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合理的人生态度

我很惭愧我讲这个题目,如果我的生活能够合理,我就不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患失眠的症候,昨天夜里最厉害,精神十分不好,这实在因为虽然晓得所谓“合理的生活”而不能实有诸己。这种样子确为自己生活未能调顺自然合乎天理的征见,所以我讲这个题目,真是惭愧!

我虽如此,但我见得社会上一般人真是摸不着合理的路子去走,陷在那不合理的生活中,真是痛苦!真是可怜悯!不能不说几句话。我们且分粗细两层去说说。先说粗的,那便请看现在社会上的情形(尤其是北京上海这些的地方),大家都是争着抢钱,像疯狂的一样。新近看《东方杂志》

译罗素《中国国民性的几特点》,说中国人不好一面的特点顶头一件就是贪婪。这话是今日不能否认的。但何以会这样呢?这就为他们没有摸着合理的路子;这就是他们人生态度的错谬。他们把生活的美满全放在物质的享受上,如饮食男女起居器用一切感觉上的娱乐。总而言之,他以为乐在外边,而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如贼如鼠。因此他们抢钱好去买乐。其实这样子是得不着快乐的,他们把他们的乐已经丧失,再也得不着真实甜美的乐趣;他们真是痛苦极了!可怜极了!在我想,这种情形似是西洋风气进来之后才现有的。在几十年以前中国人还是守着他们自来耻言利的态度,这是看过当时社会情形的人所能详道的。中国国民性原来的特点恐怕是比别的民族好讲清高,不见得是比别的民族贪婪。现在社会上贪风的炽盛,是西洋人着重物质生活的幸福和倡言利的新观念启发出来的。贪婪在个人是他的错谬和苦痛,在社会则是种种腐败种种罪恶的病原菌。例如那最大的政治紊乱问题,就是出于此。如果今日贪婪的风气不改,中国民族的前途就无复希望,此可断言者。而这种人生态度如果没有根本掉换过,这贪风是不会改的。我们看见这些论及人生观的文章,如陈仲甫先生作的《人生真义》,李守常先生作的《今》,胡适之先生作的《不朽》,所谓“新青年”一派的人生观都不能让我们满意。陈先生说:

“执行意志,满足欲望(自食色以至道德的名誉),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理由;个人生存的时候当努力造成幸福,享受幸福,并且留在社会上让后来的个人也能享受,递相授受以至无穷。”这些话完全见出那种向外要有所取得的态度,虽然不当把他与贪婪风气混为一谈,但实在都是那一条路子。李先生、胡先生,也通是这般路子;一言以蔽之,总是向外找的,不晓得在自己身上认出了人生的价值。他们只为兼重“个人”和“社会”,“负责”和“享福”,是其免于危险的一点。如胡先生说小我对以前的大我负责,对以后未来的大我负责,李先生说不当厌“今”,不当乐“今”,应当利用“今”,一类话是也。其实在这条路上无论你把话说的怎样好,也不能让人免于流入贪婪,或转移贪婪的风气;至于要解决烦闷,奠定人生,那更说不到了。照我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可指,如其寻问,就是在人生生活上而有其意义;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可评,如其寻问,那么不论何人当下都已圆足无缺无欠(不待什么事业、功德、学问、名誉,或什么好的成就,而后才有价值)。人生没有什么责任可负,如其寻问,那么只有当下自己所责之于自己的。尤其要切着大家错误点而说的,就是人生快乐就在生活本身上。就在活动上,而不在有所享受于外。粗着指给大家一条大路,就是改换那求生活美满于外边享受的路子,而回头认取自身活动上的乐趣,各自找个地方去活动。人类的天性是爱活动的,就在活动上而有乐趣。譬如小孩子总是要跳动唱闹的,你如果叫他安静坐在那里不许动,几乎几分钟都坐不住。大人也是如此,乐的时候必想动,动的时候必然乐。因为活动就使他生机畅发,那就是他的快乐,并不要向外找快乐。大约一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藉着一种活动发挥出来,而后这个人一生才是舒发的,快乐的,也就是合理的。我以为凡人都应当就自己的聪明才力找个相当的地方去活动。喜欢一种科学;就弄那种科学;喜欢一种艺术,就弄那种艺术,喜欢回家种地,就去种地,喜欢经营一桩事业,就去经营,总而言之,找个地方把自家的力气用在里头,让他发挥尽致。

这样便是人生的美满,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价值,这样就有了人生的乐趣。

乐趣完全是在自己浑沦活动之中。即如吃糖一事,不要误会乐趣在糖上,应晓得是在吃上,换一句话,就是不在所享受上,而在能活动上。我们不应当那么可怜丧失自己,去向外找东西,一切所有都在这里,都在自己身上,不待外求。我们眼看这一般人死命的东寻西找,真是可怜!虽然他们的宝贝就藏在家里,他却不自知,走遍天涯那是永远不能找到的。他们再也不得回家!因为他们已经走入了歧路!陈先生胡先生李先生都还在这歧路上,又怎能指示这些人回家?怎能救转社会的颓风?所以必须根本掉换过这方向来,如我所说的才得。

同时在这社会上有一般人恰好与此相反。他们看见旁人那样的贪婪,那样的陷溺在肉欲,如此污浊纷乱的世界,就引起厌恶物质生活的反动,就要去学佛修道,喜欢清静修行做工夫,如北京的同善社等团体,都是应运而生的,他们的势力直遍及于外省各县,其散碎无所属的高高低低各种求道者更不能计数。去年我在南京上海见这样的事真是很多很多,学生中也有如此的,这都是因为找不出一个合理的人生态度出来,也就是不知道要怎样生活才好。常有是一个贪婪的官僚同时就是一个念佛讲道的修行者,尤其可以见出他得不着一条路的可怜样子。这两条路同样是违离了人类本性的,人类的本性不是贪婪,也不是禁欲,不是驰逐于外,也不是清静自守,人类的本性是很自然很条顺很活泼如活水似的流了前去。所以他们一定要把好动的做到静止,一定要遏抑诸般本能的生活,一定要弄许多矫揉造作的工夫,都是不对的,都不是合理的人生态度。然如果照陈胡李诸先生的话去教导他们实在是不中用,完全和他们心里事情不相干。他们并不能因此有什么启发,得到什么受用;此容后说。

我们粗着一点观察,现在社会上的人是如此情形了,我还要对于我们青年有一种较细的指导。据我所见,我们一般青年真是可怜悯,像是大家都被“私的丝”缠缚了一身,都不能剥掉这种缠缚,超出私。

猜你喜欢
  进化之轨道·李宗吾
  卷五十二【起昭公二十六年尽二十八年】·杜预
  凡例十三条·蔡清
  人不能不讲信用·孔子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佚名
  卷二十七·王道焜
  庄公·庄公二年·左丘明
  护法品第九·释法海
  不还品第七·佚名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十·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唐慧琳
  在仰光良光寺吊宇屋达马与宇额卡达等谈话·太虚
  佛说海龙王经卷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齣~第十齣·徐复祚

    第一齣 荟指【瑶轮第五曲】〔末上〕华堂开。玳筵列。尊俎虽陈。主宾未浃。且将行酒付优伶。喜转眼间悲懽聚别。也非关朝家事业。也非关市曹琐屑。打点笑口频开。此夜只谭风月。论卖文。生涯拙。岂是夸多。何曾鬭捷。

  • 丽则遗音巻二·杨维桢

    (元)杨维桢 撰禹穴会稽山为南镇见周职方至于今祀典不废人以不见禹贡为疑禹贡书治水起止自扬州止于震泽故会稽与淛河皆不登载禹穴在会稽山见皇览又见太史书人以塟衣冠为疑考帝少康封庶子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则禹穴在会稽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佚名

    嘉靖二年八月戊戌朔○祭 社稷遣镇远侯顾仕隆行礼○升狭西按察司佥事王汝舟为本省右参议直隶保定府同知高杰为四川按察司佥事○直隶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府大水没禾稼○发太仓银三万两于延绥从巡抚都御史周金请也○己亥改

  •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十四·佚名

    初七日庚申阿桂福康安奏言窃照官兵进逼石峰堡贼巢周围安卡挖壕防贼水道数日以来海兰察明亮等带兵于石峰堡前又拏卡二座以圗逐渐进逼距贼人所挖沟壕甚近贼匪亦不敢出争【臣】等现已将石峰堡层宻攻围贼匪自知无路可岀一

  • 十国春秋卷六十七·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楚一武穆王世家武穆王【林崇禧庙碑作武威王今从五代史十国世家】姓马名殷字覇图许州鄢陵人也【三楚新録云殷上蔡人通鉴云扶沟人】自云伏波之后唐中和时忠武决胜指挥使孙儒与龙骧指挥使刘建锋【或作峯非新

  • 张亮传·欧阳修

    张亮是郑州荥阳县人。起自农耕之家,志趣雄奇而诡诈,外表虽似敦厚而内心却不是如此。隋朝大业末年,李密略地至荥、汴,张亮投奔于他,起初未受赏识。其时军中有人谋叛,张亮立即告发,李密爱其忠诚,便委任他为骠骑将军,隶属于李责力

  • 卷四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徽宗即位礼部侍郎陆佃上疏曰人君践阼要在正始正始之道本於朝廷近时学士大夫相倾竞进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讦人为风采

  • 版法第七·管仲

    凡将立事,正彼天植,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三经既饬,君乃有国。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外之有徒,祸乃始牙。众之所忿,置不能图。举所美,必观其所终;废所恶、必计

  • 大司乐/小师·佚名

    大司乐掌管大学的教学法,建立并掌理王国有关学校的政令,聚集国子到学校里学习。凡有道艺、有德行的人,让他们在学校任教,死了就奉之为乐祖,在学校祭祀他们。用乐德教育国子具备忠诚、刚柔得当、恭敬、有原则、孝顺父母、友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五卷 (四依品第八)释以四果拟菩萨 位释三乘十地 出瞿师罗经魔变作佛事释 正法余八十年前三十年事 释四依人修因久 近辩信不信相四依品第八案。僧亮曰。此品答云何得广大问也。广上依经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十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教诫弟子品第八复次正论已立邪道伏膺。于密义中尚余微滞。以净理教。重显真宗。遣彼余疑。故说颂曰由少因缘故  疑空谓不空依前诸品中  

  • 序·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序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匪直自了。有大悲大愿焉。悲大故其忧之也深。愿大故其任之也重。昔风穴垂涕告首山曰。不幸临济之道至吾而将坠矣。诚忧之也。其后再传而有汾阳。既放身命。闭关坚卧。郡守

  • 西川青羊宫碑铭·乐朋龟

    寺观志。唐乐朋龟撰。一卷。朋龟曾官兵部侍郎。中和四年(884)成稿,凡九千余字。记道观西川青羊宫的地理位置及四周自然景观、动物、植物、矿物、居民、政区隶属沿革等,虽以道家说教,行文迷离,然有关地理记述较多。所

  • 乾隆云南通志·鄂尔泰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

  • 明道篇·王惟一

    道家著作。1卷,元·王惟一撰,成书于元代。书中阐述:“要在至心诚意,格物致和,去人欲之私,存无理之公,自然见心中无限药材,身中无限火符,药愈探而不穷,火愈炼而不息矣。”等习炼气功的重要问题。

  • 十剂表·包诚

    本草类著作。清包诚撰。一卷。诚有《伤寒审证表》已著录。本书据《本草述录》整理编成。包氏认为《本草经》、《名医别录》诸书,言其治而不言其理;《千金方》、《外台秘要》之方,详所主而不审其因,致后人学习难得其中

  • 老父云游始末·陆莘行

    一卷。清陆莘行(生卒年不详)撰。莘行字缵任,浙江钱塘人,陆圻女。该书记其父陆圻与查继佐、范骧等,涉嫌庄廷文字狱案,得脱罪获免,遂变更姓名,四方云游,不知所终。现存《痛史庄氏史案》附刊本、古学汇刊本、传抄本。

  • 成唯识论了义灯·慧沼

    凡七卷。唐代慧沼撰。略称唯识论义灯、唯识了义灯、了义灯、义灯。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册。为唯识三疏之一。本书系破斥有关解释成唯识论中之异说者,并阐明原论正义。撰者乃我国法相宗第二祖,书中祖述窥基之说,责难圆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