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百三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

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八年。癸酉。五月。丙辰朔。谕、钦天监满汉监副。着各裁去一员。添设西洋监副一员。嗣后汉监正缺出。着将汉监副、及西洋左右监副。一并开列请旨。  

○谕军机大臣等、军营驻防之喀尔喀兵。向仰给于扎萨克。后经加恩月给羊价。每名一两五钱。乾隆六年、因彻内地之兵。余米颇多。复增给月米一斗。但此项米放完后。内地运往维艰。且喀尔喀人等、食牲度日。止须给予羊价。存米放完。竟可停给。其鄂尔坤驻防之兵。原为保护喀尔喀游牧而设。仍酌令各盟、照例给养。至军营大臣官员、及内地兵米。应如何运往之处。着传谕舒赫德、详议具奏。  

○礼部议覆、陕西布政使张若震奏称、各省举行乡饮酒礼。事不画一。应请嗣后每岁于十月中、举行一次。绅士内举一为大宾。耆庶内举一为介宾。一为耆宾。详准督抚各衙门。咨部存案。如举乡宾后。其人有犯。即详斥。并报部除名。查顺天乡饮。每岁于孟春望、孟冬朔、举行。各直省亦应遵例于正月、十月、举行二次。至宾介之数。仪礼有大宾、介宾、众宾、及遵。会典乡饮酒图。有大宾、介、一宾、二宾、三宾、众宾。一僎、二僎、三僎。未有云耆宾者。该布政使所称举一为耆宾之处。无庸议。至遵僎义同。乃公大夫之居乡者。来助主人以乐宾。有则备。无则缺可也。应令地方官察实举报。仍将宾、介、开具名籍。送部存案。如举后有犯。应如所请。咨部除名。从之。  

○广东提督胡贵奏、增城县逆首王亮臣等、陆续就擒。将在事员弁。分别奖赏。并查前失察职名开参。至臣到任两月。未能先事查拏。请交部议处。得旨、该部知道。奸徒为匪。地方文武员弁、不能先事觉察。自有应得处分。但一经发觉。即能实力擒获。匪犯不致漏网。尚属奋勉可嘉。其在事出力员弁。着加恩分别议叙。从前失察各员。俱从宽免其查参。提督胡贵、到任未久。亦着加恩免其议处。  

○丁巳。谕军机大臣等、近来旗人在外省者。渐次日多。循良之徒。奉法惟谨。其有不安本分者。希冀招摇诈骗。或至冒称宗室。滋生事端。俱未可定。地方官员。不免受其欺压。试思天潢派系。统属宗人。岂有远离邸第。浪迹萍蓬。在外招摇滋事之理。其为棍徒捏冒。不问可知。若有似此情节。不可不严行查办。着传谕直省各该督抚、严饬所属。留意稽查。倘遇有冒名宗室。竟着红黄腰系。恣行无忌。大干法纪者。即密行查拏。奏闻正法。俾知所惩儆。不敢妄行。于国体亦得矣。  

○军机大臣等议奏、八旗蒙恩新增马甲一千。并着于健锐营建房给住。查此项一千甲缺。满洲都统、每旗应增九十四缺。蒙古都统、每旗三十三缺。请交各该旗、于现在养育兵内挑补。俟健锐营兵房造竣。遣往居住。其如何管辖操演之处。听健锐营办理。此项所遗养育兵缺。即按照一两五钱之数挑补。再查养育兵。满洲、蒙古、汉军、二十四旗。共额一万五千一百二十四名。向支月银二两。今于每名下、酌匀五钱。六缺内可匀出二缺。又恩添二缺。统计于原额一万五千一百二十四名外。共增一万八十八名。此项增出之缺。请按照满洲、蒙古、汉军、旗分。匀拨挑补。并请嗣后八旗原额养育兵缺出。各旗均照一两五钱之数。挑补三缺。增挑匀额一缺。月银亦照一两五钱支给。从之。  

○兵部议覆、直隶总督方观承疏称、直隶宣化镇怀来路。为冲要差繁之地。向止设马守二项兵丁。并无步粮。请于张家口协营下。抽拨步兵五十二分。分派怀来路三十二分。怀来城二十分。即于守兵内拣选拔补。所遗守粮。归于张家协营、召募补额。应如所请。从之。  

○以河南城守尉保住、为宁夏左翼副都统。  

○戊午。孝诚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谕军机大臣等、喀尔吉善等奏、据提臣李有用札称、诸罗县知县徐德峻、亲往盐水港等处缉盗。被海丰庄民。鸣锣纠众。执械围逼。令该知县写立甘结。始得放回。又彰化县巡检张振勋。捕贼起赃。该处民人、执械抢犯一摺。喀尔吉善等所奏。仅据提臣札牍之词。于此二案起衅根由。并实在情形。尚未详悉。台湾海疆要地。番夷杂处。民风素称刁悍。今地方官员。亲拏贼盗。而奸民聚众。竟至拘围知县。勒写甘结。打伤差役。抢夺案犯。此等刁风。断不可长。若非痛加惩治。何以詟伏莠顽。乂安良善。着传谕喀尔吉善、陈宏谋、今其查审确实。从严办理。仍将实在情由。详悉速奏。  

○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据各属报雨情形。惟顺天府属、并宣化、易州、多已沾足。其余均止一二寸不等。天、河、正、顺、四府。乾暵较甚。再查蝻孽。天津、沧州、报有四十余处。静海、二十一处。现用以米易蝻之法。分路设立厂局。凡捕得蝻子一斗。给米五升。村民现俱踊跃搜捕。此外如盐山、南皮、庆云。顺天府属之宁河、霸州。遵化州属之丰润等处。虽间有生发。已随时扑打。至易蝻米项。臣饬于本处仓贮。暂行动拨。并天津贮有采买奉天米项。亦可拨放。俟事竣奏请拨还。得旨、览奏俱悉。京师虽已沾足。保阳尚亦望泽。不应因此处不祈。而外郡亦不祈也。仍竭诚祈雨。必沾足优渥。方释悬望耳。有应行筹济之事。亦即速办。  

○调福建金门镇总兵黄正纲、为广东琼州镇总兵。以京口水师副将杨天柱、为金门镇总兵。  

○己未。谕、额尔克锡拉病故。例予遣奠。着西宁副都统舒明前往。顺将旺丹多尔济帕拉木游牧情形查看。如有应行筹办之事。即行奏办。  

○谕军机大臣等、据总督方观承奏称、各属禀报、惟顺天府属、并宣化、易州、得雨多已沾足。其余均止一二三寸。天、河、正、顺、四府。乾暵较甚。高下麦田。均已减收。再蝻孽惟天津、沧州、二处为甚。静海次之。各该处现用以米易蝻之法。分路收捕等语。天津一带。蝻孽生发。前据吉庆奏到。其督率扑捕。尚见留心民事。但近日蝻孽情形如何。曾否查搜净尽。于田禾有无妨碍。自应随时奏闻。至天津各属。乾暵较甚。得雨并未沾足。不独二麦必减分数。当此秋禾生发之际。望泽尤殷。不知亦曾竭诚祈祷否。吉庆何未奏闻。侍卫拜雅尔、昨于京城祈雨有应。今特令驰驿来津。祈求雨泽。所有一切应行豫备之事。着吉庆速行料理。务期仰邀天佑。甘霖优渥。方释悬念耳。可一并传谕知之。寻吉庆奏、侍卫拜雅尔来津。并蒙颁到鲊答石三块。令交虔诚祈祷。当即出郊接捧至坛。交拜雅尔恭设诵经。旋阴云密布。于初十日亥时起、至十一日未时止。甘霖大沛。所有鲊答石三块恭缴。报闻。  

○予故察哈尔总管兼副都统衔达什祭如例。  

○以故四川松茂道属祈命寨土千户拔各笑子阿革、袭职。  

○庚申。上奉皇太后幸万寿山、侍膳。  

○辛酉。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军机大臣奏、张家口牛羊群总管惠色等、审拟蒙古贼犯朋苏克、偷盗塞楞达什马匹。贿通汛兵刘成、私放进口一案。详核案情。非蒙古积匪。无由熟悉径路。非兵丁通同。不能越进关隘。刘成应照驻劄外边官兵、偷盗蒙古马匹例、拟绞立决。朋苏克兼有另案偷窃。应照盗蒙古四项牲畜例、拟绞立决。又另案贼犯任黑子等十一名。应如该总管所拟、照本例拟绞监候。至总管惠色、总兵吴士胜、约束不严。请交部严议。得旨、朋苏克着即处绞。刘成着改为监候。余依议。  

○癸亥。谕、现在刑部办理秋审案件。其中缓决人犯。阅时既久。为数益多。爰书日觉纷繁。囹圄徒滋淹系。朕心深为悯恻。着该部查明朝审秋审各犯。酌其情罪稍轻、缓决至三次以上者。分别请旨减等发落。至此外有情罪本重。历年查办未经宽减。而定案在康熙雍正年间。缓决十余次、至数十次。内有一线可原者。亦着查明分别请旨。  

○吏部带领考试截取满洲进士、举人、富炎泰等、三十六员引见。得旨、富炎泰、布彦、孝顺阿、赵德荣、何绅、巴德、那淳、麻致祥、吉来、奇宠格、七十一、心常、常喜、文达、吉郎阿、郭明安、笃哈、德昌、朱成阿、关保、依常阿、萨丙阿、着记名以知县用。鄂宁、着在户部额外笔帖式上、学习行走。关达、白英、九十四、人既平庸。更全失旗人本色。关达、白英、着在粘竿处拜唐阿上、学习行走。倘有不勤。即参奏治罪。九十四、着交与伊父鄂乐舜任所、严加教训。俟知礼法、习政事后。伊自奏闻讨差使。余着归原两用。  

○兵部议覆、两江总督鄂容安疏称、太湖协下。向未设有随营备弁。查该协左营分防之简村守备。事务简易。请于左右营、增设千总二员。一在守备之原驻简村分防。一随守备调回本协营下。以资调遣。应如所请。从之。  

○甲子。谕军机大臣等、据吉庆奏、本月初四日、静海得雨二三寸。初六日。亲历天津县各处查勘。得三四寸。虽于大田有益。究未深透沾足。民间望泽仍殷。现在竭诚祈祷等语。前据方观承奏称、直属惟顺天属宣化、易州、得雨沾足。其余各处。均止一二三寸。天津、河间等、四府。乾暵较甚。麦田俱已减收。朕心深为悬切。今天津静海。虽得雨数寸。均未沾足。而保阳以南一带、各府属地方。数日以来。未知曾否得有雨泽。现在情形若何。着询问方观承、令其查明速奏。仍一面虔诚祈祷。以冀甘霖优渥。倘有应行筹办接济之事。即行奏闻速办。  

○乙丑。铸给湖南衡州、常德、辰州、各府同知、永州、宝庆、常德、各府通判关防。从巡抚范时绶请也。  

○丙寅。谕、广东增城县逆匪王亮臣一案。该督阿里衮、闻信之日。即亲往查拏。办理甚合机宜。该提胡贵、协同搜捕。亦黾勉出力。现在奸徒首从。以次就擒。罔有窜逸。其在事文武员弁。前已降旨加恩议叙。阿里衮、胡贵、着交部一并议叙。该抚苏昌、以地方如此重案。尚存苟安息事之心。后见其事难于消歇。始亲行前往。乃其屡次奏覆情节。终觉心存取巧。未泯成见。不思和衷以济公事。免处分为幸。不必议叙。  

○吏部议准。前任两湖总督永常等奏称、恩施县之北乡木贡村地方。山深箐密。最易藏奸。请将该县县丞移驻弹压从之。  

○予故福建巡抚、前浙江布政使潘思榘、入祀浙省贤良祠。  

○丁卯。上御勤政殿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杨应琚先后奏称、东省四月以来。久无雨泽。五月初一日。省城得雨五寸。济南、曹州、泰安、武定、等属。各于四月二十六七等日。得雨一二寸。现在委员巡查。各属俱无蝗蝻。惟济宁、汶上、鱼台等、州县禀报、南旺湖中。涸出苇草地内。生有蝻子。尚系黄白色。俱经扑打尽绝。而果否确实。拟亲往查勘等语。目下秋禾正当生发之际。必得雨泽沾足。方于农田有益。看来各属得雨。尚俱未透。不知数日以来。亦曾续沛甘霖否。可传谕杨应琚、务令随时速奏。以慰悬念。至济宁等处。近因蝻孽萌生。此惟在地方各官。实力搜捕。庶可弭患于未然。若委员巡查。虚应故事。道府委之州县。州县又委之胥役。差役下乡。徒滋扰累。村农未受捕蝗之益。先受捕蝗之害矣。杨应琚现既亲往查勘。务督率属员。上紧搜捕。不致稍留遗孽。其地方胥役。并宜不时严加查察。勿徒以奏明亲往。遂为了事也。可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叙入章奏。祇应称蒙古、内地。乃向来督抚奏事。往往有称为蒙汉者。屡经降旨申饬。今钟音奏报地方情形摺内。又有蒙汉相安。并无滋扰之语。纰缪不合。着传谕申饬。  

○礼部议准、顺天学政张泰开疏称、乾隆九年。遵化州改为直隶州。丰润、玉田、二县。向隶永平府。改拨该州统辖。所有二县拨府文武童生六名。亦改拨州学。查丰、玉、二县。始由顺天府改隶永平。顺天府向无府学。是二县原未带有拨府童额。嗣因改隶遵化州。遂以永平进额。减为拨州之数。是永平府学。不因二县而增。自不便因改拨而减。请将该府拨减文武生六名原数复还。从之。  

○以太常寺卿德通、太仆寺卿孙灏、并为通政使。  

○以编修佟保、充日讲起居注官。  

○蠲免广东丰顺、海阳、澄海等、三县、乾隆十七年水灾额赋。  

○戊辰。遣官祭关帝庙。  

○陕西巡抚钟音奏、承审参案。新限两月。查向来被劾之员。虽当经摘印。必俟部文到日。然后集讯。嗣后请于该员摘印后。即将款证人等。先行审办。部咨到日。照例定谳。于两月限内。可以办结。报闻。  

○己巳。谕军机大臣等、昨因杨应琚奏报东省得雨。尚俱未足。于本月十二日。传谕该抚、令将数日内、曾否续沛甘霖。随时速奏。并令督捕蝗蝻。稽查州县胥役。毋使滋扰。今该抚奏到摺内。仍称得雨州县。未尽沾足。本月中旬。再得透雨。则西成可期等语。又另摺内称、履勘东平之安山湖。并无蝻子踪迹。其汶上、嘉祥、等属。所生蝻孽。实已扑灭无遗。运河水势微弱等语。看来东省得雨。全未沾足。其运河水势减弱。亦因雨势稀少所致。且湖泽乾涸。尤易生蝻子。是以从来蝗之为害。惟沿河州县为甚。今虽所在扑灭。若非即得透雨。仍恐余孽未尽。可再行传谕杨应琚、令上紧搜查。不得以已经亲勘。净尽无遗。遂谓可以无虑。并令将现在如何搜捕。及沿河州县。日内曾否得有透雨之处。作速奏闻。  

○湖北巡抚恒文奏、黄安县禀称、书识蓝之玉、见有马朝柱逆书一封。持缴到官。查逆书已拆。内有稿上门上控道府等语。封口写仰罗山县字样。当即委员赴罗山密访。并行文河南。一体查缉。旋据委员访得该县汪沁、本年佥点官银匠八家。余怀怨愤。串通已革柜书王汝梅、嘱生员闵润民等。商做逆帖。交银匠魏尔爵、送至黄安。以图倾害罗山县官。此案应听河南抚臣审办。得旨、知道了。总之马朝柱一日不获。此等侧见旁出、鬼蜮伎俩不息。勉力查缉马朝柱可耳。何至今尚无消息耶。  

○庚午。以翰林院侍讲图鞳布、为四川乡试正考官。礼部郎中冯成修为副考官。翰林院编修刘墉、为广东乡试正考官。编修谢溶生、为副考官。御史温如玉、为广西乡试正考官。礼部员外郎陈大复、为副考官。翰林院侍讲汪廷玙、为福建乡试正考官。御史毛辉祖、为副考官。翰林院编修邵树本、为湖南乡试正考官。编修李承瑞、为副考官。  

○以故三等镇国将军亮京子恒文、照例袭辅国将军。休致奉恩将军熙成子成翰、袭职。  

卷之四百三十八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一·列传第十九·脱脱
  卷一三二 宋紀十四·司马光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八·王祎
  仁宗昭皇帝实录(卷五)·杨士奇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第二六三单同治九年十月初六日一一七○一--二·佚名
  一八○ 两江总督高晋奏江宁书局拣存不解书籍已经发还折·佚名
  绎史卷一百三上·马骕
  三九 打靶与出操·周作人
  李琰之传·魏收
  潘乐传·李延寿
  元载传·刘昫
  晋纪十五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司马光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佚名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五·钱若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综》(卷四)·朱彝尊

    宋词六十七首探春令 徽宗皇帝帘旌微动,悄寒天气,龙池冰泮。杏花笑吐香犹浅,又还是春将半。 清歌妙舞从头按,等芳时开宴。记去年,对著东风,曾许不负莺花愿。燕山亭·见杏花作 徽宗皇帝裁剪冰绡,轻叠数重,冷淡胭脂匀注

  • 第九歌 我十七十八正要偷·刘半农

    我十七十八正要偷,哪怕你爹娘咽勒脚跟头。 大麦上场壳帐打,韭菜逢春匡割头。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长安看花记》·张次溪

    (清)蘂珠旧史(杨懋建) 撰●目录长安看花记●长安看花记蕊珠旧史我生也晚,不及见乾隆、嘉庆间人。比来长安,四喜部诸人又多转入春台、三庆部矣。辛壬癸甲以来,淹留京邑。洛阳名园,日涉成趣。青衫尘满,翠袖寒多。回首前尘,但唤柰

  • 卷二百四十四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起神宗熙寧六年四月盡其月   夏四月甲戌朔,上不御殿,百司守局,雲陰,日不見。皇第三子生,母曰宋才人。翌日,宰臣王安石等賀曰:「陛下祗畏修省,夙宵靡寧,方日食時,陰晦不見,此陛下聖德所感。」上曰:「朕之菲德,上蒙殊應,益當勉

  • 竹书统笺卷九·徐文靖

    宣王【笺按周本纪厉王死于彘宣王即位】名靖元年甲戌春正月王即位周定公召穆公辅政【笺按周本纪宣王即位二相辅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僖公二十四年传注曰召穆公周卿士名虎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复田赋【笺按

  • 竹书统笺卷十二·徐文靖

    显王【笺按周本纪烈王崩弟扁立是为显王帝王世纪作显圣王】元年癸丑郑城邢丘【附注自此韩改称曰郑○笺按韩诗外传武王伐纣到邢丘更名邢丘曰懐左传宣六年赤狄伐晋围懐及邢丘杜注邢丘今河内平臯县水经注曰昔晋侯送女于楚

  • 北虏纪·张瀚

    元之先为蒙古,本北种胡,并女真及宋,入主中国。后我明逐顺帝,遁归沙漠,传子爱猷识里达腊。十世为小王子,生三子:长阿尔伦台吉,次阿着,次满官瞋。太师亦不剌弒阿尔伦台吉,走河西。阿尔伦二子:长卜赤,次乜明;皆幼。阿著称小王子,阿着死

  • 贫士传上卷·黄姬水

    吴郡黄姬水譔 槜李王子逸校披袭公: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公当夏五月披羊裘负薪而过之季子呼公取焉公投镰于地瞑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膑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哉季子知

  • 第二二三移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日一一五○八--二·佚名

    新竹知县方,移覆淡水知县汪:英商租置园地契字卷宗并无存堑署钦加五品衔、特授埔里分府、署新竹县正堂方为移覆事。本年正月二十三月,准贵县移开:「案准英国翟领事照会(云云照文叙至)须至移者等由」。准

  • 史记集解卷七十一·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樗里子者名疾秦惠王之弟也与恵王异母母韩女也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秦恵王八年爵樗里子右更使将而伐曲沃尽出其人取其城地入秦秦惠王二十五年使樗里子为将伐赵虏赵将

  • 卷一百八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四 朱批王溯维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初十日分查松江府钱粮【臣】王溯维谨奏为谨遵 圣谕奏谢 天恩事窃【臣】至愚极陋历任州县罪过多端

  • 卷四十八·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八宋 李明復 撰定公十有三年春齊侯衛侯次于埀葭謝湜曰埀葭衛地夏築蛇淵囿謝湜曰築囿于郎築囿于蛇淵著其妨民也大蒐于比蒲衛公孟彄帥師伐曹謝湜曰曹人不服故再伐曹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謝

  • 第二十三章 同于道·林语堂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30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语译]无言才能

  • 刺议第二十六·桓宽

    【题解】此篇是丞相史和文学继续前篇的辩论,作者认为文学的发言是对丞相史的讽刺,故名曰&ldquo;刺议。&rdquo;文学就丞相史所提出的&ldquo;使文学言亡而非,虽微丞相史,孰不非也&rdquo;,反唇相讥,直接刺讥丞相之议是&ldquo;

  •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佚名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寡君

  • 卷五百八十七·佚名

    △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

  • 佛说佛名经卷第九·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复有尸弃佛 南无善见佛 南无最后释迦牟尼佛。  第三大阿僧祇劫中。有如是等七十一亿佛。应当一心敬礼。舍利弗。如是等过去无量佛。汝等应当一心归命敬礼。  南无欢喜增长佛 南

  • 异闻总录·佚名

    元代文言志怪小说。 共四卷。通行的有《笔记小说大观》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不著撰人名氏,亦不著时代”。 《笔记小说大观》题作宋人,据卷四《汪尹师男》 “乾道戊子岁……予宗仁光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