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七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七

上林苑监

永乐五年置上林苑监正五品衙门设左右监正左右监副左右监丞典簿所属良牧蕃育嘉蔬林衡川衡氷监典察左右前後十署每署设典署署丞録事职专苑囿蕃牧种植等事洪熙元年本监止存左监丞典簿余皆革又以蕃育署带管良牧川衡两署嘉蔬署带管氷监林衡两署其四署与各典察署所管人户俱拨蕃育嘉蔬署暂管宣德十年止存蕃育嘉蔬良牧林衡四署余皆革

蕃育署

原管畜养户二千三百五十七

分拨畜养草塲地一千五百二十顷三十四亩二分二厘

计畜养

鹅八千四百七十只

雄四千二百一十七只

雌四千二百五十三只

鸭二千六百二十四只

雄八百八十九只

雌一千七百三十五只

鸡五千五百四十只

雄七百八十三只

雌四千七百五十七只

嘉蔬署

原管栽种户九百

分拨栽种蔬菜等地一百一十八顷九十九亩八分四厘八毫

良牧署

原管牧养户二千四百七十六

分拨牧养牲口草塲等地二千三百九十九顷一十三亩六分六厘

计牧养牛羊猪四千五百六十六只

牛九百二十九只

牯牛九十七只

牸牛八百三十二只

羊二千五百六十九只

绵羊二千三百九十六只

公羊一百四十八只

母羊二千一百四十八只

山羊一百七十三只

公羊一十六只

母羊一百五十七只

猪一千六十八口

儿猪六十八口

母猪一千口

林衡署

原管栽种户一千九百八十三

分拨栽种果树花木等地二百三十八顷一十五亩七分一厘

迁民住基地一十顷九十五亩

自种地五十一顷四十二亩

事例

凡牧养牲口栽种果蔬等项永乐间用北京效顺人充役後於山西平阳泽潞三府州起拨民一千户俱照边民例给与盘纒口粮连当房家小同来分派使用仍令自备牛具种子於附近荒闲地土内尽力耕种食用喂养牲口

凡牧养每二丁养羊一只每五丁养牛一只余各验丁派养其牲口编号造册挨次进送内府并太常寺光禄寺供应每岁除原种取用不缺外牛孳生犊一只羊孳生羔二只余皆与民自用羊毛惟种羊依时剪取入官孳生羊毛从民收用

凡牧养栽种地东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浑河永乐十四年奉旨一应人不许於内围猎有犯禁者每人罚马九匹鞍九副鹰九连狗九只银一百两钞一万贯仍治罪虽亲王勲戚犯者亦同凡大兴宛平二县附近果园正统元年令听本监管属远者并外府州县果木俱令有司自行管属果品听其自进

凡原拨并续拨栽种蔬菜果木树花牧牲草塲衙门公廨及住基等地弘治十四年踏勘过共四千一百三十四顷八十五亩八分八毫见在地三千九百七十顷五十八亩八分三厘会勘出侵占失迷地一百六十四顷二十六亩九分七厘八毫四至筑立封堆一千六百七个

凡日逐进用菜蔬果品宣德十年奏准以荆府遗下旧房一所东安门外旧行用库房一所顿放弘治五年又奏准以东安门外保大坊官房一所顿放

五城兵马指挥司

国初置兵马指挥使司设都指挥副都指挥知事後改兵马指挥司为正四品衙门设指挥使副指挥知事各门设兵马洪武十年改正六品衙门设指挥副指挥职专京城巡捕等事知事革二十三年定设五城兵马指挥司添设吏目

事例

凡弓兵每司额设八十名一年更替从在外州县佥解兵部职方司分拨应役

凡各城坐舖火夫除有例优免外其余俱要编当敢有投托内府及在外各衙门差人或给免帖擅入各司分付优免听该司连人呈送巡城御史治罪其勇士等项正身改调京卫充军干碍内外官员奏请定夺

凡京城该管地方街道坍塌沟渠拥塞及皇城周围坍损工部都水司行委分管填垫疏通

凡地方或有盗贼生发即督领弓兵火甲人等擒捕凡官民房舍火起不分地方各司督领弓兵火甲人等俱持器具救火

凡巡城御史批发囚犯该司取供送法司拟罪发落凡刑部都察院照勘提人检屍追賍分委该司承行凡各司地方堆垜发卖食盐户部行该司官巡察有无文引曾否掣割其有夹带兴贩及不由崇文门放入者捕送治罪

凡军民人等在於街市鬭殴及奸淫赌博撒泼抢夺一应不务生理之徒俱许擒拏

凡地方军匠人等旧例令各家俱於门前置粉壁一面开写本家籍贯人口身役营生并写不敢窝藏逃军逃匠囚徒盗贼等项以凭挨究

凡每月捉获囚数各司官於御前奏知送科

凡夜巡各司每日轮官二员赴尚宝司关领铜牌二面凡光禄寺打扫各司每月轮三日拨火夫三百名凡驾诣郊坛及亲王出府之国成婚开设举塲修设斋醮发送宫人率领火甲供事

凡选妃礼部仪制司行各司选报该管地方良家女子送诸王馆备选

凡各司官奉旨不许各衙门擅自拘辱及占用弓兵火甲亦不许内府衙门拘要打卯挨捕逃匠

凡各司官员俸粮俱於兵部带支

南京五城兵马指挥司

职掌巡捕及街道沟渠囚犯等事皆与五城兵马司同

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七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河渠四·张廷玉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十五·张岱
  卷之四十九·佚名
  中兴小纪卷四十·熊克
  卷三十二·班固
  房法寿传·魏收
  何妥传·李延寿
  刘·欧阳修
  吴曦传·脱脱
  卷四十·阿桂
  卷五十·杨士奇
  张献忠陷庐州记·余瑞紫
  卷三百三十九·佚名
  卷二十六·陆宗楷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单本

    第一齣 开场【满庭芳】〔末上〕淨洗铅华。单塡本色。从来曲有他肠。作诗容易。此道久荒唐。屈指当今海内。论词手几个周郞。笑他行。非伤绮语。便落腐儒鄕。不才嗟落魄。胸中无字。一味疎狂。但酒间花畔。长听商量。

  • 卷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十四郊庙歌辞太清宫乐章【唐书礼仪志曰明皇开元二十年正月诏两京诸州置玄元庙天宝二年三月以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其乐章降仙圣奏煌煌登歌发炉奏冲和上香毕奏紫极舞撤醮奏登歌送仙圣奏真和会要

  • 卷三十·毕沅

      ◎宋纪三十 ∷起玄黓困敦正月,尽昭阳赤奋若六月,凡一年有奇。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大中祥符五年辽开泰元年   春,正月,癸酉,命晁迥、刘综、李维、孙奭同知贡举,帝作诗勖以抡材之意。

  • ●卷一百三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三十六。   起建炎四年正月一日甲辰,尽三十日癸酉。   建炎四年正月甲辰朔车驾驻跸昌国县。   张俊败金人於高桥。   三日丙午知明州军州事刘洪道弃城走金人陷明州。   张俊虽已败金人於高桥心

  • ●卷三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三。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五日辛亥,尽其日。   《书》曰:皇天眷命陛下即位之七日下诏求直言天下幸甚微臣居山邑距京师越万里乃得随士庶垂泪以伏读痛干戈风尘阻绝如此不谓国家遭阳九之戹也。女真(改作金

  • 简介·李斗

    《扬州画舫录》为史料笔记。十八卷。清李斗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成书。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生年不详,卒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江苏仪征人。他幼年失学,但喜欢文学,能诗善词,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扬州的掌故轶闻,日久著成

  • 卷之一百四十四·佚名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庚辰朔享太庙○辛巳廉州府巡检王德亨上言家本阶州界于西戎有水银坑冶及青绿紫泥愿得兵取其地以归于朝 上谓户部臣曰尽力求利商贾之所为开边启衅帝王之深戒今珍奇之产中国岂无朕悉闭绝之恐此途一开小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正统十年九月辛未朔修理 皇陵遣驸马都尉井源祭告 仁祖淳皇帝 淳皇后○壬申书与秦王志<土絜>曰先因纪善陈彬等奏承奉刘全等从臾不法事情已提全等至京命法司审实姑举其尤者言之山川坛奉神之所乃拆其兽吻修盖殿宇宜川王至

  • 自序·魏收

    汉朝初年,魏无知被封为高良侯,他的儿子名均,魏均的儿子名恢,魏恢的儿子名彦。魏彦的儿子魏歆,字子胡,幼年时就死去了父亲,颇有志气和节操,对经传史籍有广博的知识。汉成帝的时候,官职做到了巨鹿太守,退休后家居在巨鹿。魏歆的儿

  • 王厚传·脱脱

    王厚字处道。小的时候即随父亲居于军中,因此对羌人的情况非常熟悉,累官至通直郎。元..年间,皇上决定放弃河、湟二地。王厚上疏极力劝阻,认为不能放弃,并且亲自到政事堂陈述,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绍圣年间,用荐者换礼宾副使、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一·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帝系(图表畧)○帝统(后附)太祖高皇帝初讳兴定讳元璋字国瑞仁祖第四子也元天厯元年九月十八日生母曰淳皇后陈氏至正十五年起义兵丁酉年下金陵置江南行中书省为右丞相封吴国公丁未即吴王位洪武元年正月初四日

  • 选举一六·徐松

    发解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靖康元年得解及州学职事人,并与免将来文解一次。」 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南郊赦:「应诸路进士曾经政和二年以前绍兴元年明堂赦,政和五年四月明堂赦,政和八年七月明堂赦,宣和三年十月明堂赦,

  • 渔樵问对 译文·邵雍

    渔者垂钓于伊水之边。有一樵者路过,放下柴担休息,坐在大石头上,问鱼者:“能钓到鱼吗?”答:“能。”问:“鱼钩上不放鱼饵能钓到吗?”答:“不能。”问:“钓到鱼不是鱼钩而是鱼饵,可

  • 卷二百五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六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鼻界清净。鼻界清净故无性自性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鼻界清净。若无性自性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香界鼻识界及鼻触鼻触为缘所生

  • 人格的启示·王统照

    《人格的启示》是一本散文集,内容丰富,涉及了妇女参政、妇女解放、婚姻生活、国际政治、教育改革、社会改革、文学创作、文学刊物、游记、绘画、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有作者的读书日记、随笔等。

  • 三十六计·佚名

    不分卷,无年代和作者可考。共分六套,每套六计,共三十六计。第一套战胜计,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

  • 太上正一法文经·佚名

    太上正一法文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为南北朝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经文乃太上道君告张道陵,言消灾获福之法。经文称世间人民困于疫病、牢狱、水火、刀兵、虎狼、虫

  • 红牡丹·林语堂

    本书以主人公的情感生活为线索,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欲罢不能。小说通过牡丹在婚恋生活上的曲折经历,表现了一个清末的少妇在寻求爱情过程中的大胆追求,细致地刻画了情爱世界的奥秘。虽然,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末,但书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