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岳石头志庵主

公讳怀志。出于婺州金华吴氏。性夷粹。聪警绝人。年十四。去依智慧院宝偁为童子。二十二试所习落发。预讲肆十二年。宿学争下之。尝欲会通诸宗异义。为书传世。以瑞正一代时教之本意。有禅者问曰。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而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耶。志不能对。即行游方。晚至洞山。谒真净文禅师。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文公呵叱之。志趋出。文笑呼曰。浙子。斋后游山好。志领悟。久之辞去。真净曰。子禅虽逸格。惜缘不胜耳。志识其意。拜赐而行。至袁州。州人请居杨歧。挽留之。掣肘而去。游湘上。潭牧闻其名。请居上封北禅。皆不受。庵于衡岳二十余年。士大夫经由。造其居。不甚顾答。人问其故。曰。彼富贵人。辩博多闻。我粥饭僧耳。口吻迟钝。无可说。自然憨痴去。有偈曰。万机俱能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又问曰。师住山多年。有何旨趣。对曰。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块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崇宁元年冬。遍辞山中之人。曳杖径去。留之不可。曰。龙安照禅师。吾友也。偶念见之耳。龙安闻其肯。来使人自长沙迎之。居于最乐堂。明年六月晦。问侍者日早莫。曰。已夕矣。笑曰。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言讫而寂。茶毗收骨石。塔于乳峰之下。阅世六十四年。坐四十三夏。

赞曰。石头道人。以夷粹之资。入道稳实。其去新丰。而游湘西也。以水声林影自娱。谨守其师之言。不为世用。譬之云行鸟飞。初无留碍。故当时公卿贵人。莫能亲疏之。岂常人哉。彼视咿嚘取容。卖佛祖以渔利者。顾不太息耶。甘露灭。既论撰其出处之详。又列之林间录中。盖有所激云耳。

猜你喜欢
  药师经疏·温室经疏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全文·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四·费隐通容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二·智圆
  卷二十五·佚名
  卷第七·费隐通容
  楞伽义记序·太虚
  卷十九·聂先
  卷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五·永觉元贤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四卷·佚名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卷六·赞宁
  法来闿士品第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帝纪第一 高祖上·魏徵

    高祖文皇帝,姓杨氏,讳坚,弘农郡华阴人也。汉太尉震八代孙铉,仕燕为北平太守。铉生元寿 ,后魏代为武川镇司马,子孙因家焉。元寿生太原太守惠嘏,嘏生平原太守烈,烈生宁远将军祯,祯生忠,忠即皇考也。皇考从周太祖起义关西,赐姓普六

  •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綵為之【一】,今止用草。自今郊禋,青城園苑,亦令準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

  • 卷一·杨士奇

    大明太宗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讳 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第四子也 母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生五子长懿文皇太子标次秦愍王樉次晋恭王次 上次周定王橚 上初生光

  • 卷之三·佚名

    天顺八年三月甲寅朔尊 母后皇后为 慈懿皇太后 母妃皇贵妃为 皇太后是日早遣太保会昌侯孙继宗告 天地怀宁侯孙镗告 太庙太子少傅广宁侯刘安告社稷 上告 英宗睿皇帝几筵躬奉册宝诣 圣母皇后宫恭上尊号为 慈懿皇太后册文

  • 卷之四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弇山堂别集卷三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郡王太祖以下郡王宗系秦府永兴简懿王尚烈愍第二子邓妃生洪武己巳年甫六岁太祖召至京育于禁中宠爱甚至永乐元年二月十八日册封之国陜西巩昌府比至兄隐王请留西安以敦同气十五年薨寿三十四子恭宪王志■〈

  • 卷七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八雍正七年二月上谕四十五道初二日奉上谕陕省兵丁年来効力甚多朕深为轸念伊等出征之时若因已给行粮遂扣其坐粮则伊等妻子在家难以养赡嗣後出征之兵丁等於照例支给行粮外仍给与坐

  • 卷五十七陆军一·冯煦

    官制凡通省常备陆军混成一协,自光绪三十四年经巡抚冯煦奏咨成协后,详后营制。军官、军佐共三百有二员名。其督练公所,设自光绪三十一年,至三十三年十一月,巡抚冯煦奏请暂裁督练公所,改为督办处。至三十四年七月成协,附片奏请

  • 172.韩愈反对迎佛骨·林汉达

    唐宪宗依靠裴度、李愬,平定了淮西叛乱,觉得脸上光彩。他决定立一个纪功碑,来纪念这一次大胜利。叫谁来写这个碑文呢?恰好裴度手下有个行军司马韩愈,擅长写文章,又跟随裴度到过淮西。唐宪宗就命令韩愈起草《平淮西碑》。韩愈

  • ●牧鑑卷之二·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本一(二)◆治本一(二)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才識一之五(共十九條)言貌一之六(共二十三條)服御一之七(共二十三條)采納一之八(共十九條)○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坤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泰九二象曰包

  • 卷三十一·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三十一性理三气质之性【命才附】南轩张氏曰原性之理无有不善人物所同也论性之存乎气质则人禀天地之精五行之秀固与禽兽草木异然就人之中不无清浊厚薄之不同而实亦未

  • 周穆王第三·列子

    【原文】 周穆王时①,西极之国有化人来②,入水火,贯金石③,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硋④,千变万化,不可穷极,既已变物之形,又且易人之虑⑤。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居之⑥,引三牲以进之⑦,选女乐以娱之⑧。化人以为王

  • 卷二十·道世

    △致敬灾第九(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原夫上圣垂慈,至人利物。意欲导四生於宝所,运三有於大车。师弟异轨而同归,法俗殊途而一致。所以立像表真,彝训常俗;寄指筌月,出道恒规。但以妄著我人,惰慢沿流,随业漂沦,无思悛革。良由封迷累

  • 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法澜澄禅师语录法澜澄禅师语录序溯自往代禅家克振宗风者代不数人至今目犹为空谷之音慨夫大道榛芜性真翳障绵绵一线几至废坠而六祖五宗之心传如泥牛入海永无消息即有一二后起咸分流别派见解纷纷拈棰竖拂骋

  • 方壶存稿·汪莘

    宋代诗文别集。4卷。汪莘著。全书以诗词为主。诗风飘逸,颇有气势。《水天月歌》、《击鼓行》、《放歌行》等三首长篇歌行,均能抒发豪放跌宕的情感。近体诗如《秋怀》“四野秋风交敝庐,时平不用蔺相如。有人来问生涯事

  • 黑地牢·程小青

    那时期上海社会可算是“多事之秋”。绑票、暗杀、惊骇离奇的盗劫案、神秘莫测的失踪案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层出不穷”!在这个时期,霍桑的工作自然也特别忙碌。我的日记中记着,在短短的十五天中,他竟连接地破了三件绑票案

  • 台湾教育碑记·佚名

    本书集刊有关清代台湾教育建置之碑文四十三篇,末附以「明志书院案底」二卷。碑文来源:一为日据时期前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总务局学务课编印「台湾教育志稿」所集三十六篇,一为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台湾中部古碑文集成」所

  • 瞽言·陈确

    瞽[gǔ]言,明清之际陈确的有关道德问题的论文集。共4卷,30余篇。自称其学说不苟同于习俗,“世皆切切然莫不以吾言之瞽”(《瞽言序》),故命之曰《瞽言》。反对宋儒把天理人欲绝对对立,认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造成“身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