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虎丘径山二祖长少伦叙考

虎丘径山二祖长少伦叙考

五灯会元。载昭觉勤祖法嗣。径山杲居首。而虎丘隆次之。盖会元辑於大川济公。系妙喜四世孙。推尊其祖。宜乎列径山於虎丘之前也。但严统诸书。亦仍会元之旧文。先径山而次虎丘。则不得不引虎丘塔碑。及大慧年谱。祥考二祖之年腊。着为说以辩正其伦叙焉。按塔碑隆祖迁化於高宗绍兴六年。丙辰五月八日。住世六十年。坐四十五夏。则隆祖之示生。在神宗熙宁十年丁巳也。九岁去家。则元丰八年乙丑也。又六岁受具。则哲宗元佑六年辛未也。又五岁而行脚四方。首参长芦净照。次参湛堂。次参死心。最后从圆悟於夹山。当机契悟。参随二十年。归和州省亲。四众请开堂於城西开圣寺。以建炎之乱。南渡宣城。郡守李尚书光延居彰教四年。而迁虎丘。又三年而示寂。则住虎丘。当在绍兴四年甲寅。住彰教当在建炎四年庚戌。而出世开圣。则在建炎二三年间也。会元诸书。皆载圆悟於建炎初迁金山。二年正月奉诏入对扬州。赐号圆悟禅师。今隆祖语录第一会住开圣。开堂日拈香酬法乳。称现住金山佛果圆悟禅师。是则正在佛果住金山入对赐号之时也。其参随圆悟二十年。则当始於徽宗政和之初年也。会元载圆悟崇宁中。还里省亲。开法六祖。更昭觉。政和间。复出峡南游。张无尽留居碧岩。复徙道林。而隆祖塔碑。谓趋夹山见圆悟。会圆悟移道林。师从焉。他书载僧问圆悟。如何是夹山境。悟答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然则夹山者即碧岩也。参考群籍。定其年甲。则隆祖之常随圆悟。自政和而宣和。而靖康。而建炎。前后盖二十年也。此则隆祖之始末。合会元诸书所纪。以证徐林所撰之塔碑。并无纤毫可疑者也。按年谱。大慧生於哲宗元佑四年己巳。则齿少於隆祖一十二年也。出家於徽宗崇宁三年甲申。则后於隆祖之脱白一十九年也。请具足戒於崇宁四年乙酉。则后於隆祖之得戒一十四年也。政和年间依湛堂於宝峰。至宣和七年乙巳。始参圆悟於天宁。则契机圆悟。亦在隆祖之后十余年也。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始住海昏云门庵。则正当隆祖住彰教之年。尔时隆祖先已出世於开圣也。此则悉依大慧门人祖咏宗演所修之年谱。其载笔谅无差谬者也。考诸塔碑年谱。以定二祖之伦叙。岂非虎丘为兄。而径山为弟乎。年谱载大慧於建炎元年丁未。省侍圆悟於金山。偕隆藏主之吴门。少憩宝华。次虎丘。遂馆於前资据塔碑。隆祖是时已住开圣。未住虎丘。意者二老。皆以省侍圆悟。相遇於金山。遂同游吴门。馆於虎丘耳。他书又载应庵华祖。先於彰教。亲依隆祖。及隆祖迁住虎丘。则华祖为先驰。意者隆祖於建炎中。先已受虎丘之请。至绍兴中。始来阐法。故华祖为前驱耳。不然。以着草鞋住院之华祖。岂其居学地时。曾为子夏之先耶。会元载应庵住归宗日。大慧在梅阳。有僧传师垂示语句。慧见之极口称叹。后以偈寄曰。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尽潜踪。年来又得真消息。报道杨歧正脉通。其归重如此。年谱载大慧於绍兴二十四年甲戌。以颂代书。答归宗华侄长老。此之谓也。会元又载应庵於室中。能锻炼耆艾。故世称大慧。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又载应庵於虎丘忌日拈香。有二十年来坐曲录木之句。又载应庵於孝宗隆兴改元。六月十三日。奄然而化。年谱载大慧。亦於是年八月十日。示寂於径山明月堂。则知应庵弘法二十余年。实与大慧同时行道也。诸书列径山於虎丘之前。实为传误。久欲正其说。以徧告诸方具眼。适乐读居士。从邗上归。出其向日圜中所编指月续录见示。开卷便见虎丘法嗣。列在径山法嗣之前。观其伯仲昭然。顿使雁行成序。且载笔精妙。确有卓见高识。为功於传灯无尽矣。敢抒管见以附不朽。名之曰。少长伦叙考云。康熙己未佛成道日。虎丘二十一世法孙。虞山檗岩本黄盘谈拜书。

予阅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系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则知虎丘为圆悟首座也。又阅紫柏老人集。其序应庵和尚语录云。临济正宗。大於杨岐会。盛於五祖演。至於圆悟嫡嗣曰虎丘。而虎丘嫡嗣为应庵。则知虎丘为圆悟嫡嗣也。及阅五灯会元。昭觉禅师法嗣三十余人。首径山而次虎丘。则不能无疑。今阅檗公辩正一书。其考诸塔铭。按诸年谱。二祖之得法行化。年月次序。可谓详矣。其有一事径山在虎丘之先者乎。虎丘为兄。径山为弟。断然无疑也。夫兄弟之伦。儒释一理。古人虽重嫡而轻庶。然庶为兄。嫡为弟。长幼之序。犹不可紊。况嫡本兄乎。庶本弟也。而可以颠倒其伦次耶。五灯会元。编於大慧之门人。而推崇其祖。是诚有之。如楚石为大慧五世孙。无相钱居士序其语录云。圆悟之后。分为二宗。一为妙喜。一为虎丘。是亦先径山而后虎丘者。讹传日久。几莫能辩。檗公得法於木陈老人。为虎丘二十一世孙。辩正二祖伦次。非为推崇其祖。实所以较正临济之正传。订定圆悟之宗派。公也。非私也。彤学识浅劣。於禅宗未窥一二。但宋文宪公。为文苑巨公。所作禅林碑版之文甚多。若育王约之裕公生塔之碑。龙池佛心宁公舍利塔铭。详载原委。未有不先虎丘而后径山者。是可信也。敬书以弁於指月续录之首。俾僧史之信从有本云。长洲念斋缪彤题。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李通玄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六卷·马鸣
   第七十三則 馬祖離四句,絕百非·胡兰成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五·玄奘
  碧岩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玄奘
  卷第十四·志磐
  第一 诸天相应·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八卷·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十一(本末合)(尽第十地)·慧苑
  卷第一百四十七·佚名
  答张曦问(八则)·太虚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上·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八卷·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无 题·林徽因

    什么时候再能有那一片静;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满掬着希望;溶溶在春风中立着,昨天的静,钟声昨天的人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才真能懂得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什么时候,又什么

  • 内篇 辨职第三十五·刘知几

      夫设官分职,儜绩课能,欲使上无虚授,下无虚受,其难矣哉!昔汉文帝幸诸将营,而目周亚夫为真将军。嗟乎!必于史职求真,斯乃特为难遇者矣。   史之为务,厥途有三焉。何则?彰善贬恶,不避强御,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六·徐乾学

    丧制九违礼三丧中宴客晋书刘隗庐江太守梁龛明日当除妇服今日请客奏伎丞相长史周顗等三十余人同防隗劾奏请免龛官削侯爵顗等知龛有丧吉防非礼宜各夺俸一月从之【详见一百十三卷不及礼条】【顾炎武曰当日期功之丧朝廷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一·徐紘

        (明)徐纮 撰    文敏杨公墓志铭  杨士奇    正统五年二月十八日少师工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建安杨公奉勅归展先墓既毕事卜日启行病作众曰曷俟少间公曰君命不可稽也挟医以行至临安武林驿病加遂不起是

  •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佚名

    第五十三册 天聪六年五月五月初一日,前行捉生图鲁什、劳萨来会。於是日,命阿山、图鲁什、劳萨、乌拜四大臣留其前次所统兵,复率每牛录护军一人,前往捉生。是日,大军次果果苏泰河。初二日,次果果苏泰河口哈喇阿鲁克地方处。

  • 一三○六 军机大臣奏详查《热河志》内建置沿革及文秩二条夹签呈览片·佚名

    一三○六 军机大臣奏详查《热河志》内建置沿革及文秩二条夹签呈览片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七日遵旨详查《热河志》内建置沿革及文秩二条,俱有设州改府年分,源委尚为详备,似可毋庸添纂,谨将二条夹签呈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苏轼传·脱脱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他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各地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授他读书,苏轼听到古今成败之处,就能说出其中的要旨。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时,激愤叹息,苏轼请问:“我如果成为范滂,母亲是否赞许?”程氏说:“你能成为范滂,难

  • 宋衜传·宋濂

    宋衜字弘道,潞州长子人,金兵部员外郎元吉之孙。宋衜善记诵,十七岁到襄阳避难,以后才北归,在河内住了十五年。赵璧经略河南,闻其名,聘请了他。中统三年(1262)选拔为翰林修撰。至元五年(1268)大兵守襄阳,璧行元帅府事, 衜随

  • 卷一百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十宗庙考【四】太庙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皇上登极十一月丁未恭奉册宝上大行皇帝尊諡曰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

  • 卷五上 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孙奭

    (滕文公者,滕,国名;文,谥也;公者,国人尊君之称也。文公于当时尊敬孟子,问以古道,犹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因以题篇。)[疏]正义曰:前篇章首论公孙丑有政事之才,问管晏之功,故曰《公孙丑》为篇题。盖谓行政莫大乎反古之道,是以此篇

  • 着希第二·鹖冠子

    道有稽,德有据。人主不闻要,故专与运尧,而无以见也。道与德馆,而无以命也,义不当格,而无以更也。若是置之,虽安非定也。端倚有位,名号弗去。故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文礼之野,与禽兽同则,言语之暴,与蛮夷同谓。夫君子者

  •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梁启超

    以工业言之,又工人各自为谋。各地工人多少不同,多则价贱,少则价昂,资本家既苦之。而工人同一操业,而价贱者无以足用;若其求工不得者,不能谋生,饥寒交迫则为盗贼,其害益甚矣。即大作厂机场之各自为谋,亦不能统算者也;不能统算矣,

  • 洪武时代的僧律·太虚

    明太祖对兵燹之后的中国僧寺,颇多整理,其情状有符现实可举而施之者,录之以备有心人之注意。洪武二十四年令:‘今天下之僧多与俗混淆,尤不如俗者甚多,是入其教而败其行,理当清其事而成其宗。令出后,禅者禅,讲者讲,瑜珈者瑜珈,各承

  • 弥勒经游意·吉藏

    有十重。 第一序王 第二释名 第三辨经宗体 第四论因果 第五出世久远 第六论成道真应 第七辨三会人多少 第八论与释迦同时涅槃 第九明教大小 第十杂料简第一序王诸佛出世大事因缘故。居初发心不足之地。专觉

  • 第三 女人相应·佚名

    第一 中略品 第一[一]第一 可意不可意※二&ldquo;诸比丘!具五支之女人,于男人为甚不可意。何等之五支耶?容貌不好、无财产、无戒德、懒惰、不为男子得儿。诸比丘!具此等五支之女人,为男人甚不可意。三诸比丘!具五支之女人,

  • 陆士龙集·陆云

    十卷。晋陆云 (262—303)撰。陆云字士龙,吴郡华亭 (今上海)人。陆机之弟。少与兄陆机齐名,号曰 “二陆”。史谓其文章不及陆机,而持论过之。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为浚仪令。去官后,百姓图其形象,

  • 受持七佛名号所生功德经·佚名

    一卷,唐玄奘译。佛对舍利弗说东方五佛与南方二佛之名号功德。

  •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有启请法,破地狱印咒各一,召饿鬼印咒各一,召罪印咒各一,摧罪印咒各一,净业印咒各一,忏悔印咒各一,甘露印咒各一,开咽睺印咒各一,七如来名号,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印咒各一,受三昧耶戒印咒各一,施食印一,咒二,普