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秉拂小参

侍者 等编

径山首座寮。结夏秉拂。师拈拄杖云。这个是径山拄杖子。为什么。在琦上座手里。已知来处。何假繁词。脱或未知。不免露个消息。凌霄峰顶。选佛场开。一句当阳。十方坐断。果然坐断去。久参先德。不妨禁足护生。后学初机。谁敢违条起例。上无攀仰。下绝己躬。人人常光现前。个个壁立万仞。三世诸佛。舌头无骨。六代祖师。眼上安眉。德山见僧入门便棒。画饼充饥。临济见僧入门便喝。望梅止渴。老妙喜见僧入门便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雕沙无镂玉之谭。结草乖道人之意。既不得下语。又不得无语。拈来抝作两截。看他作得个什么伎俩。广泽龙王。忍俊不禁。把须弥山。一掴百杂碎。[跳-兆+孛]跳上梵天去也。召众云。且道这一期佛事。还有为人处也无。以拄杖连卓三下。复举南岳让和尚。遣一僧往江西。探马大师。候大师上堂。出问云作么生。大师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不曾少盐酱。师云。马大师道。三十年不曾少盐酱。早是费却多少盐酱了也。我若作马大师。才见这僧出来。便下禅床擒住。痛与一顿。教他归去。举似南岳。且显师承有据。自家眼目分明。管取坐断天下人舌头。曹溪一脉。未致寂寥在。

梁王忏会。观藏主请小参。师云。只这个会得。在凡不减。在圣不增。超百千万亿日月光明。徧不可思议虚空分剂。无一理不显。无一事不周。无一物不玄。无一土不妙。无明即是佛性。烦恼即是菩提。生死即是涅盘。尘劳即是解脱。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众相发挥。然而青不自青。黄不自黄。赤不自赤。白不自白。但是意识。於中搏量。是青是黄。是赤是白。意识不起。根境湛然。水之与波。拳之与掌。卷舒开合。岂有两般。动静去来。曾无二致。搅酥酥醍醐为一味。镕缾盘钗钏为一金。总阴阳寒暑为一时。混江河淮济为一水。一印一切印。一门一切门。一成一切成。一破一切破。所以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是则集众者。无众可集。说法者。无法可说。度生者。无生可度。忏罪者。无罪可忏。岂不见。三祖僧璨大师问二祖云。弟子身缠风恙。请师忏罪。二祖云。将罪来与汝忏。三祖云。觅罪了不可得。二祖云。与汝忏罪竟。诸仁者。还委悉么。若不蓝田射石虎。几乎误杀李将军。

真如华严经会。镠维那请小参。师云。看经须具看经眼。见地须得见地句。释迦老子。正觉山前。半夜子时。明星出现。忽然大悟。是第二句。三乘十二分教。权实顿渐。半满偏圆。是第三句。三世诸佛。六代祖师。天下老和尚。尽力道。也只道得第三句。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及四十二位法身大士。五十三位诸善知识。各各演说无尽法门。何曾道着第一句来。若有一人。道得第一句。须弥直须粉碎。海水直须枯乾。十方虚空。扑落地上。何故如此。难信难解之法。今古罕闻。诸仁者还知么。如今目前。山河大地。万象森罗。草木丛林。墙壁瓦砾。昼夜说炽然。说无间歇。却是他说得最亲。说者既不开口。听者亦不须耳。明明历历地。没一丝毫覆藏。真经现前。多少省力。何待拈香展卷。方转法轮。便好向华藏海中。左出右入。毗卢顶上。倒卧横眠。更说什么菩提涅盘。真如解脱。一切名字。是什么热椀鸣声。一切语言。是什么系驴橛子。所以临济大师道。但有声名文句。皆悉是依变。从脐轮气海中鼓激。牙齿敲磕。成其句义。明知是幻化。外发声语业。内表心所法。以思有念。皆是依通。只么认他着底。依为实解。纵经尘劫。只是依通。我唤作真经。亦是假说了也。毕竟如何。慈舟不泛沧波上。剑阁徒劳放木鹅。

慧明院华严经会。椿藏主请小参。师云。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真实说时声不现。正体堂堂没却身。诸仁者。还见堂堂正体么。乾坤大地。日月星辰。万象森罗。山林河海。人天鬼畜。蠢动含灵。莫不皆有毗卢遮那。宴坐其中。成等正觉。而为众生。转大法轮。然而众生分上。不取一法。不舍一法。所以道。一切诸佛身。即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不妨各各自住境界。各各自证解脱。各各自作佛事。各各自现神通。於眼处现神通时。即於耳处作佛事。於耳处现神通时。即於鼻处作佛事。於鼻处现神通时。即於舌处作佛事。於舌处现神通时。即於身处作佛事。於身处现神通时。即於意处作佛事。於意处现神通时。即於一切处作佛事。意处无尽。则虚空无尽。虚空无尽。则世界无尽。世界无尽。则众生无尽。众生无尽。则诸佛无尽。诸佛无尽。则行愿无尽。行愿无尽。则不可说不可说境界。解脱神通佛事。无尽无尽。虽然。犹在法界量里。量外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圆明院起期。懋藏主请小参。师云。永嘉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假使锋刀常坦坦。直饶毒药也闲闲。禅则不无。作么生是体。莫是上是。天下是地。僧是僧俗是俗是体么。莫是巍巍堂堂。炜炜煌煌。声前非声。色后非色是体么。莫是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冷湫湫地去。一条白练去。古庙香炉去。寒灰枯木去是体么。莫是恁么中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恁么是体么。若与么搏量。正是虚空里打铁橛。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只如坐禅。须是了却自己偷心始得。若不了却自己偷心。空坐何益。且阿那个是偷心。但是一切不了。念起念灭。总是偷心。死得偷心。便与佛祖不别。佛祖要人速证无上妙道。长期短期。克期取证。毕竟所证何事。只教你死尽偷心。顿明自性而已。於静坐时。须有方便。六祖大师道。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作么生是本来面目。诸仁者。现今目前。露逈逈地。是个什么。自己本来面目。不可就他觅也。就他觅得。不是自己。从生至老。着衣吃饭。屙屎送尿底。唤作臭皮袋。忽然报满。四大分散时。自己本来面目。却在什么处。石头和尚道。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参。

坐期满散。盛监院请小参。师云。大道绝言诠。真机无背面。纤尘不尽。突出须弥山。见地未忘。脚下五色索。将知此事本自现成。不用低头。思量难得。所以德山道。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岂可坐在这里。直须转向那边更那边。不立佛不立祖。自己如生冤家。方有些子衲僧气息。若只向千圣背后叉手。堪作什么。倚他门户傍他墙。刚被时人唤作郎。岩头道。是我向前行脚时。见一两处尊宿。只教日夜管带。坐得臀上生胝。口里水漉漉地道。我坐禅守取。与么时犹有欲在。无依无欲。便是能仁。诸仁者。如今学道之人。那个无依。那个无欲。有依有欲。生死海里浮沈。这老古锥。当会昌沙汰时。去下鄂湖边。作一渡子。两岸各挂一版。有人过渡。敲版一声。问云阿谁。人云我要过那边去。舞棹迎之。一日有婆子。抱一孩儿。问岩头道。且道婆子手中儿子。从甚处得来。岩头便打。婆云。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乃抛向水中。雪后始知松栢操。事难方见丈夫心。虽然。切不得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喝一喝。

荐盛南山。师孙义方外请小参。师云。这一段事。近在口皮边。远在河沙国。不可以有无卜度。不可以难易论量。滞於文字语言。则为文字语言所缚。泥於蒲团禅版。则为蒲团禅板所拘。凡坐禅者。多不脱透。若不着有。即便着无。着有则以无除之。着无恁么生除得。欲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据实而论。释迦出世。达磨西来。历代传燃。无风起浪。忽然觑破。三界平沈。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到这个田地。方始好坐禅。坐是何人。禅是何物。勘破了也。说有也得。说无也得。说难也得。说易也得。得也得。不得生得。生从何来。铁锯舞三台。死从何去。牛皮鞔露柱。昔日太原孚上座问鼓山。父母未生以前鼻孔。在什么处。山云。即今生也。在什么处。孚上座不肯。乃云。你问我我与你道。山云。父母未生以前鼻孔。在什么处。孚但摇扇而已。我当时若作鼓山。与他掀倒禅床。见之不思。思之千里。诸仁者。要识南山鼻孔落处么。良久。犀因玩月文生角。象被雷惊花入牙。

无学长老。豫修徒弟固维那请小参。师云。佛法本无玄妙解会。向道直下无事。休去歇去。好个脱洒衲僧。若乱踏步向前。则千里万里。若论此事。从与么来。未尝昏味。声色笼罩不住。生死系缚不得。自由自在。无得无失。一切处解脱。一切处圆满。净裸裸绝承当。赤洒洒没可把。穿却天下人鼻孔。全凭个一着子。若无个一着子。老胡又特地西来。做什么。且如石头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德山。沩仰曹洞。云门法眼。此等皆是从上宗师。亦不得至今日。所谓垂钩四海。只钓狞龙。格外玄谈。为寻知己。岂不见。仰山一日。问同参云。师弟近日见处如何。对云。实无一法可当情。仰云。汝解犹在境。问云何故。仰云。汝岂无能知一法。可当情者。圆悟老祖云。他直得无一法可当情。尚遭仰山点检。到这里。无能知所知。无一法。无无一法。也须是个人始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须知得底人。一语不虚发。如今不用回头转脑。只贵直下承当。可以作奇特因。可以现殊胜相。竭苦海摧障山。断生死根源。碎无明窠臼。正与么时。因斋庆赞一句作么生道。域中日月纵横挂。一亘晴空万古春。

兴化院华严经会。圭监院请小参。师云。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天下觅医人。灸猪左膞上。毗卢遮那如来。呵呵大笑云。二十重华藏世界海。中间所有诸佛菩萨。畜生牛马。被杜顺和尚下这一灸。不妨应时应节。彻骨彻髓了也。召众云。且道适来四句。是教耶是禅耶。若道是教。八十一卷华严经。那一卷中。有这般说话。若道是禅。杜顺和尚。自是贤首宗师。为什么。却恁地说。还有人定当得出也无。若定当不出。山僧不惜口业。与诸人注解一徧。肇法师道。古镜照精。其精自形。古镜照心。其心自明。教亦何曾异禅。归宗和尚云。吾今欲说禅。诸子总近前。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禅亦何曾异教。教是佛口。禅是佛心。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动口。便向个里会得。坐断天下人舌头。更分什么禅。拣什么教。立也在我。扫也在我。我为法王。於法自在。若立去。有禅有教。若扫去。禅教皆除。禅教既除。二十重华藏世界海。在什么处安着。听吾偈曰。如行东方诸佛剎。尽取大地及须弥。一一尽抹为微尘。一一尘点一一剎。四维上下亦如是。乃至充满虚空界。即以如上诸尘数。一一化现为衲僧。一一僧示庆数身。一一僧具尘数口。一一口中尘数舌。一一舌宣尘数义。尽於未来一一劫。度脱不可说众生。一一位登卢舍那。不可说劫常开演。如此功德不可说。世间无能测量者。譬如幻师聚幻众。复为幻众说幻法。闻幻法已了幻心。既了幻心圆幻行。坐幻道场成幻佛。度脱无量幻众生。展转成佛亦复然。毕竟不离於幻法。本来实际常寂灭。同彼虚空无增减。若能悟此真法界。谁是成佛不成佛。毗卢遮那我同证。普贤文殊妙法身。五十三人善知识。为我印知如是说。

延福院忏期满。敬维那请小参。师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无去无来亦无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诸方便成十力。拈拂子。作一圆相云。尽十方世界。有情无情。向这里。成等正觉。全心即佛。全佛即心。穷心既无。佛亦不立。所以道。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与么则处处解脱。而不堕在解脱深坑。处处光明。而不滞於光明胜相。行住坐卧。不着管带。而常历历惺惺。长短方圆。不假安排。而能绵绵密密。终日说不动舌头。终日默不居阴界。终日吃饭。不曾咬一粒米。终日着衣。不曾挂一缕丝。直下似长剑倚天。千日并照。诸天捧花无路。外道窥觑无门。不是强为。法如是故。在菩萨。则谓之六度万行。在声闻缘觉。则谓之四谛十二因缘。在天则天庄严。在人则人富乐。在修罗则修罗灭诤。在饿鬼则饿鬼除饥。在地狱则地狱清凉。在旁生则旁生黠慧。福无不集。罪无不消。拔济四生。梯航九有。收因结果一句。作么生道。烦恼海中为雨露。无名山上作云雷。

志侍者请普说。师云。当人脚根下。一段大事。如千日并出。日上无云。万镜临台。镜中无像。初不分真俗好丑。亦不带物我是非。从父母未生已前。至地水火风分散之后。未曾有纤毫相貌。及一丝间隔。盖天盖地。亘古亘今。乃佛乃祖。同证同入。如石室和尚。才见人来。便拈起拄杖云。过去诸佛也恁么。现在诸佛也恁么。未来诸佛也恁么。如是三十年。驴拣湿处尿。一日长沙岑大虫向他道。和尚放下手中拄杖。别通个消息来。石室休去。一不成二不是。又疎山示众云。老僧咸通年已前。会得法身边事。咸通年已后。会得法身向上事。两重公案。云门出问云。如何是法身边事。山云枯桩。错。门云。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山云非枯桩。了。门云。还许学人说道理也无。山云许。勾贼破家。门云。只如枯桩。岂不是明法身边事。山云是。明破则不堪。门云。非枯桩。岂不是明法身向上事。山云是。落七落八。门云。法身还该一切也无。山云。法身周徧。岂得不该。口只好吃饭。门指净瓶云。这个还有法身也无。山云。阇黎莫向净瓶边会。鹞子过新罗。二大老。一问一答。直是风凛凛地。傍观只眨得眼。你道枯桩与非枯桩。法身边事。与法身向上事。作么生辨。若辨得。便知二大老问答分明。若辨不得。对面三千里。又僧问赵州。未生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如何是不坏之性。州云。四大五蕴。甘草甜。僧云。这个是坏底。如何是不坏之性。州云。四大五蕴。黄连苦。还知赵州老汉。舌头落处么。尽山河大地。是四大五蕴。尽山河大地。是不坏之性。若未知赵州老汉。舌头落处。则四大五蕴自在一边。不坏之性自在一边。驴年得休歇去。拈拄杖。画一画云。画断葛藤。虾蟇[跳-兆+孛]跳上天。蚯蚓抹过东海。

海印兰若华严经会。华月窗请普说。师云。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只如法雷未震。法鼓未击。慈云未布。甘露未洒。还有为人道理也无。若有为人道理。何用强生节目。是故说法者。无说无示。闻法者。无闻无得。无说无示。真说真示。无闻无得。真闻真得。然则一时佛事。既已周圆。汝等诸人。如何体悉。依希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复云。此是月窗藏主。建华严经会底意旨。山僧未免升座举扬。约山僧见处。你诸人。即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与你诸人。无二无别。念念中。有无量诸佛。降生成道。转法轮入涅盘。念念中。文殊普贤。观音弥勒出现。念念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善知识。同因同果。同学同行。山僧今日。都将不可说华藏世界海。拈来着你诸人眉毛眼睫上。却把大本华严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品。一四天下微尘数偈。总作一句。顿在三寸舌头。为你诸人。一时吐露。直下信得及去。此会功不浪施。便乃与摩竭提国。须弥山顶。夜摩兜率他化自在。所说底法门。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觉。不增一字。不减一字。普请若凡若圣。若幽若显。立地成佛。还省力么。若信不及。又增口业去也。经中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喝一喝云。觅心了不可得。更说什么惟心。心既不可得。毗卢遮那亦不可得。无量诸佛。亦不可得。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不可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善知识。亦不可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觉。亦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却从不可得中。流出一切言教。所以道。教是佛语。禅是佛意。诵佛语者。须识佛意。识佛意者。必通佛语。千差万别。七纵八横。辩才无碍底。说禅说教。如珠走盘。你看他华严下尊宿。圭峰和尚。他是真个悟得底。曾着禅源集。和会禅讲两家云。诸祖相承。根本是佛。况迦叶乃至鞠多弘传。皆通三藏。提多迦以下。因僧乖诤。乃律教别行。罽宾国以来。因遭王难。始经论分化。师子尊者。受二十三祖鹤勒那悬记。先以衣法。付嘱婆舍斯多。独留罽宾。酬偿宿债。经论家便道。师子遭难。禅宗绝而不传。不知婆舍斯多。早传衣法去了。所以圭峰说到这里。又云。中间马鸣龙树。悉是祖师。造论释经。数十万偈。观风化物。无定事仪。未有讲者毁禅。禅者毁讲。今时弟子。彼此迷源。修心者。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异法。若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而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而不知心佛乃是经论之本意。山僧三十年前。出世住院。见天台下讲人。心愤愤口悱悱。说着禅字。头红面赤。何消得如此。近与独芳和尚。几处赴缘。又夜来闻其提唱。多是禅门说话。盖此老本领端正。取之左右逢其源。且如圭峰所诠。自是禅门标表。亦是教乘骨髓。恁么和会。可煞明白。后来汴梁有个净因成长老。一日与法真圆悟慈受。三大禅老。并十大法师。在陈太尉府受斋次。徽宗皇帝。微服临幸。观其法会。有善华严者。对众问曰。吾佛说教。自小乘至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禅师一喝。转凡成圣。与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他置个问头。不是逞人我争是非。要知禅教分晓。若不通经达论。如何胡乱。答他撞着。净因是个有地头。无面目汉。回天轮转地轴不为难。只怕你不问。不怕我答不得。当时善华严恁么问。正是抓着他痒处。更不着忙。欵欵地向他道。如法师所问。不足二大禅师之酬。净因小长老。足以解法师之惑。乃召善。善应诺。成曰。法师所谓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空而不有。不有而不空义也。如我一喝。非惟能入五教。至於百工伎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乃喝一喝。问善曰还闻么。善曰闻。成曰。汝既闻则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须臾又谓善曰还闻么。善曰不闻。成曰。汝既不闻。则此一喝是无。能入始教。又顾善曰。我初一喝。汝即道有。喝久声消。汝复道无。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於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又曰。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我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又曰。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徧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能入圆教。善不觉起立。向前作礼。成又曰。非惟一喝为然。乃至语默动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物。一切事。契理契机。周徧无余。於是四众欢喜。龙颜大悦。净因可谓。识佛意。通佛语。千差万别。七纵八横。辩才无碍。把这一喝。恁么说出来。理上也着。事上也着。禅上也着。教上也着。唤作闹市里扬碌砖。无有不着者。今日一会。却非偶然。建会华月窗。与学般若菩萨。既在禅门。又通教相。欲报佛恩德。无过流通正法。而况独芳和尚。久专讲席。特重禅宗。山僧此来。不胜庆幸。因华严大教。发明临济禅。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喝一喝云。且道山僧适来一喝。与净因一喝。相去多少。复喝一喝。

珠维那请普说。师云。妙喜老人道。命根断家活大。法性宽波澜阔。乃是禅病科立效散。你诸人。要识命根么。只是第八识。如今禅和子病痛。昏沈掉举。总在第八识中。若要独脱无依。须是把第八识。一刀两假。方始快活。教中所谓。[拚-ㄙ+ㄊ]命不死难。僧问投子。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投子云。不许夜行。投明须到。这僧问得能切。投子答得又亲。伯牙与子期。不是闲相识。第八识既断。蛇无头尾不行。正贼斩了。论什么贼党。无始至今。来为先锋。去为殿后。风动尘起。萦绊杀人。但得一念不生。自然前后际断。便见沩山道。灵光洞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僧也。如如佛俗也。如如佛来也。如如佛去也。如如佛。尽十方世界。无一人不是如如佛者。嫌个什么。欠少个什么。英灵衲子。便好向这里。全身担荷。不用回头转脑。特地起疑。疑佛疑祖。疑死疑生。如染一綟丝。一染一切染。如斩一綟丝。一斩一切斩。先圣苦口相劝。盖为袈裟同肩。己事明白。他事亦明白。己事了办。他事亦了办。岂可如獐独跳。不顾后群。既住佛屋。踏佛地。吃佛饭。着佛衣。须行佛行始得。且如何是佛行。佛赞者是佛行。佛诃者是魔法。说什么尼萨耆。波逸提。才举心动念。早破了也。大难大难。且怖心难发。怖心若发。生死根本必除。须要入门一着真正。欲行千里。一步为初。昔日南岳让祖因马大师坐禅。一日问他道。大德坐禅。图什么。师云图作佛。祖遂将砖。就他庵前石上磨。师见问云作什么。祖曰磨作镜。师云。磨砖岂得成镜。祖曰。坐禅岂得成佛。师云。如何即是。祖曰。如牛驾车。车若不行。打车即是。打牛即是。马师休去。祖曰。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於无住相。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马师言下。大悟作礼问云。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让祖曰。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师曰。云何能见。祖曰。心地法眼。能见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师又问。有成坏否。祖曰。若以成坏。而见道者非也。后来马大师出世。有僧问。如何是修道。答曰。道不属修。若言修得。修成还坏。即同声闻。若言不修。即同凡夫。僧云。作何见解。即得修道。师曰。是性本来具足。但於善恶中事不滞。唤作修道人。取善舍恶。观空入定。即属造作。更若向外驰求。转踈转远。但尽三界心量。一念妄心。即是三界生死根本。又僧问。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曰为止小儿啼。僧曰。啼止后如何。曰非心非佛。僧曰。除此二种人来时。如何指示。曰向伊道不是物。马大师。因让祖一言之下会去。便力荷百二十觔担子。一气走百二十里。更不回头。及乎为人。拈出个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不是物。杀人刀活人剑。能断自己命根。又能断他命根。临济道。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即今吹毛在什么处。已扬在垃圾堆头了也。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九

音切

[跳-兆+孛]跳(上蒲没切下徒叫切) 缾(蒲丁切) 砾(力的切) 橛(渠月切) 磕(苦阖切) 湫(即由切) 瞥(匹列切) 漉(禄音) 羁(居宜切) 臀(徒昆切) 胝(竹足切) 鄂(五各切) 狞(乃庚切) 膊(普各切) 觑(七据切) 桩(陟江切) 鹞(以照切) 虾蟇(上下加切下莫加切) 蚯蚓(上丘音下戈忍切) 罽(居厉切) 愤悱(上扶粉切下孚匪切) 抓(侧交切) 痒(於两切) 扬(弋尚切) 碌(力木切) 绊(补畔切) 綟(力计切) 獐(章音)

猜你喜欢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宋刻]·惟白
  般若无知论第三·僧肇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十八卷·佚名
  无量寿经连义述文赞卷上·憬兴
  大丈夫论卷下·提婆
  卷五百二十七·佚名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翻译之记·佚名
  优婆塞戒经受戒品·智旭
  禅相品第十四·佚名
  华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二·法藏
  丹霞澹归释禅师语录卷三·今释
  佛说德护长者经卷上·佚名
  卷三·僧祐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下·佚名
  卷第七十九·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臧懋循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元)马致远撰●马丹阳三度任风子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甘河镇一地断荤腥 正名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一折〔冲末扮马丹阳上诗云〕雪瓮冰

  • 志第二 天象一之二·魏收

    太祖皇始二年六月庚戌,月掩太白,在端门外。占曰“国受兵”。九月,慕容贺驎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十月,太祖破之于义台坞,斩首九千余级。天兴元年十一月丁丑,月犯东上相。二年五月辛酉,月掩东上相八月壬辰,月犯牵牛。占曰“国有

  • 國語卷第十四·韦昭

      晉語八   1 平公六年〔一〕,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不克而死〔二〕。公遂逐群賊〔三〕,謂陽畢曰:「自穆侯以至于今,亂兵不輟〔四〕,民志不厭,禍敗無已〔五〕。離民且速寇,恐及吾身,若之何〔六〕﹖」陽畢對曰:「本根猶樹〔七

  • 卷之一百六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粤巡按署庆寿志·李定夷

    民国三年六月十一日,为粤巡按使李开亻先太夫人雷氏八秩寿辰,即于署内设筵称觞。自东西辕门起,均摆列生花盆景,满挂日本灯笼。入辕门百余步,即至头门,门前悬挂彩红,各柱绕以榕树叶,沿路有生花盆景点缀,并有用花砌成大“福”字五

  • 第五计划·孙中山

    前四种计划既专论关键及根本工业之发达方法,今则进述工业本部之须外力扶助发达者。所谓工业本部者,乃以个人及家族生活所必需,且生活安适所由得。当关键及根本工业既发达,其他多种工业皆自然于全国在甚短时期内同时发生,欧

  • 二十五年·佚名

    (己卯)二十五年清康熙三十八年 春正月1月10日○庚辰,領中樞南九萬,以年至,再疏請休致,上賜批隆重。略曰:卿之去國,閱四箇月矣。寤寐思想,久而冞深,卿豈獨無係戀之心乎?況丁丑春入對便殿,握手面諭之事,不啻情如饑渴,以卿體國深忠,胡不

  • 春秋释例卷七·杜预

    土地名第四十四之三小国地隠元年虢荥阳县【案晋书地理志荥阳县属荥阳郡】共汲郡共县宿东平无盐县祭阙申南阳宛县夷城阳壮武县所治夷安地二年向谯国龙亢县东南有向城【案晋书地理志龙亢县属谯郡】极阙五年燕东郡燕县【

  • 卷七·黄道周

    <子部,儒家类,榕坛问业钦定四库全书榕坛问业卷七明 黄道周 撰九十两月以文宗至欲停防义唐伟伦云诸生虽就试不过数日暇期甚多张敬夫当军旅簿书之际不废讲章蔡季通于患难奔窜之余屡质疑义今方清平捉笔如茶饭之有宾客

  • 卷六十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八     婺源江永撰教太子   通禮十九補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詳見學制】 古者王子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髪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小學謂虎闈師保之學也大學王

  • 仪礼释宫増注·江永

    婺源江永撰宫室之名制不尽见于经其可考者宫必南乡庙在寝东皆有堂有门周礼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小宗伯职文郑注库门内雉门外之左右又礼记祭义亦有此文注云周尚左按宗庙人道宜居左社稷神道宜居右诸侯制度亦同】宫南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四十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说预流向预流果若常若无常。说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常若无常。说预流向预流果若乐若苦。说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

  •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僧肇

    菩萨行品第十一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肇曰。至人无常所。理会是邻。如来净名虽服殊处异。然妙存有在。所以来往兴化。共弘不思议道也。因遣问疾。所明若上。今将诣如来封印兹典。故先

  • 续佛祖统纪卷之二·志磐

    玉冈润法师法嗣法师必才字大用。姓屈氏。台之临海人。父哲。明经为科目之儒。母赵。崇佛惟谨。夜梦神僧振锡临门。觉而生师。甫能言。輙记孝经一卷。七岁能属句。年十二闻越之嵊县报恩寺为剡源先法师讲肆之地。遂往从

  • 卷第二·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二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  &middot;敬法篇第二(此有八缘)敬僧篇第三(此有三缘)  &middot;述意缘  &middot;说法缘  &middot;听法缘  &middot;渐顿缘  &middot;求法缘  &middot;感福缘  &mid

  • 淡新档案选录行政编初集·佚名

    淡新档案为台湾清朝淡水厅、新竹县与台北府城三行政单位的行政与司法档案。所涵盖的时间起自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至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事实上,1776年-1875年间,淡水厅统辖苗栗以北的北台湾,1875年之后,清朝废淡水厅后,再由

  • 宋名臣言行录·朱熹

    传记。凡5集。前集10卷,录太祖朝至英宗朝55人,单称《五朝名臣言行录》;后集14卷,录神宗朝至徽宗朝42人,单称《三朝名臣言行录》,南宋朱熹编。二书也合称《八朝名臣言行录》、《皇朝名臣言行录》、《朱子名臣言行录》等。书

  • 孝经注疏·邢昺

    又名《孝经正义》。宋邢昺疏。咸平二年(999)奉敕编撰、校定。唐玄宗曾于开元十年(722)取韦昭、王肃、虞翻、刘劭、刘炫、陆澄六家说及五经旨趣,注今文《孝经》颁天下及国子学,天宝二年(743)重注,亦颁天下。又诏元行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