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居士传三十

宗汝霖张德远传

宗汝霖

名泽。婺州义乌人也。母梦大雷电有光下烛。寤而生汝霖。元佑六年登进士第。历官州县。为人磊磊有节概忠勇。出於至诚深信一乘。乐宣说正法。宣和六年义乌满心寺铸大钟成。为之记曰。如来以大悲心。欲令众生於十二时中因耳所闻生利益见。不为欲所沉迷。不为邪所障蔽。断除恶念。滋种善根。於是建置洪钟。以时撞击。俾有识无识虗怀听受。随所闻声因缘入道。譬如雷霆蛰惊。牙甲昆虫悉皆感悟。所以者何。日将旦。羣动咸作奔趋争逐。扰扰竞前。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戒惧心。暨至食时。饥火煎迫。[日*敢]涎贪噬腥羶无厌。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齐洁心。日之方中。交易为市。矜智吓愚笼络利己。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方便心。昧谷敛昏。阴邪气盛。一念差误。为盗为淫。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畏惧心。至夜未央。神识俱晦。梦想颠倒。莫觉莫知。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修省心。人之云亡。气魄随去。伥伥冥行。莫知所趋。於是警之。广令众生起依归心。如是等心。悉由中起。念念勿绝。证无上道。满心古刹也。旧虽有钟。形度小琐。发响焦急。无从容韵。寺僧有宗徧募檀越。弋阳主簿叶天将捐财唱之。和者沓至。於是大体钧模。采凫氏法。规天地以为炉。翕阴阳以鼓气。回禄腾焰。飞廉助威。神施鬼设。一泻而就。徽以金索。悬而击之。隐隐阗阗。满虗空界。四生六道。濡滞幽冥。听此法声。悉皆解脱。兹胜事也。乐为颂云。人得是身不自爱重。贪残暴忍长恶弗悛。劫劫轮廻历尽苦报。如来悲悯以钟代言。俾众生闻警觉省悟。随声忏悔滋益善心。予适宰官代佛宣说。愿咸谛听无量无边。靖康初知磁州。康王再使金过磁。汝霖力止之。金人破真定。诏以汝霖为副元帅。从康王起兵入援。与金人大小十数战。輙以少胜众。金人惮之。呼曰宗爷。康王即位南京。汝霖入见。上疏陈恢复大计。其言洞达心法。识治体。其一事云。臣闻情生於爱。爱生於见。见生於目之所遇。与左右之所接所遇。所接果顺於己则喜。喜则赏之。赏之者非懋其功也。赏其顺己而已耳。所遇所接果逆於己则怒。怒则罚之。罚之者非罚其罪也。罚其逆己而已耳。如是则赏罚出於喜怒。喜怒出於逆顺。可谓之公而无私乎。赏罚徇私。其何以砺世磨钝。大有为於天下乎。圣人无我故忘情。忘情故忘逆顺。忘逆顺故忘喜怒。故赏一善而天下之为善者劝。知其非私善也。罚一恶而天下之为恶者沮。亦知其非私恶也。一赏一罚。归之至公。而我无容心焉。人其不心悦而诚服者乎。陛下所以号令天下。使人知所趋知所避。知所行知所止者。赏罚而已。昔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是怒也。岂发於目之所遇与左右之所接哉。彼仇方横肆凶慕。侵侮王室。臣愿陛下如文王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有赏有罚。惟平惟一。至於应酬万几。进退取予之际。断之至公。以慰天下之望。寻以李伯纪荐知开封府兼留守事。遂修复京城。招降巨宼王善.杨进等百万众。河北诸山寨皆受节制。金人来攻輙败去。疏请回銮凡二十四上。高宗不从。建炎二年汝霖纠合诸将尅日大举。会疽发於背。诸将入问疾。语之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翼日风雨昼晦。汝霖连呼渡河者三。遂卒。赠观文殿学士。諡忠简。汝霖既卒。数日间将士散去者十五六。已而尽散去而中原不守矣。汝霖甞作览镜偈曰。览镜影还在。掩镜影还去。试问镜中人。却归什麽处。又作休牧轩颂曰。空余短笠与轻蓑。道作休时事更多。更向中间问消息。夜深无奈月明何。同县人陈允昌。字得全。汝霖父执也。亦好佛法。屏居小室。宴坐湛然。离诸染着。年八十八将卒。饮沉水香汤三日恬然而逝。汝霖志其事而铭之曰。公坐一室。心自内观。了知六尘。皆是幻妄。故於财色。尽欲远离。方寸泊然。清净圆满。公无所住。子复何言(宋史.宗忠简集)。

张德远

名浚。汉州绵竹人也。政和八年登进士第。高孝两朝再登政府。封魏国公。以恢复为己任。遭谗被斥。志不少挫。士大夫视其进退以为忧喜。其用兵虽屡衂。人咸谅其忠不以为罪也。初居京师。遇处士谯定。教以熟读论语。始有志於道。已而问法於圆悟禅师。师曰。岩头云。却物为上。逐物为下。若能於物上转得疾。一切立在下风。德远有省。呈偈曰。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师嘱之曰。公他日无忘护教。甞作虎邱转轮大藏记曰。虎邱号吴郡胜处。晋王珣与弟珉宅石涧之东西。已而舍为佛刹。本朝至道中革律为禅。绍与八年予谪居零陵。住持宗达以书抵予曰。我与绍隆同嗣法於圆悟禅师。隆甞建立转轮大藏。效弥勒示现体制。施轴於中。负戴其上。规模甚伟。方议卜筑。隆适告寂。我夙夜究力。益励精诚。再阅寒暑。功绩甫就。平高益下。栋宇翼然。琅函贝叶。辉灿焜燿。信士邹珉目规口叹。尽损所有独力庄严。於我法中为大缘事。敢以请记。夫世变之兴。其来有自。因欲生爱。因爱生贪。因贪生忿。欲爱贪忿是谓无明。展转交攻激为斗乱。怨深祸结殆不偶然。我佛以清净立教。使人回心归善。一念倘正。和气自生。其於教化似非小补。是以有请而无媿。余闻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种种警喻发明空理。丁宁反覆务息尘劳。现大光明。饶益照耀。妙用神通不可思议。将见斯藏之成。覩相增信。由信趋善。宿习退转。直证圆通。孝弟和睦之心油然而起。宜勤守护。用永其传。大慧禅师居泉州。应德远请入径山。甞遣其徒谦候德远於长沙。德远母秦国夫人。故奉佛。日常诵经礼拜。及谦至。因问径山何以教人。谦言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及竹篦子话。夫人退而习坐。力究前话。一夕忽有省。回看经文无滞。遂作偈寄呈大慧曰。逐日看经文。如逢旧识人。莫言频有碍。一举一回新。及卒。遗命供大慧一年以报激扬之恩。德远从之。晚岁除醴泉观使。寓余干。日读易不辍。书座右曰。慎言语。节饮食。致命遂志。反身修德。寻得疾卒。赠太师。諡忠献(朱子文集.虎邱志.五灯会元)。

知归子曰。予读宗公上高宗诸疏。本末贯彻。卓然命世才也。其於佛法的的见大意。故其转物之智不穷。张公忠孝大节不後宗公。而机用则稍踈矣。其护法之诚不可没也。因合而论之。

汪大绅云。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若宗忠简公斯大丈夫矣。将相云乎哉。魏公盖其同志。合传之是也。

猜你喜欢
  叙·呆翁行悦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四卷·佚名
  卷十六·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附錄淨譯藏譯二本衆學法對勘表·欧阳竟无
  佛教之初输入佛教之初输入·梁启超
  卷第七·宗密
  自序·正果法师
  卷第四·道忞
  卷十九·佚名
  卷第十七·佚名
  卷一·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论佛法普及当设平易近人情之方便·太虚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古诗镜卷二十七·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七 明 陆时雍 编 陈第三 江总【字总持济阳考城人初仕梁累官至尚书仆射陈天嘉中转太子詹事後主嗣位历任尚书令不持政务但日与後主随宴後庭多为艶诗国政日颓君臣昬乱

  • 卷二·孙一元

    钦定四库全书 太白山人漫藁卷二 明 孙一元 撰 五言古诗 杂感八首 白日下悲泉瑟瑟寒风鸣羣芳悴中野岂不怀孤英冥运有兴没主者亦何情朅来南荣趎还当抱此生棘冈生广庭出入良嶮巇鸑鷟不遐顾崑仑安可期偪侧居人世感此末

  • 卷四·姚合

    钦定四库全书姚少监诗集卷四唐 姚合 撰寄赠下四十四首寄送卢拱秘书游魏州【元和中】太行山下路荆棘昨来平一自开元後今逢上客行地形吞北虏人事接东京扫洒氛埃静游从气味生蓟门春不艶淇水煖还清看野风情远寻【一作

  • 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二百四十二·赵尔巽

      董福祥张俊 夏辛酉 金运昌 黄万鹏 余虎恩 桂锡桢 方友升   董福祥,字星五,甘肃固原人。同治初,回乱作,凤、邠、汧、泷寇氛殆遍。福祥亦起安化,与其州人张俊、李双良蹂躏陕、甘十数州县,窃据花马池,犯绥德,窥榆林,溃勇、

  • 提要·江休复

    《嘉祐杂志》二卷,宋江休复撰。休复字邻几,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充集贤校理,谪监蔡州税。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注。事迹具《宋史&middot;文苑传》。休复有《文集》二十卷,今佚不传。惟此书存。《文献通考》及《宋史&middo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玄宗一以宰相张说兼节度使巡边【范祖禹】渤海王武艺母弟门艺来奔武艺请罪之上诈报云已流于岭南【温公】王毛仲掌监牧马蕃育至四十三万匹加开府【范祖禹】帝使王忠嗣攻石堡城忠嗣言不可后助董延光取之不克李林甫因谮忠

  • 韩建传·薛居正

    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父亲韩叔丰,一生任牙校。当初,秦宗权盘踞蔡州时,招聚亡命之人,韩建在其中做军士,接连升至小校。唐朝中和初年,忠武监军杨复光在蔡州起兵,秦宗权派他的将领鹿宴弘前往征讨,韩建与同乡王建都在鹿宴弘军中

  • 卷十五·夏良胜

    <子部,儒家类,中庸衍义钦定四库全书中庸衍义卷十五    明 夏良胜 撰三重之义 【命官之制 审刑之制 田赋之制兵戎之制 崇勲之制】舜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工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庻绩咸熈分北三

  • 十二、岩唤主人·慧开

      瑞岩彦和尚,每日自唤:“主人公!”复自应:“诺!”乃云:“惺惺着!”“诺!”“他时异日,莫受人瞒!”“诺!诺!”   无门曰:瑞岩老子自买自卖,弄出许多神头鬼面。何故聻?一个唤底,一个应底;一个惺惺底,一个不受人瞒底。认着依前还不是!

  • 十三、德山托钵·慧开

      德山一日托钵下堂,见雪峰,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山乃休去。山明日升座,果与寻常不同。头

  • 后序·神清

      禀学赐紫□□□赞□述  草玄亭沙门讳慧宝。字光用。俗姓王氏。东□□玄武县人也。其先世习儒素或陈力就列或高尚其事炳耀谱□弗具详□大师丱岁出家。弱冠受戒。游刃学海。以传演为□□□□□雅论。甞升座隐机。

  • 佛说奈女只域因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只国。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天龙八部。大众集会说法。时世人民。施者无量。有一贫人。唯有一烂坏手巾。意欲布施。惧此物恶。犹豫未决。尔时座中有

  • 卷第一·契嵩

    传法正宗记卷第一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始祖释迦如来表天地更始。而阎浮洲方有王者兴曰大人。大人者没。后王因之继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胜数。然其圣神而有异德者。谓之转轮王。德不至者。谓之粟散王。既德有

  • 坟·鲁迅

    论文和杂文集。鲁迅著。未名社1927年3月出版。收入1907至1925年的作品二十三篇。这些作品写作时间跨越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是研究鲁迅前期思想和中国革命史的重要文献。其中《人之历史》、《

  • 女红余志·龙辅

    元代文言琐谈小说。题元龙辅撰。二卷,有《诗词杂俎》本、 《古今说部丛书》本等。书首有作者丈夫常阳所作小引,称“细君女红中馈之暇,辄细阅之(指藏书),择其当意者,编成四十卷,时置几头,命曰《女红余志》。”后择其最佳者,录

  • 吴风录·黄省曾

    明黄省曾撰。一卷。杂记苏州风俗,于明代江南缙绅、士大夫之奢靡,郡县胥吏之横虐,及官府对铺户、百姓之克剥均有深刻反映。

  • 思玄庸言·桑悦

    一名 《桑子庸言》一卷。明桑悦撰。桑悦,字民怿,常熟 (今江苏省常熟县) 人。成化元年 (1465)举人,官至柳州府通判。桑悦以才名吴中,为人怪妄,敢以大言以欺人。书看过之后旋即焚弃,说:“已在吾腹中矣。”尝以孟子自比

  • 大乘宝要义论·佚名

    凡十卷。作者不详。北宋法护、惟净等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系有关大乘教徒实践法门之经说集。初为归敬颂,次论人身难得、胜行难成、正法难闻,故劝人发菩提心,信奉正教。此外,并述及大悲、五种行、在家菩萨行、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