧天下之乱臣贼子乎?诬圣灭经,罪大恶极。不知「春秋天子之事」云者,以其主于尊周室,明王法,用一国以该天下,犹曰「天子之事,非诸侯之事也」云尔。错解孟子一语,以致错乱孔子全经,则又三传之流弊至此为已极也。予用是发愤从事兹经,大破三传积习,而后起之邪说悉屏弗论,独摘孟子中所述「则丘窃取」之言反复深思,求其「取义」所在。此从来诸儒所略而弗道者,虽以蠡测海,自知不量,然竭其心智,亦或得其一二,非灼然人所共信者不敢妄云。次之则为「书法」。「书法」人亦言之,然究不出「例」与「常事不书」二者为说,安在其为「书法」也。盖「书法」虽不同于「取义」,亦必断自圣衷,出自圣笔,学者均不可略已。以是二者分别孔子之新意与鲁史之旧文,加诸标识,无徒混焉莫辨,一往求之过深,震惊为神奇不可知,而春秋之旨,或因是以彰焉,未可知也。彼昌黎之言,人畴不知,第以空言是托,求其束诸传而究遗经者,吾目中未见其书也。不揣狂悖,大?依斯言以成此编,不知有左,何论公、谷。全经前后起应,首尾贯穿,即微(征)「微」,二本同,疑当作「征」。左亦自坦然明白,不惟不用其解经之戾辞,而亦何藉其叙事之琐语邪!孤行一经,实自予始,质诸圣人,谅可无罪,世即有訾我者,亦弗恤也。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秋七月,新安首源姚际恒识。

猜你喜欢
  四书留书卷五·章世纯
  论语集解义疏卷六·皇侃
  此木轩四书説卷五·焦袁熹
  《春秋》·皮锡瑞
  孝经集传卷一·黄道周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七·佚名
  卷十四·李廉
  序·墨子
  卷七·张洽
  卷十八·聂崇义
  大射仪第七·佚名
  深叹心不胜习·梁漱溟
  卷三十一·佚名
  卷三十二·赜藏主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九·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三·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八十三    宋 陈起 编李涛蒙泉诗稿 南山 南山思美人也彼美人兮在南山之阳岂不尔思道阻且长彼美人兮在南山之侧我不见兮寤寐思服彼美人兮悠悠我思何以予之琼瑰玉佩 南山三章章四句 登高

  • 卷八百九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九十五魏承班【蜀太尉词二十首】诉衷情【五首】高歌宴罢月初盈诗情引恨情烟露冷水流轻思想梦难成 罗帐嫋香平恨频生思君无计睡还醒隔层城春深花簇小楼台风飘锦

  • 卷八十·列传第十·脱脱

        张俭 邢抱朴 马得臣 萧朴 耶律八哥   张俭,宛平人,性端悫,不事外饰。统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调云州幕官。故事,车驾经行,长吏当有所献。圣宗猎云中,节度使进曰:“臣境无他产,惟幕僚张俭,一代之宝,愿以为献。”先

  • 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二百十三·外国六·张廷玉

        ◎外国六   ○浡泥 满剌加 苏门答剌 须文达那 苏禄 西洋琐里 琐里 览邦淡巴 百花 彭亨 那孤儿 黎伐 南渤利 阿鲁 柔佛 丁机宜 巴喇西 佛郎机 和兰   浡泥,宋太宗时始通中国。洪武三年八月命御史张

  • 元史续编卷六·胡粹中

    【庚子】四年春二月丁未朔日食○丙辰皇太后鸿吉哩氏崩【裕宗后也谥曰徽仁裕圣皇后】夏四月以布埒齐为中书平章○五月优养儒臣【上谕集贤大学士谔尔根萨哩曰集贤翰林乃养贤之地自今诸老秩满者陞之勿令辄去或有去者罪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四·陈厚耀

    曹史曹叔世家曹叔振铎者周武王弟也武王已克殷纣封叔振铎于曹叔振铎卒子太伯脾立太伯卒子仲君平立仲君平卒子宫伯侯立宫伯侯卒子孝伯云立孝伯云卒子夷伯喜立夷伯二十三年周厉王奔于彘三十年卒弟幽伯彊立幽伯九年弟苏杀

  • 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秋七月甲辰朔享太庙○日有食之○丙午诏罢各布政司宝泉局以铸钱扰民故也在京则仍旧鼓铸○戊申选秀才张宗浚等俾随詹事府左右春坊官分班入直文华殿侍讲毕进说民间利害田里稼穑等事间陈古今孝悌忠信

  •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纪昀

    忠义传金 【二】○金二图克坦航 洪果玖珠乌凌阿奇珠图们色埒默尼玛哈富勒呼 吴邦杰纳哈塔富拉塔 钮祜禄恩楚【王谨】时茂先温特赫老尔梁持胜【费摩萨布韩公恕】乌雅威赫乌雅恩 彻亨钮祜禄贞伯特乌格 贾邦宪伊喇

  • 于谨传·令狐德棻

    于谨字思敬,是河南洛阳人,小名巨弥。曾祖于婆,任魏国怀荒阵将。祖父于安定,任平凉郡守、高平郡将。父于提,任陇西郡守,封荏平县伯。保定二年(562),由于于谨功勋卓著,追赠于提为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太保、建平郡公。于谨性格

  • 房知温传·薛居正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年少时勇猛有力,在本地军队当兵,担任赤甲都官健。后梁将领葛从周镇守兖州时,被选拔进葛的部下。当时部将牛存节驻扎兖州,喜爱赌博,常寻求有特长的人,房知温因善于博弈被推崇,因此得以服侍左右,便与牛

  • 原强续篇·严复

    夫所谓标本并治者,岂非以救时之道通于治病者乎?盖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则其病将愈,唯病原真而后药物得,药物得而后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今日之东事,横决大溃,至于不可收拾者,夫岂一朝夕之故,而审其原者谁乎?方其未发也,上下晏安

  • 卷三十二·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三十二 朱批张楷奏摺 雍正三年四月三十日江苏廵抚【臣】张楷谨 奏为密陈沿途地方情形事窃【臣】自四月初三日 陛辞出京留心察看一路麦禾

  • 十年·佚名

    (庚寅)十年大明永樂八年春正月1月1日○戊辰朔,上親祭于文昭殿。還宮,率百官行賀正禮。1月3日○庚午,謙眞兀狄哈萬戶於應朱款塞,請朝許之。○命栽松于昌德宮及健元陵。1月4日○辛未,司諫院詣闕請尹穆等罪,翼日再請,上以未寧,禁將

  • 符瑞第十六·苏舆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獲麟,受命之符是也。然後托乎《春秋》正不正之間,而明改製之義。一統乎天子,而加憂於天下之憂也,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下極三王,以通百王之道,而隨天之終始,博得失之效,而考命象之為,極理以

  •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或问卷十二    宋 吕大圭 撰晋侯重耳卒或谓左氏载秦伯纳晋文公及杀懐公于高梁其事甚详而春秋不书或以为不告也然乎曰否徐邈曰诸侯有朝聘之礼赴告之命所以厚交好通忧虞若邻国相望而情志否隔存亡

  • 卷第十·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卷第十宁德优婆塞陈 实 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刊第八宗说门之余姚登用校正宗眼品稽首释迦大慈悲  不立文字直指示统要云。世尊才下生。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