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①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注释】

①肉眼:五眼之一。五眼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物质现象的肉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看见一切众生心事的天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众生根性的慧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照见一切实际现象的法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无事不知,无事不见,无事不闻,闻见互用无碍的佛眼。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恒河中所有沙子,佛说它是沙子吗?是的,世尊,如来说它是沙子。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一恒河中的所有沙子,有像沙子那么多的恒河,又像那么多恒河所有沙数那么多的佛世界,你说它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像那么多国土中的所有众生有很多种心,如来具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很清楚地知道他们的种种心。好比一切泡沫同一海水,但一切众生固执泡沫为己心,与风作浪,生生灭灭的泡沫始终不离海水,海水自然悉知悉见。为什么呢?如来说一切众生种种心都是虚妄心,只是循业所起的一种意识作用,但是众生染着五欲,错谬地以为意识作用为己心,比如与风作浪所起的泡沫,泡沫只是海水波动的现象,泡沫并不是海水的原状,若知种种心是虚妄心,只是假名为心,则见无上正等正觉心,比方泡沫与海水,若知泡沫只是海水的波动现象,但没有海水就没有泡沫,见泡沫则见海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同这番道理,我们缩小心量以泡沫为己心,住心在泡沫上而见不到海水,若不住泡沫则见海水,不住妄想心则显现无上正等正觉心。为什么这样说呢?须菩提,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了不可得,只是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所产生的意识现象,相继不断使我们错谬地以为己心。诸君!若不住相,见诸心非心,现前便见无上正等正觉心。当知,泡沫虽不是海水的原关,却也是海水啊!还不悟吗?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卷第三(弥沙塞)·佚名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第二卷·佚名
  第六十八卷·佚名
  我来锡兰的感想·太虚
  底哩三昧耶不动尊圣者念诵秘密法卷中·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楚石梵琦
  印赠“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序·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要解·戒环
  卷第二·佚名
  卷之四·佚名
  第三 小品·佚名
  卷第十一·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一       宁孙默编吴伟业梅邨词上词者诗之余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阳

  • 卷75 ·佚名

    范成大 淳熙甲午桂林鹿鸣燕,辄赋小诗,少见劝驾之意 维南吾国最多儒,耸看招招赴陇书。 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 月宫移种新栽桂,江水朝宗旧凿渠。 况有床头坊井上,明年应表第三闾。 范成大 

  • 第三纲 字句·刘坡公

    学诗百法之十六 研究炼字法 学习对偶,即为做诗之预备。然对偶虽工,苟不知炼字之法,则易犯涣散之病,全句精彩无由可见。前人所以有吟成五个字用尽一身心,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茎髭等说,可见炼字之难,实为学诗者最切要之工夫。

  • ●卷十七·李攸

      ○削平   僭伪孟昶,初名仁赞,及僭位,改焉。是时,契丹破晋,汉祖起并门,中原旱蝗连岁。昶益自大,君臣奢僭。及太祖下荆、楚,昶欲遣使朝贡,王昭远方总内外军柄,固止之。太祖诏蜀之邸吏将卒先在江陵者,并放还,乃给钱帛以遣。乾

  • 卷三十七词曲·何良俊

    昔师旷吹律而知南风之不竞。有人弹琴,见螳螂向鸣蝉,欲其得之也。蔡中郎闻其音而知有杀心。隋炀帝将幸江都,作《翻调安公子曲》,王令言知其不反。唐章怀太子作《宝庆曲》,李嗣真闻而知太子废。古之审音者,其神妙如此。今世律

  • 卷二百七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宋徽宗即位初通判凤州马景夷言陕西自去年罢使铜钱续遣官措置钱法未闻有深究钱币轻重灼见利害者铜钱流注天下虽千百

  • 卷九·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九宋 宋敏求 编帝王册尊号赦上开元二十七年册尊号赦天宝七载册尊号赦天宝八载册尊号赦天宝十三载册尊号赦乾元元年册太上皇尊号赦广德元年册尊号赦册尊号赦上开元二十七年册尊号赦勑古之执

  • 卷二十七·长孙无忌

    <史部,政书类,法令之属,唐律疏义  钦定四库全书唐律防义卷二十七唐 长孙无忌等 撰杂律下【凢二十八条】在市人众中惊动诸在市及人众中故相惊动令扰乱者杖八十以故杀伤人者减故杀伤一等因失财物者坐赃论其误惊杀伤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七 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诏曰:“农桑,衣食之本;学校,理道之原。朕尝设置有司,颁降条章,敦笃教化,务欲使民豊衣足食,理道畅焉,何有司不遵朕命,秩满赴京者,往往不书农桑之务、学校之教,甚违朕意。特敕中

  • 對膠西王越大夫不得為仁第三十二·苏舆

      命令相曰:“大夫蠡、大夫種、大夫庸、大夫睪、大夫車成,越王與此五大夫謀伐吳,遂滅之,雪會稽之恥,卒為霸主。範蠡去之,種死之。寡人以此二大夫者為皆賢。孔子曰:‘殷有三仁。’今以越王之賢,與蠡種之能,此三人者,寡人亦以為

  • 四书通证凡例·张存中

    一四书集注明理用事简明为尚至集成而理愈晦矣云峰胡先生去其晦而取其明则理通矣今笺义出而事益繁矣存中不揆僭越去其繁而从其简则事亦通矣此二书之所以作也一旁通杜氏以朱张语孟为之今只证朱子所引事者其余皆不复出一

  • 卷四·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卷春秋本例卷四宋 崔子方 撰公门例月会隐二年春公会戎于濳【不正公之会戎且又丧会故不月以见讥】隐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防【当是时桓公羽父相与谋乱公顾不能靖内难至於身弑而不知故不

  • 卷十六·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十六明 王志长 撰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国之治掌灋以逆官府之治掌则以逆都鄙之治注典则亦灋也逆迎也六典八灋八则冢宰所建以治百官大史又建焉以为王迎

  • 卷十五·普济

      青原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云门文偃禅师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人也。姓张氏,幼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及长,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数年,探穷律部。以己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闭却门。师

  • 卷第三·佚名

    祖堂集卷三 祖堂卷三 牛头 牛头和尚嗣四祖,师讳法融,润州延陵人也,姓文。四祖在双峰山告众曰:&ldquo;吾来至此山时,于武德七年秋,于庐山顶上东北而望见此蕲州双峰山顶上有紫云如盖,下有白气横分六道。四祖问五祖曰:&ldquo;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五(第四分之六)·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调部之一尔时世尊在毗舍离。时优波离即从坐起,偏露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须提那伽兰陀子,与故二行不净行,是犯波罗夷不?”佛言:“优波离!最初未制戒,不犯。”尔时婆阇子比丘,愁忧不乐不

  • 禅苑清规序·宗赜慈觉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待传法慈觉大师 宗赜 集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於见闻。悉备陈於纲目。噫。

  • 只麈谈·胡承谱

    《只麈谈》卷上及《续只麈谈》卷上内容是证经考史与诗话文评之类,包括写人情、述物理、叙风土之类,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从中亦一窥作者的世界观和文学观。《只麈谈》卷下及《续只麈谈》卷下共计小说42则,内容相对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