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前集卷二十

宋 滕珙 撰

仁义类

论事物自然之分

答江元通

此段谓学者求仁精义未尝不相为用

尝谓天命之性流行发用见于日用之间无一息之不然无一物之不体其大端全体即所谓仁而于其间事事物物莫不各有自然之分如方维上下定位不易毫厘之间不可差缪即所谓义立人之道不过二者而二者则初未尝相离也是以学者求仁精义亦未尝不相为用其求仁也克去己私以复天理初不外乎日用之间其精义也辨是非别可否亦不离乎一念之际盖无适而非天理人心体用之实未可以差殊观也孟子告齐王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呜呼此求仁之方也而精义之本在焉孟子其可为知言之要矣今执事以反身自认存真合体者自名其学信有意于求仁矣而必以精义之云为语道之精体而无与乎学者之用力又以辨是非别可否为空言不充实用而有害乎简易之理则某恐其未得为至当之论也

论仁刚义柔之説

答蔡西山

此段谓程子之言天地间无截然为隂为阳之理

仁义之説固如来谕但于説卦六画中安排则仁刚义柔不可易也仁柔义刚又别是一説不相参杂也程先生谓天地间无截然为隂为阳之理然其升降生杀之大分不可无也正是此意

论仁心义路之説

答李元翰

此段谓方寸之中有所主宰方能审度事理而行所当行矣

孟子谓仁人心也义人路也两句看来便见仁义之别盖仁是心之徳才存得此心即无不仁説克己复礼亦只是要得私欲去后此心常存尔未説到行处也才説合于心者【云云】则便侵过义人路底界分矣然义之所以能行却是仁之用处故学者须是此心常存方能审度事理如其不然则方寸之间自无主宰亦不复能审度可否而行所当行矣此孔门之学所以必以求仁为先盖此万理万事之本且要先识认得先存养得方有下手立脚处尔

论仁义性情之説

答何叔京

此段谓仁义者天理之目而慈爱羞恶者天理之施

云仁义者天理之施此语极未安如此则是天理之未施时未有仁义也而可乎心性仁爱之説所以未契正坐此等语未透耳窃意不若云仁义者天理之目而慈爱羞恶者天理之施于此看得分明则性情之分可见而前日所疑皆可迎刅而判矣

论仁义孝悌之説

答何叔京

此段谓行仁则以孝悌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

仁义二字未尝相离今曰事亲以仁守身以义恐涉支离隔截为病不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此言孝悌乃推行仁道之本仁字则流通该贯不専主于孝弟之一事也但推行之本自此始耳为字盖推行之意今以对乃字立文恐未详有子之意也程子曰论行仁则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此语甚尽

仁智类

论仁智自有乐处

答林徳久【至】

此段谓仁智当于实处下工夫

别纸所论敬为求仁之要此论甚善所谓心无私欲即是仁之全体亦是也但须识得此处便有本来生意融融泄泄气象乃为得之耳顔子不改其乐是他工夫到后自有乐处与贫富贵贱了不相闗自是改他不得仁智夀乐亦是功夫到此自然有此效验来喻虽亦无病然语意终未亲切活络更宜涵养玩索更于仁智实处下工夫则久当自见矣

论仁智乐天畏天之事

文集答或人

此段谓事大事小亦各因一事而言非専以此为仁智之分

仁者与天为一智者听天所命与天为一者嘉人之善矜人之恶无所择于利害故能以大事小听天所命者循理而行顺时而动不敢用其私心故能以小事大然此亦各因一事而言惟仁者能如此智者能如此耳非専以事大事小为仁智之分乐天畏天之别也仁者固能事小岂不能事大智者固能事大然岂不能事小但其事之情则有乐天畏天之异耳保天下保一国以其徳之厚薄量之大小而言亦无一定之拘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此智者畏天而保天下之事也所云忘私克己乃畏天之事乐天则无私之可忘无己之可克矣度势量力乃计利害之私智者知天理之当然而敬以持之所以为畏天也

论仁智敬义之説

答冯作肃

此段谓学者求为仁智之事只知居敬穷理便是用力处

敬义之説甚善然居敬穷理二者不可偏废有所偏废则徳孤而无所利矣动静仁智之体对下文乐夀为仁智之效而言犹言其体段如此耳非体用之谓也学者求为仁智之事亦只如上章居敬穷理之説便是用力处若欲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却太支离然亦无可求之理也仁义礼智类

论性具仁义礼智之理

答陈器之

此段谓四端之理浑然全具至有感处则随寓而应

性是太极浑然之体本不可以名字言但其中含具万理而纲领之大者有四故命之曰仁义礼智孔门未尝备言至孟子而始备言之者盖孔子时性善之理素明虽不详着其条而説自具至孟子时异端蠭起徃徃以性为不善孟子惧是理之不明而思有以明之茍但曰浑然全体则恐其如无星之秤无寸之尺终不足以晓天下于是别而言之界为四破而四端之説于是而立盖四端之未发也虽寂然不动而其中自有条理自有间架不是儱侗都无一物所以外邉才感中间便应如赤子入井之事感则仁之理便应而恻隐之心于是乎形如过庙过朝之事感则礼之理便应而恭敬之心于是乎形盖由其中间众理浑具各各分明故外邉所遇随感而应所以四端之发各有面貌之不同是以孟子析而为四以示学者使知浑然全体之中而粲然有条若此则性之善可知矣然四端之未发也所谓浑然全体无声臭之可言无形象之可见何以知其粲然有条如此盖是理之可验乃依然就他发处验得凡物必有本根性之理虽无形而端的之发最可验故由其恻隐所以必知其有仁由其羞恶所以必知其有义由其恭敬所以必知其有礼由其是非所以必知其有智使其本无是理于内则何以有是端于外由其有是端于外所以必知有是理于内而不可诬也故孟子言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是则孟子之言性善盖亦遡其情而逆知之耳仁义礼智既知得界限分晓又须知四者之中仁义是个对立底闗键盖仁仁也而礼则仁之着义义也而智则义之藏犹春夏秋冬虽为四时然春夏皆阳之属也秋冬皆隂之属也故曰立天之道曰隂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知天地之道不两则不能以立故端虽有四而立之者则两耳仁义虽对立而成两然仁实贯乎四者之中盖偏言则一事専言则包四者故仁者仁之本体礼者仁之节文义者仁之断制智者仁之分别犹春夏秋冬虽不同而同出乎春春则春之生也夏则春之长也秋则春之成也冬则春之藏也自四而两自两而一则统之有宗防之有元矣故曰五行一隂阳隂阳一太极是天地之理固然也仁包四端而智居四端之末者盖冬者藏也所以始万物而终万物者也智有藏之义焉有终始之义焉则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三者皆有可为之事而智则无事可为但分别其为是为非尔是以谓之藏也又恻隐羞恶恭敬皆是一面底道理而是非则有两面既别其所是又别其所非是终始万物之象故仁为四端之首而智则能成始能成终犹元气虽四徳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盖由天地之化不翕聚则不能发散理固然也仁智交际之间乃万化之机轴此理循环不穷脗合无间程子所谓动静无端隂阳无始者此也

论四端仁义礼智发处

答杨子顺

此段谓四端发处乃所谓情

仁义礼智是性之四徳四端乃其发处乃所谓情也孟子论性而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正指其发处以明其本体之有是耳非直指四端为性也

猜你喜欢
  论语集注大全卷二十·胡广
  卷八·蔡清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书呆子与空想家·孔子
  第八章 12·辜鸿铭
  卷六·叶梦得
  卷七十五·乾隆
  第二十八章 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冯友兰
  第十八章 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冯友兰
  延恩安禅师·惠洪
  卷十四·佚名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佛 学·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七·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六出 遥访·周履靖

    【吴小四】〔老旦上〕穿掖庭。入禁闱。须知是女医。欲贵成君。仗我为附子。偏敎产后奇。民间且谩提。老身李药婆便是。世仍祖业。名擅女科。家居就在帅府门前。医治半是宦家宅眷。今日适暇。怕有主顾相寻。不免把飮

  • 留别日本·徐志摩

    我惭愧我来自古文明的乡国,我惭愧我脉管中有古先民的遗血,我惭愧扬子江的流波如今溷浊,我惭愧——我面对着富士山的清越!古唐时的壮健常萦我的梦想:那时洛邑的月色,那时长安的阳光;那时蜀道的啼猿,那时巫峡的涛响;更

  • 吕碧城·龙榆生

    吕碧城字圣因,安徽旌德人。光绪九年(一八八三)生。姊妹三人,并工文藻。碧城与长姊惠如兼善填词,早岁为樊增祥所激赏。中年去国,卜居瑞士雪山中,专以扬佛法为务。然兴之所寄,不废倚声。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始经美

  • 双溪集补钞·管庭芬

    双溪集补钞王炎题姜尧章旧游诗卷出郭栽花涉小园,归调琴谱辑诗编。少年豪健今揪敛,休羡骑鲸李谪仙。

  • 卷四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八目録闲适类题耕云徵士东轩读易图【元邓文原三首】次云林韵题耕云东轩读易图【元吴镇三首】题倪云林赠耕云东轩读书图【元黄公望】清溪道士点易图【元吴师道】梅南道人读易图【元

  • ●卷二百四十·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乙酉,尽二十七日乙未。   十七日乙酉王彦收复华州。   金房开达州驻劄都统制王彦遣统制郭湛统押军马前去收复华州有第七将官邢进等於十一月十七日到华州城

  • 通鉴释文辩误卷五·胡三省

      通鉴九十七【凡二条】  康帝建元二年燕王皝伐宇文逸豆归逸豆归遣南罗大渉夜干将精兵逆战  史炤释文曰南罗夷狄国名其先本辰韩种地在髙丽东南居漠乐浪地【海陵本同】余按史炤葢以新罗国释南罗也自辰韩种以下皆

  • 卷第四十二·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五余煌 王思任 陈函辉 陈潜夫 吴从鲁 何宏仁(傅日炯)高岱(子朗)叶汝■〈艹恒〉 谢震龙(杨守程、杨云门、朱玮、方炯、倪文征、八十九等)李山 刘穆(子肇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弘治十年九月己亥朔命长淮卫署指挥使陈忠守备汀漳等处以都指挥体统行事○辛丑提督京通仓场户部左侍郎王继九年秩满升本部尚书仍旧提督继辞不允○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刘绅奉例考察老疾不谨才力不及等官密云县知县张璞等六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万历十二年二月戊申朔以 皇女诞生赐三辅臣及讲官银币有差○刑科都给事中戴光启参诚意伯刘世延假谢恩肆辩及诸横恣状 上曰世延祖有勋劳特与复爵昨奏恶仆故令查勘尔等所奏良是彼既感恩称谢如何恣情逞辩殊失人臣敬慎之

  • 元弼、元晖业传·李延寿

    元弼是济阴王元郁的长子,字邕明。他为人刚毅正直,有文学才能,任中散大夫。他因为是嫡长子,应当承袭祖先的封爵。可是因他的叔父尚书仆射元丽受到于氏的亲近和宠信,便夺了元弼的王爵,硬封给元丽同母的哥哥的儿子元诞。元弼因

  • 卷一·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一同知吴廷华撰士冠礼第一【冠古乱反加冠之称○士三等之士男子二十而冠四十始仕而冠以士称者父兄之为士者主之且其子亦学士也如下记元子犹士则自元子以下凡学士皆同此礼其异者特如襄九年左氏传

  • 庄公·庄公二十八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齐人伐卫。卫人及齐人战,卫人败绩。夏四月丁未,邾子琐卒。秋,荆伐郑,公会齐人、宋人救郑。冬,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传】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战,败卫师。数之以王命,取赂而还。晋

  • 大智度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檀波羅蜜法施義之餘   問曰.云何名檀波羅[一]蜜。答曰.檀義如上說.波羅〈秦言彼岸〉蜜〈秦言到〉是名渡布施河得   到彼岸。問曰.云何名不到彼岸。答曰.

  • 小花朵集·老舍

    老舍论文散文集。1963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第1版。收录了作者的文章29篇和《后记》。

  • 居易录·王士祯

    笔记。清王士禛撰。三十四卷。体例仿庞元英《文昌杂录》。其内容以考辨典籍、品评诗文、议论史事为主,兼记时事和异闻。《四库全书总目》云: “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

  • 大丹铅汞论·佚名

    大丹铅汞论,唐人金竹坡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论述以铅汞炼制大丹之原理和方法。首先指出:「大丹之术,出乎铅汞。」铅为五金之首,其中有汞,象离卦阳中有阴,木中生火,是为青龙。炼丹者抽铅取汞,使坎离互用

  • 中说·王通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