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五

兴文教

顺治九年壬辰九月辛卯

上视学癸巳赐衍圣公及五经博士四氏子孙祭酒司业学官等袍防监生银两乂赐敇勉励师生

敕曰圣人之道如日中天上赖之以致治下习之以事君尔等务尽心教训诸生诸生亦当祗承师训力体诸身教成为师训之功学成乃弟子之职傥训诲不严服习有怠尔师生俱不能辞其责勉之

顺治十年癸巳四月甲寅

上谕礼部曰国家崇儒重道各地方设立学宫令士子读书各治一经选为生员登之黉序朝廷复其身有司接以礼培养教化贡明经举孝亷成进士何其重也朕临御以来各提学官每令部院考试而后用之诚重视此生员也比闻有不通文义微贱之属滥厠学宫甚至出入衙门交结官府侵占地土武断乡曲国家养贤之地竟为此辈藏垢纳汚之所又提学官未出都门即受嘱托既到地方曲徇情面贿赂公行督学之门竟成商贾以致白丁豪富冒滥衣巾孤寒宿学艰于上进深可痛恨今后督学诸臣皆宜更新惕励严察冒滥及文理荒谬者俱行降黜其入学生员仍令各学敎官月加课程不得旷废亦不得借端凌虐嵗科试卷解部稽察尔部照例考定等第以示劝惩各学臣诚能体朕教养储才之心实力遵行自使士风丕变人材辈出国家治平实嘉赖之

顺治十二年乙未正月丙午

御制资政要览

亲为序曰朕惟帝王为政贤哲修身莫不本于徳而成于学如大匠以规矩而定方圎乐师以六律而正五音凡古人嘉言善行载于典籍者皆修已治人之方可施于今者也朕孜孜图治学于古训览四书五经通鉴等编得其梗概推之十三经二十一史及诸子之不悖于圣经者莫不蕴涵事理成一家言但卷帙浩繁若以之教人恐未能一时尽解其义亦未能一时尽得其书因思夫记事宜提其要纂言当钩其元乃采集诸书中之闗扵政事者为三十篇又虑其涣而无统于是每篇贯以大义联其文辞于忠臣孝子贤人亷吏畧举事迹其奸贪不肖悖乱者亦载其内使法戒炯然加之训诂详其证据譬之萃众白以为裘范六金而成鼎防约而易明文简而易阅名曰资政要览观是书者熟思而体之可以为笃行之善人推而广之可以为明理之君子毋徒求之语言文字之间则朕谆谆教谕之心庶乎其不虗矣

庚戌

御制劝善要言成

亲为序曰朕惟天道至善即以其善赋之下民故人之生无有不善其或有不善者皆因内蔽于私欲外染于汚习遂失其继善成性之本体而日逺于天矣因人之存心行事不同是以

上天鉴察降以灾祥其降祥者固以显佑善人其不得已而降灾者亦以明戒下民使之改过而迁于善也从来报应昭昭不爽讵不可畏哉古人原天垂训以教天下正论嘉言不一而足但文之深者或不易通言之简者又不能尽朕恭承

天命抚育万方深念上之教世劝善为先人之立身为善最乐故取诸书之要者辑为一编名曰劝善要言语不欲文期于明理词不厌详期扵晓众欲使贤愚同喻小大共知读此书者当深思其义反之于心体之于身善者则益当加勉而进于淳良以求吉庆其或无知而误染于不善者尤当速改而归于无过以免灾戾庶防不负

上天好生之心而朕殷殷教化之意亦不虗矣凡我人民其敬勉之哉

三月壬子

上谕礼部曰朕惟帝王敷治文教是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自明季扰乱日寻干戈学问之道阙焉未讲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即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六经诸史有闗于道徳经济者必务研求通贯明体达用处则为真儒出则为循吏果有此等实学朕当不次简防重加任用又念先贤之训仕优则学仍传谕内外大小各官政事之暇亦须留心学问俾徳业日修识见益广佐朕右文之治

顺治十四年丁酉十月丁亥

上谕工部曰文庙崇祀先师孔子所闗典礼甚重今已年乆倾圯若不速为整理后渐颓坏葺治愈难因尔部钱粮匮乏所需工料未能措办朕发内帑银三万两特加修葺尔部即谕行

谕将帅

顺治十五年戊戌八月丙子

上遣官魏黒等赍

敇往谕安逺靖寇大将军多罗信郡王多尼宁南靖防大将军固山额真宗室罗托征南将军固山额真卓布特进兵机宜复

谕魏黑等曰尔等至彼可集王贝勒等谕以抚循士卒当如父之爱子行军必敬慎隄防谋事无失毋得骄矜躁急致有疎虞夫士在行间固当有进无退而克敌制胜尤贵惧以成谋前敬谨亲王及讷尔特等之败皆以轻敌躁进故也至投诚之人当分别其倾心效顺或事急来降即事急来降者亦当收养纵有逃亡听其自去始足彰我恩育之仁夫以威服人何如以徳服人之为愈邪

招降

顺治十三年丙申六月癸巳

上谕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督抚镇各官曰朕惟自古帝王底定万邦皆恩威并用讨贰懐服乃能使人心乐于归往蚤致太平本朝开创之初遐方尚在疑畏窜附海逆郑成功者实繁有徒或啸聚有年未经归化或被贼迫胁反正无由或偶防贼中力难自拔原其本念未必甘心从逆也朕念若辈皆我赤子迷罔无知深可悯恻今欲大开生路许其自新该督抚镇即广出榜文晓谕如能诲过投诚者破格陞擢以计擒斩贼渠来献者首功封以髙爵次者亦予世职同来有功人等显官原赏朕所不恡倘执迷不悟郑逆所据不过海滨穷岛耳一旦絶其粮饟阻其出没遣发王师直捣巢穴必至玉石俱焚虽悔亦何及乎其前此陷贼官民及新附人等该地方官尽心安挿务令得所

谕外藩

顺治十三年丙申八月壬辰

上谕厄鲁特部落巴图鲁台吉土谢图巴图鲁戴青等曰分疆别界各有定制是以上不凌下下不侵上古帝王统御之常经也朕懐抚恤逺人之意正欲共跻斯世于隆平乃数年来尔等频犯内地劫夺马牛拒敌官兵率领畨夷威胁抢掠督抚按屡经奏报即行遣官晓谕尔终不悛朕体天地好生之心宥兹小过今特遣侍郎石图启心郎鼐格前往讯理如劫夺是实即当按数赔偿倘地方官诬诳罪有所归非尔等之咎畨夷在明时属蒙古纳贡者即归蒙古如为明所属者应隶中国为民与防古又何与焉其汉人防古所定居址与夫贸易隘口详为察核仍旧分定耕牧毋得越境混扰庶副朕抚绥之心而尔等亦永享其休矣

甲辰荷兰国贡使归国

上赐其国王银币仍降

敕谕曰尔国僻在西陲海洋险逺厯代以来声教不及乃能缅懐徳化效慕尊亲择尔贡使赴阙来朝防修职贡地逾万里懐忠抱义朕甚嘉之用是优加锡赉以报孚忱至所请朝贡出入贸易有无虽灌输货贝利益商民但念道里悠长风波险阻舟车跋渉阅厯星霜劳勚可悯若贡期频数猥烦多人朕皆不忍着八年一次来朝所携货物在舘贸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行货卖尔其体朕懐保之仁恪恭藩服慎乃常职只承宠命

仁政

顺治八年辛夘闰二月乙夘

上谕吏部曰闗之设国家借以通商非以困商闗税原有定额差一司官己足何故滥差多人每官一出必市马匹招书役未出都门先行纳贿户部又填给粮单沿途骚扰包揽经纪任意需索量船盘货假公行私沿河一带无异劫夺商贾恐惧不前百物腾贵河道天下通行之路何以至此朕灼知商民之苦着仍旧每闗设官一员其添设者悉行裁去以后不得滥差

丙寅

上谕兵部曰国家设立驿递原以传朝廷之命令通天下之脉络年来四方多故兵马络绎差遣繁多驿递疲困至今日已极乃奉差官员全不知地方苦楚勘合火牌之外恣意苛索驿夫不足派及民夫骚动里甲甚而牵絷妇女系累生儒鞭驿官如罪犯辱州县等奴隶以致夫逃马倒罢市止耕上误公务下害小民深可痛恨嗣后有蹈前辙者不拘大小衙门令地方官即指名申报督抚飞章防奏以凭重处其地方官验明勘合火牌亦即照数应付毋得稽迟取罪如本无迟误情币该差员役因需索不遂驾言迟误反卸罪州县者督抚一并查防治罪

丁丑

上谕兵部曰前者青州故明玉田王之子聚众祭旗恣行不轨又陜西叛将王元马徳戕杀抚臣议扶庆王之孙招摇惑众因而明之各王多被诛戮朕甚悯焉今朕亲理万防代

天子民务期四海万姓咸得其所岂独明之子姓不在涵育之中乎嗣后直省有故明亲王郡王流落地方者该督抚察其投诚始末有无功次并其家口起送来京分别畜养其自镇国将军以下不必起送各照原籍编氓乐业

三月乙酉

上谕户部都察院曰朕览巡盐御史崔允章奏因思各处奏报盐课常有余银细思盐课正额自应徴解若课外余银非多取诸商人即系侵克百姓大属弊政尔部院通行各差御史及各盐运司止许徴解额课不许分外勒索余银有御史及运司各官贪纵者许商民首告审确奏闻治罪用布朝廷恤商裕民至意

顺治十二年乙未八月癸酉

上谕工部曰畿辅之地乃天下根本必加意安养使民生乐业方能自近及逺渐致太平前尔部防同戸礼兵三部覆奏修筑运河决口议将直隶八府州县节年所欠各部寺钱粮速行催解以济修河急用朕念畿内地方人民艰苦房地屡经圈拨水旱连嵗相仍既缺养赡之资俱有身家之累而厯年积欠一旦并徴其何以堪殊非加惠近畿笃厚根本之意朕心深为不忍尔部仍防同各部将修筑决口应另用何项钱粮悉心筹画确议速奏其直隶八府州县顺治八年至十一年未完钱粮实欠在民者悉与蠲免

体羣情

顺治十三年丙申六月己丑

上谕八旗各牛录曰朕念满洲官民人等攻战勤劳佐成大业其家中役使之人皆获自艰辛加之收养谊无可去乃十余年间或恋亲戚或被诱引背逃甚众隠匿滋多故特立法严禁然以一人之逋逃而株连数家以无知之奴仆而累及职官立法如此其严者皆念尔等数十年之劳苦万不得已而设非朕本懐也尔等亦当思家人何以轻去必非无因果能平日周其衣食节其劳苦彼且感恩效力岂有思逃之理若全不体恤虽严法防禁终难止其逃何益之有朕为万国之主念兹犯法诸人孰非天生蒸民孰非朝廷赤子傥刑罚日繁戸口日减尔等亦何能自安今后务各仰体朕意觉悟省改

猜你喜欢
  卷四·本纪第四·世祖一·宋濂
  卷三百七十五 列传一百六十二·赵尔巽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四(缺)·佚名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六·佚名
  第四十一回 大清朝膺景命二百六八·黄士衡
  ●海东逸史卷十六·佚名
  绎史卷一百六十·马骕
  谯国夫人传·魏徵
  宣武灵皇后胡氏传·李延寿
  野史无文卷十三·郑达
  汉纪三十八肃宗孝章皇帝上建初元年(丙子、76)·司马光
  三一 社会的信用·邹韬奋
  九 幻想的消失·邹韬奋
  卷二百二十一·佚名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校勘记·清蒲松龄

    《草木传》(又名《草木春秋》),路编《聊斋俚曲集》将其列于附录中,其题下括号内注明:“一名《药性梆子腔》”。笔者曾见淄博市张店傅家村民间一抄本,题名《药绘图》;据新加坡国立大学辜美高先生说:日本庆应大学&l

  • 卷四百二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二十一总禽鸟类四言古归鸟          【晋】陶 潜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懐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其二翼翼归鸟戢羽寒条逰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九·杨仲良

      真宗皇帝   谒诸陵   景德三年八月癸未,诏以来年春朝谒诸陵。初,司天言:岁在酉、戌乃可行。上曰:『朕遵用典礼,意已决矣。』王旦曰:『春候和暖,亦可顺动。惟行宫损坏,更须修葺。』上曰:『如此亦劳民矣。』乃诏所至州县

  • 第五十五回 返豹房武宗晏驾 祭兽吻江彬遭囚·蔡东藩

      却说武宗坠入水中,险些儿被水淹死,幸亏操舟的两太监,曾在京内太液池中,习惯泅水,虽遭覆溺,毫不畏惧,亟游近武宗身旁,将武宗手脚握住,推出水面。各舟闻警齐集,才将武宗搀入舟中,还有两太监入水,用力挣扎,也经旁人救起。惟武宗

  • 卷十四·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巻十四宋 张九成 撰离娄章句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十八年五月辛丑朔升光禄寺寺丞詹沂为南京尚宝司卿升整饬苏松常镇兵备副使李涞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等处○以宁夏镇河堡堤坝城垣工完叙录在事诸臣巡抚梁问孟以下各赏有差○癸卯大学士王家屏因灾异自劾言臣起田间再

  • 序·佚名

    据广本补朕闻唐虞之迹纪于典谟文武之政布在方册所以昭垂百代启佑后人夐乎尚矣我二祖列宗创守同道著令史官簪笔丹陛一言一动大书特书暨乎因革钜典臣下章奏莫不综而载之以备一朝之史今所藏实录圣德神功大较可睹已维我皇

  • 卷之二百四十六·佚名

      康熙五十年辛卯。夏。四月。己未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  ○庚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大学士等、朕综理政事、以人命为重、务必再三斟酌。除情实死罪外、其余皆酌量宽宥。如偷盗人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光绪十七年。辛卯。六月。癸巳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安。至壬戌皆如之。外起居注  ○乙未。山东巡抚张曜奏、再陈海防情形。窃见南洋兵船。铁皮厚仅数分。有事断难得力。请收停厂澳

  • 五○三 谕《日下旧闻考》内京畿各门查核事着胡季堂协同办理·佚名

    五○三 谕《日下旧闻考》内京畿各门查核事着胡季堂协同办理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奉旨:《日下旧闻考》内京畿各门有应行派员查核者,着胡季堂协同办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评鉴阐要卷二·乾隆

    汉文帝陈平言宰相上佐天子决狱钱谷自有主者目陈平所言相佐天子云云似矣然平非实能如此徒以口给免过何足称哉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目汉代称循吏自吴公始然史臣但云治平为天下第一而未尝实指其政岂所谓上徳不徳无迹

  • 卷三百四十四·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四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神宗熙寜元年王韶诣阙上平戎策三篇其略以为西夏可取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则夏人有腹背受敌之忧夏人比年攻青唐不

  •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佚名

    【提要】 赵威后即赵太后,惠文王之妻。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对国家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多治国为人之道。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

  • 问辨録卷三·高拱

    ○论语问人不知而不愠何以为君子曰学本已事何与于人即学至圣人亦分内耳若能识得真境到得实际则安身立命自有所在欲人知也何为曰在圣门则谁欤曰颜曽其人也即孔子下学上达不怨不尤亦只如此所以用舍行藏惟其所遇盖皆应迹

  • 问辨録卷七·高拱

    ○论语问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谓何曰归是归还之归即所谓复也仁乃心之全徳浑然天理万物皆备无少欠阙但为己私障蔽乃有不仁耳若能一日克己复礼则障蔽既去本体自还天下之仁皆归焉所谓浑然天理万物皆备无少欠阙者固即此

  • 孟子精义卷二·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二 宋 朱子 撰 梁惠王章句下 庄暴见孟子章 杨曰魏文侯曰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则今乐与古乐固异矣而孟子之言如此者盖乐者天地之和也而乐以和为主人和则气和气和则天地

  • 珂雪词·曹贞吉

    清词别集。曹贞吉撰。2卷,补遗1卷。收词247阕。其词崇南宋,论词与朱彝尊旨趣相近。他的词“大抵风华掩映,寄托遥深,古调之中纬以新意,不必模周范柳,学步邯郸而实不失为雅制”(《四库全书总目》)。入手雄浑,语有寄托,

  • 古今列女传·解缙

    明解缙 (1369—1415年) 等所撰历代名女传,3卷。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进士,曾任《永乐大典》总裁官。是书系永乐元年(1403年)仁孝皇后徐氏为阐扬 “风教” ,劝成祖敕令缙及黄淮、胡广等人共同撰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